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外國學者眼裡的大明和朱高熾眼裡的大明

京城。

糧票銀行總部借出的會議大廳,十五層大廈的八樓,透明燈罩的煤油吊燈下,實木的桌子上,堆滿了圖紙和草稿,圖紙上有三角形,圓形等等。

十幾名學者,每個人的神情疲乏。

如此高強度,時間長的學術交流,眾人很久沒有進行過,他們的體力和年齡,讓他們非常的疲憊,可是對學問的求學精神,又讓他們不願意終止。

“物體的浮力,等同它排水的重量,兩者是必然的關係.”

扎馬拉丁指著圖紙上,用不太熟練的大明話,並且拿出硬筆在糧票銀行提供的白紙上,畫出了一些圖案,以及列舉出公式。

這樣的表述方式,以及扎馬拉丁帶來的新思路,再一次讓數學家們驚歎起來。

“排水的定義是什麼.”

大明的學者,根據扎馬拉丁自己所言的詞彙,想要給出一個標準。

不同的思路,在學術上帶來不同的火花。

文明的碰撞。

隨著中亞西亞學者們的到來,還有大批的文物書籍,經過報紙的宣傳,各個學術圈早已經點燃了熱情,各方的學者都趕來京城。

驚為天人的同時,中亞和西亞們來的學者,受到了最隆重的迎接,以及非常高標準的待遇。

“他們生活上的需求,你們要努力保障,絕對不能苛刻他們.”

大明禮部官員,向中華工局大酒樓說道。

“請放心,我們的服務是最好的.”

中華工局大酒樓的掌櫃,一臉的保證。

所有中亞西亞的學者們,住在中華工局大酒樓的客房,由此處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保障他們的吃穿住行,以及日常所用的物品。

禮部的官員還是不放心。

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於外來的學者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加上太子殿下的推波助瀾,禮部上下誰也不敢慢待這些異國他鄉的學者和工匠們。

於是禮部官員親自去問候那些人,詢問有沒有什麼不滿意的。

“非常好.”

“上國的文明輝煌程度,讓人驚歎,世界上竟然還有如此的國家,難怪偉大先知說,學問在中國,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啊.”

半年來的行程,一路的忐忑,隨著抵達大明都城,一切的不安,已經煙消雲散。

良好的伙食和接待,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被重視。

而接待他們的大明工局大酒樓,他們更是知道,這裡並不是普通的商家,屬於半官方的性質。

見狀。

禮部的官員露出了笑容,溫和的說道:“所有的學者,無論來自世界何地,只要願意參加大明技術司,或者大明科技與技術會的評定,就可以獲得人才津貼.”

“人才津貼?”

有的人不需要通譯,還有的人需要通譯。

每個人儘量最快速的學習大明話。

“人才津貼雖然不高,卻可以保障生活所需,不需要煩惱雜事,一心於學問即可.”

禮部官員介紹道。

“大明有許多的學者,同時也是大明身份最高貴的人們,我們大明自古以來,就以讀書為榮,讀書的人,哪怕在鄉下,也是百姓們最尊敬的一批人.”

“所以大明從上至下,都非常的尊重讀書人,讀書人的待遇,是所有行業,無論是百姓或者軍人,乃至任何行業,都希望成為讀書人的.”

“竟然還有這樣的國家.”

“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有如此的文明,先知果然是偉大的,他竟然能不遠萬里的知道中國,並且清楚中國的偉大.”

扎馬拉丁虔誠的說道。

這幾個月和大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對這個國家的人,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個國家不以屠戮為榮。

