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敵人在內部

朱高熾沉吟,周世豐視線落在冊子上,等待小王爺的主意,顯得很有耐心。

車廂視窗外,遠處一片片白雲悄然離開。

人們小聲的交談。

終於。

朱高熾輕敲了下桌子,但是並沒有武斷的做出決定。

壟斷生產,或者促進民間生產,關乎社會資源分配,看起來是件小事,其實意義巨大。

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順應”國內外市場的開拓與擴大,“發現”瞭如何批次生產日益繁多的消費品。

如從各種紡織品開始的技術和製造能力,工業化最終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偏好。

把人們,尤其是草根階層對於生孩子的激情轉移到了對於工業消費品的激情。

促進了從積累人口到積累物質的歷史性轉變,這個發現,促成了英國對馬爾薩斯陷進的終極套利,衝破了“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對人類的束縛。

“你知道絲綢為什麼在國內的市場如此之巨大,哪怕有了禁令,也阻止不了人們對絲綢的喜愛嗎.”

朱高熾丟擲了一個問題。

周世豐是一名掌櫃,在大明的身份不高。

但是當形成了猶如中華重工這種規模的巨無霸,那麼哪怕只是一名掌櫃,其蘊含的意義也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哪怕放在後世,國內是直接給予級別,國外的能量同樣巨大。

作為重工集團的掌舵人,周世豐必須要具備大局觀。

周世豐思考了剎那,謹慎的開口。

“因為絲綢華麗,舒適性,奢侈性等,所以成為大明最暢銷的商品,每年的貿易體量,比中華重工巨大.”

“這只是表面.”

朱高熾笑道。

周世豐露出茫然的眼神。

表面?

可人們都是如此認為,而且難道不是如此嗎。

朱高熾見狀,向他舉了個例子。

“大明朝的富人們,省吃儉用,有了錢要麼埋在地下,要麼想辦法購買土地.”

“咱聽人講過一個故事,故事說應天府有位家中幾百畝地的小地主,平日裡連雞蛋也捨不得吃,每日粗茶淡飯.”

“如此勤儉之人,諸事能省則省,唯獨會買幾匹絲綢.”

周世豐聽過這個故事。

或者說本就是大明的風土人情,不只是南方,北方也是如此。

“因為這是人性.”

“絲綢的種類繁多,款式也多,當同一類商品,可供人們選擇的種類極具上升時.”

朱高熾看向周世豐,重重的強調道。

“會刺激人們的消費慾望,並且追求這類商品,便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迴圈.”

小王爺經常會有些很奇怪的理論,聽起來令人不可思議,但誰都知道。

在商業一道上,小王爺目前還沒有錯判過。

周世豐第一次聽到如此道理,臉色保持平常,內心卻大受震撼,這個道理他不太明白。

“中華重工的工人,脫離了土地,有了穩定的收入,每年的工錢,按十二兩計算.”

“他們不用購買農具,而每兩銀子,可以買兩石糧食.”

“可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這些工人每年花在商品上的開銷,遠遠要大於購買糧食.”

“換句話說,如果社會上商品的種類翻了一番,就可以刺激人們把家裡的餘錢,用來購買商品.”

“並且商品種類越多,人們的消費慾望也會越高.”

朱高熾最後總結。

每個國家都在學習工業革命,大多數人以為只是學習辦工廠,但最後都為之失敗。

義大利,法國,德意志等國家,從學習英國工業革命技術失敗,到學習社會生產模式,才學習成功。

中國近代同樣如此。

嘗試了四次,失敗了三次,在第四次才獲得成功。

根據後世研究工業革命,得出的事務發展理論。

當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消費品種類急劇上升時,人口不一定隨收入的增加而減少,但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樣。

人口達到收入增長同步的速度,而是會低於收入增長速度,因為額外的收入,會用來購買商品。

當社會的新型工業消費品種類越多,隨著多樣化,則人們會拿出更多的收入來消費。

所以哪些行業放開,哪些行業不放開,都是根據工業革命的理論來佈置的。

並不是腦門一拍,隨意做出的決定。

短短一代人走完別人幾百年的歷程,就是因為結合了工業革命的理論,叫做彎道超車。

鑄造廠。

在後世時,絕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提供了各型別號品牌的工業商品,加速刺激了市場的繁榮,

周世豐有些著急,看上去坐立不安,失去了剛才的沉穩。

朱高熾笑了笑。

“你還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

朱高熾安慰道:“不著急,等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咱們再來談鑄造城的計劃.”

