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發配”大寧

工業化的社會,和農業的社會,兩者的社會衝突很大,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形勢。

一個是要把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一個是要把人約束在土地上。

會誕生許多的衝突,朱高熾並不是沒有預料。

在後世八十年代的變革時期,朱高熾見過許多案例。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矛盾都會被經濟發展所淡化掉,在後來人看來,並不是什麼麻煩。

因為他們是後來人,而不是當時的人。

世子府。

今日的朱高熾,沒有去中華重工總部坐班,留在了家中,世子妃郭彩蓮很高興。

她以為今日夫君會留在家中。

結婚以來,夫君陪伴她的時間屈指可數,如果不是因為夫君沒有別的女人,郭彩蓮都以為自己失寵了。

精心打扮一番的郭彩蓮,讓侍女們準備了瓜果點心,送到了庭院中,此時的朱高熾,穿著簡易常服,在庭院裡閒逛。

“殿下.”

郭彩蓮軟軟的聲音響起,帶著丫鬟們,把果盤放到庭院的石几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你來了.”

朱高熾嘴角笑了笑。

郭彩蓮順從的來到朱高熾身邊,落後半步,眼神不離開朱高熾的身上。

“殿下今日有閒?花園的梅花正開……”

“今日請了幾位官員來世子府,有些事情要商量,下次吧.”

朱高熾打斷了郭彩蓮的話。

郭彩蓮怔了怔,差點哭了出來,露出了一絲慌亂,很快恢復如此,可眼裡的委屈藏不住。

“殿下為國事忙碌,臣妾豈敢阻撓,但求殿下保重身體,萬勿急切操勞.”

王府的規矩大,郭彩蓮的陪嫁丫鬟們,雖然為自家小姐不平,可不敢開口抱怨。

郭彩蓮是世子妃,有大責在身。

朱高熾笑道:“事情一件皆一件,永無止境,我的確虧待了你,不過你我受百姓奉養,萬民表率,當有如此覺悟.”

寬慰了郭彩蓮一番,朱高熾很快就離開了。

同樣。

郭彩蓮和丫鬟們送著朱高熾離開,同樣的拱門,郭彩蓮已經這麼送了許多回。

在世子府的客廳。

幾名北平官員,有布政司衙門的,也有按察使司衙門的,受小王爺之邀前來。

“參見小王爺.”

蘇觀等人,見到了朱高熾紛紛行禮。

“多日不見,諸位可好.”

朱高熾笑呵呵的問道。

“託小王爺洪福,一切安好.”

……

等眾人坐定,下人們奉送完茶水,朱高熾看著蘇觀等人,打起了交情牌。

“蘇都事,你我相交多年,當年在東北臺村,我創辦蒸汽機工廠的時候,獲得了你不少的幫助.”

“多年過去,你升官到了布政司,蒸汽機工廠也物是人非,反倒是你我之間見面的時間少了.”

又看了看沈展志等人。

這些人都算是朱高熾的熟人。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的品級雖然不高,但的確是北平的實權官員,他們是一張本地關係網。

這張關係網,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成為自己的助力,前提是讓這些人願意遵循自己的道理。

“聽說王臬臺最近對中華重工很不滿,提出了許多的批評,把中華重工帶來的一些變化,認定為對社會不利,認為要改變這些行為,諸位怎麼看待?”

朱高熾直截了當的問道,看看眾人的政治立場,是否如以往的靠近自己。

明初地方最大的政治勢力是藩府,明中後期地方最大的政治勢力是布政司,所以人們俗稱藩司。

按察使司因為掌管刑事權,俗稱臬司,所以按察使也被人叫敬稱臬臺。

“既然小王爺如此看著我等,我們也不會讓小王爺失望,開啟天窗說亮話.”

姜言得是按察使司的官員,掌管司獄司,也就是管理全北平的監獄。

對應後世的監獄管理局,最高上級部門是司法局。

不過現在是大明。

大明的按察使司不受布政司管理,兩者是平級部門,甚至可以說按察使司有時候比布政司都要強勢。

一個掌握行政權,一個掌握司法權。

而司獄司又是按察使司下面重要的一個部門,所以姜言的品級雖然不高,但實權和影響力不小。

官場上並不是品級越高實權越大這麼簡單,而是要看其擔任的官職。

司獄司屬於半封閉的衙門,又具備獨特性,所以養成了姜言得一言堂的風格。

不過這是在世子府,姜言得又不是傻子,說話雖然保留了性格,但言詞上很注意分寸。

“王臬臺用互知丁業之法,來斥責一些新的現象,在我看來,就是胡攪蠻纏.”

