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天下第一廠

巴爾思擴闊山。

鬼力赤汗出其不意,不講規矩,趁著大會毒殺了安克帖木兒,率領大軍攻入了群龍無首的哈密城。

周邊七城沒有人來支援脫脫,脫脫大罵人們背信棄義,最後率領近百騎衝了出去。

鬼力赤汗不願意放過脫脫,派騎兵去追殺他。

脫脫沒有往西跑,而是選擇往東跑,最先抵達哈拉木提,哈拉木提的城主是投降了安克帖木兒的首領。

他沒有迎入脫脫,反而從城裡衝出一行騎兵。

脫脫見勢不妙,立刻帶著手裡的幾十騎兵打馬狂奔,對方追了一段路就沒有再追下去。

最後的指望是哈密大煙墩,這裡有幾支部落,雖然接到了脫脫一行人,卻不願意為他出兵。

脫脫知道大勢已去,擔心鬼力赤汗的人追上來,只能投奔去了嘉峪關。

只要眼前的朱能願意派兵,從鬼力赤汗手裡奪回哈密城輕而易舉,那麼他還能當上哈密的城主。

嘉峪關。

“十幾年前,你的叔叔抗拒大明,被我們的宋老將軍小懲一番,嚇得連城池都不要,往西逃奔了千里.”

人在屋簷下,喪家之犬他又能如何。

金忠苦笑道。

蒸汽機火車行駛在鐵道上,從山東抵達六合,火車的鐵道行駛到了盡頭,前面是長江。

那麼自然不會再把哈密交給當地的酋長,而是由大明直接管理,否則哈密連年烽火,何時是個頭。

“這樣我大明分別官船廠有金州船廠,龍江船廠,長樂船廠,我的預計是每年下水一千艘.”

金忠也愣住了。

後世來算就是每小時十五公里,這個速度有多慢,相信開過車的人都知道。

四周無閒田,到處有人影。

李友直打量了一路。

只要糧食不出問題,那麼朱高熾就可以以調控的手段,創造市場,引領市場。

乘客們不需要,他們在渡口改乘渡船,然後在另一頭重新以票登上火車。

“那就只安排軍隊,移民之事稍緩.”

“咔嚓咔嚓.”

如今的大明今非昔比,早已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糧點在應天府推行,雖然地方上發生過阻礙,但到底推廣開來,只是糧點收攏天下之糧,需要慎之又慎.”

將會由軍商聯合部為引導。

脫脫開出了條件。

那麼放在哈密。

例如呂宋。

朱高熾肯定的說道。

在脫脫抵達嘉峪關的第五日,鬼力赤的使者就到了嘉峪關,希望能像安克帖木兒一樣獲得大明的認可,並且又如往常般為大明守邊。

有人在大廳喊道:“去京城的火車到了,從渡輪過來的乘客趕緊上車.”

懂了。

金忠認可瞭解縉的說法,並且提出他的看法,“稻穀最易儲存,南方儲存可以兩年,而北方儲存可以達到三年.”

以前不派兵駐守哈密,是人口不夠,那些年北方都缺人口,還需要南方大量不停的移民。

在東南海域有大量的好土地,而上面並沒有政權。

“都督.”

是否接受鬼力赤的稱臣納貢的請求。

雖然還是以風帆為主,但是加上蒸汽機當做輔助動力,可以解決許多的問題。

現在通了鐵道。

到了應天府內,李有直才有所感觸,發現了南方的富裕,每年大量的資金和物資運輸北方,這就是南方的底氣啊。

不久。

幾名侍衛拔刀,嚇得脫脫連忙跪在地上,不是他膽小,實在是有求於人,硬氣不起來。

朱能攙扶起脫脫,一臉的笑容,但心裡卻不以為然。

“聖人說既然想要在哈密開墾九百萬荒田,人就不能少了,只有人越多,日後留下的人才越多,只三十萬人,恐怕最後只能留下不足十萬.”

此時。

如今沒有生病,朱元璋還活的好好的。

解縉問道。

根據他與皇太孫的謀劃,當軍商聯合辦在地方試行成功,那麼就會在福建發揮作用。

隨後不久。

朱能對於安克帖木兒的使者很客氣,畢竟朝廷的決定還沒有下,哪怕他心裡有數,但也沒必要提早攤牌。

的確如朱元璋所言,哪怕給人一百畝地,三十萬裡能留下來的,可能只有十萬。

“五十萬?”

