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地區。

雖然已經五月,可天氣卻仍然有些寒冷,一望無際的荒野裡碰不到人煙,只有風的聲音,充滿了寂寞的大自然,顯得格外的嚴酷。

“唰.”

厚厚的氈包呈圓形,網壁多以柳木條編成,是商人們從北平帶來的,頂部是傘形,易拆裝。

男人穿戴厚厚的皮衣,戴上氈帽提起簾子離開,去往不遠處的柵欄處,那裡有不少的牛和羊,獵狗們看到主人來了,齊齊圍上來迎接。

氈包裡有位露著半個肩膀的年輕女子正對著鏡子梳頭,鏡子裡露出女性臉上一片潮紅,愉悅的輕聲哼唱表明了女主人非常的開心。

中間是支撐氈包的大圓柱,然後是伸出氈包頂的煙囪,燒著煤炭的煤爐,讓氈包裡溫度比較暖和,雖然沒有了雪水,但是附近有小河。

女子穿戴好了衣服,把窗簾一個個開啟,很快明亮了起來,空氣也暢通了許多,想了想,重新坐回去,從盒子裡取出筆墨。

她要告訴自己的父母,丈夫答應建房子,以後他們家就不住氈包了。

除了專門請木匠瓦匠師傅們,其餘的勞動只需要丈夫的哥哥弟弟們,加上孃家人已經足夠,想到明年就能住上寬敞舒適的宅院,剛成親一年多的女子就很開心。

時代變了。

從塞南到塞北,每戶都分了非常大的牧區,並規定了養殖數量的上限,有保護牧地生態的義務,這個變化的背後是整個地方社會的變化。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塞南行省的百姓們逐漸住上了磚房,慢慢的塞北地區也發生了變化。

嚴格的土地政策,每片牧場單家落戶,再也沒有了奴隸,大家都是自己的主人。

“唰.”

聽到簾子掀起的聲音,女子以為丈夫回來了,露出高興的笑容轉過頭,笑容逐漸僵硬,眼眸裡露出了一個不認識的人。

那人穿著骯髒的衣服,手裡拿著帶血的長刀,先是警惕的目光,等發現帳篷裡只有白淨的女人,猶如餓狼看到了羊一般,那人眼睛就像發光。

他跑出去兩步,招呼了遠處自己的幾名同夥。

柵欄上滿是鮮血,牧場主人倒在血泊裡,幾名馬匪聽到同伴的招呼聲,連忙趕了過去。

北海地區,也就是後世的貝加爾湖,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儲水量最大的湖,發生了一起滅門慘案。

馬匪們以殘忍的手段,殺害了年輕的夫妻,搶奪了他們牧場的財物。

一名北平的記者聽到這個訊息後,親自去了一趟塞北地區,收集了完整的訊息後,登上了北平的報紙,清晰的告訴百姓們,那些暴徒是如何作惡的。

大明每年都有死人,許多的命案都沒有破。

但是隨著物資的發達,社會的總體道德不斷提高,猛然聽到如此悽慘的事蹟,乃至年輕夫妻相愛的故事,一時之間引發了北平的震動。

能引發北平震動的訊息,很快受到其他報社的轉載,很快驚動了內地,越來越多的百姓們關注,認為這太殘忍了。

內閣忙著倭國收尾,以及皇帝陛下歸京的事情,突然間,此事鬧得沸沸揚揚,乃至於文華殿都被驚動了。

“這件事可大可小.”

楊士奇意味深長的說道。

風氣非常的重要,當下的內閣雖然也有小的矛盾,大體上保持了和睦,正所謂政通人和,解縉點了點頭,理解楊士奇的意思。

“難啊.”

“事情哪裡有有簡單的.”

兩位閣老發出了感慨。

從塞南和塞北施行分地到戶的那天起,正如萬事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人人都有了自己的牧場,而且因為和內地的緊密貿易,生活水平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壞的一面呢。

內地原子化社會同樣也在牧區上演。

不同於內地,塞北和塞南大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像內地城市較為封閉,主要是無人區太多,那麼治安的要求就太高了。

特別是大明在改變百姓們的面貌下,自然會有許多的反抗勢力,無疑加大了難度。

塞南和塞北每年的全軍大拉練,除了是保持軍隊戰鬥力,另外重大的原因就是根除匪患,保護牧民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想要解決非一日之功,能做的不過是繼續保持警惕,徹底消滅匪徒份子誕生的土壤.”

