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從大瀛島回到京城,身子骨大不如前,已經不良於行,朱高熾算了算,如果按照歷史上,比照現在的變化,那麼永樂二十一年是朱棣死亡的時期,這件事成為了朱高熾的心病。

徐氏死了,朱棣也要去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朱高熾希望朱棣能多活幾年,晚年就好好呆在宮裡,不要再去外面吃苦。

永樂二十一年順利度過,結果剛開春沒多久,朱棣臥病在床,經過一段時日的治療,皇宮裡已經暗地裡開始準備皇帝的身後事。

朱高煦已經就藩大瀛島地區,三弟本要跟著就藩渤尼都司,但是朱高燧不願意去海外貧瘠無聊之地,寧願不要藩地,朱棣大怒,不過朱高熾勸了下來。

朱瞻墉因為戰功獲封郡王,朱瞻基也被朱棣封為皇太孫,至於老么朱瞻墡,並沒有封為郡王,次子一心在國子監追求學問。

自從平定了大瀛島,大明的發展彷彿進入了新的階段。

軍隊的規模不再擴充,自上而下全力發展經濟,隨著南洋鐵道大通車,還有西部鐵道擴建等,人們的生活無形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可思議.”

“這是神的國度.”

一群棕色面板的異鄉人目瞪口呆的站在交趾的碼頭,來自阿曼宣慰司的商船,為數不多的抵達了此處,帶來了當地的土特產。

他們不光要來進行貿易,還帶有蘇丹的奏疏。

幾位蘇丹都獲得大明皇帝的冊封,親封為各地的宣慰使,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勿魯謨斯的蘇丹們,自己已經是大明帝國的勢力。

自從前幾年的第一次接觸後,這是他們第二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果然與前輩們所描述的一模一樣,甚至更加的神奇。

一輛鐵桶輪子的貨車不快不慢的在街道上行駛,發出了不小的聲音,巨大的機器,讓這些異鄉人猶如見到了神明或者魔鬼,臉上再也合不攏嘴,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膽小的人甚至跪拜在了地上,嘴裡唸唸有詞。

蒸汽機貨車多年來有了許多的突破,可始終有很大的問題無法解決,不過在大明工局的推廣下,終於在交趾也有了此物。

一名交趾司機用槓桿駕駛著蒸汽機貨車,車箱與司機室一體,後半段裝了滿滿的一車煤礦,運輸到港口。

港口有專門運貨的鐵道,四通八達,不過有時候會出現些特殊的情況,需要人力來解決。

港口的煤炭是輪船補給的重要物質,每個港口都會儲備大量的煤炭,光靠煤炭就能讓港口掙上一筆不少的錢財,還有其餘的補給。

“嗚嗚嗚.”

一艘巨大的輪船抵達了港口。

與自己乘坐的帆船相比,兩者的體量猶如大人和嬰孩,棕色的異鄉人們見到的每個事物都讓他們的三觀破碎。

港口的船隻眾多,有各類的作用,這艘剛剛進港的輪船屬於港口自己的,專門從絕島貿易煤礦的,絕島不光開採煤礦,並修建了洗煤廠等可以貿易成品煤。

絕島的煤價廉物美,如果煉焦採用絕島的煤,只質量上的價效比就要多出一倍,再加上價格上的差距,絕島的產業鏈形成後,整個大明沒有其餘地方可以競爭的上,包括山西。

山西原本是大明煤礦儲量最高,質量最高,開採最易的地區,可是因為政策的原因,施行保護措施,山西的煤礦業逐年縮小。

但是絕島的出現,打破了山西的神話。

絕島的煤儲量更高,質量更高,開採更容易,最後就是成本遠遠低於山西,連山西都如此,更不提其餘地區。

隨著絕島的開發,鋼鐵產量也日益增長。

與煤礦一樣,絕島的鋼鐵等礦業都在創造神話,彷彿只要絕島的礦產一出,那就是天下最厲害的。

不管是質量最厲害,儲量也是最厲害,開採條件容易度還是最厲害等等,綜合下來,無論是煤還是鐵,絕島的價格極其的低廉,低廉的令人髮指,這是國內煤鐵成本做不到的價格。

絕島的煤鐵售價比內地煤鐵的成本價還要便宜,特別是山西等地區關停後,整個大明體系的能源供應鏈都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能源的低廉和豐富供應,為工業化的普及,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滿足條件。

這也是大明海域上輪船爆發的主要原因——煤炭的使用成本太低了,原本還算是奢靡的煤礦,如今每艘輪船可以敞開了用。

哪怕是普通的百姓,眼睛都不眨的可以買上幾千斤的煤礦,更不提商人們了。

輪船的增加刺激了運輸業,運輸業的繁榮則促進了生產力,一環接一環,這些道理碼頭上的棕色異鄉人們並不懂,他們只看到了碼頭上一艘又一艘的巨大輪船。

“咔嚓.”