在站內貼了標語,提示乘坐外面的馬車有風險。

李有直一看就知道是盜印,偷印刷出來的,紙張質量差,但是勝在便宜。

朱高熾看向瞭解縉。

“只要大都督幫我驅逐鬼力赤汗,幫我拿下哈密城,以後哈密可以接受明軍駐兵.”

十萬青壯留在哈密,加上他們內地的家眷,也就有了幾十萬人,二十年的生養下來,恐怕人口就超過一百萬。

所以打容易,但是沒人來當地生產,打下來又有什麼用。

在吏部報了道,只過了一日,皇城的人找上門,隨著對方去了文華殿。

“既然如此,那移民之事?”

“你留在嘉峪關吧,具體的事務,等待國內朝廷的主意.”

渡口很熱鬧。

“我準備把大明所有的官船廠集中起來,籌辦為應天府的龍江船廠,福建的長樂船廠.”

投奔大明還能有條活路,投奔其他勢力最後會被吞的渣滓都不剩,脫脫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處境。

“後來,你叔叔要返回哈密,派了使者聯絡我大明朝廷,主動說願意歸順大明,為大明守邊.”

茶水鋪,食鋪,酒鋪,書攤,還有賣小商品的攤販,形成了一條熱鬧的街道。

北平的發展變化是最大的,其餘的路途上,變化倒不是怎麼大。

只不過多了些工廠,多了些鐘樓水塔之類的建築。

朱高熾正和金忠商議,所以李有直在偏廂房等候。

這並不算什麼問題,歷史上隨著下西洋活動的終止,龍江船廠關張大吉,但興起的清江督造廠,平均每年下水六百餘艘船隻。

說了不管,還是忍不住的要管,不過比以前已經好多了,如果歷史沒有變化,朱元璋應該已經病逝了。

脫脫只能無奈的接受。

想要改變東南亞海域,就需要充足的人口。

“那就在北方建立大糧倉,分一百座,南方也要建立大糧倉,分五十座.”

“積蓄天下之糧,必須以三年為限,如此方為利國利民的良策,否則如發生大面積的災害,而糧點的糧食又無法供應百姓,恐怕會有大禍.”

李有直感嘆小王爺的氣魄。

“軍國大事,我雖為大都督,卻也不敢擅啟戰端,不過你放心,你的安全由我們保護,鬼力赤傷害不到你.”

大打還是小打,如何善後。

果然。

“居正啊.”

但不少的百姓視而不見,受不了馬車伕們的誘惑,跟著他們出去了,李有直一動不動。

無論是帶領百姓開荒,還是後來推動工業發展。

聽著朱能的話語,脫脫的臉色難看了起來。

但別看這每小時只十五公里,卻能讓大明社會的生活模式,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李有直是北平的官員,從小吏做起前程有限。

後來被顏鈍看重他的才能,給予了重用,才有了官身,隨著顏鈍離開北平,他受到了小王爺的重用。

眼前的脫脫還是看不清形勢啊。

車站外的馬車伕們一直向火車站內的乘客們招手,告訴他們還不如乘坐他們的馬車,說不定都到了京城。

車船店腳牙,可不是好相與的,不是本地人,還是不要輕易的跟去才好。

運輸乘客的火車,從這裡掉頭返回。

大明的實力急速發展,胃口自然也變了,不會再像以前那麼痛快的讓利。

“請起,有話好好說嘛.”

不打。

作為上朝天國,最不希望的是周邊烽火連天,對於天下的穩定非常不利。

控制在糧商手裡,哪怕價格貴,至少他有,還能相處應對措施。

“金部臺和解先生,你們二人商議個章程出來.”

朱高熾吩咐道,事情需要集思廣益。

糧點的施行,為工業發展的前提,農業穩定打造了堅固的根基。

金忠望向朱高熾。

西域行省有上萬新軍。

但是天下的糧食都集中在國家手裡,萬一發生了大規模的災害,而糧食卻又花了出去,那比糧食控制在糧商手裡還危險。

下一步的琉球島,以及琉球島到呂宋島。

朱能把西域行省外最新的形勢記載下來,以公文的形式傳送回京城。

工作狂人就是工作狂人。

……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朱高熾恍然,“故土難離.”

