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四十衛的掌控計劃

文書房。

隔間是等待室,李齊拘謹的坐在等待室,桌面上有一杯熱茶,他沒有喝,悄悄的看著外間。

有一面透明的玻璃,據說是研發司的產物,此物的利潤,李齊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過此商品沒有掛在名單上,說明總廠會自己籌辦廠子。

研發司最近半年,聽說成績喜人。

有不知道功效的叫做化肥的東西,還有煤黑,瀝青,水泥等新商品,不少已經在實用階段,即將投入生產。

煤黑就是外櫃的同僚,在天津與南方的商人交易,合計下單了一千餘斤。

此物賣的貴,北平府的商人多是以兩來購買,還是南方的商人財大氣粗。

南方果然有錢,可惜總廠的發展計劃,連山東都被叫停了,不知道何時重新啟動。

不過這些都不關自己的事了,他離開了外櫃。

外櫃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掙大錢,他去年在外櫃一年掙到了八十兩銀子。

一年八十兩,如果總廠啟動了山東市場計劃,他有信心能翻一倍,不過他有了更高的追求。

透過玻璃,他看著文書房。

文書房的文書,皆來自於衛所,聽說最近招募的三人,是衛所的舍人,也就是千戶百戶家中子弟。

文書房擴建了一倍,有八張長桌,隔壁還有一整間資料房,有序的擺放各廠提供的章程紙張備案。

整理完一沓紙張,年輕的文書翻開一張黃封皮,中間有摺痕,把那沓整理好的紙張放入,然後合上黃封皮。

拿起毛筆在黃封皮記錄下來,洪武二十六年八月十七日,總廠七月產量與銷量。

內中含有各個工廠和車間提供的資料,彙集起來就不薄了,那名文書抱去隔壁資料房,歸檔入庫。

李齊收回了視線,雖然不知道那名文書在忙什麼,但各個都顯得幹練。

文書房是最接近小王爺的地方,北平二十餘衛,多少子弟搶破了頭想要進來。

在隔壁的會議室。

馬林和徐寧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林渾然不顧,還是徐寧舉薦的他,他也知道徐寧不會在意。

兩人是聰明人,知道在小王爺面前據理力爭,不但不會令小王爺生氣,反倒是會增加小王爺對二人的印象。

“鐵道工程在徐掌櫃的排程下,贏得了巨大的勝利,多處地段已經順利通車.”

馬林拍了徐寧的馬屁。

徐寧嗤之以鼻,知道馬林接下來會說什麼,直接打斷道:“雖然今年的修建計劃已經達成十之七八,但是明年的修建計劃會翻倍,鐵道工程隊需要更多的人手.”

從年初啟動的鐵道工程計劃已經過了八個月,進度不快也不慢,總之如期完成。

明年已經提出,在今年的主幹線基礎上,延伸各州府。

只北平就有七縣四州。

大興縣、宛平縣、良鄉縣、昌平縣、順義縣、密雲縣、懷柔縣,通州及其下轄漷縣、薊州及其下轄平谷縣、涿州及其下轄房山縣

北平行省則有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縣。

“根據新的計劃,明年要涵蓋北平行省三十七州,以及部分州府的人口大縣,鐵道工程隊的人手不能消減.”

在徐寧的面前,馬林落入下風,於是苦著臉看向眾人,打起苦情牌。

“外櫃諸廠籌建計劃,以現在工程隊的施工能力,是無法完成的,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人.”

徐寧資歷老,但是鐵道目前的收支援平,只能養活自己,沒有為總廠盈利。

工程隊則不同。

靠著在民間的工程,例如新式煤爐,蜂窩煤商會修建改建工坊訂單,還有王府、各處官府,大戶們的人情訂單,加上零零散散的小工程。

工程隊去年一年的盈利,有五萬餘兩銀子,所以馬林有底氣和徐寧爭。

兩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接下來其餘的掌櫃也提出了要求。

可以預見。

隨著百廠計劃的推進,對於用工的需求,將會直線上升,這些生產力,則會創造巨大的財富。

簡而言之,就是人均收入增加的經濟理論。

傳統的農業社會,糧食是主要的商品,而工業社會,擴大了其餘商品和商品的互換,創造更大的價值。

人離不開糧食,但是錢不只是可以購買糧食。

一兩銀子兩石糧食,五口之家,一年消耗五兩銀子滿足肚子,其餘的銀子則用來更多的需求。

衣物,傢俱,農具,民用物資等。

例如一口鍋一兩銀子,得到的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套衣裳,衣裳得到的一兩銀子,可以再買一口鍋,一口鍋的銀子,重複再買一套衣裳。

