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合記與中華重工的衝突

塞南的土地上。

合記開發綜合集團。

豎立的牌坊上,寫了大大的八個漢字。

合記新科技制磚廠。

另外一邊的牌坊,同樣寫了大大的八個漢字。

在磚廠的十里外,是合記的煤礦區,那裡有數千人的礦工,這裡則是合記開辦的新廠。

合記的大掌櫃張薄,親自來視察,身邊跟著浩浩蕩蕩的一群人,威風十足。

不少從山東,河南趕來的大戶們。

許多人的資金不足,根據北平諮詢公司的建議,他們這些資本少的大戶,投資或者加入一家商行最有利。

而合記是當紅花旦。

說投資,少不了合記的傳聞。

什麼翻了一百倍啊等等的商業神話,讓這些剛從土地上離開的大戶們驚呆了。

還能這麼掙錢,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以後我們合記,不光是一家煤礦集團,也會是一家和中華重工一樣的綜合大型集團.”

“我們不要只賣煤,更不會滿足只賣煤,比起僵硬的中華重工,養了那許多技術人員又有什麼用.”

張薄說話就喜歡一鳴驚人。

在習慣了低調處事的商人氣氛中,張薄可謂是賺足了眼球,獲得巨大名聲的同時,也讓合記吸納了越來越多的東家。

山東工業與農業之爭,合記也貢獻了力量。

大勝利的氣氛下,張薄更加的張狂了,他覺得資本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

“這條新的產業鏈,就是我們合記模式比中華重工要優越的證明.”

“我們能看到靈敏的看到商機,不但看到了,還能牢牢的抓住,並且為了擴大這個商機,全力投入研發,有了這條比傳統磚窯效率提高數百倍的制磚技術.”

磚廠雖然是新開,目前規模也不大,但是帶來的契機不一樣啊,張薄可是申請了專利的。

這是全新的生產線模式。

利用這個成功,他可以獲得無數的投資,自然要廣為宣傳,親自來站臺。

傳統的商行,不願意分潤。

合記不一樣。

張薄這個人最喜歡融資,靠著融資的模式,合記短短兩年就成為大明最頂尖的商團之一。

這是一種共贏的方式。

讓那些無數的中小商人,資本不夠的,本來沒有資格來分潤蛋糕的人,合力為一股勢力。

合記雖然不是資本最多的商團,但絕對是東家最多的商團。

合記東家的數量,是北平十大商團中,第二和第十九家商團所有股東的近十倍。

張薄在諸多新老東家,以及來觀望的中小商人面前大秀了一把,然後帶著眾人去觀望生產線。

“我們改變了傳統三合土的用料配方,把粉煤灰這些廢料,變廢為寶加入到三合土中,經過多次的實驗,最終佔比為四成,大大降低了粘土的使用,也把成本直接降低了一倍以上.”

制磚廠的管事出面開始介紹。

巨大的攪拌機。

工人們先倒入粘土,再倒入粉煤灰,適量加入石膏,石灰等材料,蒸汽機提供動力,兩個大鐵製石磨在攪拌機旋轉。

旋轉的石磨把材料研磨成粉,更加的均勻,同時也讓各種材料充分的混合。

等攪拌完後,翻轉攪拌機,攪拌好的三合土流入到推車中,工人推著推車,把三合土倒入壓模機中。

壓模機有四種大部件。

一個是側面倒鬥一樣的部件,一個是下方的模具部件,最後是上方的重力機。

倒鬥部件讓三合土進入模具,工人用工具掃一掃檯面,然後讓重力加的大鐵塊壓下。

同樣使用蒸汽機做動力,主要起到把大鐵塊透過攪拌提起來的作用。

兩名負責倒料的工人,把各項材料倒入攪拌機,順便操作攪拌機,和推動推車,以及倒料到壓模機。

一名工人負責壓模機,一名工人負責蒸汽機,並且移動壓好的粉煤灰磚到一旁的空地上。

成型的粉煤會磚,後面的工序就簡單了些。

“四名工人,每班可以制粉煤磚兩千七百塊,三班倒就是八千一百塊,一百個機組,一個月的產量是兩千四百萬塊磚.”

磚廠的管事得意的說道。

新式磚廠的效率,比傳統的窯爐不但降低了一倍以上的成本,更提高了百倍的效率。

“三班倒會不會違反了工民聯合部的規章制度?”有人擔心的問道。

“不會,三班倒只需要上班八個小時,去除吃飯的時間,真正工作的時間不到七個小時.”

“而且夜班還會給予補助,工民聯合部是同意了的.”

張薄這個時候說話了。

“一個月兩千四百萬塊磚,是遠遠不夠的,只北平府的新城區建設的用磚量,今年就會創新高.”

“我們要大膽做出預算,這樣的磚廠,我要辦一千家,北平,山東,河南,山西,陝西都要建立上百家的磚廠.”

張薄又一次震撼了在場的人。

“以後整個北方的用磚,我們合記包了,我們也要學中華重用做壟斷生意.”