在大明初期,用三十年的時間,提前幾個世紀,走完一百多年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路程,朱高熾同樣需要彎道衝刺。

不光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有社會資源分配,以及社會生產模式的改變。

想要掙錢,以朱高熾的身份太簡單了。

隨便壟斷幾個行業,就能帶來海量的財富,但是錢並不是萬能的。

在西方。

英國是鄉巴佬,並不是文明的中心,也算不上經濟發達地區,反而屬於人們眼中的落後地區。

論富裕程度,歷史上無出大宋。

工業革命不難,但是也很難。

車廂的尾部,金忠的檯面上,中華重工各工廠的資料,堆積了十餘本。

受大公子所邀,金忠會共同參與密雲之行。

在旅途上,加深對中華重工的瞭解。

此人未來擔任過工部尚書,加上對此人的信任,以及長史府日益重要的地位,朱高熾需要吸收此人。

“金大使,密雲站快到了.”

身邊有人提醒道。

金忠頭也不抬的應了聲。

那人見金忠看書仔細,也就沒有繼續打擾。

別人可是長史府的右長史。

中華重工的工廠,產量,貿易額,利潤……金忠第一次這麼靠近,看的這麼清楚。

誰都知道中華重工體量大,可真正的瞭解,金忠才醒悟,自己對中華重工的瞭解有些淺薄。

“金先生.”

朱高熾走到金忠身側,打斷了精神投入的金忠。

金忠嚇了一跳。

“大公子.”

朱高熾笑著坐下,露出關切的目光,“可有什麼疑惑?”

金忠語無倫次。

“中華重工的意義,比在下原本以為的要超過十倍,有了此等利器,王府如虎添翼也.”

“哈哈.”

朱高熾忍不住笑道。

此人的話,太合他的胃口了,也證明了他心中的想法,的確是向著王府。

朱高熾來到車廂尾部,此處的幾人早已主動起身離開,為二人騰出說話的空間。

第一節車廂,都是心腹。

朱高熾輕聲道:“姚大師,金先生,是咱在長史府最看重的兩位.”

“能得小王爺重視,是在下的榮幸.”

金忠姿態很低。

右長史和左長史只有一步之差,可葛誠不會這樣,反而自居為朱高熾的長輩。

一則資歷足,二則地位的確高。

但是朱高熾對葛誠無法全部信任,因為此人較為中規中矩,沒有把王府放在第一位。

這些人是對的,朝廷是第一位,也就是心繫國家。

但是雙方的立場不同。

無論是長史府第一人葛誠,還是燕王多年的伴讀餘逢辰,在朱棣被姚廣孝和金忠說服造反時,都選擇了對立面。

特別是餘逢辰,在朱棣最需要人心的時候,卻當眾選擇以死明志,故意自殺在朱棣面前。

導致朱棣非常的被動,差點控制不住人心。

後來還是姚廣孝玩算命的一套,才算是勉強穩住了慌亂的形勢。

所以朱高熾面對的不只有外部的敵人,還有內部的潛在“敵人.”

但這些“敵人”因為局面,目前還是王府的重要藩臣。

所以朱高熾才看重金忠。

姚廣孝的地位,都不如金忠重要。

因為現在的金忠,是長史府的右長史,有行政大權,而姚廣孝畢竟是方外人士,雖然朱棣看重他,但是在長史府沒有實權。

“正如我們前番商議,朝廷必然會削藩,咱不敢違逆朝廷,但該抓住的權利,還是要抓住的,給王府一個進退自如的機會.”

金忠嘆了口氣。

“小王爺放心,在下眼裡只有王府.”

朱高熾笑了笑。

接下來的形勢,在他的計劃中,王府的權勢會和中華重工開始結合,那麼金忠的位置,將會非常關鍵。

有了此人在長史府的協助,他的計劃才能展開。

“攜手並進吧.”

朱高熾輕輕道。

金忠重重的點了點頭。

他本是高門子弟,因為朝代更替而家道中落,唯一能抓住的,只有燕王府。

多年來才獲得這個機會,他不會錯過。

鐵道馬車,終於到了密雲大站,根據未來的計劃,密雲的火車站,會是一個大站。

人們從火車廂魚貫而出。

密雲衛提前派了一隊軍士來迎接,拱衛小王爺的安全,表面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拜見大公子.”

“拜見守備.”

領頭的校尉,帶著軍士們行禮。

不光是迎接朱高熾,以及鎮守密雲以東的鎮魯營的新守備,來自燕山衛的千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寒門天婿:穿越後我是女帝剋星

揮發中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