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因為商人從海外極遠之地帶回來一些中土沒有的土特產,獲得了太子殿下的喜歡,竟然召集了眾臣前來參觀,得知後的官員們表情不一。

有人樂於見到新事物,有人認為好大喜功。

“海外有許多中土沒有的東西,包括渤泥都司那許多的香料,可也用不著如此興師動眾,難道日後要成為常例不成?”

走路的一群官員裡有人擔心的說道。

“海外的商人如此之多,今日他帶一物,明日他再帶一物,朝廷什麼都不用幹,只看商人們帶回來的土特產就行了。”

“哈哈。”

因為說的有趣,引起了不小的笑聲。

“這話不對,那香料雖然只是調味之用,卻關乎了民生,發展了經濟,促進了生產力,對於江山社稷有大功,今日吸收一件,明日吸收一件,天下好東西豈不是盡入囊中。”

“更不提這批商人帶回來的農作物,聽說極其的高產,如此的話,豈不是百姓之福。”

聽到有人反駁,那抱怨的官員沒有繼續多言。

進了文華殿,殿裡已經有了不少人,場中擺放了幾樣種子,最裡面是一些技術人員正在研究。

“這玉米和番薯啊,畝產十幾數十石,而且對地力和水份要求不高,哪怕是不能種子穀物的土地也能使用,不光高產,還不挑地。”

聽到商人們的介紹,不少的官員翻起了白眼。

天下里會有如此的美事。

看到官員們的樣子,朱高熾曉得不少人不相信,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上明末清初,百姓們用自己的行為做選擇,靠著民間的自發行為,番薯種遍了全國,取代了傳統的雜糧,乃至相當長的時期上升到了主糧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

沒有優異的效果,番薯不可能獲得農民們的普遍接受。

底層本就是接受新事物最慢的群體,而且是最不願意主動變化的群體,偏偏都發生了,事實就是事實。

產量哪怕如今大明的水稻加上化肥也不如番薯的產量,而番薯還不挑地,不需要大力的平整土地等力氣活,無論是種植還是收穫要都輕鬆許多倍。

番薯和玉米並不是舊時代的農作物,還需要時間來進化。

番薯和玉米在新大陸已經種植了上千年,早就已經發展的成熟,所以西班牙殖民者才寧願萬里之遙帶到呂宋種植,當做他們的儲備糧,能讓殖民者做出這個選擇,同樣可見番薯等農作物的優秀效果。

官員們看到太子殿下的態度,沒有人願意出來掃興,所以也就沒有人反駁商人們,他們也無從反駁。

以前軍戶經濟合作社的老師傅們被找了幾名出來,判斷種子的情況,雖然也說不出個四五六來,可只要是種子,他們有信心摸索最好的種植方式。

問了些商人們當地的種植情況,根據師傅們的說法,朱高熾讓皇宮事務局專門負責新農作物的種植,儘快的種植成功。

——

永樂二十二年夏。

戈壁灘上冒著看不見的熱氣,讓視線都發生了交錯,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的骸骨暴露在沙漠上,一處大石頭的下面躲藏著十幾頭駱駝。

駱駝聚在一起,讓這處的陰涼很快燥熱了起來。

“鄂木布這個叛徒,我們一定要殺了他。”

駱駝群裡傳出了聲音,一名圍裹嚴密的壯漢惡狠狠的說道,因為黃沙的原因,想要順利的渡過沙漠,人們必須遮住口鼻。

“先抵達鐵爾梅茲城獲得補給再說吧。”

首領有氣無力的說道。

刺殺大明總督的計劃敗露,引來了明軍的追擊,能不能逃過明軍之手,連他也沒有信心,只有經過鐵爾梅茲,最後去往德里才算是安全。

撒馬爾罕地區是徹底呆不下去了,巴里黑也越來越危險,留給他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

隊伍裡的人無精打采,忍著飢渴,白天裡酷熱,晚上又嚴寒,不過他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漢子,從小習慣了這裡的風土,竟然沒有引起病亡。

