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下注

總有人要退步的。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朱高熾決定不退步,正好試探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所持的也是對朱棣的瞭解。

朱棣是願意放權的人,只要此人能擔負起國家。

正如歷史上的朱高熾,監國無錯,不但供應朱棣五次北征,七下西洋諸事,還把國家打理的蒸蒸日上。

所以很多事情,朱棣都會聽從朱高熾的意見。

自己做事年餘下來,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朱高熾的底氣,想要探探朱棣的軟肋。

朱棣深吸一口氣,然後平和下來,平靜的吩咐:“丘福之事,按照他的要求.”

金忠恍惚,姚廣孝皺眉,他了解王爺的性格。

果然。

朱棣又冷冷道:“去信告訴他,既然他做出了選擇,就要做好準備.”

“打勝了,孤親自為他請功,可要是惹出了後果,他也要承擔責任,介時不要怪孤不保他.”

朱棣看了眼朱高熾,不願意繼續多言。

老大的手段,令朱棣非常不滿。

他這是逼宮。

冷哼一聲,甩了甩衣袖,朱棣生氣的離開大廳,留下面面相覷的眾人。

王爺第一次露出這種態度,已經是很嚴厲的表現,不由好奇的觀望小王爺。

朱高熾面色不變。

朱棣其實很好安撫,只要做出好結果,就能說服他。

二代總比一代要好哄些。

“小王爺,下次不要這樣做了,可一不可二,事不過三!”餘逢辰誠心教導他。

他不只是朱棣的伴讀,也是幾位公子的老師。

“先生放心,下次不會了.”

朱高熾笑道。

又是這句話,餘逢辰嘆了口氣,失落的離開了大廳。

“誠叔,你不會怪咱吧?”

聞言,葛誠忍不住氣笑了,“你呀.”

態度不言而喻。

小王爺又長高了,想起去年開春,小王爺還吵著要做壓力球實驗,求著自己幫助他。

時間長嗎?不長。

小王爺成長的速度,令葛誠心生感慨,彷彿看到一個少年長大了。

葛誠提點道:“抗倭是對的,可也要顧全域性,王府樹大招風,總要避一避的好.”

現在有秦王府和晉王府頂在前面,對燕王府是最好的局面,真不應該節外生枝。

“在咱的心裡,對國家有利的事,就是咱的大局.”

朱高熾唱起了高調。

“當一個好賢王.”

葛誠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意味深長的囑咐了句,隨後也離開了大廳。

大廳只剩下姚廣孝,金忠,朱高熾三人。

他們這個派系贏了。

接下來是他們享受勝利的時刻。

“目前的形勢,金州中左所是關鍵,丘福早日平倭,事情則早日塵埃落定.”

姚廣孝清晰的指出,“如果丘福失敗,恐怕日後我等也不好再出言了.”

朝廷未來削藩之事,他們三人談論了許久。

無論未來形勢如何,王府多控制實權才是王道,為自身留下可退之路。

餘逢辰認為全憑朝廷做主,葛誠按部就班,而他們則認為要據理力爭。

至少聖人在的時候,他們是有機會的。

本身藩王就是聖人定下的國策。

而聖人身邊都是應天府的官員圍著,他們的態度不斷的影響聖人,讓聖人遲疑。

聖人年齡大了,誰也不知道聖人還能活多久。

他們要做的,就是要在聖人活著的時候,把事情打造成實事,藩王開拓穩固邊疆定為國策。

至於削藩。

誰知道會出朱允炆這種貨色,當皇太孫的時候,乖順的很,一切聽皇爺爺的,結果一上臺立馬露出真面目,全面否決朱元璋的政策。

而且削藩之狠,歷史無出其右。

總之,朱允炆的削藩之策,以及朱棣造反勝利,都超過了人們的意料。

姚廣孝和金忠目前可沒有要造反的心思,想的是在聖人藩王之策下,擴充王府權勢而已。

看上去朱高熾和二人是一個想法,實際上朱高熾想要的更多。

“丘福索要的支援,就交給金右使,金右使要過照顧金州中左所.”

朱高熾交代道。

丘福的能力,加上金忠的能力,兩位永樂朝的名臣名將,這麼高的配置,朱高熾賭了。

賭這兩人聯手,能平息倭寇。

不久。

王府調集了一批兵器,盾牌,火器,馬匹,布匹,以及五千石糧食大豆運去了金州。

北平的積蓄是北平的,不是王府的。

但是王府有插手權。

這個插手權從大到小,又經過藍玉大案,從小變大,可權利無論大小,王府的收入是另外的。

所以北平各倉雖滿,卻不屬於王府,燕王府也只養得起數百侍衛而已。

燕山三護衛屬於王府的護衛軍,開支來自於衛所屯田自給自足,以及打仗勝利後,朝廷下發的賞賜和撫卹。

從那日起,小王爺的禁足令就失效了,沒人會不開眼的向王爺告狀,指責小王爺違令離開王府。

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小王爺可以和王爺分庭抗禮,雖然這個權利,是王爺預設的,更可見王爺對小王爺的厚愛。

