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假二品的軍工聯合辦

衛所的維持,七分靠自種,三分靠朝廷調撥。

那麼修葺城堡,軍備等,大頭來自朝廷,人力則來自軍戶,對於衛所是沉重的負擔。

軍備一項上。

衛所擺脫給了中華重工。

付出的款項,不足市場價的四成,衛所也沒有佔太大的便宜,因為衛所節省的是勞動力。

這個勞動力,衛所是不用付錢的,是軍戶服役承受。

簡而言之。

衛所沒有佔大便宜,中華重工吃大虧,軍戶享大好處,因為軍戶不用再承擔繁重的勞動。

軍戶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提高生產,和更多的時間去操練,也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

而中華重工各類冶鐵車間的技術發展,擺脫了傳統匠戶模式的低下效率。

先進裝置下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只需要用一百人,就達到了需要一千個人才能完成的任務。

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效率,解決了這個問題。

變成了衛所佔小便宜,中華重工獲得小利,軍戶獲得了大方便,社會生產量得到了提高。

而生產出來的軍備,不但變得廉價,效能反而比以往更高,成為了神奇的事情。

衛所的將領們,至今搞不懂中華重工怎麼盈利的。

但是朱棣清楚。

因為朱高熾向他詳細的解釋過。

“如何維持精銳的軍隊,一直都是大難題,衛所制施行幾十年來,雖然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但也顯現了不少的弊端.”

“中華重工的調節資源能力,相信父王已經瞭然,這個能力,不只是在民生上,在軍事上也可以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例如衛所軍備之事,各得其所,各獲利益,才是經久不衰之道,萬世之根基.”

朱棣恍然大悟。

“所以你不讓咱出征,想要借這個機會,讓中華重工和衛所緊密結合,等梳理完後,再讓咱來出征,驗證效果?”

看到朱棣自己的理解,朱高熾狠狠的點點頭。

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不算朱棣誤解。

“可也沒必要鬧出這麼大動靜啊,你沒看到北平城的氣氛,就差火星了.”

朱棣不滿的說道。

朱高熾沒有在乎,反而露出得意,“畢竟算得上改制,人們把注意力轉移,才好方便兒子行事.”

“你呀,膽子太大了.”

朱棣無可奈何的點了點朱高熾。

但是朱棣的確沒有拒絕。

朱棣是二代。

並且是位素質良好的二代。

他是能接受新事物的,當上皇帝后,也做了許多新的事情出來,做了很多開創性的行為。

在貴州設省,在越南設省,七下西洋。

還創新管理國家方式,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內閣制管理國家的皇帝,並且還修了一本三億七千萬字的永樂大典。

用都城守國門。

明初的時候,精華皆在南方,無論是人口,或者糧食產量,還是經濟水平等。

加上南北分裂多年等原因。

最後朱棣選擇遷都北平。

只有這樣,後世才會全力以赴的守住北方。

不會也不可能在受挫的時候,就輕易放棄北方土地,並讓南方的物資全力運轉北方。

這是初中教科書上,對朱棣遷都的評價。

現在的朱棣看到了北平衛所軍備,交給中華重工後帶來的好處,他知道老大說的是對的。

中華重工,已經不再是當年朱棣的眼中,任由自己長子去弄出來,考驗兒子能力的“玩物”。

前些日子朱棣親自去觀看中華重工蒸汽機火車頭,這麼抬舉中華重工的行為,已經證明朱棣對中華重工改變了以往的態度。

如果中華重工不是在自己嫡長子手中,朱棣早就要親自接管過來了。

這是國之利器,不能落入私人之手。

朱高熾見朱棣態度鬆動,又主動給了個大誘餌。

“軍工聯合辦,軍商聯合辦,不應該由中華重工單獨掌控,而是歸入王府.”

朱高熾笑眯眯的說道。

朱棣忍不住打量了兒子兩眼。

自己這個兒子,氣量可不大,不是大方的人。

也不能說不大方。

在權利上是不大方的。

什麼東西都要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容不得外人沾染,朱棣是這麼認為的。

“你捨得?”

“有什麼捨不得的,只要對北平有好處,兒子自然會支援.”

朱高熾大方的說道。

第二日。

長史府官員,都司官員,中華重工幾位大掌櫃,來到了承運殿。

中華重工第一次出現在承運殿。

北平的政治中心。

經過整整一日的商討,最後下發了公文。

軍工聯合辦,將移交給長史府。

都司主官陳亨兼軍工聯合辦負責人。

軍工聯合辦設主任一名,常務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

常務主任由長史府金忠擔任。

軍工聯合辦本是中華重工和衛所之間的,協助溝通的部門,沒有真正的級別。

但是陳亨兼任軍工聯合辦的意義就不同了。

陳亨是正二品武官,加上長史府。

換句話說,軍工聯合辦雖然無品級之名,但是已經具備了實際的權利,不再是協商部門,變成了管理部門。

朱能擔任軍工聯合辦副主任,負責衛所方面的職能。

馬王宣擔任軍工聯合辦副主任,負責中華重工方面的職能。

同時,軍工聯合辦直接管理所有軍籍工人。

中華重工內部的軍工企業,由軍工聯合辦與中華重工聯合督辦。

長刀一廠、長刀二廠、制式軍刀工廠、盾具工廠、火藥工廠、紙彈包裝廠、鳥銃製造廠,廂車製造廠、輕炮鑄造廠、大炮鑄造廠、軍糧製作廠、軍械工廠……大小二十餘家工廠。

軍工聯合辦下的第一道命令。

全軍學習五壯士精神運動!

