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融進祖國的江河

北平的水利設施已經修建到遠離水源,原來的荒地因為使用蒸汽機作為抽水站的灌溉溝渠,變成了片片的良田。

眾多的溝渠,把遠處的河水擴大了使用面積,讓耕地面積隨之增加。

戴德彝在布政司碰了壁。

他要調葉希賢上回辦案的卷宗,布政司的官員告訴戴德彝,那些卷宗失火燒掉了。

這就代表戴德彝需要從頭查起。

而按察使司的官員們避之不及,每個人見到戴德彝扭頭就走,絕不和他多言。

是的。

戴德彝有應天府的衛所兵保護,沒人動的了他。

再小的軍事力量那也是軍事。

需要發生軍事衝突,這就不是輕易可以找理由解釋的,實打實的造反。

但是沒人配合他,戴德彝反而不如葉希賢當初的順利。

他現在連一點頭緒也沒有。

北平就像鐵通一樣的穩固,沒有個他查的口子。

“燕王已經離開了北平,又是什麼力量促使北平這麼穩定呢.”

戴德彝不得而知。

在他的想法裡,或者說應天府官員的認知中,失去了燕王的北平,必定會慌亂。

當年的陝西就是這般。

權力巨大的秦王,等他一離開陝西,他在陝西多年打造的權勢就迅速崩潰。

戴德彝是個堅定的人,沒有因為困難而退步。

“從我來北平前,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戴德彝看向眼前的張璉。

現在的張璉,早已沒有幾年前在工部觀政的意氣奮發。

這位剛步入三十歲的中年官員,本該有大好前程,並且是北平按察司的副使。

本是政治上升起的新星。

張璉很憔悴,他知道戴德彝一定會來找他。

因為他是皇太孫一系的人。

高勉找過他,葉希賢找過他,現在輪到了戴德彝,自然也會來找他。

可他已經厭煩了。

當初高勉瞧不上自己,認為自己缺少大義的精神。

後來葉希賢只是向自己打聽了高勉的情況,也沒有瞧上他。

張璉很憤怒,可他又很氣餒。

他恨葉希賢沒有帶上他去查案,又幸運葉希賢沒有帶上他。

為了心中大義而死,他的確退縮了。

現在的他人不是人,鬼不是鬼,誰都瞧不起他。

他只想活著而已。

他是年輕的御史,年輕的按察使司副使,有大好的前程,哪怕按部就班的下去,他也必定會走到最前面的一批位置。

猶還記得幾年前,在應天府的碼頭上,商人們恭維著他,那時候的他是何等的有志向。

一切都變了。

張璉自飲自醉,絲毫不在意自己在戴德彝面前的形象,他哪裡還有什麼形象呢。

“戴德彝.”

張璉毫無禮儀的叫著別人的名字,醉醺醺的問道:“我就想活著而已,就這麼可恥嗎?”

戴德彝安靜了下來。

他看著眼前這位當年的新科進士,猶還記得他出彩的場面。

一個人活到了如此地步,戴德彝忍不住的搖頭。

“豬圈裡的豬.”

“我嗎?”

“豬活的幸福,他們只知道吃,沒有任何想法,可你是人,你不是豬.”

戴德彝淡然的說道:“既然是人,那麼就該有想法.”

“我只想活著.”

“這是豬的想法,豬也只想活著.”

“人應該是更高階的,因為人有高階的思想.”

“難道我只想活著就有罪?”

“不.”

“你沒有罪,伱可以只想活著,但是你也沒必要被旁人尊重,既然你不在乎旁人的尊重,又何必苦惱呢.”

聽到戴德彝的話,張璉更加憤怒。

憑什麼就不能被人尊重。

他寒窗苦讀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前途,憑什麼人們敢不尊重他。

戴德彝沒有再理會張璉。

就像高勉,葉希賢等人一樣,忽視了張璉。

最後戴德彝留下了一句話。

“我看過了一些北平的舊報,其中有段文章我覺得說得很好.”

“人需要物質,離不開物質,但是人不能只靠物質活著,當滿足了物質,人們就需要精神追求.”

“這是人性的使然,人們需要被社會認同,需要透過別人的認同感來達到自我滿足的精神.”

“你現在過得痛苦,無非是人們不認同你,這就是矛盾的所在.”

“你現在的地位,尋常人之間的認同需求滿足不了你,但偏偏你現在的地位,需要志來填充.”