果然。

二人見到太子殿下的時候,朱高熾詢問了此事,楊士奇上前回答了一番,聽完後朱高熾也不再多言。

“根據與各部的商議,關於倭國,狗奴國,還有四國島等地的佈置如下,首先是四國島,更名為二名洲,設三司制度,筑紫都司也是如此,計劃用三年時間改制.”

“然後是東瀛都司、近畿都司、中部都司、關東都司、東北都司,北海道宣慰司.”

朱高熾聽完楊士奇的介紹後,知道東瀛地區就是原來日本的中國地區,也就是狗奴國的地盤,狗奴國在兩次戰爭中的表現太差。

大內氏的精銳軍隊第一次戰爭中被幕府滅了絕大部分,第二次戰爭裡更是扶不上牆,既然如此無用,倭國幕府也被徹底打敗,那麼也沒必然存在了。

如果是一般的勢力,大明也不可能說取銷就能取消,但正是因為太過無用,而且本就是大明扶持起來的,雖然有反對,但朱棣親自壓了下去。

“蝦夷人願意退回北海道?”

朱高熾好奇的問道。

大明未出現之前,蝦夷人早已衰敗,雖然龜縮在北海道,其實也並不安全,如今說是成立北海道宣慰司,但是蝦夷人反攻上了倭國本島,如何捨得輕易退卻。

“根據臣等的商議,狗奴國原來的部分勢力搬遷至東北都司.”

楊士奇只說了個開頭,朱高熾就明白了他們接下來的計策,天下的招數就是那些,沒有什麼新鮮事,無非是讓他們狗咬狗罷了,大明居中調節坐收漁利。

不過朱高熾仍然耐著性子聽楊士奇他們把說完。

上輩子有種上級,本來從底層升起來的,可謂是經驗豐富,正是年富力強,可沒人願意在他下面做事,帶隊是帶不好的。

就是因為沒有耐心,覺得自己清楚的知道下屬在想什麼,以及他們準備做什麼,所以不願意給下屬們更多的時間。

這就跟孩童們看電視的時候,如果看的是自己看過的電視,就會手舞足蹈自豪的告訴夥伴們自己看過這部電視,並每每自我主動解釋電視情節,不顧其餘人的反感。

兩者皆屬於低階的表現。

等楊士奇等人事無鉅細的解釋完,朱高熾給予了認可,然後才說道:“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難,倭國畢竟是有歷史和形成自己文化的王國,與別的地區不同,想要徹底消化,還需要下大工夫.”

“不能因為軍隊打了勝仗就覺得是終點,恰恰相反,於我而言,軍隊打了勝仗才是開始.”

朱高熾繼續對眾人說道,“所以父皇想要把二弟留在中部都司,我是認可的,這對大明的未來利大於弊.”

楊士奇和解縉露出了為難之色。

皇帝想要改封高陽王為東瀛王,就藩中部都司富山城,以此挾制東北都司和北海道宣慰司,這豈不是等於走了回頭路?

多少年來,朝廷上下默契,不顯山不露水的取締了實封藩王,結果第二代皇帝卻要把自己的兒子們改成實封的,那以前做的豈不是成為了笑話。

原來不是不支援實封藩王,只是因為不是自己生的罷了。

朱高熾並沒有想過要把二弟封到海外,不是說捨不得土地,而是要明白,有幾個人願意離開城市上海去柬埔寨鄉里生活?

窮人可能願意,因為窮人的要求低,但是富人絕對是不願意的。

但是父皇的來信,以及二弟的同意,那麼朱高熾就有了想法,如果能把二弟封去海外無疑是很好的開頭,對於地方穩定有至關重要的效果。

只是朝廷很難接受,所以朱高熾盡力的解釋,希望朝廷能同意。

就算內閣想不通,朱高熾相信以父皇的威信,或者自己強硬的要求下,內閣最後也只能透過,可這不是朱高熾想要的,朱高熾想要的是經過商議和互相妥協後達成的約定,而不是一方面的強迫。

