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渤尼國國王的遺願

很多人奉朱高熾為導師,那麼朱高熾從來沒有往這方面引領過。

但在大明,朱高熾的確有一批信徒。

其中包括劉通,大明當代最有名氣的文學家之一,根據京城的現象,以及太子殿下的想法,他很快寫了北平一千零一夜。

《北平一千零一夜》。

一經出版,成為了最暢銷的故事書。

看到了兒子書房的書,朱高熾忍不住露出笑容,這豈不是阿拉伯地區的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地區的一千零一夜,有漁夫和雄人與的故事,有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所以大明也出版了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西方未來還有沒有格林童話朱高熾不知道,無疑,大明有了自己的童話故事,出自於劉通之手。

《北平一千零一夜》中,有七仙女的故事,有二郎神的故事等等,除了民間的故事,還有劉通自己所編的,類似東郭先生與狼。

《北平一千零一夜》和《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的書大火,立馬有人整理出了《寓言》,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們用作辯論的段子。

什麼《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

一股復興的文學方式在大明興起,成為了孩子們枕頭邊的讀物,不光小孩子們愛讀,連不少的大人也喜歡看。

郭氏看得就津津有味。

“看來倒是大明的書商最先受益.”

朱高熾笑道。

隨著識字率的上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增長,印刷術和造紙業的大發展,民間的書籍也興盛了起來,這些故事書,無疑刺激了人們的消費。

郭氏臉色有些微紅。

上的噱頭說是少年們最好的啟蒙書,比傳統的三字經更要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作為大人,郭氏覺得自己忍不住看這些故事書,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

特別在夫君面前。

朱高熾摸了摸郭氏的臉龐,郭氏是一名傳統的女性,也是合格的妻子,朱高熾很喜歡。

家裡的事情,沒有一件讓朱高熾操心。

“倒是奇了怪了,那些人不遠萬里來到大明,別的本事倒沒有,先講起了故事.”

“你可別小看這些故事.”

聽到郭氏的話,朱高熾鄭重的說道:“這可是文藝的復興,一種促進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手段.”

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就是文學。

能讓多數的老百姓主動的觀看,大家看同樣的書,知道同樣的故事,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什麼叫書同文,車同軌,不是法律規定就足夠了的。

為什麼宋朝被古今中外的學者稱歎。

因為宋朝的社會風氣和模式,在當時的時代,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

“什麼事情,你都能說的懸乎.”

郭彩蓮翻了個白眼。

朱高熾笑了笑。

雖然已經到了夜間,可朱高熾還是自己動手舉著燈籠,去兩個兒子的房間看了看,兒子們鬧了一日,沉沉的睡去,什麼都吵不醒他們。

朱高熾又去了女兒的房間。

郭彩蓮幸福的跟在丈夫的身後,一步步的跟隨,朱高熾為次女蓋了蓋被子,向女官輕輕的擺了擺手,又仔細看了兩眼,然後才離開。

“要不要為朱瞻基換一個先生?”

郭彩蓮為朱高熾寬衣,朱高熾清洗了一番,聽到後,好奇的詢問原因。

“我聽大哥說,餘先生當初反對皇父,如果不是他早年是皇父的伴讀,說不定早就趕走了,現在讓他為朱瞻基教書,會不會讓皇父不開心?”

郭彩蓮擔憂的說道。

“沒有的事,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朱高熾無所謂的說道:“餘先生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他也會教書,有他教朱瞻基,是不錯的人選,你不要整日胡思亂想,想的太多了,反而不美.”

見到夫君的態度,郭彩蓮沒有繼續說話。

按照大哥的說法,最好為兒子選一個大家都放心的先生,可夫君拒絕,郭彩蓮也不會違背,只是心裡難免有些憂慮。

朱高熾很快就睡下,郭彩蓮倒是無法入睡,看著枕邊人,郭彩蓮又忍不住抱怨,自己為這人的兒子煩心的很,彷彿不是這人的兒子似的。

“無論是《阿拉伯一千零一夜》,還是《北平一千零一夜》,又或者興起的《寓言》,乃至《世界故事大全》,按照現在的趨勢,日後必然是所有孩子們的啟蒙讀物.”

“如此重要的事物,必須要嚴格稽核.”

