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智者之死

“叮鈴鈴.”

一輛車行駛在道路上。

車輛上掛著風帆,這個季節的風大了起來,人坐在車上駕駛帆車,靠著精巧的零件非常的靈活。

空帆車抵達了密雲鐵道站,在密雲的鐵道站外,停放了許多的帆車。

在風大的時候,人們可以坐在車上藉助風力直接駕駛,風力微弱的時候,則靠人力和風力結合推動。

製作的非常精巧,各種角度和部件都以節省人力為主。

這項技術在十六七世紀,經過呂宋的西班牙傳回了西方。

隨著畜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帆車還會使用馬匹騾驢,在風停的時候使用畜力。

大興新軍二營已經抵達密雲鐵道站。

幾千名馬步軍正出發前往開平。

炮兵營有十門重炮,十門輪子炮,五門碗口炮,平均每門需要十八個人。

士兵的腰間扎著武裝帶,帶子上配備五顆手榴彈,肩上挎著鳥銃的揹帶,鳥銃銃口上已經裝好了刺刀,

細金屬鉗子固定在鳥銃身上,武裝帶的左邊,是裝紙包火藥和鉛子的口袋。

每名士兵挎著一個水壺,裡面裝了涼白開,胸前斜挎著乾糧袋,裡面是炒麵與魚乾,三日的緊急伙食,節省食用可以吃五日。

炮兵前面是車兵。

車廂上裝了更多的軍事物資,有手榴彈藥箱,火藥箱,鉛子箱,麻繩,鐵釘,棉布等等。

騎兵營走在最前面,為軍隊開道和警戒。

在密雲的鐵道站旁的供銷社,有專門的藥櫃,裡面有賣止血的藥品,有賣治風寒的藥品,還有治咳嗽的藥品等等。

藥品在西方只有貴族才能使用,因為藥品的價格非常高,但是在大明,因為生產力的發達。

無論是布匹還是茶葉,或者藥品,一般的老百姓都能用得起,價格非常便宜,至少相比於西方是如此的。

大明當下對外的貿易,最精美的商品是不會外銷的,包括瓷器這些暢銷商品。

暢銷國外的商品,多是次一等的品質,最精美質量最好的商品,首先提供給國內的富裕群體。

“真是令人感慨啊.”

供銷社的掌櫃在門口,見大軍的影子已經看不到了,忍不住發出感慨。

他身邊的小夥計好奇的問道:“掌櫃見多識廣,今天怎麼還感慨起來了呢.”

掌櫃笑道:“正如你所言,我這輩子走南闖北,在這裡安頓了下來,的確見多識廣,可正因為見多識廣才感嘆啊.”

供銷社的小夥計,越發的好奇起來。

供銷社和民間的商戶不同。

這裡不講社會中無形的身份等級,所以小夥計自信的和掌櫃閒聊,他可沒有覺得自己比掌櫃要低人一等。

尊重的是掌櫃的人,而不是掌櫃的身份。

掌櫃年輕的時候跑商,去了許多的地方,講的一些他的故事,令小夥計聽得渾身興奮。

前年加入了中華重工,靠著自己出色的成績,成為了密雲供銷社這種一級供銷社的大掌櫃。

“大軍在外作戰,最難的就是後勤,你看看這支軍隊,軍備之精不提,最不可思議的是沒有動用額外的後勤,基本上靠鐵道運輸自身的能力提供了十之八九.”

“既然沒有後勤之憂,那麼只要有鐵道,咱們這支軍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不過是換了個營地罷了.”

小夥計半懂不懂,不過聽到掌櫃說自家軍隊厲害,他臉上忍不住露出笑臉,一臉的得意。

“咱們的軍隊,自然厲害.”

掌櫃忍不住又笑了笑,這又是一處厲害的地方。

……

“嗚嗚嗚~”

草原的帳篷外,一名草原老者痛哭。

“智者,你為什麼哭了.”

部落的臺吉聽到這裡的訊息,帶著人趕了過來,關心的問向老人。

老人穿著縫縫補補的袍子,外面套著一件已經破爛不堪的絲綢外衣,在他的帳篷外養著幾隻羊。

老人的手因為草原酷烈的自然環境,佈滿了口子,比一般人都要多。

他年輕的時候沒有吃過苦,中年開始吃苦,細皮嫩肉已經不習慣勞作,但是生活所迫,他必須參加勞動才能養活自己。

“他死了.”

老人指了指一名死人。

“他老死了.”

臺吉無所謂的說道,不能理解老人的悲哀。

老人忍不住的落淚。

“我不是為了他而哭啊,他是部落裡最後的漢人工匠,以後我們部落再也沒有能製作工具的人了.”