東方最好的土地皆在漢人手中。

中亞到西亞是隔壁和沙漠的地區,明人掌握了撒馬爾罕等地區,只需要守住那些戰略要地,靠著沙漠和隔壁就能高枕無憂。

但是這無形的城牆,也變相阻止了明軍擴張的腳步。

以布哈拉的沙漠開始一直延伸到裡海,最大的一塊沙漠有幾萬平方公里,還不提其餘的沙漠,所以哪怕是歷史上的帖木兒以戰養戰的模式,也只是屠滅了城池,但並沒有在當地建立有效統治。

大明的軍隊維持費用高,是靠著工業化社會支撐起來的,傳統的劫掠方式價效比不高,所以哪怕是英國和清朝的戰爭,主要是為了達到英國可以在清朝境內暢通無阻的經商。

當然,也有大明消化當地需要時間的原因,這些年裡大明的勢力又開始了抬頭。

一支三四十人的明軍騎兵停在了戈壁外。

四十歲的王大炳舉著望遠鏡。

“把總。”

王大炳放下望遠鏡,點了點頭,“應該是往那個方向去了。”

“那我們追不追?”

下面計程車兵詢問道。

王大炳手裡有幾百人,如今只帶上幾十人輕裝上陣,笑著說道:“他們仗著人少藉助地利屢次脫身,如今做的越來越過分,這次不能給他們機會了。”

戈壁獲得補給困難,千里無人煙。

隊伍規模越大速度越慢。

種種因素都有利於反叛勢力們,明軍派的人多了追不上他們,派的人少了,他們就敢回頭以命博命,明軍雖然不怕死,可是如此犧牲卻也沒有必要。

換做其餘的將領,大概和前番一樣,大軍追入隔壁一段距離後,失去了對方的蹤跡,也就無功而返了。

王大炳從小就是做事果斷的人,並不會在意太多,所以果斷的選擇了帶領手裡的精銳騎兵出擊,選擇了危險。

下面計程車兵們得知把總的選擇,沒有人因為擔心危險而勸阻,軍令下達後,眾人士氣如虹的進入了沙漠,開始了漫長又危險的追擊生涯。

進入戈壁的生活是非常苦的。

每名士兵都要忍受巨大的艱辛。

這是一場全方位的比較。

不光是對武器,裝備,待遇等考量,還有堅毅、果敢、忍耐等等性格的考核。

一個月後。

反叛勢力們不敢在鐵爾梅茲城停留太久,匆匆的繼續南下。

王大炳抵達此城後,知道城內必然有對方的內奸,除了請求當地駐軍對城內大肆清查外,也馬不停蹄的追擊反叛勢力。

城裡的駐軍並沒有推諉,雖然只是把總的訊息和要求,也很快發動了清查活動。

所有人都要檢查一遍,每個客棧重新進行登記,特別是那些長期滯留的人,需要進行更嚴格的審問與核查,讓城裡雞飛狗跳了許久。

這樣的環境不利於經商,但是西部七省的最大目的並不是經濟發展,仍然以穩定為主。

清晨。

一名戰士渾身是血,站在荒涼的山丘上,大聲的怒斥對面:“你這個叛徒,真主會降下天罰殺死你的,你會受到最痛苦的報復。”

明軍手裡的俘虜不敢反駁。

他也不想啊,可是誰讓他落到了明軍的手裡,一邊是既往不咎,一邊是恐懼的酷刑,他選擇了前者,只想好好的生活。

王大炳上前,大聲的讓對方投降。

對方的地位不低,掌握了許多明軍需要的訊息,他們背後的支持者是誰,只要找到了隱藏在後面的勢力,明軍可以輕易斷絕對方的根基。

沒有了支援的反叛勢力就是無根之瓶,很快會被平息。

對面自然沒有理會,但是臉上充滿了絕望。

逃了一個月,與這夥明軍糾纏了不知道多少次,深知這夥明軍的麻煩,特別是那領頭之人,猶如出色的獵手,每次都能準確的找到他們,哪怕他們留下了諸多的陷阱,以及沿途幫助遮掩的人,皆因為此人被找了出來。

事實上。

隨著西部七省的經濟發展,以及明軍強硬的態度,總體上西部七省的發展很平穩,可是近年來,反叛勢力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乃至欽察之地、西邊等等皆有不穩。

