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交趾的人心

大雨傾盆。

朱能帶領的軍隊,在泥地上寸步難行。

後方糧草的運輸更加艱難。

南方各府的叛亂,猶如野火一般的茂盛,驚呆了交趾北部。

朱能無奈的停止行軍,野外搭建營地。

結果這場雨斷斷續續下了半個月。

別說行車,走人都不行。

雨後的蚊蟲成群,可以把人抬著走,明軍士兵們悶熱不已,可沒有人敢開啟帳篷,只要幾息的時間,無數的蚊蟲就會飛入帳內,讓人們痛苦不堪,比起燥熱,他們還是選擇了後者。

赤著胳膊計程車兵們,滿身是汗的呆在帳內,用一切物品來扇風。

而伙房更加的辛苦。

既要為全軍做飯,還要提供涼白開和涼茶,一連病倒了好些人,更讓人著急的是補給。

叛軍的補給不多,只能維持自身。

而周邊百姓的餘糧也不多,大軍又不能劫掠。

“反正華族少.”

隔壁的寮國軍民宣慰使刀線歹派來了五百名土兵,大明收復了交趾,震懾了周邊的地區,作為大明宣慰使的刀線歹,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主動派使者聯絡朱棣,要派軍為大明作戰。

刀線歹是音譯。

而黎賊父子的名字卻不是音譯。

寮國土兵的首領叫做刀圖裡,同樣是音譯。

刀圖裡說著不熟練的中國話,需要通譯幫忙翻譯,“交趾南部非華族的百姓,都是叛軍的支持者,從他們那裡搜刮物資,還能消除叛軍得到的支援.”

朱能一口拒絕。

交趾南部雖然有大量的非華族人口,但也同樣有華族人口。

大軍在野外,無法清楚的判別出來。

術有專攻。

戰後的治理與清算工作,由官吏們去負責。

交趾北部的穩定,與交趾南部的叛亂,讓朱能更加理解了皇太孫殿下的心理,這就是現實,現實給人們上的一課,遠遠比口頭所講的道理要震撼。

大明在交趾可以說是費心費力,掏肝掏肺。

結果呢。

非華族的交趾百姓並不領情。

有史以來。

歷史上大明收復交趾的戰爭,可謂是古代中外最仁德的一次戰爭,不但沒有汲取,反而運來了大量的物資,而交趾南部的叛亂,又證明了一切。

畏威而不懷德。

道理只能向同一個立場的人才能講通。

在兩者的基礎上,朱能深刻遵守朱高熾的戰略。

對待反抗勢力務必殲滅到底,對待自己人則給予春天般的溫暖。

為了不誤傷自己人,清算交趾南部反對勢力的工作,朱能也沒有因為現在遇到的麻煩而改變計劃。

刀圖裡回去後悶悶不樂。

通譯好奇的詢問。

“我觀朝廷,對待漢人太過仁德,我又不是漢人,實在是羨慕.”

刀圖裡解釋道。

“哈哈.”

通譯是朱棣派來的,懂得不少東南亞地區的方言。

“你雖不是漢人,但你是明人啊.”

“啊?”

“你是我大明寮國宣慰司的指揮僉事,是我大明的武將,別人羨慕你都來不及呢,你何必羨慕別人.”

“而我中華文明,除了血脈傳承,更有文化傳承。

國內有蒙古人,女真人,朝鮮人,色目人,他們做官的,為將的,從商的,甚至還有成為勳貴的.”

通譯一一介紹道。

明朝的蒙古勳貴並不少,乃至崇禎亡國時,京城還有不少的蒙古勳貴。

“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你就是中國人,只有你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才會心有憂患.”