閉著眼睛無論往哪個方向走,要不了多久能看到村落,幾年前的北平行省人口才兩百萬。

放眼大明周邊地區,有哪個地區能供應的起大明人口所需要的糧食?

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艦隊就經過呂宋,封了移民當地的許柴佬為呂宋總督。

重新坐上了火車,李有直一直懸著的心裡才安寧下來。

“我們家族世代忠於大明.”

脫脫盡著自己的努力。

朱高熾熱情的拉著李有直,這位歷史上有名的實幹官員,這些年在北平做的非常好。

當下的呂宋只有部落土著,更重要的是從福建月港到呂宋,普通的商船,只需要十五到二十日。

朱能笑著搖了搖頭。

手裡的新軍們操練的嗷嗷叫,天天叫喚著要立功建業,有了打仗的機會,哪裡需要脫脫來說。

新軍的戰鬥力,脫脫非常明白有多強大。

朱高熾召見了李有直。

李有直跟隨從渡口下來的人流前進,時不時打量下攤販上的商品有哪些。

隨著那人的喊話,人們紛紛帶上自己的行李,一窩蜂的往入口奔去,連李有直也情不自禁的跑了起來。

他們的火車還沒進站。

他又不是傻子。

下西洋的活動中,船隊的人數接近三萬,最高的時候在三萬多。

因為擔心誤了火車,李有直並沒有停下腳步。

脫脫擋在朱能面前。

朱高熾預計的下西洋人數規模在五萬人左右。

“放肆!”

不說別的。

火車的時速。

結果在火車站等了整整一個時辰也未見到他們要等的火車。

並且還上疏過,控制馬六甲的重要性,必須要控制在手裡,否則容易成為外患。

朱高熾沒打算在亦力把裡和哈密遷移太多的人去,至多五十萬人已經是他所規劃的上限。

朱高熾也無語起來,“皇爺爺不是說不管麼,怎麼又插手了.”

“拜見小王爺.”

“還是要打.”

金忠解釋道:“如果時間長了,恐怕哈密的鐵道會被破壞掉.”

“解先生之言乃持重之道,的確需要如此.”

聽到朱高熾的話,解縉又搖了搖頭。

朱高熾當即說道。

而如果糧點沒糧,那就不是價格貴不貴的問題。

哈密的事情,可不是隻是軍隊和移民的事情,還有軍商聯合部在哈密與亦力把裡的試行。

脾氣改不了的。

一旁的解縉說話了。

“考慮哈密的穩定,我朝廷同意了你叔叔回哈密,才有了哈密十幾年的和平,地方百姓的安寧.”

打。

經過解縉的提醒,他醒悟過來,國家大事不可操之過急,並且已經明白解縉要說什麼。

“移民之事並不用停下來,但是漸少規模,先組織十萬青壯去當地興修水利.”

“不是太子,是聖人.”

朱高熾愣愣的看著金忠,下意識問道:“父王改了主意?”

就像前些年,北方的軍戶有不少的逃戶,逃回了自己的老家,隨著北方逐漸恢復了水利工程,田畝富裕了起來,這個現象才稍微緩減。

《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大宋宣和遺事》、《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西遊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武王伐紂平話》、《列國志傳》、《碾玉觀音》、《西山一窟鬼》、《馮玉梅團圓》……

他本來是穩妥的人,實在是軍中求戰欲太濃厚了,擔任新兵部尚書的金忠,失去了大局觀。

這可不是幾百幾千人,而是涉及好幾萬人的產業,說改就改,絲毫不怕發生問題。

既然改變了戰略,具體的事物,方方面面都需要要重新規劃,還需要去和朱棣通氣。

但是十萬夠了。

只有運輸物資的車廂,才會在江浦的碼頭,透過吊臂把蒸汽機火車車廂抬升到蒸汽機輪船上。

朱能沒有再說下去。

一味的強硬是沒有用的,別人會跑。

關鍵還是人口。

朱高熾煩悶了起來。

今天感冒發燒,實在無力,下週六爆更,補回昨日的一章,今日的兩章,另外被封的兩章,放在了評論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人物錄

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