互知丁業之法。

簡而言之就是社會上不允許有無業遊民,無論是鄰里還是鄉親之間,發現此類人要主動舉報,否則會受到牽連。

用現實來解釋。

你的家庭是種地的,那麼你也要種地,不允許遊手好閒,要麼就去讀書考功名。

至於去經商或者做學徒,除非像徽州那些地區,有家族前輩帶出來,否則普通百姓是行不通的,因為沒有這個門路,更沒這方面的經驗。

道理就跟後世一樣。

那時候的農民,唯一改變自身的出路只有兩條,當兵和讀書。

至於進廠打工,那是當兵或者讀書後才有的分配,或者說是工人留給自家子弟,或者為城市戶口準備的。

中華重工的早期用工,多數從軍戶來的,如今逐漸擴大到民戶,特別是中華重工體系外的上下游外部工廠。

這類的工廠和礦區,主要來源是民戶。

還有例如中華重工廠區和宿舍區外興起的集市,吸引了不少的攤販,這些都來自於鄉間。

這些新的現象,要看如何解釋互知丁業之法。

不同的司法解釋,那麼這些現象在合法與不合法之間,就有不同的區別。

如果讓朱高熾來解釋,那自然是合法的。

可如果讓反方來解釋,肯定就是不合法的。

而司法解釋權,掌控在按察使司手中,王臬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直接拿捏到了中華重工和其體系的七寸上。

以成熟的邏輯,和後世成果的經驗來看,這種司法解釋是違背自然道理的。

可要知道這種現象,是必定會發生的。

因為現實就發生了。

如果專業的解釋,後世有個名詞,叫做“陣痛”,是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遇到的“陣痛”問題。

在英國則是圈地運動。

普通人的印象中,圈地運動雖然對百姓不好,卻是工業發展的必然現象。

但是這些普通人不知道的是,圈地運動早已經被學術界證明,不但沒有促進生產力,反而是歷史的倒退。

朱高熾無法改變王禮的想法,這位皇太孫一系的官員。

所以他決定拉攏眼前這些北平中下層實權官員,從現實中,做到讓王禮無法落實的地步。

其實這很被動。

但是朱高熾和王府的名器,只能做到這樣,必須搶在王禮落實他的政策之前,先做好預防措施。

比起當年太子一系官員,出手拿掉燕山左護衛指揮使一職,當時的朱棣根本不敢反抗。

現在的皇太孫一系,實力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至少王府還敢反擊。

朱允炆比起他的父親朱標,兩者的名望不可同日而語,差別是巨大的。

如果朱標在世,哪怕是現在的朱高熾也束手無策,需要改換當下的發展思路。

“互知丁業的目的,在當時的社會情形,是有利於社會生產力提升,恢復社會生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的.”

朱高熾沉重的說道。

幾位官員認真的傾聽,無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真的出於一片公心。

他們和中華重工繫結的太深。

例如蘇觀。

中華重工發展到如今的規模,正是當年他的支援,他可是把冶鐵所衙門所在地都給讓了出去。

雖然是因為聖人下詔罷官鐵的背景下做出的決定。

如果王禮打擊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並且形成了司法定論,那他蘇觀在前程上會受到牽連。

更何況他和朱高熾多年的交情,以及一些隱晦的政治利益,都迫使他無法獨善其身。

朱高熾一臉的義正言辭,莊重的繼續說:“中華重工發展的目的也是如此,兩者並不矛盾,甚至是相同的.”

“為了保證工業化在北平的持續發展,所需要面對許多的新問題,在這些問題將會遇到的衝擊前,更需要部分開明官員來保護這份成果.”

“為中華重工保駕護航,也是為了百姓們的幸福,更為了大明的發展,我拜託諸位了.”

幾位官員連忙起身。

“小王爺言重,也請小王爺放心,在中華重工之事上,我等義不容辭.”

蘇觀等人保證道。

送別了幾位官員,朱高熾回去了書房。

先是李學顏,後是練子寧,現在是王禮,一個比一個大的挑戰,不但讓朱高熾沒有憤怒,反而奮進了起來。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這副大字寫完,朱高熾才沉下心。

此時。

朱棣親自來了,剛好看到了朱高熾寫的字,看著這幅字,朱棣久久無言。

“老大,你去一趟大寧.”

“為何?”

“大寧有敵蹤的訊息傳來,你帶軍去大寧巡視一趟吧,也算是增加軍事上的瞭解.”

“等我寫完這篇理論.”

朱高熾沒有反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中華帝王錄

使用者15243686

聖時龍光

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