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朱元璋的教導

交趾叛亂之前,占城王國的國王,派了使者覲見交州的朱棣,請求返還前黎賊父子所佔領的占城國土面積,朱棣以需要朝廷協商為由,讓占城王國的國王,重新派使者去京城。

第二年。

交趾大叛亂。

占城國國王趁機出兵,可並沒有在交趾叛軍中討得便宜,攻城的過程中,雖然叛軍主力並不在,可占城的軍隊仍然沒有攻下城池,反倒是趕來了大明的水師。

大明的水師出現後,當地的守軍向大明水師投誠,大明的旗幟,重新立在城池之上。

占城軍隊不敢攻打有大明旗幟的城池,經過商談後,見大明的水師態度堅定,無奈的退回了山區。

從黎賊父子侵佔占城大片的平原地區,到黎賊父子敗亡,乃至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年。

占城王國已經到了滅國的時期。

因為叛軍的原因,第二次的使團乘坐船隻出海,抵達廣西,然後透過桂林的鐵道,抵達了京城,遞交了占城王國的請求書,希望宗主國返回原占城的平原地區。

“有文明的地方,必然有平原,因為平原才能透過農耕的方式,獲得養活非農人口,有了非農人口,才能發展出文明,否則就只能維持原始部落方式的生活.”

前方的告捷,讓朱元璋開懷不已。

聽到孫兒的話語,朱元璋連連點頭,把大明交給他們,朱元璋已經徹底放心,再也沒有了疑慮。

正如朱高熾所言。

無論國家是發展還是倒退,都會有問題出現,朱元璋已經放棄了尋找萬世之策的希望,正如朱元璋是求長生意願最低的開國君主之一。

朱高熾對於眼前的老人,內心的感情很複雜。

有人說沒有朱元璋還有李朱元璋周元璋等等。

可現實是明亡時期,再也沒有第二個朱元璋,而中華文明卻徹底的淪落,進入了漫長的黑暗期,以至於落後世界。

長達數百年的分裂。

西北沒了,北部沒了,東北沒了,南部沒了,西南沒了

當地的漢人身影徹底消失。

連自古是中原的北方大地,漢人的人口也成為了少數,數倍少於南方,而宋朝以前,北方才是人口密集的地區,廣東福建湖廣等地區,漢人的人口並不多,還處於大片的無人沼澤,煙瘴地區。

留下無數傳說和事蹟的西域,更是漢人蹤跡絕影,包括東北,從春秋就是漢人棲息地,農耕文明開發的地區。

朱元璋只用了三十幾年。

統一大江南北,恢復各地漢人人口。

交趾沒有被收復。

同樣四百多年的時間,最後徹底離開了中華文明。

如果沒有朱元璋。

中華文明的未來是很難預料的。

三十年來。

西部各法王遵從大明為朝廷,歸屬於大明。

奴兒干各族遵從大明為朝廷,歸屬於大明。

雲南、貴州、廣西各土司遵從大明為朝廷,歸屬於大明。

從內地移民到各地,例如遷移兩萬軍戶到雲南麗江等等,此類事蹟貫穿洪武一朝。

文明經過數百年的倒退,導致生產力的大倒退,引發了人口的大倒退,最終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朱元璋就做出了史無前例的豐功偉績。

換做任何朝代。

每一樣都是傷筋動骨,耗費民力的國策,卻在朱元璋的大布局下,政治和武力雙管齊下,和平為主的方式,堅定不移的推動下來,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朱棣的才能很強,可也不如朱元璋,但也才像一個人。

只一個安南,朱棣費勁一生也沒有穩定下來。

可朱元璋穩定的地區,遠不止一個安南。

朱高熾從來沒有覺得眼前的老人是可以被小覷的,他的佈局能力,實在是令人驚歎,不顯山不露水,各項超絕的大事悄然無息的就辦成了,而國家的國力卻還能穩步發展。

耐心。

這位老人身上充滿了耐心,用最具效率和一勞永逸的方式,重新捏造起數百年來,爛成碎片的中華大地。

無論是在東北,北部,西北,西南,南部各地的用兵,絕對是提前佈局和規劃,然後才會發動,以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態勢,威逼利誘最快的穩定和收復。

下詔告訴天下人,只要是中國土地上,心向中華的人,都是他的赤子。

用生產力來吸收他們,再施以教化。

例如雲南麗江。

當地最大的土司,成為了雲南土司中,最有學問的人,不但子弟皆讀書,還建立了藏書樓等等。

朱高熾耐心的說道。

“占城的地理很重要,等同於交趾延伸出去的頂端的通道,有了占城,我們大明和東南亞南邊的諸地,就隔海相望了,水師可以輕易抵達各地.”

“交趾剛剛平息兵戈,難道又要圖謀占城?”

