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後的遼東,仍然被大雪覆蓋,這裡是冰雪的世界。

金州老工業基地,帶動了遼東經濟,促進了遼東的人口恢復,但至今也只有兩百多萬的人口,不過呢,遼東有數十萬的閹工群體。

廣寧城。

遼王死了,王爵降級,自從朱元璋去世後,朝廷就主導了對皇族的權利控制,取銷了原來的制度,除了皇帝的嫡長子,庶子不能繼承爵位。

嫡子繼承王爵,但是不世襲罔替,每代會降級,六代無功恢復為平民,王爵享受宗室俸祿,不賜土地。

朱元璋很多兒子封了王,已經獲封的,只保留本人的王爵,朱棣只有嫡子,朱高熾也只有嫡子,新皇帝和太子都堅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利益又沒有受損,他們除了王爵的俸祿外,還有職務的俸祿,新的制度很快被推行了下去。

所以遼王死後,原本因為停工一直未修建的遼王府工程也停止了,被封到番禺的朱允炆,這個越王,也隨著他的死亡而終止。

如果朱棣和朱高熾的權利威望小,地位不穩固,手裡軍隊弱,自然做不到輕而易舉的改革,可惜的是,面對這樣的皇帝和太子,連文官和資本商人們都束手就擒,何況宗室呢。

連宗室都是如此,大幅度的消減用人,更不提其餘的階層,勳貴們從一家數十到數百奴僕,逐漸恢復到了宋朝的社會環境,大戶之家多是三兩用工。

奢侈的行為減少了,勳臣官員們的俸祿可以維持他們體面的生活,否則一家數百人,又有管事嬤嬤老人臉面等等,再多的俸祿也不夠家族需求。

正如後世有言,有了葡萄酒需要琉璃杯,有了琉璃杯需要更好的物件搭配,開銷越來越高。

消費有好處,但可怕的是消費背後的文武們,是朝老百姓們伸手得來的,屬於並不是創造出來的財富,而是剝削轉移得到的財富。

科技的發展是社會需求導致的,那麼個人的廉潔和貪汙,也是受限於環境。

不知不覺間。

遼東的官員們變得廉潔了起來,至少總體上如此,對比以往的話。

廉潔的社會環境帶來許多的好處,其中一樣是高效,社會的高效。

反之,社會的運轉效率會變慢,也就是生產力發展速度緩慢下來,社會總體財富增長逐漸停止,甚至出現萎縮和倒退的現象。

“真冷.”

朱高熾穿著貂皮大衣,從屋內走出來,望著掃雪的人們。

北方肯定是比南方冷的,古代絕對沒有疑問。

後世因為科技,以及經濟水平不夠,只有北方集中供暖,南方沒有,而只有經濟寬裕的家庭,才會自己安裝取暖的機器,多數人並不富裕,所以北方室內的溫度很暖和,南方的室內要靠一身正氣,所以有了到底是南方冷還是北方冷的民間爭議。

其實有什麼好說的呢,埋頭髮展就好了,經濟提升,什麼都會有。

兩百萬人口的遼東,因為氣候環境和科技限制,本該屬於貧困,卻在十五世紀開端,發展出了別樣的發達,朱高熾的視線看向了遠方。

數十萬的閹工們,在近二十萬規模工人們的配合下,正在深山老林砍伐樹木,平整土地,開挖溝渠,建造水壩,修建道路和鐵道。

不同的是工人們有寬鬆的工作環境,以及完善的後勤供應,閹工們同樣也有,只是閹工們沒有未來。

“真是可怕的壓榨啊.”

朱高熾收回了視線,遼東有今日的變化,實在是不可思議,每寸土地下,都是由鮮血培養出來的文明之花,所以能成為北平的“蒸汽機”。

遼東都司早已改為遼東行省。

原湖廣佈政使司右布政使方溫,現遼東布政司左布政使,與按察使,參政,都指揮使等文武官員拜見朱高熾殿下,與北平一樣,前日太子殿下入城時,廣寧的百姓們也是滿城迎接。

朱高熾很溫和。

方溫向朱高熾彙報了遼東最近以來的發展成果,其中特別是田畝數量的增加,金州船政的發展速度,各大林場的建立等等。

“遼東目前最大的困難是鐵道的不足,所以布政司衙門經過長期的考量,認為修建一條東至高麗漢城,北至山海關的鐵道,是解決遼東當下瓶頸的重要手段.”