蒸汽機吊臂把輪船上的巨箱吊下來,鐵道上的火車頭等裝好了巨箱後駛離了碼頭,還有蒸汽機貨車更加的快捷,不需要鐵軌可以輕易的送到要去的倉庫。

碼頭上的工作人員們各司其職,一絲不苟的工作。

那些剛下碼頭的異鄉人們被碼頭上的公差帶領著去辦流程,走在水泥的路面上,難怪前輩說他們連路面都是用黃金鋪設的。

與海外宣慰司如何打交道,經常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對於港口並不陌生。

棕色面板的異鄉人們內心自卑,早已不敢驕傲,所以碼頭通譯的話,他們沒有人敢違背,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非常的乖順。

通譯領著他們辦好了手續,交接完了工作,抽查了他們的船隻和貨物,進行了一番消毒。

這個過程裡,因為他們還是使團的身份,給了他們許多的優待,例如准許在一定範圍內行走,於是他們請了通譯,沒有去食堂花錢吃飯,而是去了當地的酒樓。

酒樓的風格與二十年前的北平重工大酒樓一模一樣,同樣是幾層的水泥房子,最好的包間有窗臺,可以在窗臺上觀看到小半個碼頭。

“穿著那樣制服的人是巡檢丁差,專門負責維持秩序的,所有人都要聽他們的話,否則會被抓起來,你們不要違揹他們.”

通譯點了酒樓最貴的菜,然後才熱情的向異鄉人介紹當地的規矩。

人們明白了巡檢丁差是幹什麼的,看到那精美的制服,眼神裡露出了羨慕,忍不住說道:“這樣的服飾如果能拿回我們的土地上賣,相信很快就能賣光.”

“巡檢丁差的衣服可不能亂賣,大明是禁止的.”

通譯笑道。

不久後。

各項的手續完成了,又來了一名官員,熱情的告訴他們有兩個選擇,“可以把你們的土特產在這個港口進行交易,你們可以自己開船去京城,也可以乘坐火車去京城,把船隻停靠在港口.”

眾人詢問了一番,官員建議他們乘坐火車去,每個港口的進港費用可不低,小船是不划算的。

他們雖然是使團,可是船上帶來了大量的貨物進行貿易,那麼根據規定本該有的服務就取消了,根據大明朝廷的思路,使團應該保持單純。

只不過當下的風氣如此,大明朝廷並沒有一意孤行。

過了幾日,眾人越發的嫻熟,去了火車站臺乘坐上了火車,透過鐵道開始進入大明內地。

“我原本以為交趾行省已經是我見過最漂亮,最神奇的城市,沒想到還有比交趾更繁華奢靡的地方啊,這些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浙江行省,鐵道上,看著遠處城市裡的高樓大廈的影子,阿卜杜勒·馬利克控制不住的說道。

修建一棟大廈需要的鋼鐵,在阿卜杜勒·馬利克看來已經足夠武裝一支軍隊,而大明竟然只是用來搭建了一幢大廈。

雖然這大廈的確不可思議,的確很震驚,但是能修建如此多的大廈,耗費阿卜杜勒·馬利克不能理解的數量的鋼鐵,太過神奇了,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只能露出虔誠的目光。

這裡是神之國。

等到了京城,這行人與那些第一次來大明的異鄉人沒有區別,已經被大明所征服,面對禮部官員的接待和溝通,只剩下了點頭的功夫。

禮部官員們也搞清楚了他們的來意,除了來看看大明什麼樣子,能不能賺錢,還有就是因為忽魯謨斯的欺負,想要獲得大明的幫助。

四夷館和禮部與內閣經過商議後,最後還是與其他事情一起上奏給了朱高熾。

朱高熾聽到後,盡力的思考了一會,終於想到了一些。

阿曼就是後世的阿曼。

原本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十一世紀獨立了出來,歷史上要在十六世紀初被葡萄牙人入侵併長期殖民,十七世紀中葉推翻了葡萄牙人,過了兩百年後又被英國入侵殖民。

