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土地,世代傳承,光宗耀祖,遺澤子孫.”

大明各地的報紙大多如此宣傳。

與之相反。

明軍在外的捷報,已經刺激不了百姓們,他們習慣了明軍的勝利,普通的捷報,在人們的心中認為理當如此,反而失敗才是奇聞。

內閣與六部,聯合大明工局體系,推動人口補充邊疆的計劃,已經是重中之重的任務,甚至連皇帝殿下歸來的迎接工作也排到了後面。

畢竟還有幾個月呢。

因地制定指出的計劃方案,在各地有條有理的展開,朱高熾非常的注重。

長城是好的。

功在千秋。

可修長城的百姓卻是苦的。

因此有人提出,古代修長城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勞民傷財,保守的消極態度,對此大加批判。

可他們卻不提,為了阻擋被自己侵奪主要平原後的鄰國,因為鄰國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奔赴其國求生,為了阻擋這些人,同樣修建了很長很高的牆。

連後世某國為了阻擋手無寸鐵的流民都是如此,更何況古代是為了抵抗窮困潦倒的強盜。

長城。

幾千年來,保護了多少追求安寧的百姓們免受強盜威脅的困擾。

所以朱高熾提出要重視當下,展望未來。

高珍自從之前被提點過後,回去開了數次的大會,壓下了大明工局對於浙江蠢蠢欲動的心思,沉下心來應對大明工局該做的事情。

再一次來到文華殿。

不少的官員不認識了,有些只聽過名字,還有些連名字也沒有聽過,最引人矚目的是一批年輕人,北平國子監全體系培育出來的國子。

這批人成為了最耀眼的存在,雖然做著尋常的政務工作,可他們身上的標籤太明顯了,如果態勢不發生變化,要不了二十年,將會成為新的政治力量。

高珍來的很早。

天未亮。

因為下午他還要乘坐火車返回北平。

大明工局明年的方向,將會在北平的大會上做出決定,畢竟大明工局主要的佈局,除了湖北京城,以及部分州府,三分之一的力量在北平周邊三省和金州。

大早上的。

文華殿的花園裡,竟然有幾名年輕的吏員在跑步。

“這是?”

“野蠻精神.”

文書房的文書笑道。

這批新進的人,追求內心,講究本我,已經有人稱之為心學,文書也瞭解了一些,大為震撼。

“心學?”

高珍好奇的問道。

他這些年來忙於公務,許多方面跟不上,竟然不知道興起的心學,連忙求問。

“也沒有成套的說法,據說來自北平啊.”

文書笑道。

高珍聽到後,竟然是北平的,越發的好奇起來,他在北平的時間不短,竟然不知道此物。

“我也是一知半解,當不得老師,據我所知,好像是說人的行為,由他的內心決定,他的內心是什麼樣的,外在的表象就會表露出來.”

高珍越聽越迷糊。

每句話彷彿都有道理,可是合起來又在講什麼呢?

文書也不太懂。

他只知道現在的國子出身的年輕人們,追求自我強大,也就是內心的強大。

這些人認為只要自己以良知為根基,知行合一,方內心強大,而對外無所畏懼,不懼任何艱險,意外也打不倒,成為萬邪不能侵的人。

心有多強,人就有多大。

高珍聽得內心意動。

社會彷彿正在發生無形的變革,高珍不禁感慨,歲月不饒人,代代有人出,才耽誤了幾年的功夫,自己竟然有些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最後望了一眼那些跑步的人,高珍隨著文書進入了文華殿。

文華殿是天下政治中心。

已經不是簡單的宮殿,周圍有許多的公房,還有值班的不少官吏們,寬鬆的環境,給予了他們更多的自由,特別是新生代的國子監出身的一批人,帶來了巨大的活力。

把他們在學校習以為然的朝氣,灌入到僵硬的宮殿內。

朱高熾已經起身。

春和宮內。

孩子們也已經穿戴整齊,一家人一起吃飯。

早餐豐富不奢華。

雞蛋羹、羊奶、牛羊,豆漿、醬菜、小米粥、饅頭、蒸餃。

朱瞻基領著妹妹和弟弟。

郭彩蓮和嬤嬤帶著剛滿週歲的老么。

“昨日學了什麼呀?”

