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北伐大明

春和宮。

三歲的孩子,在小黃門與宮女們的看顧下,撒開腿跑在草地上,引得郭彩蓮時不時的眺望。

“瞻兒越來越調皮,一刻也閒不住.”

郭彩蓮雖然在抱怨,臉上卻藏不住的得意,那是她生的

很直白念頭。

就這麼簡單。

朱高熾倒是能有些理解她的思路。

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兒,郭彩蓮不太高興,朱高熾也能理解,所以故意對女兒表現的重視,她才微微改變了態度。

朱高熾躺在竹椅上,從旁邊豎幾盤中拿著乾果吃。

搖籃裡。

未滿週歲的女兒很安靜,很少見到哭鬧,除非餓了,才會哭喊,提醒大人們,是個好養活的孩子,雖然現在的環境裡,並不用他自己帶。

今天是個好天氣。

皇太孫殿下攜一家人遊玩。

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們面上都露著笑容,遠處有幾個新進的小黃門,大太監們不讓他們靠近。

朱高熾眼神掃過,並沒有怎麼在意。

高麗的“孝心”,實在是太熱情了。

宮裡年初進了一批小太監。

高麗政變,實權掌握在兩位王子手中,而王位暫時交給他們沒有子女的同胞哥哥。

歷史上,兩位王子在今年會一決勝負,他們的哥哥也禪位給成功者。

如今在朱高熾的佈局下,金州海軍闖入高麗,插手了高麗局勢,兩位王子一南一北,都不敢輕舉妄動。

有了敵人的存在,而又不敢得罪上朝,反而要更巴結,所以高麗送來了大批閹割後的童子和宮女。

並不是獨有的事蹟,終明一朝,朝鮮有慣例向大明送妃子和宮女。

如今的高麗比歷史上更加的恭順,聽聞上朝好些年沒有進小黃門,自作主張送來了大批。

來都來了,收下才是對他們的負責。

否則送回去高麗,高麗王宮可要不了這麼多人,最後的結局不過是餓死罷了。

於是朱高熾收下了這批高麗籍的小黃門,留在宮裡幹些雜活,算是給他們找了個吃飯的地方。

鱷魚的眼淚,讓人感動至極。

朱高熾獲得了好名聲。

“夫君要管管他了.”

郭彩蓮故意說道。

“什麼?”

朱高熾反應過來,下意識的問道。

郭彩蓮不高興了。

朱高熾笑了笑。

郭彩蓮沒什麼心機,心思都在臉上,又有一副好看的模樣,讓朱高熾很安心。

整日盤算已經很累,不希望回到了家裡,還需要勾心鬥角。

“夫君這些日子看起來不太開心.”

郭彩蓮關心的問道。

滿眼裡只有朱高熾的影子。

丈夫除了陪她們母子的時間少,在其他方面讓人感動,郭彩蓮的心思都在朱高熾身上,越發的歡喜。

朱高熾點點頭。

“安南的事情讓人頭痛.”

說話很隨意,只是當做解壓的習慣。

與別人說話要慎重,一個字儘量都不要錯。

在郭彩蓮這裡卻不用,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反正她也不在乎那些事情。

“安南不是我們的藩國嗎,難道做出了不孝的舉動.”

郭彩蓮好奇的問道。

朱高熾搖了搖頭。

解釋起來就要說許多話。

果然。

見到夫君沒有想解釋的模樣,而本就不關心的郭彩蓮,一點追問的跡象也沒有。

見夫君實在不想說話,郭彩蓮重新看向遠處跑動的兒子。

朱高熾盤算著。

用他知道的資訊,結合當下的形勢,怎麼用最小成本,最穩固的收復安南。

二弟的病重,給了朱高熾一個提醒。

有些事情不能太過想當然。

安南與北方的氣候、地理環境是不一樣的。

而且廣西的鐵道沒有通車,從廣西到安南,高山、叢林、沼澤、毒蟲蚊蟻。

“棋子落下了,後面就看老天的安排吧.”

朱高熾喃喃道。

人算不如天算,再多的計劃,有時候也要看事物發展變化,就像他沒有料到朱高煦會重病。

內心忍不住的關心,對於兩位擁戴自己的弟弟,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朱高熾又不是鐵人,還是有不少感情的。

……

廣西桂林。

靖江王府。

靖江王是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幼時父親去世,被朱元璋收入宮中親自養大。

洪武三年被封靖江王,洪武九年就藩。

在朱元璋的規劃中,藩王帶去大量的軍戶,充實漢人人口,穩固地方。

同樣人算不如天算。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燕王和楚王,這位靖江王是和秦王一樣的人物,在藩國為非作歹。

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召回,削去爵位貶為庶人,又罰去鳳陽種地,希望能透過勞動改造他。