聽到方溫的言論,朱高熾有些頭疼。

鐵道的普及帶來的好處,人人看得見,更重要的是,修建鐵道代表了資金和政策,其中有太多非同尋常的東西,還涉及到了政治前程方面。

南洋修建的鐵道,主要還是工人群體為主,西部七省的鐵道,則是一半俘虜和一半工人的模式,已經消耗了大明不少的精力。

遼東官員們的想法,朱高熾有準備,但是看到眾人臉上的迫切,內心有些感懷。

閹工的使用,五年前朝廷就開始了控制,不再大規模引進,可是呢,遼東當地並沒有支援,不光沒有按照朝廷的規劃去做,反而變相的吸收閹工。

倭國的幕府和大內氏勢同水火,本應該極力拉攏大明,可正因為閹工的原因,雙方誰都對大明抱有提防,不願意徹底投靠大明。

“所以你們才上疏,請求朝廷取消以前的政策.”

朱高熾淡淡的問道。

方溫沒有退讓,他是為了遼東的發展,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一心為公,他不怕與太子殿下爭論,畢竟不是歷史上的清朝。

那位還以為是從前的老官員,一心為公的與皇帝討論如何更好的治理地方,讓百姓們生活的更好,結果換來的是被抄家,你這麼一心為公,居心不良啊。

“閹工貿易屢禁不絕,不光是倭國百姓窮困的無以為生,主動求往,遼東本地人口稀缺,加上惡劣的開荒環境,也需要閹工的存在,所以朝廷不應該打壓.”

聽到方溫的說法,朱高熾並不懷疑。

例如太監,哪怕是皇城下旨不再進新的太監,也會有大量的流民自宮,每日龜縮在皇城腳下,等待哪天進宮有個吃飯的地方。

倭國本應該在穩定期,結果因為朱高熾的出手,幕府沒有解決大內氏,導致倭國沒有統一,仍然保持了內戰,沒有穩定的環境,何談經濟發展,多年下來,倭國國內經濟敗壞,民生凋零,有大量主動自割一刀來金州求活的人不會少。

朱高熾很心痛。

大明是文明的,正因為大明的存在,歷史上高麗早就發生了內戰,還有倭國也是如此,都因為大明的原因,壓下了他們的矛盾。

看看,大明的存在,讓周邊各國減少了多少戰爭。

如果不是大明,這些地方早就打成了狗腦子。

至於他們打完了之後,統一了,有了穩定的發展,歷史上不光經濟上得到了恢復,人口也在大發展,那都是歷史上發生的事,現在並沒有發生不是麼。

如果不用雙標的眼光來看,大明無疑是文明的,做法也絕對是正確的,那些破壞大明在世界佈局秩序的勢力和人都是野心家,老百姓們的對立面,應該被譴責和打倒的物件。

無論朱高熾如何想,高麗和倭國的矛盾沒有解決,不穩定的環境下,不光民生凋零,人口也在大量消減,財富轉移到了大明,工匠學者流入大明,而底層的百姓們,好的結局就是來到大明,像閹工那樣的存在,為大明的發展做貢獻,又或者像女傭工那般,彌補大明勞動力之外,還為大明的孤寡老人生孩子,為大明提供更多的新生人口。

猶如後世經濟未發展起來之前,國內年輕婦女主要入米國的方式,就是嫁給當地的孤寡老人,二三十歲的女性與六七十歲的老頭,是當時的標配。

乃至於各個電視劇,無論出名的還是不出名的,角色涉及這方面的,都是如此的現象,國內少婦配美國老頭,一直到國內經濟發展起來,才變成國內少婦配國外年輕男性。

無法滿足溫飽的人,的確沒有尊嚴,嫁人的物件的群體都不同,這就是總體經濟增長為個人帶來的好處,哪怕你同樣窮,待遇也是不同的,能獲得別人的認真對待。

朱高熾沒有第一時間否決方溫,太子殿下的態度,讓官員們驚喜起來,看來朝廷風向要變了。

朱高熾離開京城,其實有朱棣的原因。

朱高熾想要繼續發展,透過發展來開拓,這樣的思路,並不被所有人接受,很多人認為以大明當下的勢力,憑什麼還跟別人講道理?

