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宇文化及率軍西進,大業天子楊廣身亡的訊息也是迅速傳遍天下,一時間,風起雲湧。

東都洛陽王世充等人便成了“無主”之臣,王世充何等機敏,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當即便是計劃擁立楊侗登基稱帝。

這一想法與太府卿元文都等人不謀而合。

其一,楊侗乃是元德太子楊昭之子,血脈高貴。

其二,楊侗留守東都以來,對諸臣言聽計從,便於掌控。

其三,若不擁立楊侗稱帝,名義上便要服從長安義寧皇帝楊侑,實際上也就是歸附於李淵,這讓眾人如何甘心。

於是年僅十五歲的越王楊侗在東都洛陽登基稱帝,改元皇泰,追諡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追諡元德太子楊昭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拜王世充為納言、左翊衛大將軍、代理吏部尚書,爵封鄭國公;

段達為納言、右翊衛大將軍、代理民部尚書,爵封陳國公;

元文都為內史令、左驍衛大將軍,爵封魯國公;

盧楚為內史令、左備身將軍,爵封涿郡公;

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右武衛大將軍;

郭文議為內史侍郎;

趙長文為黃門侍郎。

此七人掌皇泰朝機密政務,獲賜金書鐵券,並稱為“洛陽七貴”。

一時間,紛亂的天下竟是有三位隋室皇帝,一為西都長安的義寧皇帝楊侑,二為東都洛陽的皇泰皇帝楊侗,三為江都的天壽皇帝楊浩,三帝並存,然皆為傀儡。

河南郡,宜陽城,當得知楊廣身死後,高衝愣神片刻,而後仰天大笑,楊廣一死,則標誌著大隋實際上已然滅亡,高衝只恨不能手刃楊廣,以報祖父之仇。

而駐兵宜陽月餘的李世民也在第一時間便是做出決策,班師回朝。

如今宇文化及率領西歸,可謂是艱難險阻,第一站便是需要打破河南郡,李世民率軍還留在河南郡的話,難免會捲入戰爭,不如讓李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三方爭鬥,唐軍繼續退回關內,固守關中。

這一想法也是眾臣的共識,宇文化及擁立楊浩為天壽皇帝,更是要從河南過路,那便是王世充等人的宿敵,二人絕無握手言和之可能,畢竟如今王世充等人惡人設還是隋室忠臣。

王世充等人可不認什麼天壽皇帝楊浩,只認為皇泰皇帝楊侗乃是正統,同理,所謂的義寧皇帝楊侑在洛陽勢力眼中亦是逆賊,總之,三方都不認可其他兩位皇帝。

果不其然,李世民這一撤軍壓根就沒引起王世充等人的注意,任由撤軍,而宜陽、熊耳等城也任由李世民佔去,此時的洛陽皇泰朝,注意力全在即將到來的宇文化及身上。

宇文化及擁兵十餘萬,一路北上,先到徐州,而後西行,本來就混亂的中原,經宇文化及這麼插進來一攪和,瞬間都慌了。

金墉城,李密眉頭緊鎖,看向殿中濟濟一堂的文武,不由得甚是憂慮,“諸位,現在本公急攻洛陽不下,宇文化及那廝又從江都而來,一個不慎,我瓦崗軍便將陷入兩面作戰、腹背受敵之境,這可如何是好?”

聽得這話,即便是勇勐精進的王伯當亦是沉默了,瓦崗軍乃是反隋的第一號勢力,而洛陽王世充、江都宇文化及都是打著隋室的旗號,瓦崗軍與任何一方勢力都絕無交好之可能。

總不能前面打王世充,轉身又去打宇文化及吧,這兩方勢力合兵三四十萬,即便是天下第一諸侯李密也不敢同時跟兩方開戰啊。

“魏公,依老臣看來,母需憂慮,宇文化及此行,意在借道返回關中,魏公不如讓開道路,先行回山東之地,經營地方,施以德政,放任宇文化及進入河南郡,屆時,王世充必定征伐宇文化及,我瓦崗可坐收漁翁之利啊”。長史房彥藻捻著花白的鬍鬚說道。

“回山東?”王伯當一聽便是急眼了,“我瓦崗兄弟死傷無數,方才打下這中原諾大地盤,怎能放棄?”

房彥藻直說道:“並非放棄,只是暫時退避,待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兩敗俱傷之時,翻手便可取回”。

李密聞言眉頭一皺,似乎並不認同。

右武侯大將軍徐世績聞言亦是點頭附和,“魏公,臣附議房長史所言,宇文化及借道河南郡,便是與王世充為敵,回到關中便是與李淵為敵,又是弒君逆賊,可謂是舉世皆敵,我瓦崗軍沒必要與之交戰,可暫避之,一邊經營後方,一邊坐山觀虎鬥,豈不美哉”。

聽得好友的話,左武侯大將軍單雄信卻是不甚贊同,“我瓦崗軍乃天下第一強軍,若是退出中原,世人怕不是以為我瓦崗勢弱”。

李密聽得這話倒是直點頭,“中原形勝之地,得來不易,不可退出,且先暫停攻城,再做計較”。

房彥藻聞言輕嘆一聲,亦是無可奈何,而後又是拜道:“河北竇建德,向來欽佩魏公,多次上書以表恭謹,臣請命出使河北,說服竇建德歸附魏公”。

李密聞言大喜,若能得竇建德歸附,那河北山東河南之地連成一片,他李密霸業將成啊,當即便是大開府庫,命長史房彥藻出使河北,勸降長樂王竇建德。

而此時的洛陽城裡,紫薇宮,乾陽殿裡,對於宇文化及這個攪局者,洛陽七貴亦是深惡之。

內史令元文都朗聲說道:“宇文化及弒君謀逆,如今先帝之仇未報,城外又有瓦崗李密,臣寢食難安。為大隋天下計,不若詔安李密,以高官籠絡之,以重金利誘之,再命其攻打宇文化及,使其互相殘殺,兩敗俱傷,如此,或有轉機”。

“詔安?”聽得這話,乾陽宮中滿朝文武具都是驚詫不已。

而盧楚、趙長文等人卻是一臉澹定,很顯然,這是他們幾人提前商議過的,而王世充聞言卻是大怒,“荒謬,李密乃是頭號反賊,殺害我大隋忠臣將士不計其數,怎能將其詔安”。

王世充的反對是元文都等人意料之中的,因為詔安李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制衡王世充,由於王世充執掌兵權,在洛陽城中橫行無忌,早就讓隋室死忠元文都等人很是忌憚。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美夢不成真

月亮的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