朱高熾邊吃邊問。

朱瞻基聽到父王的問話,十歲的小兒,規規矩矩的起身立在一旁,恭敬的回到:“昨日先生教授滕文公問為國一課.”

“哦.”

朱高熾點點頭。

雖然當初在北平的時候自己讀書並不勤奮,可是礙於頭上的嚴師,時間也沒有白費。

“講的是什麼?”

朱高熾沒有要求朱瞻基背誦,而是想要看看長子有沒有理解。

“回父王.”

“滕文公請教怎樣治理國家.”

“孟子說:“老百姓的事是延緩不起的。

《詩經》上說:‘白天把茅草割,晚上把繩兒搓;趕緊上房修理,按時把五穀播。

’老百姓有他們的規律.”

“有固定產業的人才有一定的原則,沒有固定產業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原則.”

“沒有一定原則的人,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等到他們犯了罪,然後加以處罰,這等於陷害.”

“哪有仁人在位卻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

“所以賢明的君主一定要敬業、節儉、禮遇臣下,尤其是取之於民要依照一定的制度。

陽虎曾經說過:‘要想發財就不能仁愛,要想仁愛就不能發財。

’”

朱高熾點點頭,大致差不多。

治理國家和人心思想上,古人已經道盡了道理。

早在關於孟子的書中,已經寫到有產者有恆心,無產者無恆心的這句話,正合後世的理論,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包括人們的道德品質。

一個連溫飽都無法維持的人,讓他保持道德,違反了人性。

同樣的道理。

古代大漠上,人們為什麼要當強盜?換了一茬又一茬,始終無法消滅此類現象,因為他們吃不飽肚子,既然吃不飽,就會去有糧食的地方劫掠,同樣是必然的事務。

那些寧願餓死都不願意違背良知的人,能達到如此高度思想品德的人,實在是太難了。

文華殿內興起的心學,就是追求後者的產物。

物資發達後,帶來的高度精神文明。

所以古人提出解決問題的核心,那就是讓人們富裕起來,人們只要有了穩定的生活,就不會破壞原則,畢竟人心思定也是人性。

為了穩定的生活,他們會遵守法律。

所以明朝初期,因為戰神皇帝的原因,導致明朝武力的衰退,壓不住草原大漠,帶來了長期的戰亂,反而萬曆時期和解。

俺達汗承認明朝旗號,受封大明忠義王,而明朝開放互市,雙方透過貿易各自達到自己的需求,很快卻平定了下來。

不戰而屈人之兵,結束了百年來的動盪。

正是有恆產者有恆心。

所以先賢們教導君王,愛護百姓還不夠,還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否則不提高老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導致他們窮困。

窮困後,百姓們為了生活破壞法律和規矩,君王再用法律來懲罰他們,等於是陷害百姓們的兇手。

換成後世的理論。

發展經濟是唯一的正確出路。

也是歷史上的永樂時期,朱棣提出國強民安,家給人足的政治思想的來源。

同樣。

明末時期的流民們走上了破壞的道路,罪不在他們,而在朝廷和君主。

指責孔孟。

豈不是反對這些說法。

時代的侷限性,應該正確的理解和做出自己的解讀,順應時代的潮流,西方現代思想,也是一步步改進發展而來,才有了西方獨有的成就。

拋卻自身的一切,也是犯了根本性的錯誤,屬於不顧實際情況,非要東施效顰的行為。

富二代要創業,窮二代也要創業。

窮二代可以借鑑富二代成功的經驗,但不能照搬,更為重要的是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而照搬則是錯誤的選擇,後世各國已經證明。

那些連標點符號都要照搬的,無一例外的經濟停滯,甚至政變如臺上唱戲,反倒是保留自身文化,吸取別人長處的國家,才做到了發展起來。

於是。

朱高熾又問道:“你如何看待這篇文章裡的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的說法?”