當朱棣回國後,這些人就有了主心骨,所以朱高熾離開了京城,把政治的舞臺交還給了朱棣。

一路來,朱高熾看到了很多的社會現象,好的與不好的,如今在遼東,面對官員們的言論,朱高熾決定徹底放手了,需求不可違。

朱高熾記憶中,還記得後世的一篇學術文章。

關於利己主義者。

西方社會學家們,比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利己主義是商業增長的動力,和他秉持一樣觀點的人不少,哲學家大衛休謨也是這派的人物。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一步之上,總結的社會里程,得出了新的結論,這樣發展的後果,發現它是以犧牲合作、同胞之誼這些傳統價值為代價的過去。

資本主義所需要的利己主義削弱了這些精神,並最終導致社會崩潰。

為了防止商業資本主義埋下毀滅的種子,弗格森倡議提升公民精神感,鼓勵人們為社會公利而非私利行動。

這樣的觀點,影響了黑格爾和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最後成為西方現代社會學奠定基礎,有了美國文化開始倡導重歸家庭,所有影視劇的男主都是一個模子,愛家庭愛子女勝過愛自己。

那麼從中,朱高熾的確看到了國內社會中,大量利己主義者的影子。

他們對中國古代的對外戰敗大加批判,嘲諷戰敗的君主們,歌頌那些開疆擴土的豐功偉績,可是呢,又向現代對外打仗風波中,各種的陰陽怪氣,甚至拿士兵家屬開玩笑。

自己不願意打仗,卻認為古代人應該打仗,享受古代人打仗帶來的好處,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餘蔭,卻又不願為後人栽樹的付出。

同樣的道理,宋朝的百姓們也不願意打仗啊。

所以利己者是導致社會最終毀滅的蛀蟲,他們還活在近代時期,西方的主流社會理論中,卻不知道西方現代社會理論的存在。

大人,時代變了。

美國人都不講那一套了,人家早就開始講團結,講家庭這些了。

基於此。

朱高熾痛快的離開了京城,朱棣不怕吃苦,願意大幹特幹,那就讓他幹去好了,朱高熾要做的是夯實地方的基礎,透過親自走訪,更加了解地方的需求,為朱棣即將捲起來的行動提供後勤。

關於閹工使用方案的討論,朱高熾決定認真聽取遼東當地社會賢達的想法。

與別的地方不同,遼東的工業主要是大明工局為主,民間商行的資本很少,所以新的一批來拜見太子殿下的人,主要是大明工局在遼東各方面的負責人。

朱高熾先是去了北鎮。

北鎮是遼東軍隊的主力所在,穩定遼東的局勢,然後去了遼陽。

歷史上,明初時期,移民主要在廣寧,隨著人口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北鎮是重要的地區,逐漸擴張到了遼陽,成為了第一大城,然後是瀋陽,一直在向外發展中,最後人口到了四百多萬。

也正因為瀋陽的底子,所以後金才有了把瀋陽當做自己國都的選擇。

如今不同,遼東的發展早已超過了歷史上遼東的巔峰,可遼東人口畢竟才兩百萬,所以遼陽城只有了些生機,更北邊的瀋陽,目前只有衛所的存在。

進入了地方的衛所,衛所的軍戶們早就清掃了自己的房子,朱高熾和文武官員,以及地方賢達,走入了軍戶的家中。

軍戶家裡的院子裡,不光有煤塊,也有許多的木材。

北平城周邊的大樹,百姓們不允許砍伐,這個禁令,明中期就有了,可是百姓們的日常離不開柴火,所以禁令阻止不了百姓,導致北平周邊樹木被砍伐一空。

遼東不同,遼東開發的晚,有大量的樹木存在,百姓們使把子力氣,就能得到免費的柴火,所以遼東的軍戶們,主要的日常仍然以木柴為主。

木柴被砍伐成塊,勤勞的軍戶們,把柴火碼放的齊整,給人一種賞心悅目。

朱高熾坐在軍戶家裡的炕上。

北平的百姓們家裡主要使用地磚鋪設的坑道,遼東這邊主要是燒炕,同樣讓屋子裡暖和,也讓晚上睡覺的時候,保持了溫暖,不怕寒冷。

軍戶們送上來本地的特產,松子之類的,用乾淨的盤子裝著,放在炕桌上。

朱高熾盤著腿,與軍戶們拉家常,猶如普通的閒聊,這麼溫和的太子殿下,讓軍戶們很開心,有膽子大的,甚至與太子殿下聊起了打仗的事情。

“打仗好啊,打仗才能升官,才能光宗耀祖.”

“我們當兵的,不打仗作甚呢.”

“朝廷要打誰,我們就打誰,還有不開眼的人,說明咱們仗打得少了,把那些不服的人都殺了,看還有誰不服咱們.”

