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要麼順要麼逆

北平都司。

“那邊來信了.”

“來信也沒有辦法.”

北平都司僉事鄭雲承籠著手,坐在新式煤爐前取暖。

他和藍玉沒什麼交際,也沒有在藍玉麾下任職過,所以並不擔心受到牽連。

都指揮僉事以上為流官,衛指揮使以下為世官。

流官由朝廷任命,世官承襲需經過考核。

他是受朝廷派來北平,擔任別平都司的僉事,正三品大員,不光是他,還有前段時間被調離北平的正二品都指揮使,從二品指揮同知。

他們都是親近太子一系的官員,如今只剩下他一個人。

“可就這麼放任燕王府?”

聞言,鄭雲承冷笑一聲,哼道:“他們不也是什麼都沒做麼,難道還盼著我出手阻攔王府不成.”

鄭雲承袖子一揮,眼神中露出不滿。

“話也不能這麼說,比如把受藍玉牽連的人流放遼東之事,他們就上奏勸阻過聖人.”

“說起來也奇怪,以往聖人可不會心軟,怎麼燕王一上奏,就輕易的同意了呢.”

那官員滿臉的納悶,身體微微前傾,好奇的說道:“難道是聖人更加重視燕王的原因不成.”

“應該不是.”

鄭雲承出言否認。

“這些年來,雖然燕王名聲遠揚,聖人也誇過燕王,但並沒有給予優待.”

“那幫人出手打壓幾位王爺,其中包括燕王,聖人可從來沒有阻止過.”

“今時不同往日呀.”

“哼.”

鄭雲承冷笑一聲,“真要是如此重視燕王,也不會這麼快立皇太孫.”

那官員聽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被嚇了一跳,連忙說道:“慎言.”

鄭雲承沉默下來。

良久。

那官員關心的問道:“那邊說會大力舉薦你擔任北平都司的指揮使.”

“沒那麼容易.”

鄭雲承搖了搖頭,說道:“燕王也舉薦了一個人,擔任北平都司的指揮使.”

“燕王權勢已經這麼大了,朝廷不會同意的.”

“誰知道呢.”

鄭雲承信心不足,“現在的局面,什麼結果都有可能,我知道那邊的想法,讓我出手對抗燕王,阻止他在北平攬權.”

“可我不過是名僉事,名不正言不順,如何擋得住燕王.”

“該擋還是要擋的.”

“等指揮使一職,塵埃落定再說吧.”

“你是怕節外生枝?”

鄭雲承沒有否認,一針見血的說道:“一切只有聖人能決定.”

“聖人否定燕王的舉薦,那我立馬會出手,如果聖人同意了燕王的舉薦,以後你我都難了.”

“唉.”

那官員嘆了一聲,“多事之秋啊,國事如何是好,希望聖人……”後面的話,那官員謹慎的未說出口。

“北平何去何從,伱我二人都影響不了,能決定北平的,只有朝廷才有資格.”

鄭雲承繼續說道:“你應該告訴他們,該他們下決心,而不是我們這些棋子來下決心.”

對於朝廷的臣工們自保之舉,鄭雲承是看不起的。

他們作為棋手,在朝廷上都不去力爭,那麼地方上的人如何去爭呢。

“還有王府的大公子,以及中華重工之事,不能當做商事小覷,人家父子齊上陣,而我們內部人心混亂,想法不一.”

鄭雲承有些抱怨。

那官員感嘆道:“太子薨的突然,誰也沒有預料到,短短半年,又發生涼國公謀逆大案,牽連著眾多,誰敢在此時出頭.”

“聽說茹部臺和黃常卿鬧得很不愉快,為的也是此事.”

“看著吧,等形勢明朗,別把我們自己先搭進去了.”

鄭雲承冷冷道。

“不行,我還是得勸一勸,北平不能輕易放棄.”

“隨你.”

鄭雲承不阻攔。

……

密雲衛。

朱高熾見到了指揮使郭英。

“軍戶經濟合作社成立後,目前與密雲衛,密雲後衛,合作的軍戶共一千二百戶,絕大多數都是百戶所裡的旗官.”

“鐵道工程隊,至今從兩衛招工四百餘人,密雲鐵廠從兩衛招工兩百人.”

“進展之迅速,全賴郭世叔的支援.”

朱高熾感謝,以小輩自居。

朱棣和眾人是上下級,他則用晚輩之禮,如此恩威並施,套路雖然老舊,但是的確好用,無往不利。

郭英聞言,撫須而笑,內心非常滿意。

無論外界形勢如何,他已經旗幟鮮明的站隊王府,並且不覺得有什麼後悔。

不像密雲後衛,還在搖擺之中啊。

“王府的事,就是密雲衛的事,何談謝不謝,而且本就對密雲衛有利,小王爺客套,老夫倒是不快.”

