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絕對是和西方的工業化道路不同的兩種模式。

當高麗股行的訊息登上報紙,朱高熾看到後,內心久久的無法平靜,這代表著資本正在成規模的聚攏,並且登上快速的擴張通道。

資本為什麼利害。

猶如同樣的資本,原始為一百元,透過股行這種集中資源的方式,那麼原來是散沙一樣的資本,開始合眾為一,可以把未來三十年的收益,直接轉化為資本,最短的時間內,擴充到一萬元,十萬元。

就如美國的鐵道成就,在他們的社會學家的研究中,認為是透過售賣股份,導致資本的集中帶來的。

“股行絕對要控制在朝廷的手中.”

朱高熾放下了報紙,與新文書璠皓說道。

璠皓是北平國子監結業生,在大明工局實習三年,返回國子監透過畢業,經過選拔先後在工部,戶部觀政和任職,最後進入了文華殿文書房工作。

“股行?”

璠皓得到太子殿下的示意,拿起最新的報紙,很快看到了關於股行的訊息,但是報紙上的介紹不是很仔細,璠皓沒有察覺到其中的意味。

不就是中介嘛,太子殿下為什麼這麼重視呢,璠皓皺起了眉頭。

由牙行發展出來的股行,當下的階段很初級,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容易被朝廷管理,否則任由這股模式成長起來,未來就很難控制。

特別是自己不在了的那天。

朱高熾不怕自己活著的時候股行成長起來,怕的是自己死後,股行才成長起來,那時候恐怕沒有人懂其中的門道,因為這是新生事物。

無徽不成商。

因為徽商們的家鄉太窮了,人多地少,人們活不下去,必須要出門求活,於是透過商貿的方式,成長了起來,也成為了遍佈全國的商人。

那麼十四五世紀的西歐呢。

常年的戰亂、疾病、貧窮、飢餓、凍寒.等等,加上貴族領地制度,饑民無法流動,反倒是控制了人口增長,沒有讓人口超過土地的負荷。

那麼為何西歐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因為西歐的愚昧導致技術和文明倒退,長期的社會落後,加上西歐土地貧瘠,人口和耕地面積不斷的萎縮,糧食產量也在倒退。

所以哪怕人口遠遠沒有達到土地的負荷能力,卻導致了西歐的農業破產。

要知道哪怕到了十八世紀初,當西歐的科學革命正在變成歷史時,歐洲仍然是一片農業社會的景象,歐洲的總人口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居住在鄉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

農業的大破產,導致封建貴族們再也無法禁錮無數的饑民們。

最早走出家鄉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因為這塊地區是西歐一直以來,最先受到外部文明技術文化傳播的地方,包括火藥種種,都是透過中亞西亞傳入這塊半島,然後傳入整個西歐。

西班牙又影響了荷蘭人,當時的荷蘭屬於西班牙,而荷蘭東鄰德國,西與英國隔海相望。

無數的窮人加入了水手的行業,為了生活下去,走上了九死一生的海洋之中。

人口從農業轉移到商業,那些活下來的船老大和商人帶回來了財富,促進了西歐本地城市的繁榮,而奇怪的是,西歐的城市與農村卻沒有什麼關係。

農村依然貧窮,而城市卻越來越繁榮。

荷蘭打敗了西班牙,英法又打敗了荷蘭。

模式的傳播,乃至地理的擴張,西歐把農村的窮人輸送到新的土地,加上英國的獨特地理優勢,豐富的礦產資源,蒸汽機的誕生,最終形成了人口逐漸由傳統的農業和商業領域轉移至機械化的生產領域,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了英國。

滿足全球貿易系統的需求,支援著整個工業生產。

英國的模式,很快又被其餘的國家模仿。

這與當下大明的社會資源分配模式截然不同。

大明總不能開歷史的倒車河,把本來高於西歐的科技、文化、軍事、制度種種成果全部摔破,先把自己的百姓窮困起來,然後把窮人輸送到海外,透過長期的行為,進行人口轉移吧。

只大明的農業技術,種收比是一比四十,發達的農業技術,註定了明初的人口不會超過土地負荷,也就是總體上百姓們吃得飽肚子。

吃得飽肚子,誰願意離開家鄉,離開自己熟悉的人和社會。

所以後世才有結合自己的國情的理論,那些不顧自己國情,全盤模仿的國家,無一不是走向了崩潰和經濟衰敗。

一個發展和經濟落後的農業國家,想要很快的進入工業社會,首先人才素質方面就無法滿足。

無論是歷史上的日本還是南朝鮮,都是在老一代統治階級的管理下,成功進入了工業社會,南朝鮮的經濟成功,也是因為他們的軍政府帶來的,雖然他們後來推翻了軍政府,但他們的經濟成果,無法否認的是軍政府時期打造好的根基。

