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天降正義

禮部派出了使者,奔赴暹羅,爪哇,琉球,高麗等藩國。

高麗分成了兩部。

李成桂的四兒子與五兒子各自領兵敵對,可在大明的約束下,又不敢妄動兵戈。

三兒子不問政治,但是流轉於四弟和五弟之間,為他們疏通關係。

政變的時候。

老四和老五互相不服,因為二哥沒有嫡子,所以把王位讓給了他們的二哥。

沒想到明軍來了,插手了他們的矛盾,把高麗一分為二,讓他們各自帶領,不允許生出兵戈,導致百姓陷入戰火。

一招就把他們釘的死死的。

當初他們的父王,可是敢抗拒大明的存在,如今關押了他們的父王,結果形勢一日不如一日。

雖然看得清楚大明的用意,可礙於當下的形勢,無論是懷安公李芳幹,還是靖安公李芳遠,他們都不敢得罪大明,生怕大明支援對方。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二代高麗國王李芳果並不是甘心當傀儡的性格。

他自己是沒有嫡子,可他是有庶子啊。

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實力,如果敢立自己的庶子為世子,不但沒有作用,還會讓自己的兒子們陷入死亡的危險。

所以使用了個計策。

老四和老五分別控制了左右禁軍,他故意讓老三掌領中軍,可沒想到,老三也不是傻子。

無論是二哥,還是四弟五弟當上國王,他都沒有任何更大的好處,何必趟這個渾水。

雖然李芳毅名義上掌管了中軍,可並沒有為二哥奔波,導致二代高麗國王仍然沒有自己的軍隊。

現在明軍來了,在漢城駐守了一支水師,給了李芳果底氣。

雖然沒有魯莽的立下世子,可他也回到了漢城,並且帶上了自己的父親李成桂。

在漢城對明軍水師極力的拉攏,大有藉助大明軍隊加強自己地位的意思。

三個兒子的胡鬧,讓朝鮮變回高麗,高麗分成了三股勢力,讓大明不費吹灰之力就掌控了朝鮮,氣的李成桂差點要吐血。

大明禮部官員楊忠抵達了朝鮮,帶來了大明徵伐藩國安南,昭告天下的《檄安南官吏軍民文》。

“二十條黎氏父子的罪狀,皆有細緻的條文,他們屠戮宗室,自立為王,因此上朝代為討伐,高麗可有意見?”

楊忠恭敬的問道。

殿內的李芳果連忙搖頭。

“上朝討伐安南,高麗上下全體支援,高麗願意出兵出糧.”

李芳果主動說道。

大明討伐安南好啊。

自己是高麗的國王,看以後誰敢推翻自己,大明會派兵討伐,為自己主持公道,安南是前車之鑑。

李芳果真心的支援。

不光是高麗支援,所有的藩國都支援大明此舉。

沒有哪個王室支援安南黎氏父子,因為他們的立場決定了他們的思維。

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與地區,對於大明討伐安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不光是大明內部全體支援收復安南,包括整個天下,都在支援大明興兵伐之。

這就是正義。

天降正義。

乃至雲南、廣西的土司們,他們並沒有抗拒朝廷的徵派,接到詔令後,很快派了自己的土兵。

雲南的土兵由沐晟帶領,廣西的土兵由張輔帶領,朱能抵達廣西后,命人把檄文製作成木牌。

無數的木牌順著安南縱橫交錯的河流,傳遍了安南。

安南的華族們,這次知道大明即將征伐安南,並且為何要征伐安南。

此時的安南已經緊張了起來。

黎季犛並不是剛剛興起的勢力,而是繼承製陳叔明的勢力,透過數十年的掌控,控制了安南的方方面面。

他所掌握的勢力,碾壓安南所有的勢力,沒有人可以抗拒他。

早在陳叔明死後,他就有防備大明徵伐他的準備。

整個安南,凡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均要服役,兵源成倍遞增。

這也是安南的地理環境決定的。

適合游擊戰的環境不提,更是糧食產量豐富,為游擊戰保障了糧食來源。

後世的安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每年卻能出口大量的大米。

當然,隨著安南的經濟發展,每年會進口大量的飼料糧,用來發展養殖業。

但那是後世人均肉類食品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農業資源的互換。

當下不同,人們能吃上大米已經無所求。

所以在黎季犛窮兵黷武的政策下,安南並沒有導致國家崩潰,仍然在勉力運作中。

同時安南有大量的技術,比大明更早的推動船隻業的發展。

黎季犛還在陳叔明手下做事的時候,就以製造糧船的名義,大規模的打造鐵釘戰船。

“父王.”