聽完太子殿下的想法,楊士奇和解縉也沒有堅持。

大明立國初,南北重新一統,融合的態勢非常的快速,後人彷彿覺得是天經地義的,而洪武朝的人們的確用盡了招數。

藩王們就藩,不光帶去官吏,還有軍士和戶數。

那麼現在面對的是海外,又與南洋很多王國不同,倭國的文化和歷史更要成熟和先進,簡而言之不是那麼好融合的。

不論採用什麼政策,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朝廷與倭國的距離太遠,需要地方上有個能做主的人,那麼藩王就成為了很好的人選,這與內地的藩王又不同。

經過朱高熾與內閣的初期交流,關於高陽王改封東瀛王的訊息越傳越廣。

京城本就是天下的政治中心,人們關心政治。

同時。

京城國子監裡發生了一次大爭議,還驚動了禮部。

“古人說話用白話文,書寫卻用文言文,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對話,白話文的語言比較簡單易懂,易於表達和交流,而由於書寫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先民為了節約書寫時間和空間,以及使文獻資料更加規範和莊重,便採用了一種經過加工和提煉的書面語表達形式,這種書面語表達形式就是文言文.”

“但是呢,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些人就是喜歡賣弄,就是喜歡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做不尋常的事情,與區分自己和普通人.”

“文言文的使用和發展歷史裡就能看見這種人的身影,充滿了惡臭.”

一名穿著中制裝的先生故意在鼻子前扇了扇風,不等對面反駁接著說道:“同樣的道理,咱們這國子監本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材通俗易懂才好,可有種人啊,生怕普通人看懂了顯不出區別,非要寫出普通人看不懂的教材,才認為自己高深.”

“那些不懂的人一看,看了半天也不懂,只能說:先生大才。

其實啊,狗屁不是.”

“國子監的教材,別說什麼學問和科學,如果普通人看不懂,那就是編寫教材的人才能不足,不存在普通人看不懂的教材.”

“教材的作用,就是讓普通人一眼就看看懂,而不是看了和沒看一樣,還要自己猜,還要自己悟.”

國子監有自己的報紙,這場不知名的辯論,在小範圍內流傳,最後流到了文華殿,傳到了朱高熾的手裡。

看完那位先生的言論,朱高熾很是認可。

落後是什麼?

落後只是經濟?或者軍事?

優秀的教材立足於讓學習者開動腦筋自學,歷史發展,現象概括,解決方案,公式定義由來,參考文獻.娓娓道來。

非常符合人類瞭解現象-概括規律-總結公式-改造世界的思維方式。

落後的教材是老師自己都整不明白,而且很多教材本身就是濫竽充數,然後才不配位的庸人們也琢磨出了訣竅:通篇貼公式定義,讓你平日背誦考試為主,最後以滿足分數考核標準為重。

幸運的是後世隨著全面的復興,在編寫教材方面也出現了許多的優秀人才,例如王爽老師的彙編,齊民友老師的微積分系列,陳希孺老師的機率論系列都寫得很好。

印象裡王爽老師在開篇談到他對如何傳授知識的看法讓人叫絕,在知識介紹階段,這本書絲毫不遜色於國外優秀教材。

優秀教材是現做好的拉麵,一大碗,直接就能吃,吃完就飽了。

落後教材是掛麵,得用水煮以後才能吃,而煮法如何就全看廚師的水平了,遇到好老師是學生的幸運,可好老師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做不得普及的標準。

所以北平國子監那位先生的思想,朱高熾是支援的,哪怕是國子監的教材,也應該是這樣的方向。

永樂二十年。

西洋北岸幾個王國的使團抵達了大明,拜見了大明的太子陛下,歌頌偉大的大明。

他們震驚的無以復加。

這是神奇的國度。

不光是物資的發達,還有許多他們看不懂的事情,例如每個人受到法律的保護,上至皇帝貴族,下至黎明百姓,很遠很遠地區一戶普通百姓被殺,竟然會導致十二萬大軍的出動。

這些西洋北岸王國使團的使臣們,聽到關於塞南塞北軍事加強大操練訊息時,臉上露出了無法理解的神情。

這裡的人很有禮。

做什麼事都有禮,非常的和善。

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富裕。

地上流淌著金子。

他們喝的水都是金子造的水管可以流到自己的家裡。

地上天國。

理想國。

無數的神奇傳聞透過這些人的口和文字傳回了世界各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人物錄

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