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拿起一本奏疏的李世民聽得高衝的話,這些事情對於高衝完全沒必要隱瞞,笑一笑說道:“也不算機密,幽州的情況你也知道,李瑗素來跟我不親善,便有意讓王君廓前去幽州執掌兵事,制衡李瑗,你覺得如何?”

高衝一聽到幽州兩個字,頓時明白前因後果,腦中隱約模湖的記憶翻湧上來。

王君廓、幽州和李瑗,這三者牽連起來便讓高衝想起一場鬧劇:廬江王李瑗謀反桉。

對於李瑗,高衝並不陌生,甚至頗為了解,畢竟在金州跟他接觸甚多,眾人對於李瑗的評語只有四個字:怯懦無能,簡單說就是既沒有才能又膽小懦弱。

原本軌跡上他之所以膽敢謀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便是因為他跟廢太子李建成交好,唯恐回京後遭到李世民的清算。

次要原因就是他得到了一個人的“支援”,這個人就是他的親家,執掌幽州軍事的彭國公王君廓。

王君廓可以說是開國功臣裡面最缺德的一位,當然,這也是李世民的任用人才無底線的結果。

《舊唐書》記載:“隋祚將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

只要願意為我所用,不管你是盜匪還是遊俠,統統來者不拒,如此雖然可以招攏人才,但也難免有些品德敗壞之人參雜其中,王君廓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新唐書》記載,王君廓幼年孤貧,衣食難繼,常常偷盜搶劫,隨身攜帶一個竹簍,這個竹簍跟捕魚的魚簍外觀一樣,不過王君廓將其內部改裝,插入竹籤,即:“內建逆刺”,簡單說就是在竹簍裡安裝倒刺。

王君廓帶著這個倒刺竹簍招搖過市,遇到販賣絲綢的商販,便將竹簍扣到商販的頭上,因為竹簍有倒刺,商販吃痛,一時半會兒難以取出竹簍,不能行動,王君廓便趁機將絲綢布匹席捲一空。

僅從這件事便可以看出王君廓的陰險毒辣,至於後來的逼叔父造反、詐降丁榮、詐降宋老生等事蹟,更是讓他名聲掃地,若非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才,王君廓這種人人敬而遠之的性子絕對難以出頭。

至於廬江王李瑗謀反,更是從頭到尾都是被王君廓忽悠的,王君廓到任後,便是動起歪心思,怯懦無能的李瑗哪裡是陰險狡詐的王君廓的對手,王君廓很快贏得李瑗的信任,李瑗對其推心置腹,並結成親家。

王君廓利慾薰心,心生一計,對李瑗說道:“大王如若還朝,必定一死,今有雄兵數萬,何故自投羅網?”

李世民派遣他坐鎮幽州,他挑唆李瑗謀反,李瑗本就心中不安,現在聽到王君廓的話,更是惶恐。

這時的王君廓爵封彭國公,執掌幽州兵事,實乃大唐軍中成名大將,見王君廓願意支援自己,李瑗終於下定決心:起兵造反。

李瑗當即召來心腹,燕州刺史王詵和兵曹參軍王利涉商議,王利涉很是清醒,直言道:“王君廓陰險狡詐,反覆無常,大王不可對其過於信任”。

這時的王君廓早就掌控幽州,聞訊直接領兵將李瑗等人全部誅殺。

因平叛之功,王君廓升任幽州大都督,兼左領軍大將軍,加封左光祿大夫,實封食邑一千三百戶。

這個時候的王君廓便是大唐數一數二的重臣,身為封疆大吏執掌幽州軍政大權,統轄十餘州,更是執掌京師防衛的左領軍衛,其食邑跟武德第一臣裴寂相當,可以說是權勢滔天。

若不是王君廓後來作死,或許他可以顯赫一生。

平叛功成之後,王君廓在幽州橫行霸道,愈加驕橫恣肆,行事從來不遵法度。

幽州都督府長史李玄道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更是出身隴西李氏,七世祖便是涼武昭王李暠,按照輩分是李世民的族叔。

李玄道博學多才,性格剛正,很是不滿王君廓違法亂紀,多次勸諫,使得王君廓驚懼不安。

貞觀元年,王君廓奉旨入京,李玄道跟房玄齡不僅是故交好友,更是姑舅親戚,李玄道便託王君廓給京城的房玄齡稍一封信。

王君廓小人之心作祟,途中私自拆開信件,赫然發現是龍飛鳳舞的草書,很尷尬,他不認識這種字型,便誤以為是李玄道知曉內幕,有意告發他,行至京畿渭南時,王君廓殺死驛站吏卒,逃亡突厥,途中被鄉民所殺。

這一場廬江王李瑗謀反的鬧劇,直到王君廓作死,身敗名裂後,方才真相大白,李世民將其貶為庶人,若非如此,十餘年後的凌煙閣裡,王君廓必定排名前五。

王君廓的這場鬧劇影響很大,所以高衝亦有很深的印象,畢竟王君廓這個人,在後世演義裡那也是鼎鼎大名。

作為天下綠林北路總瓢把子,生得面如重棗,美髯垂胸,掌中一樓青龍刀,胯下一匹棗紅馬,身穿鸚哥綠的戰袍,江湖人稱:綠袍帥,美髯公,大刀王君可。

其原型便是幽州大都督、左領軍衛大將軍、彭國公王君廓。

既然高衝清楚這一場鬧劇的真相,那他就不會坐視不理,廬江王李瑗雖是很快平定下來,但是其影響很是惡劣,後來的義安王李孝常謀反、燕郡王李藝謀反、齊王李佑謀反等等,雖是各有原因,但是或多或少受到李瑗謀反桉影響。

如今在高衝的干預下,李世民已經避免玄武門之變,名正言順的登儲,並沒有造成惡劣的兵變影響,那李瑗謀反桉,高衝同樣有心將其提前規避掉。

但是儘管高衝知曉內幕,但是他不可能直接說清原因的,那樣很難說服李世民。

見高衝皺眉不語,李世民心下一凜,放下奏疏,認真的問:“怎麼?攸之真覺得有問題?”

李世民是真的擔心其中有疏漏,畢竟他是真的擔心李瑗謀反。

李瑗雖然懦弱無能,謀反不會成事,隨便遣一員大將便可平定,但是他是太祖曾孫,李世民的堂兄,根正苗紅的李唐宗室,若是李瑗真的起兵謀反,不僅禍亂幽州河北,對於李世民的威望更是沉重打擊。

高衝回過神來,很是直接的說道:“臣斗膽直言,廬江王怯弱無能,彭國公陰險奸詐,這樣的組合在一起,殿下你真的放心嗎?”

對於李瑗和王君廓的評語,高衝毫不諱言,畢竟這兩人的才德如何,眾所周知,高衝也沒必要藏著掖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鉅貪縣令,震驚朱重

墨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