反而任何君主,哪怕再武功強大,也會因為屠戮百姓遭受指責。

他們更甚至能教導君主,讓君主按照德來行事,對於國家的君主,一言一行都要遵守禮德,否則就會失去名器,被天下人指責。

太不可思議了。

同樣。

這個國家是很激烈的。

任何欺負他們的,都會遭受強大的報復,他們的先賢,還說過十代人報仇也不晚,天啊,這麼強大的復仇精神,實在是讓人感到可怕。

他們也非常的傲慢。

竟然說天下凡是日月所照的土地,都是他們的國土。

不過聰明的扎馬拉丁,已經知道如何與這個國家打交道,在三分的稱讚上,用十分的力氣,會被他們當做最友好的朋友。

他們的聖賢也是這麼說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們最高興的就是交朋友。

果然。

禮部官員記住了扎馬拉丁,太子殿下還沒有親自接見過這些人,可是根據自己對太子殿下的瞭解,遲早也是會召見他們的。

召見他們的事情,是禮部負責,大概落到自己的頭上。

選取那些人去覲見太子殿下,禮部官員也要慎之又慎,無疑,那名態度非常友好的扎馬拉丁,已經成為了禮部官員內心的預備選手。

扎馬拉丁為首的一批學者,極力的靠攏大明,根據禮部官員的介紹,以及技術司的工作人員的特殊通道,參與了大明的評定。

不少人獲得了大明的人才津貼。

夜晚。

燈光下,扎馬拉丁打量手裡印刷精美的糧票。

“這就是發明印刷術的偉大國家的技術嗎,這個國家,有太多讓人嘖嘖稱奇的東西了.”

扎馬拉丁知道糧票的價值。

靠著人才津貼,自己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大明。

如果要是能出成果,自己的生活就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買上那種樓房,成為自己的新家,說不定還能娶上大明的女人。

只是大明的女人太傲慢了。

她們非常的保守。

翻開大明的紙張,摸著精美的本子,扎馬拉丁忍不住再一次感嘆。

造紙術。

天啊。

還有什麼東西,不是這個國家發明的呢。

正是引導世界的文明。

讚美先知。

無所不知的先知,一千年前,竟然就能知道中國的偉大,指引人們學習中國的知識,可惜,他們的文明很早被野蠻摧毀。

是啊,文明最大的對手就是野蠻。

連如此偉大的中國,不也是被野蠻所征服,可是這樣的國度,很快又自由了。

那麼自己的國家呢。

扎馬拉丁雙眼暗淡,他看不到希望,於是他認真的做筆記,把在大明的一切都記錄下來,希望,哪怕只有一絲的機會,也能把文明知識傳播回國內。

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國家自由的那一天,同樣能像大明這般的文明而又富庶。

一個種植收穫率,竟然達到了1:40的農業技術的國家。

光這一項成就,已經足以震撼世界。

還有他們的化肥行業,焦炭行業,乃至他們的社會體系,人們守禮,充滿了仁德,但凡肉眼可見之處,都是讓人學習的地方。

聰明的扎馬拉丁當然知道,其中也有不好的地方。

但是有什麼東西,又能是完美無瑕的呢。

“我和朋友們來到大明後,朋友們每日所聊的事情,多是大明的土地多麼富裕,氣候多麼宜人,這裡是真主給予最好的土地.”

“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

“特別是當我知道,他們連大山都能被改造成一種叫做梯田的種植環境,收穫的糧食效率,也比所有已知道國家都要強大,被稱之為人定勝天.”

“是啊.”

“這片土地上,竟然說要打敗天.”

“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也和大丈夫當如此,說明了這個國家的百姓,很早就開始抗拒一切不公平的現象.”

“兩千年前,這裡就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瞭解過愚公移山,就知道這個民族是有多麼的強大和可怕之處,因為他們懂得堅持,靠著勤奮,十年如一日,創造出的財富,將會是多麼的巨大.”

“他們甚至發明了科舉,我願意說是最讓人稱讚,以及世界學習的制度.”

“只有最聰明的人,才能去做官,而不是靠著血脈,在講究血脈世襲傳統的世界裡,這樣的一個國家,已經開始拒絕血脈了.”

“他們的百姓,竟然可以對抗違法的官員.”

“他們城市裡的坊區,百姓們竟然是自己管理自己.”

“他們的先賢們,很早就開始對社會模式的探討,因此才有了限制君權的社會制度,從上到下講究禮義廉恥,追尋和平的社會.”

“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的文明強盛到什麼樣的地步,都不足為奇,都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我和我的朋友們不一樣,他們認為大明有許多技術和知識最值得學習,可我認為,大明的社會體系,才是最值得學習的.”

“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社會,講究的是讓老百姓們如何過得最好,乃至說讓老百姓們自給自足,不讓外界對他們過多的吸取.”

