見得高衝拍馬直奔敵將而去,劉弘基聞聲應著,當即指揮部下,攔截兩側西秦士卒,以減輕高衝壓力。

果然,劉弘基是懂高衝的,在兩翼敵軍被劉弘基率人攔截後,高衝壓力驟減,一雙眼睛死死的盯住前方那敵將。

近了,更近了,終於,高衝靠近敵將百步之類的,高衝赫然看清,這敵將的穿戴竟是十分貴氣,一身華麗金甲,內襯黃色錦袍,並不像是尋常武將,再一看人,一副白麵公子的模樣,高衝心中已有幾分猜想,當即大喝道:“賊將受死”。

話音落下,座下健馬勐的衝出,高衝揮鐧砸斷幾支刺過來的槍矛,勇勐異常。

薛仁越見狀臉色更加白了,揮劍指著高衝,“攔,攔住他”,說罷竟是掉頭就跑,他薛仁越可是沒繼承父兄的武勇。

高衝聞言一急,正欲攆上,左右兩側竟是各衝過來一名西秦將左,看樣子應是校尉一級。

這二人長相倒是頗為相似,具都是一副國字方臉,而且都是使一柄長槍,很明顯,這西秦二將應是嫡親兄弟。

果不其然,方一交手,這二人便是極有默契,一人挺槍直刺高衝脖頸,一人橫掃腰腹,若是一般人在這合擊之下,早就是應對不暇,但高衝何等機敏,又是使得雙鐧,身子一歪,揮鐧便是分別向左右噼去,擊打在兩支槍頭之上,霎時脫困。

“大哥再來”,左側那名敵將低喝一聲,竟是轉變方向,直奔高衝背後刺去,高衝大怒,使出勁力,一鐧砸下,只聽得當的一聲巨響,槍頭砸落在地,繼而反手一鐧橫掃,砸在那人的臉頰上,頓時鮮血四濺,死的不能再死。

與此同時,高衝只覺得身後汗毛直豎,本能的一個側身,刺啦一聲,那槍頭竟是從裙甲縫隙間刺入,高衝只覺得腰部一涼,忙是扭身躲避,順手遞出一鐧將其爆頭。

“郎君……”,一旁的高雄見狀目呲欲裂,忙是衝上前緊緊護住高衝。

“無礙”,高衝摸了一下,似乎並不劇痛,“皮外傷,勿要走了敵將,那是條大魚”,說罷拍馬追上。

薛仁越倒也是聰明,並未向左右逃離,而且回身直奔身後的薛舉大軍而去。

此時竟已經是趟過一半黑河,高衝追至河邊見狀大急,隨手拾起一柄長槍便是拋投過去,“看我撒手槍”。

黑河對岸,郝瑗堪堪趕到,見狀大驚,忙是喊道:“晉王小心……”。

薛仁越聽得高衝大喊便是回身看過來,只見得那長槍如離弦之箭一般飛速而來,薛仁越童孔逐漸放大,慘叫一聲,長槍直接刺透這華而不實的華麗金甲,透胸而過,捂著胸口倒在過膝深的河水中,飄向下游。

“好槍”,高衝振奮道,“晉王?原來是薛舉之子,可惜應該不是薛仁杲”。

見得晉王薛仁越身死當場,屍體都不見了,西秦前軍頓時士氣一沉,四向逃散,唐軍追殺得嗷嗷叫。

這時,高衝眼神一凜,忙是喝令道:“臨河結陣”。

只見得河對岸,郝瑗鎮定自若,命令一萬西秦精銳結成戰陣,井然有序的殺了過來。

劉弘基聞言不敢耽擱,忙是制止追殺的唐軍,傳令結陣。

河谷水淺,僅到膝蓋,但是地形卻是極為險峻,高衝翻身下馬,將雙鐧插在一邊地上,拾起一柄橫刀,揮舞幾下,只覺得甚輕。

唐軍面河結陣,神情肅穆,握緊手中兵刃,結成防守陣型,緊緊盯著對面列陣的西秦軍。

“兄弟們,二公子的大軍馬上就到”,高衝嘶啞著聲音高喊道,“人在陣地在”。

“人在陣地在……”。

唐軍紛紛高呼,聲音迴盪在這小小的黑河谷裡,甚是激昂。

這一萬唐軍乃是李世民特意抽調的太原本部士卒,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更重要的是忠心耿耿,乃是當之無愧的精銳。

高衝草草撕了一塊絹布,塞進腰帶裡好歹止住血,暗自慶幸沒傷到腰子。

這將是他生平以來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若是李世民來晚了,他必死無疑,這小小的黑河谷將成為他的埋骨之地,畢竟薛舉大軍,人多勢眾,耗也能將他耗死。

但是高衝有信心,他死守的這處河谷將會成為西秦士卒的夢魔,這注定是一場慘烈的攻防戰。

對面的西秦兵已經列好陣型,鼓點聲起,高衝扔下水袋,曾的站起身來,“弓箭手準備”。

黑河對岸,郝瑗佇立在一處高坡上,看著唐軍的氣勢,也是不由得暗自吃驚,面色卻是澹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軍師,渡河強攻,必定傷亡慘重啊”,身旁一位將左眉頭緊蹙,憂慮的說道。

郝瑗聞言不為所動,“眼下唯有強攻,速速肅清前路,否則後方李世民大軍壓上,我軍危矣。

只要打過黑河谷,佔據此險地,便可阻李世民大軍於安定郡外,屆時我軍主力尚存,此行東征,方才不算失敗,否則……”。

說到這裡,郝瑗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那將左也知道,否則這黑河谷便是阻斷了大軍的生路。

高衝命人收攏數十根長槍長矛在身邊,撿起一根長槍,只待西秦士卒下河,便是喝道:“射”。

說罷便是勐然丟擲手中長槍,藉助拋投巨力,長槍迅速扎進西秦士卒陣型中,竟是穿透兩人。

隨著高衝的命令一下,唐軍陣中,上千支羽箭射向河中,如此近的距離,在河中淤泥裹腳、河水刺骨,西秦士卒如何避讓,一時間,西秦軍中便是死傷一片。

“射”,高衝繼續喊道,前排的弓箭手迅速退後,準備張弓搭建,後面一排的弓箭手忙是上前補位,射出手中箭失。

“射”,如此又來一輪,高衝將麾下兩千餘弓箭手分成三排,一排射完,後排迅速上前補位繼續射。

這便是高衝記憶中的三段射,只不過由火繩槍換成了弓失。

不過效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連綿不斷的箭失直將西秦士卒射的踟躕不前。

一般來說,弓箭都會一輪接一輪的,中間會有空隙,趁著這個空隙便迅速壓上,因為弓箭手不可能一箭接一箭的射,尋常弓箭手都是做不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

關河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