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大學生的城府

北平大圖書館。

大門口是石磚的街道,遠處,地面鋪設的鐵軌,一輛蒸汽機公車到站,從公車上走下來一個少年。

人們的視線立刻吸引了過去,只見那名少年穿著特異的黑色長衫,胸口還懸掛燕子圓標圖案。

與眾不同的打扮,正是北平大學的第一屆大學生。

人們眼裡露出尊敬,羨慕。

少年很沉穩,沒有少年本該有的張揚,沒有在意人們的視線,平靜的邁上臺階,走進圖書館的玻璃大門。

圖書館大樓,材料使用鋼筋水泥結構,地板是打磨光滑的水泥地面,最大程度的減低火災的風險,這裡禁止明火,除了燈罩裡的煤油燈。

圖書館藏書四萬一千零七十九部,四十四萬九千一百一十七卷。

其中西漢以前的書籍,一千零三十三部,一萬三千零二十九卷。

東漢時期的書籍,一千一百部,兩千九百卷。

三國時期的書籍,一千一百二十二部,四千五百六十二卷。

……

隋唐時期的書籍,一萬零三十六部,十七萬三千三百二十四卷。

宋朝時期的書籍,一萬一千五百一十九部,十二萬四千九百一十九卷。

當初負責創辦圖書館的趙勝,朱高熾的文書,濟陽千戶之子,曾經自信的說過,自古以來的書籍都已吸收。

不過很快引起北平學者的質疑。

有人舉出唐朝皇帝的藏書大約有五千到六千種,合計八點九萬卷書,這只是皇室藏書,沒有包括世家貴族的藏書。

因此認為趙勝所言不實,北平大圖書館並沒有收納完天下書籍。

後世西方的學者,曾經宣揚過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藏書有四十九萬卷之多。

竟然比北平大圖書館的書卷還要多。

但是中國才有活字印刷書,而同時期的西方並沒有,用什麼去印呢?

而且西方的造紙術也很落後,中國有先民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開始了大規模的推廣。

而西方要等唐朝時,大食與高仙芝爆發怛羅斯戰役,戰敗的唐朝士兵俘虜中,有懂得造紙的工匠。

首先在撒馬爾罕建立了中東第一個造紙作坊,794年,巴格達出現中東第二個造紙作坊,中國的造紙術由此傳到阿拉伯地區。

十二世紀初傳入西班牙,十三世紀傳入義大利,十四世紀傳入法國、德國。

亞歷山大用什麼去印刷,又去哪裡造紙,來藏書四十九萬卷呢。

西方造假之風可見有多嚴重。

少年習慣了大圖書館,交上了他北平大學的名帖,可以閱讀北平大圖書館所有科目的書,不受任何限制。

大圖書館沒有蒸汽機上下機,需要人們從樓梯上樓。

少年來到了三層,根據圖錄,找到了一些關於算數方面的書籍,根據教諭留下的作業,他們要獨立算出,武昌長江鐵道大橋的長度面積,土方使用量,橋墩承重力等等。

作為天之驕子,靠著自己天賦進入大學的驕子們,內心非常的高傲,都想要試試自己的能力。

一個人嘗試完成整個鐵道工程部下,工程探測計劃部與規劃計劃部的工作量。

圖書館有長桌長椅。

三樓已經有限制,不是任何人可以上三樓,所以此處的傢俱比較精美。

明亮的玻璃窗下,視線非常的好。

從中午一直看到傍晚。

一二樓是不提供煤油檯燈的,但是三樓可以,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是否需要提供煤油燈。

圖使館可以提供煤油燈,但是使用的人需要支付煤油燈的費用。

少年笑著拒絕,還了後,離開了圖書館。

“看氣度並不是窮人家的孩子呀.”

工作人員意外的想到,不過很快丟之腦後。

檢查完了圖書館,把煤油燈收攏,每盞煤油燈都有標記,倉庫需要統計入庫。

過了一個時辰,北平大圖書館閉館。

此時。

北平的街道,兩旁的商鋪門口已經點燃了各色的燈籠,照亮了路面,還有主道上部分地段的煤油路燈。

夜晚沒有讓北平城寂靜下來,反而隨著五彩的燈光,點綴的北平城更為耀眼。

少年乘坐公車回到了新城區。

此處的樓房間距更稀疏,多半為三層,前後各有院子,綠蔭環繞,盆景美麗。

有的庭院修建了牌坊,大水缸中的荷花正開。

“老大回來了.”

一名婦人抱著嬰兒,身邊還有名少女,看妝扮是北平女子學校的學生。

“爹還沒有回來嗎?”

少年問道。

“哥,你今天去哪裡了.”

少女放學回來,沒有見到大哥,於是嘟著嘴問道,天都黑了,大哥才回來。

“我去圖書館了.”