年輕的臺吉忍不住樂了,拍了拍身上的舊盔甲,又指了指人們身上的弓矢。

“那漢人工匠到了草原是廢物,他們從來沒有生產過工具,只會浪費部落的食物.”

老人搖了搖頭。

在草原上有無數的礦產,可部落開發不出來。

以前的時候,部落少部分透過西域獲得,大多數透過中原獲得。

現在西域敵視他們,中原強大了起來,中原的皇帝封鎖物資,幾十年下來,老人畢竟是當年生活在中原的貴族,學習了很多的知識,他看到了危險。

長期以往的下去,他們部落恐怕什麼都沒有了。

“離開了中原,我們的弓會變得疲弱,馬會變得瘦弱,勇士們吃不飽肚子……”

老人喃喃道。

“胡說八道.”

臺吉憤怒的轉身,認為部落的智者已經老的意識不清了。

他們有無邊無際的土地。

中原強大了,他們可以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繼續放牧,等哪天中原弱小了,他們又可以繼續回來。

第二天。

老人在悲痛中死去。

部落的智者死了,部落的人並沒有覺得惋惜。

老人勞動的能力不行,還需要靠部落接濟,也是他要求善待漢人的工匠。

年輕的部落人們無法理解。

工匠有什麼用?

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努力,工匠在草原上的本事還不如他們,和老人一樣需要部落接濟。

智者為部落而擔憂。

部落的生活環境養不了閒人,也就無法支撐脫產的人,每個人都需要放牧。

他如果看過北平的技術報,就會明白這是生產力的原因。

只有充沛的生產力,才能讓社會誕生許多不需要參與糧食勞作的行業和職業。

智者其實是真的智者,只是普通人跟不上智者的思路。

的確。

草原有龐大的土地,比中原的面積要大的多,還有無數的礦產資源,本該可以生產無數的軍備和工具。

但是未來的時候,他們的西邊也會出現敵人。

那麼他們就再也沒有了退路和戰略空間了。

也在未來的一天,靠著大明物資發家的女真臺吉,會嫌棄草原人的弓疲的射不遠,馬瘦的跑不動,

最開始還以為是草原部落糊弄他,懲罰了許多已經被征服的草原臺吉,後來才知道他們的確如此。

智者的死,部落的人沒有傷心。

但是部落過得貧瘠,草原的氣候生態鏈異常的薄弱,去年就開始的災害,讓人們無法吃飽肚子。

有外面的使者來了,聯絡他們一起南下劫掠。

“不行,燕王在南邊,我們打不過他,會死的.”

臺吉搖了搖頭。

“燕王被他們的父親皇帝猜忌,已經調離了北平,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使者滿臉的笑容。

“在偉大的哈刺兀海的組織下,許多的勇敢部落加入了我們,難道你是膽小?”

聽到自己最怕的人不在了,年輕的臺吉勇敢的點頭,答應加入哈刺兀海。

草原上人人皆兵,連婦孺都能上馬開弓。

而農耕文明的中原,農民們不會騎馬,也不會射箭,他們的職業是生產糧食。

工匠也不會騎馬,也不會射箭,他們的職業是生產工具。

只有士兵才會騎馬和射箭。

這是生產力發達的社會,有了不同分工的表現,屬於更先進的社會文明。

一支支隊伍前往了目的地,加入哈刺兀海號召的會盟,要南下劫掠中原。

這是他們的傳統。

以劫掠中原為榮,而不是以發展文明為榮。

最殘酷的人,殺的人最多的是英雄。

哈刺兀海只是元朝時的一名小貴族,比他有名頭的人多了去了,但是這些人要麼死了,要麼被朱棣俘虜,要麼歸順朱棣,要麼被朱棣打敗。

那些有名望的大貴族凋零,給了其餘人崛起的機會。

哈刺兀海很興奮。

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今天。

參與他會盟的臺吉,已經聚集了幾萬勇士,已經不必當年的大貴族要差了。

從剛開始的後怕到僥倖,最後長久下來,他已經驕傲了,雖然他還沒有打敗過一支明軍,但是他的名聲連明人都知道。

現在。

他將帶領幾萬勇士南下,繼續征服中原人。

搶奪他們的食物,燒燬他們的房屋,淫辱他們的妻女,奴役他們的工匠,重鑄自己的輝煌。

但是哈刺兀海很警惕,他沒有被目前的局勢衝昏頭腦,而是派了許多人南下打探訊息。

威逼利誘,透過那些熟部探知明軍的詳情。

最後得知,明軍竟然只有萬餘人,而且還不是全部騎兵後,哈刺兀海驕傲的笑了。

“勇士們,隨我南下!”

浩浩蕩蕩的馬蹄踩著草原的土地,直奔富裕的開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