十五世紀初,大明下西洋的船隊到過今天的霍爾木茲海峽、阿曼佐法爾、葉門亞丁港等地,和當地的阿拉伯民眾交往頗深。

據下西洋的阿拉伯語翻譯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和隨行人員費信所著的《星槎勝覽》兩書的記述,當來自大明的三十多艘大小船隻停泊在佐法爾水域,當地居民齊聚碼頭,敲著傳統的阿拉伯大鼓表示歡迎。

如今發生了變化,下西洋的船隊變成了商人們的船隊。

大明工局吃相難看,加上多年來國內高壓的競爭環境,許多的商人們選擇了出海,以前是南洋,如今逐漸擴張到了西洋,腳步越來越遠,東邊也橫跨了大洋。

長期的貿易下,大明的名字和傳說成為了美麗的神話,許多人不相信,也有人相信,各種各樣的言論,促成了當地一些變化。

商人們連哄帶騙的方式下,竟然說動了阿曼的蘇丹,主動派了使團要歸附大明,也就是前兩年的事情,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明的宣慰司。

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可是按照規矩,阿曼還就是大明的土地了,只要大明一直強盛,就沒有人反駁。

“宣慰司,宣撫司,都司.”

朱高熾開口說道:“整個南洋,宣慰司變成宣撫司最多二十年,宣撫司升格為都司最多二十年,都司升格為行省同樣是二十年,這是大明的國策.”

宗藩體系多年來一直在變化,如今又有了新的潛規則和要求,正式走上了三等級制度。

“阿曼既然是大明的宣慰司,那麼要不要施行這一套,不施行的原因是什麼,施行的話要不要執行新宗藩體系的約定,這些都是要長足考慮的,考慮清楚了才能知道當下應該如何做.”

朱高熾對於前年內閣輕率的收阿曼為宣慰司不滿意,並不是反對他們的決定,而是認為內閣關於阿曼的處置並不夠具備大局觀。

南洋因為大鐵道的完工,所以推出了新的宗藩體系章程,加上大明的影響力,各地土司皆不敢違逆,那南洋之外的土司呢。

內閣至今沒有完整的方案,以至於阿曼派了人來出難題。

當時和阿曼蘇丹簽訂的宗藩體系約定,與南洋各宣慰司簽署的宗藩體系約定完全不同,充滿了哄騙的性質,簽到手再說。

這是第一步,而不是終點。

楊士奇很快想到了解決方案,於是上前一步說道:“臣認為可以答應支援阿曼一批武器和物資,但是阿曼也建立社學,學習我儒家文明.”

“前往當地貿易的大明商人可以監督,帶回當地的情報,如果敢違逆,則取消下一批的支援.”

聽到楊士奇的答覆,朱高熾點了點頭,又說道:“雖然可以解決一時,但還是要多想一想更全面和完善的方案.”

等於內閣商議完後,皇宮事務局的執事告訴了朱高熾大喜訊。

從大洋對岸回來的船隻,帶回來了許多的當地土特產,其中有一些類似太子殿下要求的種子。

朱高熾大喜。

高產作物對於現在的大明同樣還有不小的作用,更不提橡膠樹。

在朱高熾看來,貨車的使用和普及,唯一的短板就是橡膠輪胎。

最後,朱高熾的確看到了一袋子的橡膠籽。

見到太子殿下如此高興,商人們也激動的說道:“我們請教了當地的土著次樹的習性,根據老師傅們的經驗,認為在南洋栽種是沒有問題的.”

“好,當賞.”

朱高熾大悅。

為什麼他沒有打壓大明的商人們,因為大明的商人們為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特別是當下的環境裡,首先是因為國內競爭不過,沒有什麼關係的商人們前往高麗獲得的成功,雖然後來遭受了大明工局的不小打壓,但是無疑吸引了許多人開始好走向海外。

其次等到絕島的成功,更加刺激了商人們的熱情,在海外的探索上,大明商人們的確很有主動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醫科學生下鄉,你讓我來做皇帝

夢言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