張薄再一次的獲得巨大融資。

同時,靠著新技術的專利,合記向工業促進銀行,申請用新技術作為抵押,要求三百萬元的貸款資金。

工業促進銀行考察過新技術,得出了靠著這條新技術,合記的確可以壟斷整個北方的用磚市場。

這是無比龐大的業務,工業促進銀行不敢擅自做主,第一時間請示了朱高熾。

“胃口真大.”

朱高熾還記得這位中華重工的原管事。

“你們不要羨慕別人,四省大開發專案是中華重工早就制定下的大計劃.”

“人家看到了制磚行業的巨大前景,所以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技術,為何你們沒有看到呢?”

工程部的管事,認為應該取消合記的專利申請。

工程部內部有很多磚窯。

中華重工有很多專利,內部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民間的這項巨大專利突破,他們無法模仿。

除非取消這條專利。

“如果合記使用專利技術,而我們無法使用,那麼我們下面所有的磚窯都會破產.”

“那是你們的問題,說明了你們的失職.”

“你們比合記的資源要多百倍千倍,為何你們沒有往這方面想呢.”

朱高熾沒有指責。

但是他態度冰冷。

“磚窯的破產,工人們重新安置的安置,合記願意接收的,並且按照工民聯合部的規章制度的用人準則,這些磚窯就賣給合記.”

“但是,失職的人,該免職的就免職,並且會經過調查部稽核,有沒有私下達成交易,輸送利益的行為,如果查出來有,合記的專利就會被取消,雙方責任人也會受到重處.”

有些行業,朱高熾並沒有一定要握在手中。

民間資本某方面的優越性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了民間的資本,中華重工才會真的成為“老人”。

中華重工工程部旗下的磚窯,佔了這麼多的優勢,卻競爭不過別人,那就應該淘汰,給別人來做。

但是合記靠著這條專利,必然成為大明全國第一民間商團。

張薄為首的那批東家的財富,更是會增長到真正的富可敵國的程度。

那麼未來的遺產稅,就是保障社會資源再分配,避免資本壟斷社會資源的手腕。

合記商團的運營不會有問題,但是大東家的資產,在死亡後留給後代會受到再分配,這種規模的資金,必然是百分之五十的頂級遺產稅。

其實和勳貴的代代降級是一樣的道理。

一個針對的是權利,一個針對的是資本,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勳貴都能接受代代降級的道理,剛誕生的資本,有什麼資格抗拒呢。

遺產稅對於普通百姓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對普通百姓是有利的,對社會的良好執行更是有利的。

後世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五,不也是如此麼。

哪怕是百分之十的個人所得稅,已經跟絕大部分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

這才是朱高熾不在意合記發展的原因。

合記遵守工民聯合部的用工準則,朱高熾最後透過稅收調控來平衡,對社會起到的只有促進作用,而不是成為社會資源的壟斷者。

比起權利的警惕,朱高熾反而希望合記壯大,能成為中華重工體系身後的一條鯰魚。

不過這些手段朱高熾當下也不會提出來。

土地改革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事情要一件件的來做,可不能學習楊廣。

不過被逼急了的人們,想象力是無窮的。

合記的磚廠新技術,又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只不過把傳統手工方式改成了機器作業。

而且還用的是蒸汽機當做動力。

蒸汽機的專利可在中華重工手中,第一代的蒸汽機專利已經過了三年有效期,但是第二代,第三代蒸汽機的專利還沒有過期。

總之。

工程部的技術人員,同樣採取蒸汽機做動力,改進了制磚工藝,只不過外形和合記的不一樣。

合記的機器是方孔的,工程部製作的機器是圓孔的。

合記當然不幹,與工程部的磚窯廠打起了專利官司。

最後合記敗訴。

因為合記的確沒有核心技術,關鍵的動力技術在中華重工總部手中,中華重工總部沒有拉偏架,已經是對合記最大的公平了。

不然中華重工總部提出蒸汽機的專利,就夠合記喝一壺。

中華重工的大部分專利,是免費對外開放的。

氣急敗壞的張薄,在公共場合多次強調,“未來的合記,一定會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朱高熾聽到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

“張東家的志氣很好嘛,大家鼓著勁要進步,你追我趕才能形成有利競爭,才能讓工業有活力,我希望合記早日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合記與工程部旗下磚窯廠的官司,被許多商團看在眼裡,明白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差點被合記踩到腳底下了,許多大商行鬆了口氣。

“這個合記啊,真的有些邪乎.”

張德輝感嘆,“時不時跳出來讓人提心吊膽,過不了安逸日子.”

“是啊,幸虧磚窯廠想出了法子,不然以後我們都得看合記的眼色了.”

其餘的商人不可思議道。

“那是我們上面有賢明的小王爺,才能有張薄今日的放縱,他啊,膽子太大了,什麼都敢幹,早晚有天會出事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天子:陛下駕崩,娘娘讓我幫個忙

橙子味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