焦炭煉製廠的高地。

在密雲鐵廠下的訂單,用九鍊鐵打造的部件,透過鐵道運輸到北平城郊區的大興縣。

工程隊有豐富的建築經驗,透過工匠們的摸索,搭建了一個梯形鋼架,然後把大鐵罐吊到鐵架上固定。

搭建了一座五十餘米高的鐵架,鐵架上有個大水箱。

在很遠的地方,人們就能望見高大的水塔。

水箱頂部有個進水管,底部有個出水管。

旁邊有一臺數人高的蒸汽機,把河水抽入到水箱,透過頂部的進水管進入水箱。

水管沒有使用竹管等材料,因為密雲鐵礦和密雲鐵廠提供了廉價的鐵料,所以採用了鐵管。

在地面上透過分水部件,又連線了七條水管,然後繼續分離,每座焦爐都有一條專供的水管。

水管安置在焦窯頂端,開了十餘小孔,透過閥門進水時,從小孔流出水流,撒入到焦爐中降溫。

在需要的地方,在終端連線皮管,也就是羊皮等皮製作成的皮管,類似水囊,可以靈活方向。

沒有橡膠,已經是工匠們想到的最好解決方法。

橡膠在美洲,十八世紀初期被法國人帶回西方。

在十九世紀初,西方納入到工業應用之中,最開始的功效是當做防水布。

在十九世紀末期,發明了充氣輪胎。

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因為後世的慣性,人們常把後世生活常見的橡膠印象,帶入到第一次工業革命。

什麼瓦特蒸汽機離不開橡膠,氣密性離不開橡膠,活塞離不開橡膠等等,都是錯誤的認知。

瓦特蒸汽機裡的活塞是鐵製部件,用生鐵製造,跟橡膠沒有關係。

水箱在焦炭煉製廠起到的功效,獲得了其餘車間的認同,很快流傳開來,各個車間開始採用水箱。

這就是工廠的優越性,可以付出一定的代價,接受效率更高的新技術。

根據中華重工的計劃,密雲鐵廠要分割,以後成為專門生產鐵料的鐵廠。

各個車間都被外櫃的管事們盯上了。

工程隊重新忙碌了起來。

外櫃的管事李齊,交付了外櫃的差事,全力以赴的籌辦鐵軌廠,跑去密雲鐵廠挖人。

萬三黑著臉,一言不發。

李齊不敢得罪他,討好的露出笑臉,圍著萬三說好話,求爺爺告奶奶。

“你們這些人真壞.”

萬三罵道。

李齊知道萬三罵的那些人中,還有其餘的外櫃管事們,不止他一個人來密雲鐵廠挖牆角,討好道:“可不敢這麼說,我和他們不是一幫人.”

“好好的一個廠子,被伱們挖空了,人心惶惶誰都不知道如何做事.”

“你怎麼不去找高掌櫃,非要來找我.”

萬三故意說道。

密雲鐵廠的分割,損失最大的不是他,而是高長芳,這位密雲分割槽的負責人。

“高掌櫃去了總廠.”

李齊笑道。

萬三嘆了口氣,他收到了徒弟小九的信件,知道眼前人的名字,已經掛到了小王爺的名單上。

這個人是分割密雲鐵廠的罪魁禍首,就為了一個鐵軌車間,把偌大的密雲鐵廠摧毀了。

這算什麼?實在令人無語。

萬三發了一通脾氣,最後才把鐵軌車間的工頭叫了過來,讓他們當面商議鐵軌車間搬遷事宜。

“為了不耽誤鐵道工程隊的鋪設,我認為這邊繼續生產,而總廠那邊先按照這邊提供的圖紙興建廠房.”

“用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生產流程.”

“根據新廠的建造速度,兩邊同時開工,逐步把密雲鐵廠的鐵道車間搬遷到新廠.”

“採取這個思路,兩位師傅儘快提供廠房圖紙,我好去和工程隊商談開工事宜.”

李齊想的周密,眾人沒有意見。

密雲和北平之間有鐵道,主線和支線,所以往來便利,李齊每日都會乘坐鐵道兩頭跑。

短短半月就瘦了十斤,也只用半個月就敲定了建廠方案。

周世豐找到他,恭喜道。

“你很有想法,給了總廠很大的啟發,如今建新廠的模式,又提供思路.”

“所有的新廠,都要結合鐵軌廠籌建的方式.”

“小王爺要見你.”

李齊激動不已,說不出話來。

拼了命的努力不就是為了向上爬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爺說書5794的散文新書

小爺說書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