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朱高熾的藍圖

如果說河西走廊是內地與西域的通道,那麼亦力把裡也是類似的通道。

別失八里城。

黑的兒火者帶著他的部族西遷了上千里路,到了亦力把裡城一帶,朱棣則帶著數萬大軍佔領了這座空城。

外事通陳誠,還有他的朋友陝西人李暹,兩人在廳內向朱棣介紹亦力把裡的地形。

此時。

廳外風沙漫天,人不能行,只能龜縮於室內。

窗戶被風吹動,沙子打的窗戶不斷髮出響聲,感受著大自然的威力,修復鐵道的工地已經停工。

哈密和亦力把裡修建鐵道多年,哈密的主幹鐵道去年已經完工,但後來哈密落入鬼力赤手中。

多處的鐵道被鬼力赤破壞,但破壞也不容易。

猶如長城,雖然一直在被破壞,可是根基一直都在,破壞當然比建造容易。

可破壞如此大的工程,需要的物資和人力也不是少數,生產力落後的地區,並無法堅持下來。

所以長城一直都在。

鐵道也是如此的道理。

隨著哈密的收復,鐵道已經重新通車,亦力把裡不同,鐵道修建的緩慢,雖然沒有被破壞,可也只修到了委魯母,。

委魯母在別失八里以西三百里的地方。

漢朝西域都護府曾在這裡派兵屯田,唐朝在這片廣大地區設立庭州,因為委魯母所在地,是漢朝西域三十六國的輪臺國所在,所以被取名為輪臺縣。

到了明朝,因為好幾百年的中斷交流,因此根據本地音譯稱為委魯母,也就是清朝輿圖中的迪化,後世的烏魯木齊。

清朝統治者打敗準葛爾丹,此地改名為新疆。

“別失八里的北方是大沙漠,南方則是更大的沙漠.”

陳誠手繪的輿圖,非常的簡略。

朱棣現在聽到沙漠就頭疼。

後世許多人下意識認為古人不瞭解世界,只能說進入了誤區,把清朝的社會風氣看成了古代歷史的一個全部。

社會是動態發展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區別。

從穿著上就能知道,歷史是不斷變化的。

古人對外的探索,從來就沒有終止過。

誠然。

對世界的認知有極大的誤區,但也不是什麼都不瞭解,越是周邊越是清楚。

明朝和中亞西亞的使者往來,持續到了萬曆時期,哪怕是後世的土耳其,被大明稱為魯迷,嘉靖時期有過五次外交的記錄。

包括朱棣歷史上五次北征的時候,皆有派遣使者去中亞西亞安撫和拉攏諸國,並不是不懂外交策略。

古人受拘於時代的侷限性,可並不是傻子。

陳誠和李暹,是永樂時期有名的外交家,一輩子都在與中亞西亞,和東南亞打交道。

目前雖然還沒有登上舞臺,但是因為朱高熾的原因,以及陳誠本身在西域和對西域的瞭解,仍然被朱棣看中了他們的才能。

陳誠在西域行省多年,因此比李暹更為熟悉亦力把裡的情況。

指著他自己畫的草草輿圖。

“唯獨別失八里往西的方向,一直到阿拉山,在這裡的阿拉山口是進入北地唯一的通道,也可以看成是防備北方的唯一缺口.”

聽到陳誠的說話,朱棣認真的看著輿圖。

阿拉山口西邊是在整個中亞地區極為有名的阿拉套山,而東邊是新疆地區的巴爾魯克山脈,兩座山脈中間斷開的一個缺口就是阿拉山口。

西伯利亞地區的西北風,一年四季都會往南方吹過來,而穿越了西伯利亞和中亞的草原戈壁之後,終於抵達了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門前。

作為這裡的唯一一個缺口,阿拉山口成為了如此巨大的狂風的唯一的出口。

因此阿拉山口的風也是出了名的,可以把人吹上天。

每年只八級以上的大風,就會刮一百六十多天。

聽完了陳誠的介紹,朱棣靜靜的看著輿圖,臉上露出了些震撼。

連綿不絕的大山脈,已經阻止了大軍的進入,唯一的缺口還是常年大風不斷,可以把人畜吹上天的地區。

這就是人力不及的天險。

朱棣突然說道:“難怪鬼力赤要拿下哈密.”