理是這個理,但不是什麼事都有道理可講。

上層的利益,和下層的利益有時候並不共通。

王府在密雲的佈局,對王府有大利,不但獲得利潤,還拉攏了人心,控制了軍戶。

沒有郭英大開方便之門,王府也可能這麼順利行事。

朱高熾真心感激。

“郭世叔,你對鄭指揮使怎麼看?他會不會來密雲衛?”

只一句話。

郭英再無疑慮。

小王爺此番來密雲,果真不簡單,身後有王爺的指使,看來王爺對密雲後衛有些失去耐心。

“鄭亨此人一樣持重,善謀後而動,他的心意,外人很難猜透,所以老夫也無法確定.”

郭英從容不迫的回覆。

朱高熾笑了笑。

密雲因為地利環境,此地的兩個衛,軍戶服役多,戰鬥力強,有大量實戰經驗的軍官以及軍士。

密雲後衛的鄭亨,可是靖難之役的功臣,可見密雲衛的戰鬥力。

按道理。

鄭亨應該和郭英一樣,早就旗幟鮮明的站隊王府。

可鄭亨久久沒有動靜。

朱高熾擔心蝴蝶的翅膀,攪動變化了形勢。

密雲衛和密雲後衛,兩衛可以提供一萬精兵,絕對是不容放過的力量。

藍玉大案受到牽連,除了武勳,還有大量的中下級軍官被一掃而空,削弱了朝廷軍隊的實力。

所以朝廷幾十萬大軍平叛,雖然數字嚇人,但是上層的指揮能力,以及基層的戰鬥力全面下滑。

反倒是幾支沒有受到牽連的軍隊,不但能力挽狂潮,而且還打敗過朱棣。

精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他和朱棣商議後,從燕山衛選出了一名值得信任的人,調任石匣營守備。

從兩衛召集軍戶服兵役,間接控制密雲衛和密雲後衛。

石匣營是正規戰鬥編制,密雲衛和密雲後衛,屬於半軍事半屯田組織。

“希望他能來.”

朱高熾最後說道,耐心的在密雲衛等著對方。

如果。

對方最後一直沒來,朱高熾只能忍痛返回北平,交給朱棣來處理此事。

……

密雲後衛,衛指揮使司。

“父親.”

一名舍人走入公房,立在一側,眼神狐疑不決,“兒子真的要去密雲衛拜見大公子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恐怕以後……”

看著父親的神色,那人逐漸止住了話語。

鄭享扶著額頭,神色嚴肅,對長子的話渾不在意。

“讓你去拜見大公子,是表明我的態度,當著眾人的面,明明白白的表示,密雲後衛站到王爺那邊.”

“可是.”

鄭亨打斷了兒子的話語,他知道兒子是怎麼想的。

藍玉伏誅多日。

很多未被牽連的人鬆了口氣,心思又開始活泛,不希望現在就下注燕王府。

誰讓燕王只是藩王呢。

名器名器。

皇太孫加上太子一系,才是真正決定國家未來的人。

但是鄭亨不這麼想。

“你要明白一個道理,目前的形勢,看上去我們父子有選擇,其實我們並沒有選擇.”

“作為棋子,我們只有隨波逐流的份,至於你擔心的未來,如果當下不順應形勢,恐怕我們父子活不到那天.”

父親的話,未免太嚴重了些。

“北平可不是王府說的算,還有朝廷制度.”

兒子的見識,終歸年輕了些。

鄭亨教導道:“雖然藍玉死了,不代表謀逆案已經完結,你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

“不會吧?已經牽連了幾千人,難道還要繼續?”

“你不瞭解聖人.”

“你祖父跟隨聖人多年,生前曾經說過,聖人不動則已,動則不留威脅.”

“可是兒子還是不甘心,燕王難道還能大過朝廷,現在投靠燕王雖然能得一時之安,可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我們密雲是精兵所在,等藍玉風波過去,朝廷一定會重新出手的.”

聞言,鄭亨臉色逐漸難看起來,他的兒子見狀開始畏懼,不敢繼續說話。

“正因為如此,王爺才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密雲衛已經旗幟鮮明投靠王爺,我已經沒有時間了,大公子年前才來過密雲,短短時日又親自來,雖然是以鐵道的名義,但實際上卻是王爺的意思.”

“別的衛所還能搖擺,唯獨密雲衛沒機會,現在不站隊,以我的身份,遼東發配可輪不到我.”

“不過你倒是可能還有生機去遼東.”

“兒子這就去密雲衛.”

聽到父親說的如此信誓旦旦,鄭亨的兒子連忙說道,不敢在多言。

大勢碾壓之下。

正如鄭亨所言,螻蟻只能隨波逐流,哪裡有弄潮的資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醫科學生下鄉,你讓我來做皇帝

夢言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