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朱高煦不好了

朱高熾和朱棣商量過。

不會取消藩王。

主要考慮的是朱元璋,他的態度,兩父子絕對無法忽視。

朱棣與李世民是不同的。

唐朝的建立,至少有一半的功勞是李世民的,而明朝的建立,與朱棣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哪怕是朱高熾最早在北平的計劃,也只是朱元璋死後,為朱棣的造反提供助力。

針對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

“父皇當初分封兒子們藩國,是為了保障大明的安寧,如今兒子也當繼承父皇的意願.”

朱棣認真的說道。

“但是藩國不能留,也不會每個藩王都會外放,只有具備能力的藩王,才會派去邊疆.”

可以擔任重任,派去邊疆穩定地區,與文武互相制約,形成邊地的格局。

宗藩關係與朝貢貿易體系的根基,就是不徵之國,意義等同於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安南侵佔大明廣西思明府,思明府土知府黃廣成向大明上奏。

陳叔明失去了王位,內心痛恨朱元璋,他為了鞏固自己權勢的手段,也終於養虎為患。

朱元璋跺了跺腳。

迫於明朝的壓力,洪武五年十一月,陳叔明禪位於弟弟陳煓,然後派遣使者入京謝罪。

但是陳叔明實際控制安南的政權。

“廣西加急傳回來的訊息,高陽郡王在當地染病,臥床不起,請了名醫皆素手無策.”

不徵之國的昭告,讓諸國消除了戒心,甘願歸附明朝,尊大明為宗主國。

老二們互相攻伐,老大坐收漁利才是上策,要是把帖木兒吸引回來,變成帖木兒與大明的戰爭,屬於沒政治頭腦的愚蠢行為。

此時。

溫水煮青蛙,達成一切計劃。

瓦剌已經半死不活。

其餘的藩王,保留皇室俸祿,除國,允許參與其他行業。

南宋滅亡。

朱棣有些擔心。

利用宗藩體系,透過改進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標。

朱棣急了。

他總有預感。

先派了朱高煦去廣西,才有點藉口說服朱棣親征安南。

“不好了.”

乃至兩百多年後,西方列強入侵東南亞,從西班牙征服者屠戮呂宋開始,用了漫長的時間,才讓東南亞各國徹底去除中國化。

“高陽郡王他……”

逐漸以漢語漢字為官方語言和文字,穿華夏官服,中華文明輻射東南亞達到了新的高度。

“安南際有陳,風俗不元人。

衣冠周制度,禮樂宋君臣.”

並且還賜了“文獻之邦”四字。

對於朱元璋的這個政策,朱高熾並不反對。

這個時期,是安南與大明的蜜月期。

“安南瘴氣厲害,殺人於無形,你們真以為咱不想要收復安南啊.”

行不行。

“二弟的身份不同,他去一趟廣西,不但有安撫周邊藩國的作用,對安南也是震懾.”

但為了防備侄兒國王,陳叔明不斷增加自己女婿黎季犛的權力。

朱棣也好奇的看著朱高熾。

而安南和占城就是改進宗藩體系的最大核心。

到時候,東南亞的藩國,沒有一個國家敢違背大明,因為大明就在身邊。

黎季犛把他老丈人陳叔明失去安南王位的經過看在眼裡,十分的敵視大明。

這個時期開始,因為黎季犛的原因,他不顧國內大量官員的反對,採取了敵視大明的政策。

也是朱高熾不願意朱棣打入中亞的原因。

金帳汗國太遠,帖木兒汗國剛打敗了德里蘇丹國,雖然導致了德里蘇丹國衰敗,可帖木兒並沒有佔據德里蘇丹國的領土,如今正與埃及馬穆魯克王交戰。

總之。

“就看叔叔們願不願意吃苦.”

朱高熾笑道。

朱高熾愣住了。

二弟可是戰神,歷史上被自己兒子烹煮的時刻,舉著大鼎滿屋子跑,人們擋不住的存在。

朱棣感覺到不妙。

陳日煃病逝,明朝應安南請求,冊封恭肅王陳日煃的養子陳日熞為安南國王。

二兒子的本事,朱棣並不懷疑,可畢竟第一次獨當一面,能不能考慮周到,讓人憂慮。

寧王、楚王、湘王等人,還是有才能的。

朱高熾解釋道。

這段時間,安南因為攻打占城的事情,與明朝的關係惡化。

至於如果到了取消這些藩王的那天,等朱元璋死後再處理也來得及,沒必要現在製造麻煩。

安南與大明的關係開始下滑,不復當初的和睦。

“占城使臣的告狀,我們雖然派使者訓戒了陳叔明,可陳叔明並沒有放在心裡,雖然他已經離世,卻已經對我們宗主國的威信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西洋不少藩國內心失望.”

