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無能,陰險奸詐。

聽見高衝的話,李世民一頓,有些遲疑的說道:“王君廓雖是品行有瑕,但他對我的忠心是不會有問題的,而且他從軍多年,亦是知兵之人,我這才有意使他制衡廬江王”。

“忠心自是無虞”,高衝失笑道:“畢竟以他的經歷,也唯有死心塌地的依靠殿下了”。

李世民臉色一整,繼而搖頭嘆道:“先前因舉義兵,無奈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品行,這一點攸之你也清楚”。

高衝何止是清楚,因為這就是他曾經的主意,借鑑曹孟德的《求賢令》:“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李建成出身嫡正統長,坐鎮長安,諸如京兆韋氏、滎陽鄭氏等世家傾力支援。

而李世民常年征戰在外,唯有獲取關東世家的支援,乃至於出身盜匪的人亦是來者不拒,這樣才使得秦王府一脈人才鼎盛。

不過現在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品行不端的人身居高位,被其他人排擠,不被清流名士所接納。

就拿王君廓來說,彈劾他的奏疏足有一籮筐,但李世民全部壓下來,這也是為什麼王君廓等人忠於李世民的原因。

因為只有李世民願意接納他們,並給予高位,而他們回饋給李世民的便是忠心耿耿。

“殿下,現在你已登儲,情況已不是當年所能比,應該注重一些了”,高衝直言道:“陰謀之人註定難以長久,彭國公雖有大功,忠心耿耿,但若是不加管教,憑他的性子,遲早生禍”。

李世民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這些道理他何嘗不知,當年勢單力薄,沒有世家支援,他沒辦法才唯才是舉,來者不拒。

現在他已經是儲君,光明正大的接掌皇權,再若是來者不拒,任用品行不端之人,那朝堂必定烏煙瘴氣。

只是王君廓畢竟忠心耿耿,這是一把稱心如意的劍,李世民不願捨棄,更不願意承擔誅殺功臣的罵名,因此李世民頗有些猶豫。

“我已下令由王君廓前去幽州,若是收回令旨,定是不妥,朝令夕改,難以服眾”。

高衝聞言點點頭,直笑道:“這是自然,我只是表露個人憂慮。

至於幽州,大可以繼續使彭國公坐鎮,等彭國公平穩接掌兵事後,殿下便可以下詔,召廬江王回京,如此一來,或可規避一些風險”。

李世民聞言一頓,“王君廓一掌兵權,我便召回廬江王,如此一來,廬江王豈敢從命?”

“世人皆知廬江王怯懦,他如何膽敢抗命呢?”高衝毫不猶豫的接著話頭,挑眉問道。

同時心裡補充道:若是有人挑唆,那就不一定了。

這個問題再次回到最開始的時候,但是李世民偏偏無法反駁,只覺得腦子有些亂,不停地揉著眉頭。

“只能如此了,屆時我遣使安撫幽州,並與其說明情況,我只一點便可,勿使幽州生亂”。

高衝點點頭,“如此甚好,至於使者,我有一人推薦,大王可以考慮一下”。

“何人?”李世民打起精神,挑眉問道。

對於高衝的識人之明,現在已經是共識,先不提房杜,只前幾日舉薦的馬周,便是大才,李世民“面試”滿意之後,便任命馬周為門下省左拾遺。

從一個從七品的州助教,到一個從八品的左拾遺,雖然品級下降,但無疑是一步登天了。

左拾遺雖是品級不高,但是行走在中樞,供職於皇帝身側。

顧名思義,左拾遺便是站在皇帝左邊撿起皇帝遺漏的東西,這個東西便是政策的決策失誤。

左拾遺掌供奉諷諫,更直白一點說就是挑皇帝的毛病。

馬周任職左拾遺後當真是一鳴驚人,對一些制度政策查缺補漏,他的諫言合理合法,且直擊要害,李世民深深被他的才能折服,已經有意再次提拔了。

“通事舍人崔敦禮”,高衝直言道。

通事舍人為中書省屬官,前隋大業三年改名通事謁者,位列從六品,定員二十四人,隸屬於謁者臺。

武德四年,李淵精簡機構,廢謁者臺,直屬於中書省,複名通事舍人,定員十六人,掌朝見接納、殿庭通奏、丞旨宣勞等事,一般選善於辭令者充任。

“崔敦禮?”李世民有些詫異,笑問道:“通事舍人掌承旨宣勞,這是他們的職責,倒是合乎禮制。

只是我未曾聽聞此人聲名,你為何推薦此人?通事舍人那麼多,你那表兄,范陽公盧子餘亦是通事舍人,為何你不舉薦他呢?”

盧子餘便是盧承慶,高衝的便宜表兄,襲爵范陽郡公後,擔任通事舍人。

“我聽聞此人崇慕蘇武,甚有節義,他雖是出身博陵崔氏,但是自其高祖北魏車騎大將軍崔孝芬起,便定居關中,從不以博陵崔氏的身份自高一等。

更兼其博學多才,通曉諸番語言,實在是作為使者的不二人選,料想聖人命其擔任通事舍人,也是看中他的這些優點”。

高衝直說道,說完之後更是補充道:“自殿下登儲後,我等秦王府舊人仰仗殿下恩德,皆是身處要職,但殿下亦不可一味任用舊人啊,唯恐朝中舊臣心中疑懼。

另外,對於聖人任命的臣子,其中賢能者,如崔敦禮這等賢才,更應加以重用,一可表示殿下選賢舉能,二可表示殿下對聖人的尊崇之心,殿下以為如何?”

李世民微微頷首,鄭重說道:“攸之肺腑之言,甚是有理,這個崔敦禮我一定著重考察一番”。

說完之後,李世民疑惑的看著高衝,審視的問道:“你還沒跟我說,你怎麼知曉這位大才的,莫要拿秀才不出門那一套來誆我了”。

高衝表現出來的神神秘秘已經不是一次了,先前總是以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來忽悠李世民。

但是自從羅士信一事後,李世民便覺得高衝或許有些類似於占卜易學的本事,因為他曾經在燕國公府看見高衝的手稿,如同鬼畫符一般,神秘莫測。

高衝有些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出身名門,難免有些沾親帶故,但是舉賢不避親,只要是人才,對於殿下有用,定不可錯過。

崔敦禮,字安上,他的祖父是前隋禮部尚書崔仲方,曾跟家叔祖昭玄公一同進獻平陳方略,他的祖母出自范陽盧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羽林心學

羽林威

萬族大興

傲來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