少年寵溺的說道。

明明相差不了幾歲,可少年就像個大人,而少女還像個小女孩。

“咚咚咚.”

院子外傳來了鈴鐺聲。

“肯定是爹.”

少女蹦蹦跳跳的去開門,不久,少女跟著一名提著黃皮公文包,穿著深色工字裝的中年人返回來。

“父親.”

少年低頭。

婦人抱著嬰兒,招呼一家人坐下吃飯。

從廚房裡走出來一名婦孺,雖然穿著大明款式的衣裳,可樣貌還是有些不符,與此處格格不入。

婦孺端著木盤,裡面有幾盤菜餚,她小心的擺放在桌面上,又回去廚房端出湯鍋。

一家子人並沒有在意那名婦孺。

中年人坐在主位上,婦人把嬰兒放入搖籃,女兒坐在她的下首,兒子獨坐對面。

等婦孺把餐具都擺上桌後,中年人才開口道:“吃飯吧.”

少女朝著婦孺離開的方向正要開口,被哥哥的眼神阻止了,嘴邊的話嚥了下去。

中年人果然已經發現,臉色有些不快。

“學校教育你的愛心,是用來給我們大明自己的族人的,而不是濫施捨.”

少女委屈的低下頭,雙眼通紅,忍著眼裡的淚水。

“妹妹畢竟是女孩子.”

少年幫妹妹說話。

中年人平靜的看著長子。

少年不再說話,他知道自己說的話,非常讓父親不滿意。

北平的工錢高,人工短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家朝鮮貿易集團,開始為北平供應高麗婦孺。

這些高麗婦孺緩解了北平家庭的缺少勞力的社會現象。

每個月只需要一元錢,就能招聘到高麗婦孺到家裡做傭工,五角錢的工錢,聽說會被她們所在的公司扣去至少一半。

可就算如此,哪怕只有兩角五分錢的工錢,也讓這些高麗女傭興奮不已,成為了北平行省熱門的行業。

高麗女傭幹活沒有問題,唯獨交談不便,但是經過她們公司簡單的培訓,最尋常的日常用語沒有問題。

女孩子心軟。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加上與高麗女傭的長期相處,讓女孩子覺得高麗女傭很可憐,甚至私下把自己的零花錢送給過高麗女傭。

被父親得知勃然大怒。

第一時間退回了高麗女傭,讓別人重新送來新的高麗女傭,並狠狠的斥責了女孩子。

“我大明南方還有大量貧窮的族人,你卻把零花錢送給外族.”

女孩子知道了,自己施捨外族的行為,讓父親非常的不滿,雖然她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

例如自己和高麗女傭接觸時間久,有了感情,對方也在照顧她云云,可她並不敢說下去。

吃完了。

中年人去了書房,少年也按照慣例跟了過去。

兩父子對坐書桌。

點燃的煤油燈,照亮了書房裡的書架,書架上有許多書,還有一些擺設。

其中的景德鎮陶瓷書畫缸裡,有捲起來的畫卷,是父親最心愛的收藏。

“父親,我們家的變化真大.”

少年是大學生。

他內心充滿了自傲,並不會因為父親的威嚴就變得收斂。

聽到長子的感嘆,中年人也陷入了沉思。

最早在糧票銀行上班,因為當初的風波,主動檢舉上司,推動了審查部的成立,不但沒有受到牽連,反而獲得了表揚。

從那時候起,他彷彿有了運氣一路高升,但他更相信自己兢兢業業從不出錯的工作精神。

“父親也變了.”

少年笑道。

中年人終於不在板著臉,長子成為了北平第一屆大學生,他為長子感到驕傲。

“為父可能要調走.”

“父親要離開北平了嗎?”

中年人沒有細說。

關於湖廣行省圍繞武昌成立大明的冶鐵中心,彷彿就是一個行政安排而已。

可只有相關的人才明白,這其中蘊含的巨大意義。

哪怕他們糧票銀行,也需要在武昌成立分部,為武昌冶鐵中心的建設提供貸款服務。

更不提其餘的產業鏈,更代表了武昌一帶的地區,社會模式即將發生的大變革。

競爭湖廣行省糧票銀行分行的分部行長,他肯定是沒有資格的。

他的對手有兩個,誰最終勝出,誰就提升為分割槽管事。

為了前程,中年人願意離開北平。

離開前最不放心的是長子。

長子在大學的生涯,太過重要了。

“承志,前些年,為父被誤關的那幾個月,你的表現很好,猶如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如今為父要離開家裡許久,希望你能不辜負為父的期望,萬不能因為沒人管束,就放縱了自己.”

聽到父親開始教誨,少年起身垂手,恭敬的傾聽父親的吩咐。

等父親說完,少年才開口,“父親放心,兒子不會讓父親失望的.”

中年人滿意的點點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美夢不成真

月亮的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