一旁的郭彩蓮內心揪起,為大兒子捏了一把汗。

雙眼裡滿是期盼。

弟弟妹妹們也大氣不敢出。

朱瞻基緊張的冒出汗來,父王時不時的考校,是他最害怕的事情,雖然父王從來不會因為自己說錯了話責怪自己,可是母親眼裡的失望讓他很難受。

“兒兒臣”

朱瞻基無法回答。

師傅說的道理他無法理解,因為父親也向他講了很多道理,還有別的師傅們。

有的人說東,有的人說西。

朱瞻基分不清東西。

郭彩蓮急的眼睛紅潤了起來。

朱高熾笑道:“為富容易做到不仁,為仁也,他很可能不太容易做到富有,這講的是一種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而可能性呢,我們是要對為富不仁的人要防範,對為仁不富的人,也不希望他永遠窮下去,這個就是孟子的言簡而意賅.”

伸了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小腦袋。

“讀書很累.”

“可是人不讀書不行,不讀書就無法明白做人的道理,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明白,就不算是完全的人,只不過是被人性慾望操控的傀儡而已.”

“野獸也是被本能所驅使,所以人和野獸最大的不同,是因為人會思考,懂得學習知識,從而學會操作工具,所以是人主宰萬物,那麼成為人還是淪為野獸,就看所學的知識.”

朱高熾又回過頭,看向郭彩蓮。

批評的說道:“人有所長,亦有所短,你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強加與老大的身上,讀書是慢慢來的,急不得,因此古人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才正確的教育方法。

可這樣的方法成本太高了,只有大量的資源才能做到,連後世也只有極少部分的家庭才能做到。

不過朱瞻基不同。

他的身份,註定了他一定要成長起來,否則帶來的危害巨大。

在教育朱瞻基的事情上,朱高熾最為關心,可也不敢過分的關注,郭彩蓮不懂這些道理,所以朱高熾要吩咐她,不要操之過急。

“父王提出的遺產稅,就是避免為富不仁的現象嗎?”

朱瞻基聽到父親指責母親,護母心切的朱瞻基靈光一閃,脫口而出,激動的說道。

郭彩蓮嚇住了。

朱瞻基反應過來,自己也內心一個激靈。

朱高熾想了想,決定不在和兒子探討這個問題,雖然盼子成才,可朱瞻基的年歲和見識,以及大腦的發育,並不太適合這麼高深的理論。

見到父王略過了話題,朱瞻基內心失落起來。

不久後。

朱高熾動身來到文華殿。

大朝會的時辰還未到。

內閣的幾名閣員,提前抵達文華殿,先和太子殿下溝通今天的事務。

一個是塞南行省和塞外地去,每年一度的大拉練專案。

這幾年因為撒馬爾罕的戰事,最緊張的一年,甚至停止了一年,其餘的年份也規模很小,如今兵部提議,至少要達到洪武三十六年的水平。

經過各部的商議,大致同意了這個方案。

朱高熾也沒有反對。

眾人商議得到一致的結論,接下來的大朝會中,兵部就會正式提出,朱高熾也會在朝堂上批准。

然後是治黃河的方案。

同樣因為西邊戰事的原因,國內一切從簡,黃河河道的大修,水利官員們上疏,要求啟動梳理工程,需要的資金和人手也是天文數字。

工部官員們一致同意,朱高熾見內閣也沒有反對,於是也批准了。

大明國力有限。

只這兩件事,就能牽扯大部分的精力,加上西邊的維持,能騰出來的力量也就不多了,朱高熾有些擔憂高麗和倭國。

隨後是禮部提出的,要求在各學的課程裡,加重歷史的課程。

朱高熾沒有反對,直接同意。

一個民族的向心力,歷史是根基。

包括美國也是如此。

想要移民美國的人,必然要了解美國的歷史,因為屬於面試官考問的內容之一,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卻是隱形的門檻。

瞭解美國曆史,面籤的時候,說出的答案符合面試官的想法,說明他認可了美國曆史,那麼精神上也就是美國人了,也就是黃皮白心。

也是古代的教化體現方式。

對民族歷史瞭解的深厚程度,促進種族意識,連歷史短淺的美國都當做頭等大事,可見歷史的重要性。

而人的行為由細想決定。

認可中國歷史,他就是精神中國人,所追求的是中國的利益,認可美國曆史,他就是精神美國人,追求的是美國利益。

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後世許多自稱瞭解美國的人,心向美國,只要是美國的東西,他們都會朝拜,而同樣發生在中國,就會成為他們嘴裡的劣根性。