“有志向的人,並且堅持道的人,才能引得別人的尊重,你沒有志向,沒有德,那麼別人為何要尊重你,認可你呢.”

“死並不可怕,怕的是等到死的那天,才發現自己這輩子走錯了路.”

戴德彝離開了,留下了嚎啕大哭的張璉。

……

“在茫茫的人海里.”

重音在舞臺上響起。

舞臺上演唱的中年男人,用著低沉的聲音,準確的配合各色樂器伴奏的節點上。

“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

下一位男演唱家,用高音接著唱起,“在征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

男演唱家的脖子上青筋浮現。

他不只是在演唱。

他的眼神裡滿是鬥志。

他用著全身的力量在演唱,把這首歌的力量,傳達給觀眾席上所有的人。

江淮之富,江淮之奢靡。

有無數的美妙音樂。

但是朱高熾並不喜歡聽,只是他並不拒絕,不過呢,在北平,工人階級的崛起,人們更喜歡新歌風。

市場決定了一切。

江淮的富裕階層們,他們喜歡聽靡靡之音。

而北平的工人們,他們喜歡聽鼓舞人心的歌曲。

在新歌的歌聲裡,工人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促成了北平的風氣,讓新歌分迅速傳播。

天津歌劇院。

朱高熾坐在觀眾席上,有工廠的工人,有衛所的軍人,還有天津的一些商人。

人們安靜的坐在觀眾席上,陶醉於歌聲中。

那默默奉獻的歌詞,透過魔力般的聲音,敲打在人們的心間,沒有人反感。

在物質文明滿足後,必然會追求精神文明。

直白點說發財立品。

工人們愛護自己的工廠,愛戴現在的生活,他們樂於奉獻,願意奉獻,為了更美好的生活。

這就叫崇高精神的力量。

“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

這段結尾的高聲中,觀眾席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朱高熾用力的鼓掌。

他也需要尋找力量,需要有力量來支撐他。

在這已經沒有歷史可以借鑑的局面下,需要靠著自己來闖出一條道路。

一條為了人民富強的大道。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現在的朱高熾,做任何決定都需慎之又慎,甚至到了不敢出手的地步。

對外,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對內,他要慎之又慎。

因為他就是這樣的性格。

他的殘忍只能對外部使用,卻無法對內部使用,因為每個人的道德水平不一樣。

而朱高熾,他的道德就是內聖外王。

“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生命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觀眾席上。

工人們率先站了起來,他們忍不住跟著歌唱。

軍人們站了起來,他們跟著高歌。

商人們也站了起來,他們用力的鼓掌。

這就是精神文明的力量。

這是人的核心。

人人奉獻,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會更美好。

中華重工堅持的以人為本目標從來不變,工人們相信自己的奉獻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

一個願意奉獻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朱高熾沉醉在歌聲中,感受著堅定力量的支援,心中的猶豫突然間消失了。

現在的他,無所畏懼。

因為他的背後站著工人階級。

……

涿州新軍三營被學生們慰問後,等學生們離開軍營後的第二日,他們就開拔出營前往密雲地區。

這些都是統一安排的。

天津的朱高熾仍然留在天津,沒有人知道小王爺為何停留在天津,不明白小王爺的用意。

朱能離開了他的身邊,去往了密雲。

北平工業化發展到今日,朱高熾並不覺得對付小小的哈刺兀海需要他親自關注。

雖然哈刺兀海的名聲因為他的原因,在草原上如日中升,許多人眼中已經是龐然大物。

海量的物資,透過火車輕而易舉的送到密雲,送到開平。

從北平傳來了一則訊息,有名御史來到了北平,根據他的口風,估摸又是要查案。

“這些不怕死的人啊,真是沒有辦法.”

朱高熾苦笑。

“要不要.”

張全做了個殺的動作。

“不要殺了.”

朱高熾平靜道。

已經夠了。

這些能為自己心中的志而付出性命的人,構建了民族的脊樑,當這些人被殺光了,民族的脊樑也就塌了,就會有了奴性。

“回去吧.”

朱高熾終於離開了天津,帶著王府衛隊回到了北平,正式接管了北平的軍政大權。

“全力發展北平工業化目標不變.”

“打造陝西,山西,北平,遼東,大寧五省工業區,互通有無,擴大市場規模,促進社會生產力.”

“修建開平北部,大寧北部鐵道基建工程,放開商團部分限制,成立草原開發建設商團.”

朱高熾決定先發展以對萬變,既為了全與朱棣的父子之情,也為了大明山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建了一座城

山野小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