先透過經濟發展,再培育出更多的人才,最終滿足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而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穩定。

那麼現在,大明控制下逐漸穩定的高麗,大明商行們的作用下,有豐富的技術底蘊,國內大量的人口支援,不缺乏市場。

朱高熾很確定要不了二十年,高麗就能追上大明的腳步。

高麗誕生的股行,說明了高麗具備很多國內沒有的條件,比如資本在高麗更加不受管控,資本的優勢得以發揮,那麼要不要打壓呢。

璠皓見太子殿下在思考,於是安靜的琢磨股行,以及其中的意味。

朱高熾想到了後世的爭端。

老鷹和兔子一起做生意,屬於雙方的百姓都能獲得好處的事情。

但是這個過程裡,老鷹仗著實力優勢的好處是六分的話,兔子仗著自己勤奮,好處達到了十分,那麼在老鷹的眼裡,老鷹自己吃虧了,因為他怕兔子超過他。

老鷹也知道自己拼勤奮拼不過兔子。

別說兔子不尊敬老鷹,同樣的道理,袋鼠的最大客戶是兔子,可袋鼠不也是從來沒有尊敬過兔子。

放到現在的環境裡,大明與高麗的模式,已經屬於高度的經濟互補,高麗的人力資源低廉,大量的廉價原料供應大明國內。

而大明的土地仍然種植糧食,少部分才是經濟作物,保障了國內的農業穩定,又滿足了工業發展的需求。

如果打壓現在的模式,會阻礙大明的發展速度,可是能阻止高麗的發展勢頭追上大明,又能挾制資本的冒頭。

宗藩體系。

朱高熾想到了這個手段,也是朱高熾今年以來,越發重視新學的原因。

新學所提的宗藩體系,以大明為主,透過宗藩體系來改變周邊的格局,最後融為大明的內部,是比老鷹在各地建立軍事基地更先進的手段。

至少十五世紀的當下如此。

可是宗藩體系能不能發展到符合大明需求的境地,還需要時間來觀察,同時呢,高麗的發展速度,以及股行的模式發展,同樣是需要追蹤的。

如果宗藩體系的發展速度,不能超過高麗的發展速度,以及高麗股行模式發展更快,朱高熾就等不了,反之,朱高熾就不需要出手打壓。

“姜賓知、黃福.”

朱高熾忍不住唸了兩個名字。

一個是自己提拔出來的最信任的人才之一,一個是歷史上出名,又在當下做出了大成績的幹臣,這兩個人在高麗的作用,關乎大明的未來方向。

朱高熾有些擔憂,“璠皓啊.”

“臣在.”

“你多瞭解一下股行,為日後去高麗總理府擔任僉事準備準備.”

朱高熾把最近自己看重的璠皓,也要派去高麗,為宗藩體系的發展,以及監視高麗的發展速度,和股行留下後手。

世界從來沒有救世主。

正如老鷹不會允許別的國家超過他一樣的道理,大明也不會允許有國家超過大明,這就是國家理念。

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永遠充滿了競爭與挑戰,個人也是如此,國家更是如此。

想要躺在功勞博上止步不前,那麼很快就會被別人超越。

因為科學不是屬於誰的,它就在哪裡,誰都可以發現,誰都可以學習和模仿,誰放棄了學習和發展,誰就會被世界淘汰,哪怕是超級帝國。

躺平不存在的。

大明都沒有躺平的資格,何況是個人。

連皇帝這把年齡也還在開疆拓土呢。

——

泉州。

港口。

商人們有很多的秤,商鋪裡的大秤上面還蓋了印,這個印需要經過官府來蓋印,此項商業傳統乃至於宋朝,如果檢查發現被私下改動,會遭受嚴厲的處罰。

所以無論是國內的商人,或者本地的商人,又或者其他國家的商人們,並不擔心被欺騙,放心的進行商貿。

商人們之間有了一種票據,當地的糧票銀行出版的,符合大宗商品貿易需要,很快成為了當地商行的主要貿易方式。

但是這個票據,為了安全和不被欺騙,只能在碼頭的範圍內使用,也就是泉州的糧票銀行的票據,只能在泉州兌換。

“這是上國人說的他們的偶像.”

幾名外國商人,乘坐一艘簡陋的船隻抵達了泉州,他們想要和大明做生意,因為不屬於大明的藩屬國,沒有得到承認,當地的官府已經上報。

能如常在大明沿海開放城市做貿易的,像渤尼都司這樣的地方,沒有任何的限制,其次是宣慰司宣撫司,然後是藩屬國。

幾名商人有當地的漢人朋友,帶著他們在港口上逛著集市。

指著一尊奇特神像,一個身子三顆頭,相互不斷望著,那名大明人隨意的說道:“三個頭都有一顆良心和本質,凡使一個頭高興的,也使其他頭高興,反之,凡冒犯和觸怒一個頭,也冒犯和觸怒另兩個頭.”