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如果是他來收復交趾,會用十年的長遠佈局,分階段的穩定。

初期讓各地的人以大明為旗號,然後提供過生產力吸收對方的民心,再施以教化,擴大大明的影響力,然後再流土並用的官制,最後實際控制當地。

而老四太急了。

不過朱元璋也沒有反對,畢竟老四靠著戰功起家,當然以軍事為主,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

自己年輕的時候,打仗很重視,對於政治手腕同樣重視,並且兩者必定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起到的效果往往十倍於兵戈。

“占城不需要圖謀,他們會乖乖的歸順的.”

朱高熾自信的說道。

沒有了平原如何養活人口?

墨西哥恨不恨美國?

當然恨。

可恨有什麼用呢。

墨西哥的平原地區全部被美國佔領,只留下了山區荒漠,而美國實力強大,墨西哥被揍怕了,不敢要回自己的國土,以墨西哥內外環境,必然生活窮困。

長期的窮困和潦倒,又逼迫墨西哥的百姓們逃入美國。

道理是一樣的。

“占城小國,屢次被安南欺壓,早就被安南打怕了,如今我大明收復安南,改回交趾,占城絕對不敢對我大明表露不滿,可是他們內部缺少糧食,內部矛盾早已激化.”

“這兩年屢次派使者就是證明,說明了占城國王已經急了.”

聽聞後,朱元璋略有所悟,笑道:“你是想等占城國自潰?”

朱高熾點頭承認。

歷史上,占城王國的確向朱棣上書過,想要內附大明,後來因為交趾的長期反叛,此事最後作罷。

如今交趾已經徹底平復。

占城王國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如果不是占城王國的港口,其實朱高熾都不著急,等上個十年二十年才更好。

占城王國的國土,只剩下山區,以如今的生產力和侷限性,帶來不了生產,利益不大,如果是考慮未來,還不如十幾二十年後再來收復,價效比更高。

“咳咳.”

朱元璋咳嗽了兩聲。

去年的冬天,朱元璋老毛病復發,經過大夫們的進行調養,才逐漸的好轉。

“皇爺爺.”

朱高熾一臉的關心。

朱元璋搖了搖手,笑道:“咱好得很.”

“你對未來的大明規劃是什麼樣子的?”

朱元璋擔心自己看不到那天,但是他很好奇,很想看上兩眼未來大明百姓的模樣。

幼年的時候。

一家人齊齊整整的餓死。

這是朱元璋的心魔。

對待任何貪官汙吏,朱元璋絕對不手軟。

農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發自內心的希望老百姓過得安逸,無論是為了美好的期盼,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朱高熾沉思起來。

朱元璋的問題,是個很大的問題。

深知世界地圖和歷史未來的朱高熾,心裡的規劃同樣是龐大無比,可更因為看得更多,知道的也越多。

太富裕了。

是好事,同樣也是壞事。

歷來有名的商幫,皆出自於貧瘠地區,窮困人口,無論古今中外。

大明的徽商最有名,資本最大,因為徽州最窮。

後世也是如此。

義烏的百姓們,不是他們願意離開家鄉,放棄安逸的環境,主動去面臨各種的阻礙,是他們不離開故鄉就活不下去啊。

隨著大明的富裕,以及東亞東南亞貿易圈的興起。

百姓們是沒有動力離開舒適區的。

大明的中後期,進入了“人口陷阱理論”社會,人們越來越窮,促進了百姓們向外的開拓,東南亞的華人勢力高漲,遍佈各地都有華人的居住區。

可這個里程,隨著清朝的建立而中止。

到了清朝中期,更早的進入了“人口陷阱理論”社會,可清朝的閉關鎖國,禁錮思想,高度的控制力,不但讓中華文明倒退,也導致漢人並沒有像明朝中後期那樣流入到東南亞。

一直到南方滿城的消亡,清朝統治力管束不了漢人,才有了漢人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等事蹟。

這是社會發展的本質。

正如西方。

哪怕黑死病後的西方,人力變得稀缺,可是因為落後的農耕方式,生產力仍然是有限的,所以西方人開始往海外探索。

因為他們從海外獲得的貿易,遠比在國內收穫的強。

而如今的大明不同。

國內才是最大的市場,註定了商人們爭搶的是國內市場,其次是東亞和東南亞貿易圈,更不會離開這最大的市場,去貧瘠的地方,能帶來什麼利益呢。

因為太先進。

他們沒有理由離開舒適區。

就和後世雖然經過大發展,可人力資源比起社會生產力仍然龐大,導致對於技術的革新沒有太大的市場需求,也就是國內無法提供科研發明所需要的市場需求。

而在國外,因為獲得了無數新土地的西方人,他們的人均資源非常高,導致人力仍處於稀缺階段,所以國內同樣一片土地上生育和教育出來的讀書人,最後在國外的科研比例佔比非常之高。

新的工業皇冠上,有的研發團隊中的漢人比例,甚至佔比五成以上。

這就是自然發展道理的本質。

而不是誰比誰智商差,誰又比誰能生等等。

所以聽到朱元璋的文化,朱高熾無法第一時間回答。

他的佈局雖然有模型,可如何透過行政手段改變,乃至促進,是需要摸索新的方法的。

西方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後世走不通。

如今的大明也走不通。

因為雙方的自然環境不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別走

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