工業把土地中其餘的資源開發出來:鐵礦,煤礦,銅礦,金礦,銀礦,石灰,大理石……

隨著技術的發展,又開始消費各類的稀有礦,氣礦,液體礦……

所以後世學者指出,西方諸國模仿英國工業革命,技術上失敗,到了模仿生產模式才轉為成功。

因為煤正是當今時代最有效的土地資源,所以需要的是關於煤的技術。

從煤入手,推動各行各業。

“可否放開招工限制,轉開招收民戶?”周世豐提議道。

朱高熾搖了搖頭。

工廠目前招工物件主要是軍戶,並不只是為了加強王府對軍戶的控制。

“比起軍戶,民戶的限制更少,他們獲得的工錢,有了積蓄,更容易轉為購買土地.”

“而軍戶不同民戶,他們對土地的購買,有身份上的約束,會促使他們把錢拿出來消費.”

一名普通的軍戶,離不開衛所,他的身份,也沒有資格去兼併田畝,除非是武將。

而明初的制度還沒有崩潰,軍田也不是武將可以隨意佔據的。

軍戶制度,間接限制了軍戶買田。

一名軍工每年十八兩銀子的工錢,填飽自家人的肚子,只需要五兩銀子。

那麼出多來的十三兩銀子,可以拿出來消費。

一萬名軍工,每年能創造十三萬兩銀子的消費市場。

十萬名軍工,則是一百三十萬兩銀子。

一百三十萬兩銀子投入市場迴圈滾動,創造的生產價值將是數倍的一百三十萬兩銀子。

如果是普通的民戶,他們會把十三兩銀子積蓄下來購買田地,對經濟的發展得不償失。

當然,事物的發展不是這麼簡單,民戶也會消費。

中華重工全體用工人數,已經突破一萬五千人,如果算上煤礦的用工,蜂窩煤的用工,總人數可能突破三萬或者四萬人。

另外的幾萬工人,他們的工錢不如中華重工的工錢,但也會產生消費。

只是目前朱高熾需要市場,自然要優先軍戶。

這屬於社會資源分配問題。

後世限制田地交易,甚至把田地交易利潤壓到最低,讓人無利可圖,類似這個經濟理論。

工業沒有上限,投入的人越多,生產的商品越多,不像土地農作物有限制。

那麼帶來的效益超過將農業,工人獲得的工錢,遠不是種地可以比的。

而工人可以用透過商品貿易換來的銀子,購買農戶從土地收穫的糧食。

這種模式導致工業價值超過農業價值,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價交換,可以稱作剪刀差。

“用工問題,仍然從軍戶入手.”

朱高熾強調道:“以前從衛所中招收貧困戶,解決了衛所貧困問題,如今可以改為招收退役軍戶.”

“退役軍戶的年齡過大,會不會影響工廠?”周世豐很快想到了問題所在,提出了擔憂。

“那就讓衛所降低退役的年齡,軍中超過四十歲的軍戶全部退役,甚至可以降低到三十五歲.”

“除非是精銳,或者低階武官,普通計程車兵,以三十五歲為限制,退出軍隊,工廠接受,提供一份穩定和收入高的工作.”

這個方法,引起了人們的交談。

中華重工和軍戶的深度結合,令在座的人們對軍戶並不陌生。

“此舉對軍隊有利.”

徐寧出聲贊成。

他負責鐵道工程隊,和衛所從上到下都有打交道,甚至與指揮使都有了交情。

徐寧舉例說道:“軍隊可以招募更多年輕人,而退役的中年人,有沉穩的性格,和軍隊保留下來的紀律性,完全符合工廠的用工要求.”

“即解決了工廠用工問題,又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最後還安置了退役軍戶.”

重工的用工要求不同。

朱高熾非常肯定,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人,性格更加持重,認清了現實,懂得自己想要什麼,優越而又穩定的工作。

為了這份長期工作,並且能遺傳下一代,他們願意為之戰鬥。

適合重工車間環境需要的前線,而不是像後世的網際網路企業,需要的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

北平都司二十三衛,北平行都司十七衛,不算獨立防禦所,合計四十衛。

二十二萬四千戶,既要負責屯田,又要提供軍隊,而且要做到自給自足。

每戶提供一個正丁,是二十二萬人,再出一名餘丁,那就是四十多萬大軍。

所以朱棣在北平發動北征,動不動帶出十餘二十萬大軍。

因為人力太過豐富,在朱高熾看來屬實有些浪費人力。

還不如把二十餘萬人需要的物力,打造出十萬的騎兵隊伍,精兵精甲精器,比起靠人數堆積,更加立於不敗之地。

以前農業無法長期供養,有了工業是可以供養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平止戈

淡雪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