幾名外國人聽得雙眼放光,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朋友”信口開河。

那名大明人明顯沒有把他們當做自己的朋友,不過是為了去他們的土地上做生意罷了,至於他們竟然真的找了過來,讓大明人很驚訝。

聽到朋友們帶來的商品後,大明人臉色複雜,恐怕幾位朋友要血本無歸,根本不會有人買,他們應該帶來當地的土特產,而不是布料。

幾日後,他們得到了允許,可以在港口卸下貨物,但是他們屬於最受排擠的身份,除非他們的王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否則需要繳納高達貨物價值三成的稅金,以及入港費、港口衛生費種種合計五十元的管理費用。

這麼高的費用,超過了他們的承擔能力,而且他們的貨物的確無人問津。

不久後,幾名錦衣衛找到了那名大明人。

“阿丹在什麼地方?”

“阿丹可遠了.”

“有多遠?”

“走海路的話,沿途需要幾萬里路呢.”

幾名錦衣衛看傻子一樣的盯著對方。

那名大明人不好意思的解釋,“在下喜歡去新的地方看看,所以不算純粹的生意人.”

有錢,任性,就是這麼簡單。

不久後。

一個新的地區納入了輿圖,透過這位大明人的介紹,大明的天下輿圖又多了很多的地方。

泉州的港口,北上抵達上海,往東是大員島,往西是廣東、廣西,在瓊州府海島經過補給,抵達交趾,沿著海岸線透過占城,隨後是真臘與暹羅。

因為南部有狹長的半島阻礙,商船與暹羅的貿易主要在暹羅東南部,也就是當下波隆多羅闍的勢力範圍。

北部地區屬於國王的勢力範圍,南部地區是六坤王國,按照歷史的軌跡,交趾因為與大明的戰爭,短時期內衰敗了下來,占城也因為安南的掠奪衰敗。

暹羅趁勢起家,往南方的半島擴張,所以六坤王國與暹羅的關係一向不和,一直到最南端的滿刺加雄起,打敗了暹羅的軍隊,開始了北擴,又因為殖民者的到來,打斷了滿刺加的擴張態勢,最後叫做了馬六甲。

波隆多羅闍沒有得到大明的支援,也不再妥協,強硬的沒收大明商人們的貨物,導致大明的商人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紛紛逃往了六坤王國。

六坤王國很歡迎大明商人們的到來,不光接濟了他們,還給予了他們土地安頓。

波隆多羅闍靠著港口與大明商人做生意,賺了很多的錢,購買了許多的物資,所以他能因此起家,六坤王國的國王也希望大明商人們在六坤建立港口,藉助大明的勢力。

充滿了機會的時代,處處是商機,許多不安分的人們,不願意老老實實的辛苦過完一生。

無論工民聯合部如何保障工人們的權益,種地仍然是辛苦的,工廠勞作還是麻木的。

大量鄉紳階級的子弟們,他們希望過上富裕的生活,隨著貿易的發達,航海線路的成熟,以及大明影響力的擴張為他們帶來了安全,導致許多的大明人出海從商。

他們有文化水平,有膽魄,有家族的原始資本,加上國內對商業資本的壓制,也算是促進了資本的外流。

當波隆多羅闍罰沒了大明商人們的貨物,算是徹底與大明撕破了臉,不過波隆多羅闍不敢做的太過分,仍然保障了大明人的人生安全。

可是港口很快凋零了,沒有商船再來做生意。

靠著海貿富裕起來的波隆多羅闍,無法獲得其他財政來源,雖然解決了軍餉問題,可也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無法持久,算得上破釜沉舟,選擇了率先發動戰爭,想要儘早的統一暹羅。

波隆戴摩帶著軍隊攻破了曼谷地區,打通了北上的通道,隨後等到波隆多羅闍匯合,直奔大城,也就是阿猶他雅城,當下暹羅的都城。

象兵部隊,火銃部隊,乃至傳統的軍隊,波隆多羅闍大軍規模五萬餘人,士氣高漲,無論是戰鬥意志還是軍心都遠超過國王軍隊。

暹羅的因陀羅闍一世,求助大明的將軍。

朱能帶著五千大明士兵已經駐紮城外,不過朱能拒絕了,他要求國王的軍隊與叛軍的軍隊決戰,認為國王軍隊是正規軍,而且人數要多過叛軍。

因陀羅闍一世盯著朱能發呆。

誰說打仗是拼人數的?