所以歷史屬於民族的核心。

而中國先民們高度發達的文化,歷史的記載詳細可謂是世界之冠,無人能及。

不光古代每年發生的事情。

包括哪年的人,每個地方發生的事,每個人說的話做的事等,都有海量的記載,唐詩宋詞不光是名人們被記載了下來,還有大量的普通人也記載了下來。

這是古代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到的。

因此造就了這個民族的堅韌性。

雖然屢遭毀滅性打擊,可都能復甦起來。

不過遺產終歸有量,只能消耗先民的遺產,而自身沒有為後代遺留“財富”,那麼遺產總有耗光的那天,當人們忘記了歷史的沉澱,這個民族也就沒有了未來。

這是第二次加強歷史教育。

第一次是朱高熾在北平提出的,如今是官員們提出的,說明了時代的發展。

結束了會議。

在大朝會之前,朱高熾抽空見了高珍。

“辛苦你了.”

朱高熾笑道。

文書房昨日已經說明,今天的安排,並解釋了高珍的情況。

“職責所在.”

高珍感動的回道。

“軍戶經濟合作社已經取消,根據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底子,在撒馬爾罕地區成立的經濟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開端,為移民工作打下了基礎.”

高珍把各項事務彙報了一遍。

一千畝的土地,一戶人家用不了。

而且撒馬爾罕地區又不像內定。

如何為移民們創造穩定的生活,儘快的恢復生產力,提升當地的經濟水平,需要使用一些手段。

經濟合作社。

招收當地的貧民,為他們提供一份工作,加入到農牧業之中,幫助移民們建設莊園,各需索取,好處眾多。

當然了。

在撒馬爾罕以西的地區,雖然在大明的旗下,可地方並不穩定,不利於生產。

所以莊園主要依託在撒馬爾罕以東。

至於西邊。

還需要時間的沉澱,等西邊大片的土地安寧下來,才是遷移人口充實當地的好時機。

不是大明不願意治理那些地方。

正如歷史上大明遷移人口,同樣是遷移去穩定的地區,而不是不穩定的地區,否則對百姓們的危害太過巨大,明初的移民,和西方在新大陸的移民是截然不同的。

哪怕明初的流放罪民,也是流放到遼東軍戶地區,而不是丟到陌生的不穩定地區,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最早的文字記載。

西方初期移民到新大陸的罪民,百不存一。

一百個居民點,能保留下來兩三個都已經很難得了。

西方初期開拓新大陸的歷史,不光是本地土著的災難,同樣也是西方本國百姓的血淚史,和英國開始的工業化一樣的歷史背景,工人們活的慘不忍睹。

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因為時代的變化,西方百姓的流通性活躍了起來,不再和傳統時期一樣的孤僻,所以西方百姓在近代的反抗運動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為他們自己贏得了新的文明發展。

但是不能用善惡來簡單的劃分。

不能說西方百姓抵抗權貴,就說他們是善良的一方。

所以歷史上善於權謀的嘉靖皇帝,為何會那麼的生氣,被海瑞一道奏疏破防。

朱高熾聽完高珍的彙報,雖然有些瑕疵,可也沒必要過度追求完美。

把事情做到及格容易,但想要做到一百分,實在是太難了,朱高熾不追求一百分,也做不到一百分。

“移民邊疆,又是是新開拓的土地上,無疑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並且是長期的專案,利在千秋的偉大功績.”

朱高熾繼續說道:“可是呢,如何最大程度的保障當下移民們的生活待遇,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大明工局既要成為保障社會資源分配問題的基礎之一,也要協助朝廷,為大明江山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才是你們當代的責任.”

“這半年來,你們在浙江的行事表現的不錯.”

聽到太子殿下的認可,高珍內心鬆了口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夢初唐

雲捲雲舒雨霏

大秦仙婿

風后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