很快,有人在報紙上倡導。

報紙。

已經不光是當初的幾家,不少經濟發達的地區,已經有了自己的報紙。

遠在八千里之外。

三艘大明的福船,帶回來尊貴的客人,渤尼國的國王,率王妃和弟妹、子女、臣節等龐大使團泛海而來朝貢,直接抵達上海縣。

禮部的官員得知後,連忙派人去上海縣迎接。

上海碼頭的船隻,主要還是風帆船,蒸汽機輪船比較稀少,受限於製造產量,屬於供不應求的存在。

一般的船隻,普通的帆船已經足夠使用。

所以每一艘蒸汽機輪船都格外的巨大,屬於大海上的龐然大物。

“不可思議.”

渤尼國的國王,抵達上海縣的那天起,他們就已經震撼的無以復加,每個人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國王的決定真的是太英明瞭。

“如此巨大的船隻,無風也可以航行,猶如神蹟.”

通譯們聽到對方官員的話,臉上也忍不住露出自豪。

上海的碼頭,已經是大明最繁華的碼頭,貿易運輸量最大的,沒有之一,連現在廣東沿海地區也無法追上,雖然這些年海外貿易的興起,帶動了廣東地區的海貿發展,可上海兩海交匯的地理條件,實在是無法比擬。

被捆綁成大包大包的商品,即將運輸船上的,被堆滿了碼頭上臨時倉庫上,露天堆積的如山丘一般。

各色的倉庫,也在透過鐵軌運輸商品。

如此的景象,看得麻那惹加那乃目瞪口呆,這麼多的商品,都被誰買走了?哪個國家能有如此大的市場,他們渤尼國是不行的。

“噹噹噹.”

鐘樓的聲音響起。

他們跟著聲音望去,原來不是燈塔,而是鐘樓。

碼頭兩旁的高樓大廈,還有使用的蒸汽機貨車,乃至內部鐵軌上行駛的蒸汽機車頭,以及仍然使用牲畜的車輛,承託的此地如此的繁華。

“這是上國氣象,我等下國遠不能比.”

麻那惹加那乃恭敬的說道。

大明收復了安南,恢復故名交趾,又得到占城的內附,不光是渤尼國,還有急蘭丹國、彭亨國、滿刺加國等等,都接受了大明的分封,成為大明的屬國。

大明商人們的腳步,踏遍了諸國,提前把一百年後的景象發展了出來。

碼頭的官員們,得知是渤尼國的國王,他們不敢慢待,安排他們去管理碼頭衙門的地方落腳,等待朝廷禮部官員的到來。

晚上。

管理碼頭的衙門,為他們舉辦了宴會,禮部的官員趕到參加。

大明準備了叉子和勺子,以及筷子。

麻那惹加那乃學習大明人使用筷子,雖然不太熟練,可沒有人嘲笑他,反而指點使用的技巧,很快,麻那惹加那乃就能用筷子吃飯。

渤尼國的王子和官員們,也跟著學習大明的禮儀。

夜晚。

碼頭上燈火通明,集市也熱鬧了起來,見渤尼國國王有興致,禮部的官員領著他們去集市逛一逛。

“這是西域所釀的葡萄酒.”

商人笑呵呵的介紹。

大明藩國諸多,往來的使團也多,還有藩國的商人們,他們並不奇怪,只要能為他們帶來生意,他們非常的歡迎,許多的商品就是為對方準備的。

“一瓶只要七元錢.”

西域本地的葡萄很便宜,釀造成本也低,商品抵達了京城後,上海縣碼頭的商人們,賣出了天價。

土著們不富。

可是他們真有錢。

當地的金銀礦物,王室並不缺少。

果然。

麻那惹加那乃大方的付錢,甚至請在場的人都嘗一嘗,他自己也用夜光杯品嚐,剛飲了一口,就喜歡上了這股味道。

特別是裝酒的玻璃瓶,以及夜光杯,他直接買了三十套,花了三百多兩白銀。

“這是冰甜湯.”

“這是冰糖葫蘆.”

大明的不夜城已經不下十座。

上海縣的碼頭集市,雖然算不上城,可這裡的集市會延續到天明。

許多的水手和異國的商人們在集市上買醉。

這裡有大明各地的美食和飲品,以及各種來自浙江地區的五花八門的小商品,竹子編制的各色各樣的玩物,以及能發出音樂聲的鐵盒子等等。

禮部的官員,帶領渤尼國的國王一行人,乘坐了火車。

到處都是人。

大樓一棟接連一棟。

寬廣筆直的大街,琳琅滿目的商鋪,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們,還有許多好看的女性,讓麻那惹加那乃看得目不轉定,驚呼為天人。

“世界上,竟然還有如此的地方,比較起來,我們的生活,根本不叫做生活啊.”