紫荊關千戶所。

這裡是附近衛所主要服役的軍營。

上千名將士席地而坐。

在周邊掛起了許多的橫幅。

“全體將士學習五壯士崇高精神!”

“英風得天地,壯氣作山河!”

“千秋忠烈,百世遺芳!”

“鐵肩擔道義,熱血薦軒轅!”

……

紫荊關守備。

站在高臺上,一個字一個字的念著手裡的稿子,對於此類的行為,他已經做了許多次。

自從前番紫荊關士兵救人犧牲的事蹟,被北平大劇院搬上了舞臺,紫荊關千戶所就受到了關注。

中華重工各工廠組織的慰問團隊,經常來紫荊關學習,高喊見義勇為的精神。

見的多了,自然也就會了。

作為關隘重地,隨著邊疆的外移,北平早已不是邊區,重要性大幅度下滑。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紫荊關千戶所,仍然是這片地區重要的軍事力量。

這麼重要的地方,這名守備當然也是北平系的將領出身。

他一邊念著稿子,一邊看著操場上年輕的腦袋,心中忍不住的感嘆,熟面孔所剩無幾。

自從中華重工創辦以來,越來越多的軍戶加入了中華重工。

那些服役的熟面孔,好多退役去了中華重工。

他們家中的弟弟們代替服役。

以前一個人當兵,可能要當一輩子,現在好多人只當兵三年,甚至兩年就退役了。

守備原來是擔心的。

顧慮會導致千戶所戰鬥力下滑,可很快他就不擔心了。

新來的年輕人要更好管理,他們更聽話,更容易被嚇唬住,要比原來的人服從多了。

那些老活計趕緊走吧。

守備從不捨得到痛快放人,變化可謂巨大。

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軍戶離開了土地,加入了中華重工。

哪怕沒有此次改革的軍工聯合辦,中華重工在衛所的影響力,早已經深入根部。

而此次軍工聯合辦的改革,讓中華重工獲得了名器。

守備有些好奇。

軍工聯合辦算不算自己的上級部門。

如果算,軍工聯合辦是什麼品級的衙門?

如果不算,那自己按照軍工聯合辦下發的公文辦事,這又算什麼說道?

那都司呢?王府呢?

算了。

想那麼多幹嘛,不都是王爺家的事情,左手換右手,倒會玩花樣的很。

“全軍上下,以我帶頭,必將繼承這股精神,不負大明,不負王爺,不負百姓,不負同袍!”

守備唸完,放下了稿子。

“嘩啦啦.”

一千多號年輕計程車兵們,拍起了巴掌,發出了響聲。

在鄉間。

軍戶經濟合作社動了起來。

各級組織在鄉間村頭掛起了橫幅,在牆壁上寫滿了標語。

“官兵情似海,國防重如山!”

“忘記苦難就會捱打.”

“強盜們來了,鄉親們拿起刀槍.”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構建血肉長城!”

“戰士守邊關,百姓是靠山!”

……

“哪裡來的敵人,到哪裡了?”村裡的百姓們圍著提著鐵桶的工作人員問道。

工作人員輕輕放下鐵桶,向百姓們喊道,“敵人還遠著呢,但是不盡快打敗他們,遲早會搶到我們這裡.”

“想想老一代的故事吧,那些年的光景,我們是怎麼熬過來的,受了多少欺凌.”

“怎麼他們又要來啊,不是打跑了他們嗎.”

有百姓焦急的質問。

“因為我們的日子好了,他們的日子過的不好,又想要騎在我們頭上.”

“老天爺啊,怎麼會有這麼壞的人,他們就不能自己勤奮的種地,為什麼只想欺負人!”

有位老者拄著柺杖,生氣的在地上捶。

“你們村的七妹,她的丈夫好端端的被那夥人殺死了,砍了幾十刀呢.”

“太殘忍了.”

“唉.”

“可憐的七妹.”

“不能讓他們過來.”

“要打死他們.”

……

有讀者朋友對賀寬的死意見很大,在這裡解釋下,賀寬的死,其實早就埋了小小的伏筆,在他出發前和妻子告別的時候,可能是我沒有設計好這段情節,讓許多書友朋友感到不舒服,後面我會在保持整體風格的基礎上,儘量改變這些因素,希望大家能有好的閱讀體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的不風流

閉眼穿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