朱高熾得考慮朱元璋和朱棣的態度,攤牌還不到時候,提前佈局好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

不行還有老子。

同時,奧圖曼帝國擊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的聯軍,正在吞併拜占庭帝國。

這件事跟他有關係。

“咯噔.”

洪武元年。

“根據商人們帶回來的資訊,去年的時候,安南黎季犛發動了政變,殺戮王室,有自立為王的跡象.”

當年的十一月,陳日煃之兄陳叔明發動宮廷政變,廢陳日熞為昏德公,並宣佈繼位,史稱陳藝宗。

小黃門忙急忙慌的闖進來,打破了祖孫三人相聚的時光。

去邊疆,不是每個藩王都願意的,當初秦王去陝西就藩都怨聲載道,覺得陝西太過貧瘠。

而當下。

爺孫三代。

朱高熾裝傻充愣。

安南陳朝獲得崖山覆敗後,逃入安南的宋人們的鼎力相助,打敗了元朝的數次入侵。

朱高熾也有忐忑,難道真的倒黴催的。

陳書明擔心明朝的反對,上奏大明的奏疏裡,試圖矇混過關,被明朝的官員發現,引發了朱元璋的震怒。

三個人能有多大的誤會,話說開了,沒有了隔閡,朱元璋笑道:“你把你的弟弟派去廣西,到底想要做什麼?”

洪武二年,安南的使者入京拜見朱元璋,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國,封陳日煃為安南國王。

乃至唐末五代混戰不休,安南也是如此,經歷了丁、黎、李、陳四朝。

朱高熾繼續解釋道:“所以讓二弟去廣西打探安南國內形勢,如確認商人們所言不虛,那麼能接應到安南王室是最好的選擇,當地也就需要能做主的人.”

洪武三年。

安南從秦朝到五代,為中國郡縣千年之久,五代丟失,到了隋朝收復,唐朝改交州都督府為安南都護府。

然後到了元末,陳友諒與朱元璋的戰事失利,派人赴安南請求援軍,被安南拒絕。

朱元璋派使者下安南。

透過安南與占城,大明的觸角可以延伸到東南亞大陸架的末端,大明的直接控制力度,能威脅到整個東南亞。

敵,友,敵,友,隨著自身國情的需要而變化。

後來占城的國王向宗主國大明告狀。

安南是朱元璋昭告的不徵之國。

“安南不安寧.”

這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這也是朱高熾的想法。

朱元璋看到安南的人們穿著中華文明樣式的衣裳,非常的高興,還作詩一首。

聽到老子的問話,朱棣的心也懸了起來。

當然是為了收復安南做準備,朱高熾一臉靦腆的看著朱棣。

洪武二十七年陳叔明病逝,女婿黎季犛把持安南朝政,開始與中華文明做切割。

洪武三十年。

“他能行麼.”

見到父皇的笑臉,朱棣也鬆了口氣。

朱元璋活的歲數長,不太信服的問道:“就這麼簡單?”

當帖木兒汗國打敗埃及馬穆魯克王時候,這兩個如今世界上並列第二的強國,即將開始發生戰爭。

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話感覺,形容不上來,彷彿未來會很苦一樣的預感。

“還有土知府黃廣成,對於朝廷在安南侵佔四地的反擊措施,認為力度不夠,多次上疏.”

而之前安南也戰事失利,國王陳煓陣亡,所以陳叔明又立國王陳煓的兒子陳煒為王,繼續決策安南國事。

朱高熾暗暗想到。

後世哪個國與國的關係是一成不變的,只說英美,幾百年來的政策關係變了無數次。

安南之名由此誕生。

“讓老六和朱允炆回京.”

朱元璋鬆了口,讓對方回來接受調查,把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算是他的表態。

宋太祖建國初期,安南群雄並起,大小勢力十二家,史稱‘十二使君’。

朱元璋見狀才同意賜封。

“他怎麼了?”

周王父子的才能,也能獲得很好的發揮。

洪武九年,安南試圖征服占城。

朱元璋面色好看了些。

陳日熞實際上是優人之子,身上並沒有陳朝王室血統,再加上繼位後縱酒淫逸,日事宴遊,好為雜技之戲,欲複姓楊,激起陳朝宗室不滿。

明軍後期在安南的失敗,也有瘴氣的原因,朱能歷史上病死在了那邊,死的時候才三十六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齡。

連主帥朱能都如此,更不用提下面計程車兵了。

新軍雖然強大,可安南沒有鐵道,需要使用傳統行軍的作戰方式,而新軍的作戰模式,對於後勤補給大大增加,而後世可是美國都失敗了的地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