軍戶們笑嘻嘻的說著讓人不寒而慄的話語,官員們也露著微笑。

朱高熾露出滿意的神色。

對也好,錯也好,唯獨勝利不可丟。

只有勝利了,哪怕事後發現自己打錯了,可以憐憫的流下眼淚,向被自己打死的人懺悔,也不能把仗打輸了,呆在廢墟中再來反思。

說這些軍戶野蠻也好,說他們殘忍也好,說他們不讀書也好,說他們不懂文明也好,只要獲得勝利,事後任何指責都可以被虛心接受。

正如後世的袋鼠國,他們可以向滅絕的土著懺悔,但絕對不會後悔。

遼東與國內不同。

京城有太多的學者了,他們開始反思。

十八世紀末期,西方日益增長的工業化已經給歐洲傳統社會帶來了鉅變。

與此同時,一些思想家,諸如亞當斯密,試圖用經濟術語解釋社會的飛速變遷;另一些人,如讓雅克盧梭,則從政治哲學入手,思想上在總結社會的現象,學術上和科技上也在總結。

朱高熾很喜歡遼東的環境和社會風氣。

朱高熾一直很擔憂。

大明光復華夏山河已經五十年了,朱元璋的統一和恢復,以及二十多年來的工業化,建立在中華文明的遺產上,以及當下的天下局勢,大明發展的太快了。

不怕野蠻的體魄,就怕文明的體魄。

任何事過猶不及,如果太文明瞭,讓朱高熾會很憂慮。

新生代們從睜開眼就活在安穩的大明,富強的大明,新生代們成長了起來,他們甚至對戰爭開始反思,朱高熾忍不住思考,需求實在是人難以對抗的東西。

他們衣食無憂,厭煩學校的約束,厭煩社會對他們的期許,這個比例雖然還很少,可是當反思者越來越多,開始思考憑什麼是自己打仗犧牲的時候,那麼大明的上限就出現了。

誰都不想犧牲,誰都想奢靡。

美國開始強調家庭,讓人們愛家庭愛子女,試圖讓人們懂得貢獻的道理,可惜他們做的太晚,最後只能大量吸收外國士兵和黑人士兵。

十年,又或者二十年,朱高熾有些憂慮,京城的子弟們無法承擔大明的未來,這樣的群體會越來越多,所以朱高熾離開了朝廷。

有些事,還是需要朱棣的,這些傳統的人,幸運的是,朱棣是個願意吃苦的人,願意捲起來的人,而不是呆在京城享受富貴的性格。

永樂十二年。

太子殿下開始巡視全國地方,皇帝拿回治理權,只三個月的時間,官員們突然發現,朝廷的風向變了,不在大談特談發展、經濟等詞彙,而是談起了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西部七省有哪個部落違抗大明律法,野蠻劫掠周邊部落。

暹羅吞併素可泰這個老黃曆又被翻出來大講特講,氣的百姓們牙癢癢,怎麼還有這麼令人憤怒的王國,敢跟咱們大明作對。

高麗、倭國。

聰明的人聞到了不同尋常的氣味。

不久。

高麗國內悄無聲息的那些原本關張的商號又新開了起來,高麗貿易集團、高麗十八商行、高麗人力資源公司、高倭聯合商行這些銷聲匿跡好幾年的名字,又出現在了大明的報紙上。

隨著,大明朝廷頒佈了建立奴兒干鐵道的專案,在報紙上只有很小的篇幅。

朱高熾在金州逗留了兩個月。

一條高麗到山海關的鐵道,一條沿著黑龍江,修建到出海口的奴兒干鐵道,兩項大工程啟動,那些在遼東建造好了工業基礎的閹工們,才安逸了不到一年,絕大部分調離了原來的位置。

數十萬的閹工被組織去往新的惡劣環境中,在河流上建橋,在沼澤中使用蒸汽機抽水,在林子裡鋪路,一段段的鐵軌鋪設在地面上。

歷史上的永樂朝,五徵大漠,七下西洋,收復交趾每一次都是巨大的工程,如今的永樂十二年,最西部,最南部,最東北同時開工大規模的鐵道。

民間資本在高麗的資本擴張速度逐漸趕超大明工局,而大明工局透過這些大基建工程,一下子又拉開了與民間商行的距離,甩的民間商行們看不見影子。

如此巨大的工程下,數百萬工人的調動,不但沒有讓大明的經濟受損,反而這一年裡,大明的社會生產力達到了新的高度。

巨大的差距下,經濟發達地區對經濟落後地區,會達到極致的“吸虹”現象,最先崩潰的是受大明影響最深的高麗,被大明的發展速度濺了一身“血”。

明明是高麗北部和中部導致的流民,卻在高麗南部爆發了。

高麗全羅道礪山,歷史上抗拒倭國入侵,高麗民間義軍最盛的地方,爆發的流民叛亂,原本不受重視,高麗南王派人平叛,結果傳回來大敗的訊息,於是再剿,再敗,成為了高麗南部的霍亂之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