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百廠計劃

“叮鈴鈴”。

密雲站。

張輔和馬林從大寧回來,把前番借來的馬匹,交還給密雲站,乘坐上了鐵道馬車。

“能坐這傢伙,我就不願意騎馬.”

張輔和馬林在座位坐下後,忍不住笑道。

騎馬多累啊。

馬也累,人也累。

而乘坐鐵道馬車,不但不累,還能沿途賞閱車窗外的景色,人們總是對陌生的事物感到新奇,包括景物。

“現在乘坐的人好像變得多了.”

馬林掃視了一眼車廂,已經乘坐了十餘人,從門口還在陸續上人,彷彿要坐滿,

“密雲是大站,有鐵礦和密雲分割槽,加上官府的差役,還有不少的商人和夥計,理應之舉.”

張輔隨意的回答,並不覺得古怪。

密雲的經濟活力並不高,但屬於邊地,開中法的原因,許多內地的商人會來此地。

還有與蒙古的互市,吸引了不少的商人。

車廂中,有穿著中華重工工服的,有穿著黑色皂衣的,有穿著常服的,還有穿著長衫的。

有位穿著中華重工工服的,左胸口的燕子圖案沒有鑲金邊,可見不是軍戶出身。

他的腳下有個木箱子,上面的板子揭開,裡面疊滿了黃皮夾子的公文夾。

黃皮夾子的公文夾,是中華重工的制式文具,提供人們夾帶圖紙,因為方便,連官府也開始試著使用。

張輔打量了眼此人,猜測他是技術人員。

“嘿.”

那人聽到隔壁的聲音,下意識的望過去,只見一人拱著手看自己。

“你是哪個部門的?”

那人連忙放下手中的黃皮夾子,同樣的拱了拱手回禮,露出微笑說道:“我是工程部技術司的,這位小兄弟是哪裡人呀.”

對面的人很年輕,充滿了張揚,他的同伴也穿著工衣。

張輔笑了笑,“我是軍戶經濟合作社的,我旁邊這位是我的工友,工程部在密雲還有業務?聽說密雲分割槽搬遷工作,已經完工月餘了.”

“小兄弟訊息挺靈通啊.”

那人笑道。

雖然張輔沒穿工服,不過那人卻沒有懷疑,很多人下工後也會穿工服,也有人不穿。

軍戶經濟合作社的物件是軍戶,但其中維持工作的,是調撥了一批工人,他只把張輔當做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工人。

沒有想到眼前的兩人,是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副組長。

張輔雖然加入了軍戶經濟合作社,但並不是進入中華重工,等於不是工廠編制內。

馬林則屬於工廠編制內。

“你這是?”張輔指了指那人腳下的大箱子,滿滿的黃皮夾子,好奇的問道。

那人也是自來熟。

鐵道的人文如此,每列鐵道馬車上,都會有外向的人自發的交談,即交朋友,也打發路途的無聊。

當生產力達到一定的地步,人們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這種人文才逐漸消停。

“我要去總部工作一段時間,這些都是我需要用的資料.”

那人帶著點得意賣弄。

“你知道吧,總部要建造一座大鐘樓.”

“鐘樓?”不光是張輔,馬林也好奇了起來,周圍的人也轉過身,加入了交談。

“總部不是有座鐘樓嗎?”前面的一人,側著身子說道。

“這次要建造的鐘樓,跟以前是不同的.”

那人笑著說道。

“有什麼區別?”

“具體我也不清楚,我只負責鐘樓的設計,具體的大鐘是什麼樣子,還在研發司,那邊的技術師傅已經制作好了.”

那人賣弄說道:“聽說是掛在外面的,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用的圓盤,上面分了刻度,有指標轉動.”

人們越發的好奇,都在想著是個什麼樣子。

“伱是負責設計的?”馬林問道。

“工程部的工程,籌備前期需要圖紙,我就是其中的一員,鐘樓是新事物,不光調了我,還調了好多部門.”

那人一臉的神神秘秘,“聽說鐘樓是小王爺親自指定的事.”

果然。

這句話說完,人們露出驚歎的目光,令那人很滿意。

“北平的變化可真快,每年都有新事物.”

有人敬佩道。

眾人看向了他。

“不瞞諸位,我是南方來的.”

“原來是位掌櫃,失敬啊失敬.”

