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水塔

承運門閣樓,石欄旁。

朱棣雕欄相望,可以看到整個燕王府,在石臺走到樓角,身後跟著葛誠,金忠,還有一名太監。

在樓角往東北方向,可以看到世子府建築群的屋簷。

“最近王府出手比較多,郭英此人不算出格,敲打一番,如果識趣的話,可以留住他.”

金忠很平靜。

葛誠在金忠的左邊,從閣樓出來後,一直沒有話說,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對身側這位新人,葛誠內心複雜。

短短一年的時光,從看門的侍衛到長史府右長史,竄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雖然知道燕王提拔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但葛誠這個人的發跡,令很多人驚呆了。

“的確如此.”

朱棣認同金忠的提議。

北平幾個月來人心混亂,王府獲得了大利,的確要適可而止,他本來還擔心金忠。

金忠,姚廣孝,長子三個人有些激進。

藍玉大案發配遼東之提議,是王府最大的一次冒險,還有趁機提拔親信。

孫巖,丘福等人的外放,此舉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再大的案子,可一不可二,終歸要平息。

“最近二哥三哥的動作都平息了下來,王府接下來也要平息.”

朱棣駐足,收回了遠望的視線。

“最大的收穫,是晉王府,朝廷有些人,接下來應該會出手打壓晉王,然後才會輪到秦王,最後是我們.”

金忠自信的說道。

晉王本來威信不強,趁著這個機會,一下子掌控了山西全境的兵權,反而比燕王要顯眼。

因為燕王的威信高,在北平本身就有根基,做的一些事情,本來是惹眼的。

但是有了隔壁晉王的襯托,又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至於秦王。

無論如何,太子死了,他就是最年長的藩王,從名器上來看,才是對皇太孫威脅最大的人。

“太子一系要麼先對付秦王,要麼對付晉王,最後才輪到我們,能為我們獲得至少五年的時間.”

金忠把當下局面分析的條條是道,真不像個白身。

但他雖然是白身,其實家學比白身要淵源多了。

唯才是舉。

這個才,大多數是家道中落,沒有身份淪為百姓的子弟。

“無論五年還是十年,並沒有什麼區別.”

葛誠打斷了金忠。

金忠看了眼葛誠,悄然退後一步沒有反駁,這個態度令葛誠無話可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朱棣沒有理會兩位左膀右臂的暗鬥。

至少兩人還能為王府爭取,如果是餘逢辰,這個老古董,滿眼只有聖人之道。

難道王府就什麼都不做麼。

朝臣們這麼希望,恐怕父皇不會這麼認為。

前年自己還奉詔帶領十餘萬大軍出征,以及二哥同樣如此,父王的計劃,就是用他們這些可以信任的兒子們開疆拓土。

前朝不就是如此麼。

只可惜讀聖賢書的官員們不認可,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正當壯年的大哥突然病逝。

“老大從密雲回來在忙些什麼?”朱棣籠著手,一臉的冷靜。

那名太監上前一步,彎著腰低著頭,“大公子最近忙著工業上的事情.”

“工業.”

朱棣自語了一句。

外人說大公子重視商業,老大說這是工業,所以府里人跟著叫工業,其實他們都不懂。

“你去跟老大交代,讓他從各衛,包括王府侍衛中,看中了誰,就挑去做他的侍衛.”

“天天外頭跑,總要有人護衛的,光幾名長隨可不行.”

王爺的話,幾人都沒有驚訝。

世子的名器,需要聖人下旨,但是實際上,王爺已經給了大公子世子的待遇。

朱棣往回走去,正如老大所言,王府的權勢已經到了天花板,只能從工業上突破。

而未來,只有父皇能決定王府的命運。

父皇是會繼續按照他以前的佈局,以藩王為大明開疆拓土,還是被那些朝臣影響,忌憚藩王威脅皇權,誰也不知道。

朱棣只覺得那些朝臣很煩。

他們眼裡就只看到藩王是威脅,為何就看不到藩王們這些年對國家的貢獻呢。

世子府。

朱高熾看著手裡的報告。

關於廠區修建水塔事宜計劃書。

前面坐著小九,王本等人。

世子府來往的人員中,中華重工的人越來越多,佔比超過了三成。

中華重工主廠區,密雲分廠區,隨著規模的擴大,各方面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例如對用水的需求。

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業用水,需要更高效的技術。

焦炭煉製廠的訂單越來越大,加上密雲和北平通車後,密雲冶鐵廠成為了焦炭煉製廠最大的客戶之一。

十個焦爐火力全開,仍然供不應求,需要修建更多的焦爐。

焦爐煉焦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用蒸汽機抽水,無論是效率還是便利性都得不償失。

“研發司收到的幾份申請中,有用更大抽水力的蒸汽機,可經過嘗試,始終突破不了,目前這項研究陷入瓶頸.”

