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無知的敵人們

來自極北之地的寒風,讓草原陷入了漫長的冬天,猶如冰霜的世界般,人無法在戶外呆上更多的時間。

可哪怕已經這樣,仍然要忍著刀割般的痛苦,底層的牧民們,要冒死去看顧牛群羊群馬群。

他們最怕的是一夜之間,這些牲畜凍死了。

這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情。

牲畜凍死的少,他們來年能活下更多的人,如果牲畜凍死的多,那麼來年他們就會死更多的人。

對牲畜照顧不周,會受到頭人們嚴厲懲罰。

冬天。

終於過去了。

幸運的是,冬天裡,他們部落的牛羊凍死的並不多,人也死的不算多。

哈刺兀海清點了部落裡剩餘的牲畜。

“上一回的冬天,部落裡的牲畜只凍死了三成,真是長生天的庇護.”

部落裡的頭人鬆了口氣。

冬天太可怕了。

幸運的是他們的牲畜大部分活了下來,更多的部落,嚴重的會凍死一半以上。

只要今年的雨水多些,活下來的牲畜就能繼續繁殖。

“你去一趟達爾岱他們的部落,找他換茶葉回來.”

哈刺兀海吩咐道。

“這些人和漢兒一樣的貪婪.”

部落頭人罵道。

哈刺兀海沒有出聲。

他們熬過了冬天,但是還有更多的挑戰,每個挑戰都關乎部落的存亡。

準確的說,在草原深處的他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在和惡劣環境的大自然抗爭。

靠近中原的熟部,必然是和中原達成了默契的部落。

否則別說和中原交換物資,說不定哪天就被中原的軍隊給端掉了,因為這些熟部失去了憑仗—未知的位置。

換句話說。

這些熟部用自身的安全,與中原交換了生存權。

自給自足。

多麼奢侈的生活。

哈刺兀海內心很羨慕中原的漢兒,他非常希望自身的部落也能自給自足。

可單一的生產方式,必定無法自給自足。

世界上任何的遊牧文明,必定靠近農耕文明。

按照西方學者的說法,世界每一個定居文明,在歷史上都持續受到遊牧文明威脅。

在遙遠的西部荒漠草原,那裡可以從西域獲得部分物資,雖然不多,但突破了零。

那麼在廣闊的中部和東部草原,他們只能從中原獲得自己想要的物資。

中原可以自給自足,說明了物產有多豐富。

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可部落的人們笑不出來,人人臉色沉重,充滿了壓抑。

部落頭人大罵著空手返回。

“達爾岱已經跟漢兒一樣壞,他的貪婪讓人無法接受.”

隨著頭人的大喊大叫。

人們都知道自己大概無法從達爾岱那些部落,換到自己需要的物資。

“達爾岱他們說漢兒換給他們的物資少,所以今年的價格要翻一倍.”

頭人告訴了哈刺兀海。

“我們連茶葉都換不回來.”

冬天凍死了三成的牲畜,不知道今年會餓死多少族人。

如果交換出去太多的牲畜,那麼必定會餓死更多的人。

這是頭人們和臺吉們無法接受的。

因為部落死的人太多,那麼部落很難延續下去,下場是被別的部落吞掉。

那些部落裡有經驗的老人,已經開始擦拭武器。

戰爭會帶來死亡。

這是中原百姓深知的道理,所以中原百姓不喜歡打仗,所以儒道勸阻君王不要妄動兵戈。

追求的是治理,因為中原可以自給自足。

草原的百姓也知道戰爭會帶來死亡。

每一次的戰爭,草原上會有無數的百姓死去。

可戰爭是他們無法避免的。

因為不打仗,他們還是等死。

大明強大了,達爾岱這些部落因為和大明交換物資,他們的部落人丁牲畜興旺。

而草場肥沃的地區,都靠近中原。

離中原越遠,草場越貧瘠,出現了許多的荒漠。

而正是因為離中原更遠,讓他們保持了戰略的優勢。

生存權和安全。

哈刺兀海忍住了衝動。

無論是去劫掠大明,還是攻打達爾岱,對他所管控的部落的實力而言,都不具備優勢。

但是老天為他做了決定。

草原上的降水。

老天好久沒有降水了。

如果按照後世科學的說法。

這些地區與中原內陸迥然不同的降水量,年均雨水量減少了整整一倍!