通譯指出來。

刀圖裡的擔心,是因為他沒有把自己當中國人。

通譯很明白。

寮國雖然是大明的宣慰司,可寮國太過遙遠,無論是文化還是血脈,都和交趾不同。

刀圖裡恍然大悟。

自己可是大明的指揮僉事,有籍貫的,朝廷親封。

大哥聽到大明的厲害,所以派了自己來,結果看了看,大明是真厲害。

如此的氣候和環境,大明計程車兵竟然還能保持戰鬥力,反觀自己帶來的兒郎們,早已經士氣皆無,不知道的,還以為明軍才是土兵呢,比他們還能適應本地的氣候。

蚊蟲的繁多,還有氣候的難耐,讓明軍的傷病率開始提升。

雨期好轉。

從交州府派來了許多的大夫,並且還有大量的藥物。

“這是天時啊.”

朱能無奈的感嘆。

雨期加上軍中的溫病,導致他現在只能大軍休整,給了叛軍喘氣的機會,現在減少非戰鬥傷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總不能病亡率比傷亡率還要高吧。

叛軍有城池在手,趁著這段時間沒有停歇。

鄧悉、阮景真這些掌握大軍的叛首,沒有和陳簡定發生衝突,各自負責自己的軍隊,收集船隻,加固江河天險,打定了消耗明軍的目的。

如今的季節可不讓人好受。

堅持到明軍的撤退,在秋天到來之前,能為他們贏得幾個月的時間。

陳簡定、陳季擴軍憑依江海為戰的優勢,他們就地伐木造舟,陳季擴率軍固定盤灘對岸,阮世每率軍兩萬人在盧渡江對岸立寨柵,列船六百餘艘,並在東南部以樹樁為掩護。

鄧容率領大軍固守鹹子關.形成了一道依託天然地理的軍事防線。

一個月的時間。

此時。

北方的華族百姓們動了起來。

補給隊伍在野外難以運輸,車輪陷入泥地,哪怕是馬也難以拉出,人仰馬翻,附近的華族百姓聞之,紛紛主動前來搭把手,人心齊泰山移。

經過雨水長時間泡爛,且沒有修葺過的道路上。

數萬大軍需要的天量物資,就這麼在後方上下一心,奮勇合力的氛圍下,順利的運輸到了前線。

沒有了後顧之憂,軍隊的傷病也得到了恢復。

蚊蟲也少了。

朱能發動了大作戰計劃。

趁西北風大刮之機,親督陳旭、朱廣等率舟齊進,連發火炮,打敗叛軍舟船,斬敵軍首三千級,溺死者不可勝計,生擒二百餘人,繳獲敵舟船四百餘艘。

阮世每被徹底擊敗,交趾叛軍的防線也出現了漏洞。

朱能命沐晟帶領雲南和寮國土兵趁機攻打鹹子關,鹹子關早已人心惶惶,生怕被包圍,孤軍難持,鄧容竟然不戰自潰,明軍輕易的拿下了鹹子關。

此時。

江南大營的阮景異見勢不妙,竟然棄營逃跑。

近萬交趾叛軍一鬨而散。

整個江邊南部的軍力徹底一空,清化州、愛州等府縣,重新被明軍收復,而叛軍的老巢,原黎賊父子的都城清化府城,再一次的大開城門,恭迎明軍的到來。

朱能留下一部,追殲叛軍殘部。

從演州府一直追到義安府,明軍搜山,終於生擒了陳簡定,及其下屬陳希葛、阮汝勵、阮宴等人。

偽帝滅。

朱棣得知後,非常的高興,又派來了一萬明軍。

如今交趾的南部地區,有了整整七萬大軍,還有一萬水師,開始了大掃蕩。

趕來的張輔帶領一部,在東潮州安老縣宜陽社擊敗陳簡定餘黨阮師檜與杜原措,斬首四千五百餘級、生擒兩千餘人,皆斬之,築為京觀,陳簡定及其下屬由指揮使朱福等人檻送至京師,皆被斬首示眾。