麻那惹加那乃喃喃道。

經過通譯的翻譯,禮部的官員極力控制自己的笑容,以免對方誤會。

來大明的藩國國王不少,可是向麻那惹加那乃這樣直白的人倒是少有,也十分的有趣。

文華殿。

藩國的使團來京,朱高熾會根據禮部的安排給予見面。

但是連對方的國王都來了,朱高熾自然第一時間接見了麻那惹加那乃,雙方在文華殿熱情的交流了一番,為了歡迎渤尼國王的到來,禮部官員舉辦了夜宴,在文華殿的平臺上。

在京的各國使團都接到了邀請,並京城的學者們,以及不少的商人。

商人們很樂意參加這樣的宴會,舉著酒杯到處找人敬酒,與這些藩國的使臣們聯絡感情,一筆又一筆的意向達成,笑的商人們合不攏嘴。

“既然麻那惹加那乃如此喜愛大明的熱鬧,你們禮部官員可以多制定一些方案,照顧渤尼國國王的心願.”

朱高熾吩咐道。

有了太子殿下的旨意,禮部官員們改變了不少的規矩。

渤尼國國王每日遊歷應天府的山山水水,忘乎所以,他的王妃和子女們也不勸,反而熱情的加入,非常的喜愛大明。

大明歌劇院。

禮部派的吏員作陪,與國王一家觀看了大明的歌劇。

舞臺上燈光五彩十色。

十幾名女性表演者,穿著美麗的長裙,舞動了一曲傳統舞,看得眾人目不轉定。

麻那惹加那乃還去了山上的寺廟上香。

連大山也修了石梯。

在山上眺望京城,猶如看到了世間最美麗的景象,麻那惹加那乃一臉的沉迷,“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國家,渤尼如何能相比,活著這樣的地方,才是活著啊.”

禮部派來的吏員忍不住詫異。

此人的話是何意?

心裡不禁警惕起來。

如此貪慕大明,會不會起了不該有的野心呢?

這樣的情形也不是沒有。

蠻人不懂禮義廉恥,以劫掠為榮。

見到別人家好的東西,想的不是去學習模仿,而是打著搶劫的主意,只有用拳頭,才能讓他們明白事理。

吏員本想著第二日回去禮部上言。

沒想到可能是吹了風,麻那惹加那乃第二日一早起不來床了,嚇得禮部吏員一跳,連忙去請大夫,並把事情告訴上面。

大夫趕來治療了麻那惹加那乃,告誡麻那惹加那乃需要靜養。

麻那惹加那乃不懂大夫說的重要性,見自己能吃能喝,就忘卻了大夫的交代,又開始遊覽各處,結果才過了三日,麻那惹加那乃又病倒了。

這回病的非常嚴重。

大夫們也素手無策,湯藥無效。

“我死了後,不要把我的屍身帶回國,把把我安葬在大明,我要葬在大明!”渤尼國的國王,麻那惹加那乃臨終前一刻不忘交代。

第一位藩國的國王,病逝於大明,引起了禮部上下的大驚。

朱高熾也得知。

此人倒是和歷史上一樣。

看來許多事倒也是無可解,原還想著大明的醫學有進步,這件事看來,進步的也有限,沒有質的變化。

朱高熾忍不住感嘆,立刻讓禮部鄭重的舉辦麻那惹加那乃的喪事。

禮部的官員詢問渤尼國王子。

“父王的遺願是葬在大明,還請上國憐憫,同意我父王的請求.”

渤尼國王子的父親死了,竟然也不急著回國,看來有其父必有其子。

禮部官員早就得到了朱高熾的指示,並沒有拒絕。

以藩王的禮儀,把渤尼國國王安葬在了京師安德門外石子岡,並告知渤尼國王子,大明會逢春秋祭祀。

渤尼國王子很滿意大明的行為。

帶著母親回國。

才第二年,他又像他父親一樣,親自來大明朝貢,同樣帶著他的母親來的。

這一回。

他沒有再返回渤尼國,主動提出了內附,獲封大明忠信王。

今天在醫院照看小孩,時間不夠,所以今天的更新只有四千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閻王小正太,從復活扶蘇開始的上下兩千年

一更獸也有觸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