整個人類的歷史,與自然息息相關。

例如曇花一現的吐蕃帝國。

那個時期,吐蕃的降水量拉近了與中原的水平,氣候變得溫暖,支撐了吐蕃帝國的誕生。

他們從唐朝獲得了耕種技術,有唐朝的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教會他們種地,甚至能在高原上耕種了。

可這暫時的變化,很快讓吐蕃地區恢復了以往的貧瘠,哪怕在後世現代化的時候,高原人口也沒有超過那個時期的吐蕃。

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科學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很無力。

草原上。

高原地勢相對穩定,起伏相對較小,但雨水也少,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人們只能逐水草而居。

草原的氣候鏈穩定性,與中原的氣候鏈穩定性相比,顯得太薄弱。

雨水少。

那麼牛羊就勢必會減少存欄量,人們的生存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他們還需要中原的茶葉。

他們已經離不開茶葉。

還需要中原的鹽巴、布匹、瓷器、鐵鍋,烈酒……乃至糧食。

“派人去告訴勃林帖木兒臺吉,我們願意加入他們.”

哈刺兀海做了最終決定。

得知哈刺兀海的加入,勃林帖木兒非常高興。

他告訴哈刺兀海派來的騎士。

“漢兒是懦夫,是膽小鬼.”

“他們不敢來草原上報復我,只敢躲在城堡裡,哈刺兀海臺吉的決定是對的.”

“我們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毀掉他們的城池,搶奪他們的財產,只有這樣,我們的部落才能更加的強大.”

“勃林帖木兒臺吉,我們要去打漢兒的城池嗎?”騎士臉上有些畏懼。

勃林帖木兒安慰道:“我們草原騎士的性命寶貴,不會浪費在城牆下,但是我們可以繞過城牆,漢兒太多了,他們有無數的財富,都是我們唾手可得的東西.”

那騎士鬆了口氣。

中原的城堡,令人感到棘手,他可不願意去攻打那些城堡。

勃林帖木兒站了出來,成為了領頭人。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加入他。

不過勃林帖木兒可不會拿出自己部落的食物供養這些部落。

所以雖然形成了聯盟,但他們還是分散的,草場無法讓太多的人集中在一起放牧。

既然如此鬆弛。

那麼答應勃林帖木兒加入的部落,到底有多少是誠心,多少是混個數就無從得知。

只有戰爭的結果才能知道。

如果勃林帖木兒打了勝仗,那些搖擺的部落就會真的加入他,獲得分潤戰利品的資格。

如果勃林帖木兒打了敗仗,那時勃林帖木兒如果還活著,他也會很快成為默默無聞的部落,最終消失在史料中。

勃林帖木兒不是傻子。

相反,因為大自然的惡劣環境,他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在某些方面必然大方,在某些方面必然奸詐。

勃林帖木兒不會去攻打大寧城堡,上一次派軍隊偷偷去大寧轉了一圈,已經是最大的冒險。

所以他宣傳漢兒畏懼他,不敢來報復他。

這也是一種名聲。

正如中原人追求自己的名聲,名利名利。

草原人同樣追求自己的名聲,例如勃林帖木兒。

至少。

在當下的背景,勃林帖木兒的確是少有敢跳出來的人,一時間成為了風雲人物。

“漢兒難道真怕了勃林帖木兒?”

部落裡的巫師,有些看不懂最近的形勢。

勃林帖木兒冒犯了大明,大明至今沒有派兵去攻打勃林帖木兒,難道真如勃林帖木兒所言?

達爾岱坐在矮几後,拿起酒壺喝了一口酒,然後用小刀割烤肉,烤肉沒有調料。

大明的香料太貴了,大明不產香料,他們自個都要去好遠的地方買,所以達爾岱吃的是這種烤肉。

“我看事情沒這麼簡單,前幾日去了一趟開平,你沒有見過那裡的景象.”

從開平回來後,達爾岱就呆在自己的部落,從來不出去了,整日的喝酒。

巫師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樣子的達爾岱。

達爾岱是個很聰敏的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懂得妥協和抗爭,知道在什麼情形下做出對不過最有利的事情。

所以這些年來,他們的部落已經是附近最富庶的部落之一。

他們透過大明的物資,轉賣給別的部落,不但養活了自己,還養活了更多的新生兒。

開平。

鐵道站臺,出現了第一輛蒸汽機火車頭。

中華重工蒸汽機工廠的年產量,從最開始的每年兩三百臺,隨著市場的需求,逐漸發展到每年兩千多臺。

這個產量的支撐,也來自於煤礦業,焦炭行業,鐵礦業,冶鐵行業等行業的發展。

各行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鐵道站隔壁的供銷社,出現了大量二手的第一代蒸汽機,價格只需要五十兩銀子,甚至三十兩銀子。

這麼便宜的蒸汽機,比北平的製造成本還要低,讓商人們忍不住的採購。

礦場可不需要那麼先進的蒸汽機,他們只需要抽水用的蒸汽機就可以了。

雖然先進的蒸汽機效率更高,可他們購買這些廉價二手蒸汽機也能獲得利潤。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的不風流

閉眼穿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