人們拱手道。

“不敢當,我只是為東家跑腿的,前幾日見了密雲衛的指揮使大人……”

……

總部。

在原來鐘樓的旁邊,已經挖了大坑,工地上有磚頭,有裝了水泥的麻袋,有擺放整齊的鋼筋。

十幾名戴著纏棕帽的人,圍著圖紙到處指指畫畫,還有些工人做自己的活。

工廠的人們沒有產生好奇,從旁邊經過也不會多看一眼。

工地有什麼好看的。

張輔和馬林經過,來到文書房,被文書引入等待室,為兩人倒了兩杯熱茶。

不知不覺,一年到頭,天氣寒冷起來。

煤塊的需求直線上升,原本就高漲的形勢下,越發的緊張,產能竟然不足起來。

當然,仍然首先供應中華重工,其次是官府,最後是民間。

密雲鐵廠雖然只保留鐵料的產能,全力以赴生產鐵料,可隨著鐵廠鐵料的價格和質量優勢,碾壓了民間鐵廠。

第二座鐵廠,建立在良鄉,已經開始投產,第三座鐵廠在保定府動工,計劃明年二月投產。

隨著中華重工和官府的緊密合作,圍繞北平行省的屯田工程,關乎各地主官的政績,雙方進入了蜜月期。

哪怕是布政使也不得不服軟,畢竟官員們人心所向,他也跟著受益,自然不會拒絕。

表面上每日冷臉示人,實則暗中內心竊喜。

保定府臨近北平府,雖然不是軍戶大府,民戶佔多數,但態度和王府曖昧了起來。

屯田工程不是旦夕之間能完成的工程,至少一兩年內,藉著這件事情,短期內,王府和官府的和睦不會變化。

辦公室。

萬三,小九,王本,李二,李伯升,討論著技術報的事宜,是朱高熾提出來的。

“技術報面對所有的工匠,收集各方面的技術,只要能登報的,可以重賞.”

朱高熾提議。

萬三去了密雲分割槽,結果一個外櫃管事的計劃書,導致了密雲分割槽的拆遷,讓萬三無奈,才一年就調了回來。

李伯升負責的調研司獲得了成功,朱高熾準備擴充和重用。

“技術報由研發司稽核,調研司維持,每個月辦一期,一年辦十二期.”

眾人看著手裡的資料,認真的思考,因為認知的不同,技術報是新事物,誰也沒見過,所以有不同的想法。

籌辦的技術報,朱高熾準備當做論文的部分功能來使用。

提高工匠們的興趣,匯總各行各業的技術,提供工匠們的視野,以此推動技術的發展。

“技術報對外公開嗎?”李伯升擔心的問道。

“先辦一期.”

朱高熾沒有給出肯定的回覆。

“這件事需要研發司推動.”

李伯升指出了關鍵,“研發司每年會收到不少工匠的技術申請,這些工匠都是有主動性的,研發司應該通知這些工匠.”

“然後以這些工匠為核心,帶動其餘的工匠.”

李伯升的想法不少,很對朱高熾的胃口。

“就按照李伯升說的辦,至於報紙,你們和印刷廠合作,走內部的通道.”

印刷廠主要的業務,來自於中華重工,有內部價,其次是外部的業務,按照市場價。

內部的業務,採用季結方式,貨幣為糧票。

各廠自負盈虧,季結時,糧票不足,無法完成支付,屬於是虧本的廠子。

總部的財務會下去嚴格稽核,找出問題所在。

如果是業務的問題,找出負責人,如果是生產鏈的原因,則遞交報告,調研司下去調研,最佳化生產鏈。

目前的廠區,各廠都是盈利狀態,包括蜂窩煤商會,每年都能創收,但仍有不盈利的,例如研發司,調研司這種。

研發司,調研司,會由財物部專門下發糧票,包括工匠實驗技術,消耗的物料,也是用糧票結算。

糧票體系,在中華重工的內部使用,基本已經最佳化成功,運轉不成問題,也為糧票銀行提供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當萬三等人從辦公室出來,後趕來的大掌櫃周世豐,排在前面進入辦公室。

“百廠計劃,今年完成了十七個分廠,這是工廠目錄,請小王爺審閱.”

周世豐雙手捧上黃皮資料夾。

朱高熾開啟,仔細的翻閱。

“坐落在總部廠區的,有鐵道部,工程部,蒸汽機廠,焦炭煉製廠,農具總廠,化肥廠,瀝青車間,煤油車間,玻璃廠,水泥廠,制磚廠,鐵道廠,鐵管廠,機器廠……”

“坐落在總部外的,有密雲礦區,密雲鐵廠,樂興農具廠,良鄉鐵廠二廠,保定鐵廠三廠……”

工廠真不少。

但其實並不多。

中華重工用蜂窩煤,改變了民間燃料,然後用焦炭煉製廠,改變了工業的燃料。

而鐵廠,農具廠等,已經壟斷了北平各行業的七到八成之多。

可以說整個北平行省,近兩百州府縣,都受控於中華重工,影響方方面面。

在朱高熾的計劃中,中華重工的用工數,要達到十萬,目前才兩萬而已。

當達到十萬時,北平工人人數,佔據北平總人口的百分之三,至於間接控制的,最大的煤場,以及蜂窩煤,則還沒有統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