“而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又能做到呢.”

“在各國君主的眼裡,百姓們是他們的奴隸,是他們的兵源,是他們的稅賦,唯獨不是他們的子民,從來沒有提出過讓老百姓自給自足的觀念.”

“咚咚咚.”

“打擾了,扎馬拉丁先生,我們看您的房間燈光一直亮著,所以想要請問,您需要夜食嗎?”

扎馬拉丁擦了擦眼睛。

然後去開啟房門,看到露出笑臉的小二。

“大明的人才津貼,最低的是每個月五角錢,不少是一個月一元錢,那批從異國來的學者和工匠,聽說有一兩千人,大多獲得了津貼.”

“每個月支出一千多元,一年就是近兩萬元.”

“大明已經富裕到了這般的程度嗎?所有的百姓已經溫飽了嗎,還是說,用在中亞西亞的軍費,已經開始得到收益,甚至不需要國內供應了.”

大明人才津貼,是最讓人眼紅的一項政策。

在許多人的眼裡是在發錢。

用百姓們的錢,去發給那一批人。

以往本國的學者和工匠們也就不說了,甚至每年吸收的些許國外的,如高麗和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也沒有引起波瀾。

可此次動靜太大了。

特別是對那批人的優待,引起了不少人的眼紅。

身上中制裝,手裡拄著柺杖,腳下牛皮鞋,帶著帽子的中年人,乘坐二輪的馬車抵達了茶樓,茶樓不光提供免費的報紙,還有唱戲的小姐,和講故事的先生。

茶樓的臺上,有名穿著白底粉花裙的小姐,臉上畫了精緻的妝容,鮮豔的嘴唇,一看就知道塗抹了新款式的唇膏,不但鮮紅而且透亮,讓人恨不得親上一口。

京城嚴打了一次。

各家自稱媽媽的行業,都遭受了毀滅性的的打擊,但是其餘行業卻興盛了起來,而且地位也高了不少,受到了法律的保護。

許多人來茶樓,除了喝茶聊天,也為了看看美女,以及聽故事。

美女唱著餘姚腔的歌曲。

臺後有一名樂師。

不少的看客,一邊喝茶,一邊嗑瓜子吃花生。

拄著柺杖的中年人,登上了去二樓的樓梯,那裡是包間的地方,可以從上往下看,還可以關起門來,點專門服務的小姐。

幾人行禮後,各自坐下。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有什麼奇怪的.”

“那些人的東西,我也看過了,哪裡有那麼的神奇呢,不過是圖新鮮而已,反而很多東西,原理上本就是我們的.”

聽到老夥計的抱怨,同伴笑著說道。

“你既然看過了,為何不說?”

“說了有什麼用.”

“人家的東西,經過翻譯,聽起來的確新奇嘛,而且太子殿下又喜歡這些,最支援對外的學習,彷彿我們不學別人的東西,屬於老頑固一樣.”

“哈哈.”

“還真是如此.”

幾人邊笑邊泡茶。

茶具在主人的手中,一連串的功夫,看得人眼花繚亂,最後連倒茶的動作,也彷彿大有學問,客人們各自回禮,比大廳喝茶更要講究似的。

“從來就是外頭的東西是香的,我們自己的東西是臭的,我看啊,就是有些人從中牟利,為了自己的利益,抬高那批人的地位.”

“誰知道呢.”

有些人不在乎,有些人不以為然。

中年人就很在意。

不久。

應天府的地方報上,出現了痛批這股現象的文章。

“什麼值得讓人深思的學問?”

“老夫專門去研究拜讀了一番,各式各樣的西學算數,不過是記載的方式不同而已,原理上不超過《周髀算經》,包括他們的天文學,難道域外天學就比我們的更先進了,老夫還是去拜讀了,結果仍然是《周髀算經》上的東西.”

“難道換個異國的名字,就這麼吃香了?”

“老夫都忍不住改個異國的名字,用異國的文字把老夫的東西包裝一番,倒是想要看看,那些人的反應,是不是也這麼大.”

“更可笑那個浮力學.”