“另外一份申請,提供了新的思路,用現在抽水的高度,修建水塔,利用水的壓力,透過管道流入需要的地方.”

“這項思路令我也驚歎不已,彷彿開啟了一個大門.”

小九臉上沒有嫉妒,話裡話話,對這個想法充滿了讚揚。

研發司交給小九。

他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管理者,但一定是對其餘工匠最支援的人。

宋朝的壓水井。

抽水高度最高理論深度為十米,實際中多為六米到九米。

在紐可門蒸汽機之前,西方蒸汽利用誕生原理,從銅缸中活塞的上方通入蒸汽,讓其做功推動活塞向下。

等蒸汽做功完成後,部分冷凝成水,活塞上方部分形成真空,活塞在大氣壓作用下向上運動。

當剩餘空間很小時,殘餘水蒸汽被活塞頂出來。

但是這個技術無法用來抽水。

為了滿足礦井的需求,在此技術之上,發明了薩弗裡版蒸汽機,也就是紐可門蒸汽機的前身。

將一個蛋型容器先充滿蒸汽,然後關閉進汽閥,在容器外噴淋冷水使容器內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

開啟進水閥,礦井底的水受大氣壓力作用經進水管,流到容器中;

關閉進水閥,重開進汽閥,靠蒸汽壓力將容器中的水經排水閥壓出。

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滿蒸汽時,關閉進汽閥和排水閥,重新噴水使蒸汽冷凝。

如此反覆迴圈,用兩個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實現連續排水。

薩弗裡的蒸汽泵取代了用大量馬匹,順利將井下水抽了出來,這項偉大發明得到了廣大礦主和礦工們的喜愛。

於是薩弗裡被礦工們親切地稱為礦工之友。

但是薩弗裡的蒸汽機拋棄了活塞技術,浪費了大量的蒸汽,部件太複雜,提水高度也只有六米。

而工廠目前使用的蒸汽機,屬於紐可門蒸汽機。

紐可門蒸汽機,吸收了薩弗裡蒸汽機快速冷凝的優點,帕平蒸汽泵中活塞裝置的長處。

透過燒煤產生蒸汽,頂起活塞,推動提水裝置向下運動。

當活塞上升到一定高度時,活塞氣缸旁的水罐向活塞下方注冷水,水蒸汽冷凝形成真空。

此時活塞在大氣壓的壓力下向下運動,提水裝置將水從低處提上來。

實現了用蒸汽推動活塞做一上一下的直線運動,每分鐘往返十六次,每往返一次可將九十斤水提高到五十米的高度。

五十米高度已經是紐可門蒸汽機的極限。

想要繼續突破,需要解決活塞密封性不足,漏氣現象嚴重,以及氣缸充滿水蒸汽後,依靠冷水進行冷凝,浪費了大量熱量的問題。

總之。

解決了這兩樣問題,那就是瓦特蒸汽機了。

“第一項想法,如果能達成,就有了技術更先進的蒸汽機,為此是值得投入的.”

“第二項想法,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也是值得投入.”

朱高熾抽出一張白紙,用細毛筆沾了墨水,在上面畫了一張圖,圖上畫了一個高塔。

“目前蒸汽機抽水的高度為一百五十尺,如果修建這麼高的水塔,可以滿足整個廠區的用水問題.”

朱高熾強調道:“無論是工業用水,還是生活用水,都不再是問題,還能節省大量的煤塊.”

紐可門蒸汽機最大的問題,只能用在煤場附近,因為紐可門蒸汽機用煤量巨大。

以前一個焦爐就要使用一臺蒸汽機,如果修建了一百五十尺高度的水塔,鋪設水管,只需要一臺蒸汽機就能解決。

雖然這臺蒸汽機用的是最大功效。

“一百五十尺!”小九驚訝的合不攏嘴。

幾十個人高啊。

“磚頭,鐵料,木料等,你們儘快商議一下,決定採取哪種結構才能適應.”

以當下現有的技術,用冶鐵廠的九鍊鐵,也就是高密度鋼材,修建鋼鐵架是最合適的。

而五鍊鐵是低密度鋼材,雖然讓性更高,可塑性強,但是,硬度不如九鍊鐵。

不過朱高熾希望研發司多積累技術。

如果採用磚石技術,那麼傳統的成本就太高了,那麼會把水泥逼入人們的視線。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崇禎:開局繫結神豪兌換系統

浮夜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