七年後,朱元璋認為改造成功,恢復了他的爵位,派去雲南鎮守,觀看其作風。

結果讓朱元璋失望,此人屬於屢教不改。

因此朱元璋把他再次召回,囚禁於京城,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也就是朱高熾到來大明的同年同月,此人在京城逝世。

他的嫡長子,歷史上永樂六年就藩。

所以現在的靖江王府並沒有主人。

朱高煦來到了桂林,入住了靖江王府。

由朱高熾所派的張輔、楊榮、王真等人,協助高陽郡王理廣西軍務,派遣使者入安南。

廣西在籍人口有一百五十萬人。

既然是在籍,肯定就是漢族人口為主,主要分佈在廣西中部與東部地區,少部分在廣西西部,由流官治理;

廣西西部的漢人,以軍戶為主,設立太平府、南寧府、慶遠府等府州,然後下設思明府等,施行土流並治。

廣西布政司左布政使不是別人,正是山東右布政使楊鏞,外省最早接觸朱高熾的高階官員,並且推動山東工業化發展。

因此升了一級,升遷至廣西。

楊鏞帶著官員們,迎接了朱高煦的到來。

朱高煦很客氣。

在他眼裡,楊鏞是自己人。

“大哥派你來廣西,是要重用你的.”

朱高煦一臉自傲的說道。

爺爺是皇帝,父親是太子,親大哥是皇太孫。

任是誰也會得意。

楊鏞並沒有小覷眼前的宗室。

“有人說是明升暗降,本郡王實話告訴你,以後的朝廷大佬,必定會有在邊疆主政的資歷.”

楊鏞露出了笑容。

看來皇太孫的確對這位郡王很看重。

洪武朝最初的時候,朝廷大佬是朱元璋的親信,後來逐漸形成了制度,開始需要具備在地方主政的經驗。

如今的風氣,是在富裕的地方上主政。

不過皇太孫殿下監國三年以來,不少人已經習慣了皇太孫的做法。

邊地主政,並且卓有政績的官員,會調入朝廷大用,人們都知道將會形成慣例。

“下官主政廣西,不敢鬆懈,每日勤勉自己,上不敢辜負聖人朝廷,下不敢愧待黎民百姓.”

“甚好.”

朱高煦笑道。

過了幾日,廣西西部地區的土官,紛紛來到省府,拜見高陽郡王,並且上呈自己境內的事宜。

朱高煦根據張輔、楊榮、王真等人的建議,接待了各土官,以寬慰為主。

派來的官員,朱高熾都是精挑細選的。

楊榮是歷史上的三楊之一,為人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

史稱其“揮斤遊刃,遇事立斷。

在北平被朱高熾培養了數年,有了更高的眼界。

張輔更不用提。

上馬治軍,下馬治國。

而王真這位靖難功臣,有在金州組建林場的資歷,早就鍛鍊了出來。

這幾位都是全才。

楊鏞對北平並不陌生,知道這幾人的名聲,立馬猜到了皇太孫殿下,對於安南有大圖謀。

安南的形勢,除了軍事之外,治理同樣重要,而皇太孫派來的文武都是全才,並不難猜。

果然。

思明府土知府黃廣成,單獨被朱高煦召見。

黃廣成很不客氣。

他當著朱高煦的面,批評朝廷對於安南的態度太過軟弱,放縱了安南,才有了安南敢肆虐思明府的舉動。

“那些人畏威而不懷德,只有狠狠的教訓他們,他們才好恭順.”

聽到胡廣成的話,朱高煦有些不知道如何接。

順著說,豈不是把他也算進去了?

胡廣成當著自己的面,敢如此放肆批判朝廷,矛頭指向皇爺爺,不也是沒有恭敬之心。

“安南那邊到底什麼情況?”

張輔沒有被黃廣成牽著走,直接詢問關鍵。

安南漢人人口極多。

但是因為歷史久遠,從秦漢到宋元,每個時期都有遷移過去的漢人,加上不同的居住環境,逐漸形成不同的族群,以華族為主。

而安南南部的占城,華族人口少,當地土著居多。

後來安南吞併了占城,加上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採取血腥政策,幾百年的去中國化,導致華族從統治階級地位滑落。

這也是安南為何被大明收復,後來又反抗自立,卻仍然向大明稱臣的原因之一。

歷史根源太深。

乃至當下仇視大明,安南的實際統治者黎季犛,當眾宣稱他的祖宗是浙江人,以拉攏華族的支援。

“黎季犛已經造反啦,他說要北伐我們大明.”

胡廣成信誓旦旦的說道。

朱高煦聽聞後,差點噴出來一口老茶,連忙放下茶杯,震驚的看著胡廣成。

為了讓大明出兵,真是什麼話也敢說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