“三國時期,我們就有了曹植稱象的故事,人家換了一個故事,立馬讓人們大呼小叫,到底是自己沒有見識,不懂自己老祖宗的東西,所以才有這樣的表現,孤陋寡聞,才有了外來和尚好唸經的現象.”

“那個什麼羅格斯觀,不就是我們道家的置身事外?”

“那個什麼辯證法,不就是我們道家的隨波逐流?”

“我倒是奇了怪,同樣的東西,我們祖宗的叫法,人們習以為常,不放在心裡頭,甚至破口大罵,別人不過換了個名頭,同樣的核心,立馬引起了學習的浪潮.”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不要老祖宗的東西,放棄一切好了,直接學習別人,既然別人的東西這麼好,我們還要什麼老祖宗的東西呢.”

——

文華殿。

春天萬物復甦。

園林匠們,精修著文華殿廣場前的園林,後宮的內花園,也在大修中,說是大修,其實並沒有大動土木,朱棣離開京城一年了。

郭氏帶著兒女們去了後宮,陪母后解悶,以及郡王的家眷,也會經常入皇宮。

徐妙錦也來了。

朱高熾的這位小姨一直沒有嫁人,家裡人也不催。

倒是母后很著急,想要為小妹妹找個佳婿,卻不知為何,小妹一個也未看上,甚至外間都有了傳聞,說是皇帝看中了自己的小姨子。

氣的郭氏摔了瓷器。

徐妙錦也很久不來皇宮,反倒是這年餘,朱棣不在皇城,徐妙錦才不拒絕大姐的邀請,時不時來皇城看看姐姐。

朱高熾也很少去見徐妙錦。

後世有說法,徐氏去世後,朱棣欲立徐妙錦為後,被徐妙錦拒絕。

真實性待考。

也有說法,徐妙錦是因為二姐的事情,所以才不願意嫁人。

徐家的大姐嫁給了燕王朱棣,二姐嫁給了代王朱桂。

代王朱桂和朱棣不同,對自己的妻子並沒有感情,反而偏寵小妾,迫害正妻。

這位小妾也姓徐。

但是為人吝嗇,明史記載代王妃迫害侍女,無惡不作,實為這位姓徐的小妾,而非徐家二姐,早就已經被代王打入冷宮。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何況是代王府。

徐妙錦從小為二姐傷心,也見到了男人的薄涼,有了終身不嫁人的念頭。

這才是大致的原因。

朱棣造反成功的那年,那時候的徐妙錦已經二十三歲,早就該嫁人,總不能徐家知道歷史,曉得未來的皇帝是朱棣,所以才把自家三小姐留在府裡一直未嫁人吧。

何況許皇后死的時候,徐妙錦已經快三十歲。

徐家對於自家的姐妹,徐家兩兄弟還是很重感情的,才有了徐妙錦不願意嫁人,卻沒有人強迫她的原因,徐家的家風,在那個時代的確不錯。

郭氏帶著兩兒一女。

徐妙錦看到可愛的侄孫女,熱情的上前牽手,郭氏臉上滿是笑意,兩位小姐小時候倒也在北平和應天府先後見過面,不算是陌生人。

郭氏還未嫁給朱高熾,當小姐的時候,還與徐妙錦同行返回京城。

猶如隔世。

看著出類拔萃的徐妙錦,郭氏忍不住有些羨慕,青春的氣息,彷彿並未在兒時閨蜜身上消失,反倒越發的亭亭玉立起來。

徐妙錦牽著朱圓通,就像少女牽著女童。

郭氏眼底裡有些戒備。

幸好。

誰都有可能,唯獨她不可能,郭氏忍不住的慶幸。

最近宮外有人說,太子陛下應該納妃,郭氏嘴上雖然不阻,內心卻忍不住的提起,看誰都覺得需要警惕,幸好夫君沒有這樣的念頭。

夫君只能是她的,誰也別想搶走。

“小姨奶奶.”

朱瞻基好奇的問道:“小姨奶奶為什麼還不嫁人呀.”

郭彩蓮臉上露出笑容,關切的看著徐妙錦。

徐妙錦沒想到朱瞻基會問她,看到小人兒天真的樣貌,不知道如何回答,求助的看向了姐姐。

徐氏嘆了口氣。

“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問.”