沐晟率軍追陳季擴至虞江。

陳季擴棄柵逃遁,明軍追至靈長海口,斬首三千餘級,擒獲敵將黎弄。

此後,雲南土兵和寮國土兵的戰事不太順利,先是一土司被鄧景異擊敗,接著刀圖裡在爭江戰敗,差點命喪此地,讓他又記起了安南的恐怖。

他們寮國可是一直被安南欺負。

張輔進兵支援沐晟。

交趾叛軍聽聞張輔到來,知道此人的厲害,也知道明軍新軍來了,不敢作戰,連忙用石頭填埋三十餘丈堵住江口,妄圖阻止明軍水軍協助明軍運輸。

張輔讓水師大炮轟炸,炸開了石頭,船隻得以透過。

陳季擴只能再退,退到月常江後,在兩岸置柵兩三百里,在江中列船三百餘艘,在山右邊設下埋伏。

張輔、沐晟率軍到達月常江,陳季擴令阮帥等人索戰,欲引明軍入埋伏。

張輔識破陳季擴的計謀,率騎兵搜山,消滅了伏兵;同時,調遣都督朱廣、都指揮使張勝、俞廣等划船拔樹樁,配合騎兵水陸夾攻。

陳季擴軍大敗,溺死者甚眾,明軍生擒敵將鄧宗櫻、阮中等人,斬首兩千餘級,繳獲敵舟船一百二十艘。

早有準備的張輔,派騎兵追擊了三日三夜,在一處林子裡找到了隱藏的陳季擴,陳季擴見逃不過去了,選擇了自盡。

最有實力的陳氏王族兵敗身亡。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就是剿平各地的小叛亂。

明軍從北至南。

黎蓮、阮隴、範慷、楊汝梅等連連被滅,斬首合計五千餘。

不久,東關群賊蜂也被平滅。

大軍在朱能的佈局下,圍堵黃山,黃山地形複雜,四面皆是山洞,約有七十八個,山洞洞口僅容一人出入,下還有水道直通月常江,千餘叛軍妄圖憑藉此有利地形展開游擊戰。

交趾地形複雜,物產豐富,朱能不會讓他們計劃順利。

雖然只千餘人,可要是讓他們逃出去,展開了游擊戰,以交趾南部的非華族人口的數量,又會死灰復燃。

朱能下令新軍精銳入山清繳,一邊命令水師堵住江口,然後下令強攻,明軍精銳勇猛無比,一鼓作氣攻下了洞口,然後朱能又下命開始填埋。

洞中的叛軍無奈,為了不被活埋,只能出來投降。

有一部分叛軍逃入了寮國。

朱能下令寮國宣慰司務必全殲這夥叛軍,否則大明軍隊就要進入寮國平叛。

刀線歹不敢怠慢。

最後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十幾倍的人口,才疲憊的消滅了這夥叛軍,過程中差點被打敗了,讓刀線歹更深知大明的厲害,加上他的弟弟刀圖裡從交趾返回後,開口閉口就是大明人自居,讓刀線歹越發的無奈。

至此一戰。

交趾南部十室九空。

朱棣從交趾北部遷移了大量百姓南下,還有國內來的十餘萬移民,補充了交趾南部的人口。

提拔了大量北方華族讀書人南下做官。

即拉攏了本地華族,又間接讓大戶離開了故土,加強了官府在地方的影響力。

大軍連續高強度作戰了一年半。

不光土兵疲憊,新軍也疲勞,傷殘和病亡率也不小。

“接下來就可看你們的治理了,不要白費了將士們的犧牲.”

朱棣招來官員,拉著黃福的手,期盼的說道。

黃福、張顯宗、王平、劉本、劉昱等官員紛紛說道。

“請太子殿下放心,吾等一定治理好交趾.”

大明在交趾耗費的物資之數,可謂是空前絕後,黃福很有信心保障交趾的穩定,不久就能讓交趾自給自足,減輕國內的負擔。

朱棣即將班師回朝。

交趾定。

反而有不少的人感到失落。

軍工商人們,棉花商人們,燧石商人們,藥行商人們等等。

戰爭讓大明損耗的物資不可計量,交趾南部十室九空,可是他們這些商人,在年餘的戰爭中賺的盆滿缽滿,嘴角流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

關河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