黎元澄和黎漢蒼,兩兄弟趕了回來,兩人又驚又怒。

“大明要出兵了.”

比起兄長,黎漢蒼雖然是現在的安南國王,可沒有對方的沉穩,已經慌亂無措。

“慌什麼.”

黎季犛喝道。

早在做好奪位的時候,他就做了兩手準備。

一邊極力應對大明,爭取大明的認可,一邊穩住安南,積極備戰。

現在雖然安南的國王是他的小兒子,實際上是他做主。

“父王,我們該怎麼辦.”

大兒子黎元澄常年領兵,沉穩的問道。

“你帶領禁軍去北邊,防備雲南和廣西方向的明軍,藉助地利和先要關卡,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等他們疲軟之時,然後開始反攻,務必屠殺他們的軍力.”

“占城會不會出兵偷襲我們?”

黎元澄擔憂道。

黎季犛竟然露出了笑容,“等打退了明軍,就是回頭收拾占城的時候.”

“我已經在順華府做了準備,倒是希望占城來攻,趁機消耗他們的力量,為來年的反攻打造條件.”

聽到父王不但沒有憂慮,連明年的計劃都做好,安南國王黎漢蒼松了口氣,已經不再畏懼。

“我還要派使者去大明,能爭取的還是要爭取,一絲的機會也不要錯過.”

黎季犛最後的時刻,還派了使者去京城,告訴是誤會云云,力求大明的諒解。

“此人的臉皮之厚,的確非常人.”

此時。

朱棣剛剛離開京城,與安南的使者錯過,召見安南的使者是朱高熾。

安南派來的使者是阮景真。

禮部的官員紛紛看向阮景真,阮景真臉色一紅,他可沒有黎季犛的厚臉皮。

朱高熾內心感嘆。

形勢的變化讓人意外。

例如眼前這不起眼的阮景真,誰知道以後竟然會是安南平復之後的大反抗,反抗勢力之一呢。

更有黎季犛的一些小手段,往往的確有大成效。

不光是楊渤這種人,歷史上還有更多的大明國內的官員,為安南作證,讓朱棣被矇蔽了許久。

怎麼說呢。

朱元璋狠,朱棣的造反,並沒有讓官員們服氣,他們明面上不反抗,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小動作。

“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朱高熾客氣的問道。

“皇太孫殿下有所吩咐,下臣萬不敢辭.”

阮景真感動的說道,皇太孫殿下對人真和善。

“你回去安南後,見到每一個人,請幫我轉達,大明是討伐黎氏父子,而不是安南.”

“大明計程車兵,與安南計程車兵都是同宗,戰場上各為其主,當戰爭結束後,理應放下兵戈.”

“同理,大明士兵軍紀嚴明,在安南秋毫不犯,保障百姓和地方的安寧,請安南各地放心.”

朱高熾笑道。

阮景真愣了愣,沒想到皇太孫殿下向自己的要求這麼簡單。

“請皇太孫殿下放心,下臣一定告訴安南所有人.”

“善.”

朱高熾扶掌而笑。

不久。

占城入侵安南,想要分一杯羹,在順華府被安南象兵大敗而歸,不但沒有侵佔一片土地,反而被反攻,失去了不少的土地。

如果不是顧慮北邊的大明,安南的軍將大有一口氣把占城的國王趕到山上去的態勢。

打敗了占城後,安南在順華府的主力抽調回都城。

清化府外。

七百餘艘戰船準備完畢,分成各船隊,巡邏於海外,防備大明水師偷襲。

於大明同樣的水密艙技術,使用的帆船結構,船隻規模大而堅固,配備了火器。

如果不是掛著安南的旗號,別的國家甚至以為是大明的船隊,並且比大明的船隻更要精良。

只有這幾年大明的新海船,肉眼可見的超過安南的造船水平。

整個東亞和東南亞,都知道了大明與安南的戰場,無數的商船儘量的避開這裡的航線。

各色的土兵們,由叢林裡鑽出來。

他們透過雲南與安南無邊無際的叢林,最先碰到了安南的守軍,安南的歸化州成為了戰場。

他們遇到的是黎季犛長子。

黎元澄帶領大軍多年,最拿手的本事就是使用火器,歷史上邱濬在《大學衍義補》中專門記載過,安南火器之精,而黎元澄是安南使用火器的專家。

在安南軍火器的打擊下,雲南的土兵們潰不成軍,初戰失利,還是沐晟帶著火器部隊趕來支援,穩住了土兵們。

黎元澄見對方來了援兵,沒有選擇趁勝追擊,而是縮了回去,打算藉助城池和關隘消耗明軍計程車氣和力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異獸世界!修仙

掙夠一個達不劉

劉協的人生模擬器

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