朱瞻基聽到祖奶奶的責備,委屈的看向母親,郭氏心疼的抱住他。

徐妙錦見狀,也覺得無趣。

小孩子童言無忌,能懂什麼呢。

皇宮裡實在不是好地方。

徐妙錦與世無爭,卻並不是什麼都不懂,呆了一會兒,和姐姐說了一通話,就提出了告辭,不顧眾人的挽留,徑直的離開了皇城。

馬車中。

徐妙錦低著頭,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細眉微蹙。

白皙的臉蛋上,浮出了一絲憂愁。

“唉.”

良久。

車廂裡一聲輕嘆。

馬車離開了皇城,文華殿的閣樓,朱高熾看到了一輛馬車,不知道是哪家的。

兵部又帶來了撒馬爾罕的訊息。

皇帝陛下親自坐鎮撒馬爾罕,帖木兒的大軍,已經抵達了布哈拉,與大明的決戰,應該已經發生了,戰事的結果,他們還無從知曉。

殿內。

大臣們忍不住的擔心。

“按道理,我方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據了上方,又以逸待勞,就算不能全勝,至少也能打退帖木兒,形成僵局,時間越久對我們越有利.”

齊泰分析道。

“這還是最保守的猜測,實際上臣肯定,陛下已經擊敗了帖木兒,就等著捷報的抵達.”

眾人分析著他們已經不能決定的事情。

就算如此,官員們還是討論此事。

朱高熾卻看著手裡的報紙。

國泰民安。

一切對外以穩為主,全力以赴支援中亞地區。

所以這年餘來,朱高熾並沒有進行改革,圍繞著以前的秩序,大明總體上保持平和的向上發展,大臣們的爭議,朱高熾並沒有參與。

不是不關心,而是隻能等待。

報紙上不滿對外國學者的厚待,朱高熾也不意外。

大明的人口這麼多,每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看法的人,只有一個看法,才是奇怪的事情。

大明報紙上的批判還算是好的。

後世西方一些學者甚至喊出,一切文明的源頭都在中國。

例如他們說那些近代早期問世的“古代”希臘與埃及的各種科學,都是寄生於包括《周髀算經》在內的諸多中國文獻的,好比達·芬奇的科技成就“寄生於”《農書》。

同樣。

“古希臘”哲學直接來自於“古埃及”邏各斯與赫爾墨斯智慧,間接源於中國。

清代思想家戴震在和耶穌會士交流的過程中有了很清晰的證據,即西方的相關方法都是源於《周髀算經》,發現耶穌會士在操縱中國天學,他們謊稱西方“古已有之”,在華耶穌會士是西方造史運動的“吸吮管”。

戴震還說,勾股定理就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兩者一模一樣。

例如科技。

羅爾斯說:“十六到十七世紀的赴華耶穌會士,導致中國的科學成就傾注歐洲.”

1751年,倫敦皇家科學院授予法國耶穌會土宋君榮(antoinegaubil)榮譽會員,表彰他所提供的有關中國科學的資訊。

東方學家格拉迪施(augustgladisch)證明:“畢達哥拉斯的學說不是源自埃及,而是擷取於中國.”

並還說:“畢達哥拉斯從中國獲得了輪迴觀念.”

另外還說,希臘神話亥帕波尼亞(hyperboreans,住在北方樂土)是中國的素材。

哈蓋爾考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算盤是畢達哥拉斯從中國獲得的。

畢達哥拉斯的理論要麼直接來自中國,要麼是埃及流傳的中國知識。

畢達哥拉斯名言“所有的性質歸因於數(allthepropertiesascribetonuer)”,這句話是受中國啟迪的。

畢達哥拉斯的音樂理論(包括七絃琴和七音音階)源於中國。

所謂的希臘人帕拉墨得斯發明了國際象棋,那是中國的。

“古代”希臘、羅馬天文學黃道及星座與中國有關。

普魯塔克書中廟宇與中國相似。

哈蓋爾感嘆道:“太多抄襲中國的!(sonyplagiarisfrohina)”

列維京博士說:“英國曆史學家沃爾特·雷利(lerraleigh,1552——1618年)所寫從喜帕恰斯到托勒密之間的希臘天文學著作,“顯示早年英語的相關討論和闡述都匯入了中國證據之中””。

其理由是,“大量的中國知識是從遠古傳下來,因其沒有受《聖經》巴別塔變亂語言的影響——中斷和失散”。

這意味著什麼?