比起哈密,亦力把裡的誘惑不應該更大麼,而且哈密已經向大明稱臣,入侵哈密就有引來大明回擊的風險。

透過陳誠的輿圖,朱棣一下子懂了。

大漠想要南下亦力把裡,僅有的通道就是哈密,因為亦力把裡這邊的口子,也就是阿拉山口太過危險,而且難以通行。

鬼力赤只有透過哈密以北的山脈缺口進入哈密,才能從哈密入侵亦力把裡地區。

然後從亦力把裡的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的通道,別失八里到亦力把裡,從亦力把裡到俺的幹,順著帖木兒的行軍路線,進入中亞西亞。

簡而言之,突厥和蒙古西征的路線。

哈密,亦力把裡,中亞,西亞的通道,其實是自然環境決定好了的路線。

無論事物如何變化,人類都按照自然環境跟人類留下的口子鑽來鑽去。

後世學者常言,中國因為處於東亞,山脈擋住了中華文明。

換句話說。

這些山脈保護了世界,阻擋了中華文明向外漫延的腳步。

匈奴人失敗西遷。

鮮卑人失敗西遷。

突厥人失敗西遷。

失敗者們去了新的土地上,征服了當地,在中亞西亞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

帖木兒一邊選擇西征,建立帖木兒帝國,一邊選擇向大明稱臣納貢,證明了哪邊更容易厲害。

大漠與中原競爭的失敗者,促成了源源不斷的西征,然後從西方滿血復活,而中亞西亞與西方競爭的失敗者,卻沒有東征成功過。

朱棣突然明白。

哈密和亦力把裡雖然很大,可實際需要控制的地區並不大,只要能控制中間狹長的平原地區,因為不多的河流就在這裡,而且河流都是內河,周邊無邊無際的盆地和沙漠就能歸入治下。

想清楚了原委,朱棣沒有急著西行,而是做起了規劃。

塔里木大沙漠是無人區,從沙漠裡出來,能活人的地方就是西海。

西海就是後世的博斯騰湖,是後世中國境內最大的淡水湖。

而博斯騰湖又屬於封閉的山間盆地——焉耆盆地,只需要修建一處關卡。

因此朱棣要求在西海修建一處關卡。

擴建土魯番,委魯母,別失八里三大城,在三地開墾荒田,從內地遷移五萬戶軍戶。

朱棣的計劃很快送回了京城。

此時。

朱高熾正在與工部尚書和金純,工業計劃部,經濟調控部,軍工聯合辦,中華重工總部大掌櫃高珍等,在文華殿商議湖廣之事。

高珍有些急了。

皇太孫要求在湖廣武昌府建立大明冶鐵中心,而冶鐵行業可謂是中華重工的核心根基之一。

工部尚書金純支援皇太孫的計劃。

北平的條料運輸成本高,只有湖廣行省四通八達,屬於大明腹地的中間地帶。

鋼鐵行業的產量,隨著鐵道的大修建,每年都在節節上升,無論是出於產能需求,還是運輸需求,湖廣都更為合適。

鐵道通車,水運發達。

輻射整個腹地。

“產能行業的分化,有利於全國經濟的發展.”

朱高熾並不是隨意安排的。

大一統國家的好處,讓產能分部經濟迴圈,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帶來的就是更大的經濟迴圈圈。

在湖廣建立大明的冶鐵中心,促進陝西冶鐵業,福建冶鐵業,構建大明的工業鋼鐵骨架。

北平的冶鐵行業,朱高熾早就計劃要分割出來,保留密雲的鐵礦行業。

高珍內心雖然抗拒,可他面前的是中華重工的創始人,大明的皇太孫。

就算有一萬個不願意,他也無法拒絕。

這就是朱高熾的威望。

他可以輕易的按照心中的藍圖構建,而下面的人無法反對,換個人可就沒有這麼輕易了。

“密雲分割槽的冶鐵行業目前保持不變,由中華重工組織精幹的工人隊伍,支援湖廣地區建設冶鐵行業,吸收當地的冶鐵工人,以及擴招新工人,打造出規模達到三十萬冶鐵工人的冶鐵中心.”

湖廣地區在明中期得到開發。

有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取代了宋朝形成的江蘇熟,天下足的農業格局。

不過朱高熾並不打算大開發湖廣的農業,只會小規模的開發當地的土地。

資源就是一切,包括土地資源。

有了資源,可以解決很多矛盾和問題。

湖廣行省是後世的湖北與湖南,朱高熾不打算拆分,透過對外移民,並且保留腹地土地資源。

留給一百年後的子孫後代,相信那時候的大明,人口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了湖廣的土地,加上對外的移民,繼續堅持個一百年不成問題。

兩百年的向上發展期。

已經足夠支撐中華文明能達到的高度,奠定了世界格局。

而如果還是發生了無法掌握的意外,朱高熾也無能為力了,至少他已經打造好了根基。

在朱高熾的藍圖中。

腹地湖廣將會是大明工業需要的鋼鐵的供應地,陝西冶鐵行業,則會成為北方對外開拓的鋼鐵供應地,福建冶鐵行業,又成為海外開拓的鋼鐵供應地。

同時陝西行省和福建行省,也成為大明鋼鐵需求額外的補充力量。

天津化肥行業的發展,以及大片井制度下,農業不但得到了增收,還有了更先進效率的農業機器使用。

在糧食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爛在倉庫裡是極大的浪費。

用吃不完的糧食,養活更多的工人。

產能不夠人頭來湊。

當湖廣冶鐵中心的藍圖落成,大明的工業發展瓶頸,會得到大的突破。

修建鐵道的工人,才可以擴張到一百四十萬。

如今不是分配不出來人,而是冶鐵行業的產量跟不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水滸霸天下

陸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