欽察之地的戰亂越來越大,有個王國大有取代金帳汗國的態勢,而且對金帳汗國與明軍的諸多約定採取了消極的態度。

西邊原來的國家興盛了起來,帖木兒的子孫越來越疲弱,壓不住對方,反倒有被對方打敗的態勢。以及南方也有不小的聲音。

西部七省本來是很穩定的,但是無論外部和內部,當地生活多年的人們感受到了一股正在成型的巨大風波。

此時。

王大炳消滅了這夥反叛勢力,並且已經走過了沙漠,抵達了山脈,附近是白沙瓦地區,白沙瓦是無主之地,明軍與德里蘇丹國都在搶奪此地。

德里蘇丹國是印度北部強大的王國,因為帖木兒的入侵被打敗過一次,但是帖木兒敗亡在了明軍的手裡,趁著明軍消化西部七省的時間,德里蘇丹國得到了恢復。

而且因為次大陸東北地區底馬撒的內附,各勢力對大明充滿了防備。

王大炳不願意多事,他抓獲了一些俘虜後,立刻帶著他們返回了撒馬爾罕城。在回程的路上,他不斷拷問這些俘虜,從他們口中獲取了更多的資訊。隨著資訊的逐漸透露,王大炳越來越意識到自己不能久留此地。

當他回到撒馬爾罕城的時候,他看到了城頭上掛著的黑色旗幟。這讓他十分驚訝,因為這種旗幟他從未見過。

“那是什麼旗幟?以前沒見過啊。”一名士兵好奇地問道。

士兵們很放鬆,除了回到了自家的地盤,還有一路的辛苦最終有了成果,人們期待自己的獎勵,所以臉上笑呵呵的。

王大炳納悶了片刻,想起了什麼似的,立馬臉色一變。

“皇帝去世了。”

聽到把總的話,眾人驚呆了。

誰也沒有預料到,一名士兵噗通一聲坐到了地面上。

明朝,皇帝的去世被官員們視為國家大事,需要舉行隆重的葬禮,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悼念。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城池通常會在城樓上掛起黑色或者白色的旗幟,以示對皇帝的哀悼和尊重。

有幾名士兵們臉上露出了遲疑,懷疑了片刻,後來又因為對自家把總的信任,逐漸轉為了哀傷。

士兵們並不懂上層的道理。

雖然皇帝病逝了,但他們的階層離開的太遠,地方上的老百姓該笑的笑,該哭的哭,並不會因為皇帝的事情受到影響。

但是呢。

士兵們開始傷心皇帝的病逝,因為現在的皇帝受人尊敬。

根據禮部的規定和要求,哪怕是遙遠的西部七省,各城的城頭上皆掛起了黑色的旗幟,遠遠的看上去充滿了嚴肅和悲傷。

大明皇帝駕崩的訊息傳遍了四面八方。

所有的藩屬國都要做出相應的舉動,開始了入京的準備。

黃淮收到朝廷的公文後,當場大哭了一場,君臣君臣,君主駕崩了,黃淮的心很痛,比起太祖皇帝,現在的皇帝的確很不錯了。

但是當得知王大炳帶回來了訊息,反叛勢力的支持者們,原來主要是來自德里蘇丹國。黃淮立馬把西部七省的形勢和局面,以及外部的環境整理了一番,寫了一封很長的奏疏送去京城,交給新的皇帝。

今年還是永樂年。

明年將是新的年號。

新年好:洪熙。

隨著第三個年號的“出爐”,預示著大明進入了第三個年號時期,渡過了洪武、永樂兩個年號。

大明立國五十八年。

洪熙年。

人人都在期待洪熙年。

太祖皇帝駕崩了,老百姓們傷心了片刻。

太宗皇帝駕崩了,老百姓們同樣傷心了片刻。

但是很快的時間裡,百姓們露出了更大的期待,人們早就把太子殿下放在心裡的第一位,雖然也尊重太祖和太宗皇帝,可如今的新皇帝才是百姓們最期盼的皇帝。

不光是百姓們,所有人都在關注新皇帝。

這位推動了工業化社會的聖人。

沒有人否認,這位皇帝必然載入史冊,後人如何看待這位皇帝,沒有人能猜測出來,但是誰都知道,這位皇帝帶有無上的光榮。(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後,我竟在異世界一統櫻花國

SAK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