近代早期出現的“古希臘”天文學是中國的相關知識的翻版?

實際上,義大利文藝復興學者們杜撰希臘哲學與科學都是基於“中國證據”的。

並且西方不少學者,還指出了原因。

因為嫉妒啟蒙運動中的法國挾“中國熱”而居於歐洲的文化中心,德國的民族主義便遷怒於中國,同時狂熱地打造“古希臘”。

這就是1798——1830年德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學術主旨。

然而在其思想醞釀的過程中,德國浪漫主義竟是透過共濟會的管道,大量汲取中國的古老智慧。

這樣一-來,正在形成中的“西方古典文化”和“德國古典哲學”都很自然地包含了許多“中國元素”。

共濟會和玫瑰十字會的秩序的建立者都把佛陀、孔子、摩西和耶穌四尊奉為種智大師(theseedster)。

玫瑰十字會將中國的古老智慧奉為一切知識的源頭。

該組織把老子的這句話作為其箴言之一,即:“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德國僧侶克里斯蒂安·羅森克魯茲,在花時間學得東方神秘學之後,於1402年建立了玫瑰十字會或紅十字會,這很可能是虛構的人物。

玫瑰十字會導師麥克斯.海因德爾(1865-1919年)在其所著《羅森克魯茲和玫瑰十字會寶訓一現代外衣裡的古代真理》一文中寫道:

“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我們的進化亦然。

靈與肉齊頭並進。

太陽賜予自然光,眾所周知,它從東向西帶來光明與生命,從地球的這邊到那邊.”

“太陽是可見光,而人則是光合所成的一小部分。

就像自然光促進生長一樣,存在著不可見的精神太陽,它促進靈魂成長,從地球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這個精神衝力的運動和太陽的從東向西是--個方向.”

“公元前7-公元前6世紀,一個靈性的新浪潮在太平洋西岸掀起,開始啟示中華民族;在這個天國,孔子的宗教被成千上萬人擁抱.”

“我們知道,稍後這個浪潮產生了佛教,一個導師牽動了數百萬印度人和中國人的心靈。

這個精神繼續西進.崇高的基督教由此而起.”

歷史的真相,誰也說不清。

畢竟立場大於一切。

正如美國必定會打造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體系,而不是自由競爭的體系,哪怕他高喊了上百年的自由貿易和競爭的精神,因為那個時代,對他是最有利的而已。

朱高熾很清楚,中國古文明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相反。

中國古文明有很大的輝煌,只不過後來的傳承斷了,被人大踏步的反超,以至於需要拋棄手裡的,調頭學習別人的發現的知識體系。

在朱高熾眼裡,並不覺得有什麼羞愧。

窮爸爸,富爸爸。

都是爸爸。

不能父親有錢了,就崇拜他,父親沒錢了,就嫌棄他。

應該討論的是父親生前的長處和短處。

真正需要學習的是讓自身保持強大的精神。

“這篇文章的批判精神很好,可是萬事有度,追求自身輝煌的同時,更要保持學習的勢頭,哪怕是弱小的對手,也要仔細瞭解他們的優點,找出可以學習的地方.”

朱高熾說道。

大臣們看到朱高熾手裡的報紙,才懂了太子陛下指哪件事。

西方能在近代取得輝煌的成就,無疑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的,朱高熾重重的說道:“人要保持謙和,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迷失心智.”

“外來的學者們,無論他們的東西是好是壞,首要的是去了解一番,大家經過探討,然後融匯自身,哪怕原來是我們的東西,那麼在別人手裡的時候,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其中有什麼優勢和知識,都是可以學習的.”

“讓禮部準備準備.”

“我要接見他們”

朱高熾說道。

“臣等領旨.”

眾臣回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閻王小正太,從復活扶蘇開始的上下兩千年

一更獸也有觸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