上朝的將領會如此迂腐?因陀羅闍一世不信,王國裡的大臣們也不信。

聰明的人猜測,上國是故意如此的,等王國的軍隊徹底失敗,那麼國王只能依靠大明的軍隊,最後同意大明的一切要求。

可是猜到了又能怎麼樣。

叛軍已經要接近都城,國王的軍隊必須應對。

此時。

明軍的第二批援軍,高達兩萬的軍隊,透過寮國宣慰司進入暹羅北部,先後駐進了清萊、清邁等地,停止了南下的腳步。

朱能解釋道:“如果國王軍戰敗,我們可以保護國王退到清邁,重新集結軍隊,最後反撲失地.”

大明不是好人。

大明的將領們認為叛軍不堪一擊,更認為國王的軍隊打不過叛軍,所以他們想要藉助叛軍,謀奪在暹羅最大的利益。

聰明人從來是不缺的,可是看到了形勢,不代表可以解決。

正如清朝中後期就有大臣提出要偷襲日本,日本必成中國大患,可實際上的清朝卻無能為力。

同樣。

暹羅的王國軍與叛軍終於碰到了一起。

茂密雨林中,兩軍對峙,氣氛緊張。

雙方都有精銳的象兵部隊,他們身披鎧甲,騎在大象背上,威武壯觀。

象兵身邊是手持長矛和盾牌的步兵,嚴陣以待。

隨著號角的吹響,象兵部隊發起衝鋒,波隆戴摩身先士卒,鼓舞了身邊的軍士們,猶如發射出去的箭矢一般勇猛無牽。

戰象用強壯的象鼻捲起長矛,衝向敵軍陣營。

與此同時,象背上計程車兵們也不甘示弱,他們射出一排排密集的箭矢,精準地命中目標。

王國軍隊因為散漫的軍紀和低下計程車氣,很快失去了堅守的能力,陣線開始了鬆動。

“王國軍隊要輸了.”

遠處半空中的熱氣球,幾名大明武官舉著望遠鏡觀察雙方的戰術和作戰模式,很快有人判斷,堅定的說道。

王國軍隊的象兵最先失去控制,反而對己方造成了傷亡和慌亂,沒有了己方戰象的保護,步兵們很快意識到,與敵方象兵的正面衝撞無異於以卵擊石。

他們試圖躲避對方大象的衝撞,但象群的力量和速度使得他們難以逃脫。

大象的長鼻如同鐵棒一般擊打在步兵的盾牌上,將他們一個個掀翻在地。

在戰鬥中,經過嚴格訓練的戰象與象兵們,展現出了高超的戰術素養和協同作戰能力。

他們能夠快速調整陣型,靈活應對敵軍的攻擊。

同時,他們還利用大象的嗅覺和聽覺敏銳的特點,發現並攻擊隱藏在叢林中的敵人。

趁著潰軍拖延的機會,幾十位明軍快速的離開了戰場,留下了廢棄的熱氣球。

幾名叛軍士兵找到了這裡,好奇的摸著這些可以飛上天的物件,非常的驚訝,被破壞的熱氣球,已經無法飛上天,不懂原理計程車兵們,心裡已經產生了畏懼。

軍隊的不堪一擊,國王徹底不再抵抗,完全投靠了大明的軍隊,朱能說怎麼做,他就怎麼辦。

都城的大戶們,家家都在託運財物往北方運去。

一車一車的貨物,滿載珠寶金銀。

當叛軍抵達都城的時候,都城留下的守軍直接投降,叛軍兵不血刃拿下了都城。

叛軍作戰勇猛,不是為了信仰,而是為了酬勞。

被捲走了財富的都城,讓士兵們很失望,失望計程車兵們失去了軍紀,暹羅的都城,成為了士兵們的樂園,在上層將領的視而不見下,家家百姓遭災。

原本對國王的痛恨,轉移到了叛軍的身上。

不把叛軍戰鬥力放在眼裡的朱能,其實高度觀察目前的局勢,在國王答應了大明所有要求之後,第三批的大明軍隊抵達,朱能率領五萬大明軍隊,還有剩餘的一萬國王軍隊南下。

暹羅國由外藩屬國成為親藩屬國。

北部地區設清萊宣撫司、清邁宣撫司、湄豐訟宣撫司。

南部海上的沙美島,閣昌島等島嶼歸大明。

芭提牙雅改為大明都司。

七巖、華欣等地區成為大明的宣慰司,等於原來波隆多羅闍的地盤,全部離開暹羅的直接管理,同時恢復素可泰王國的地盤,改為大明的素可泰都司。

當然。

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大明軍隊消滅叛軍的基礎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爭之路:我有移動武器庫

北方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