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讓敵人消失

在後世內蒙古地區的寧城,也就是現在的大寧衛,和人們印象中一望無際的平坦草原不一樣。

高低不平的山坡,彷彿褶皺的紙張一樣,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草地面積。

控制了寧城,等於掌握了草原的咽喉。

一支連綿的軍隊,打著各色旗幟,馬步軍混合,另有許多的車輛,甲冑精良,武器俱全,散發著不好惹的味道。

更多的探馬和騎哨,遊蕩在大軍的周圍,掩護大軍的行軍。

大軍之中有支不同的軍隊。

人數大概有三千人上下,保持單獨的行軍隊伍,士兵和戰車混雜在一起。

有大概七百名火器手,他們使用的火器很獨特。

比起其餘明軍使用的火器,他們手中的火器更細長,有種說不出的美感。

隊伍中。

有八座大炮,每座固定在車輪上,前面需要四匹馬才能拉動,因為經常需要上坡,有時候甚至會使用八匹馬。

八匹馬,理論上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武裝出八位騎兵,而具裝騎兵等於更多的步兵。

這樣的八座大炮,只從這個運輸方式上,已然可見耗資不菲。

在炮車身後,還有運輸炮彈物資的輜重車輛,以及部分叫做炮兵計程車兵。

還有數十門更小的炮,但是部件不少,同樣用四個輪子的馬車,用兩匹馬託運。

戰車的型式也不同。

戰車是平的,車板上拖著厚厚的木板,在車板的一側,有好些個卡口,正好應對木板上的介面。

還有支撐的木棍等物,在需要的時候,這些木板會迅速裝在戰車一側,形成一股“車牆”。

“車牆”的外側,有凸起的尖刺。

“車牆”的牆壁上,有無數的小開口,鳥銃手們透過這些開口向外面射擊。

戰車的另一側可以放下階梯。

每輪士兵透過階梯站在車板上,透過開口發射完就退下來,新的一排士兵站上去如此反覆。

車陣的兩側,有槍兵保護,車陣中有刀盾兵,藤牌手等各類兵種。

如果有後世的學者看到,會認出這是明末時期,在戚繼光車陣戰術上,有些孫承宗車營影子。

而還有一支數百人的騎兵隊伍,他們的武器是頭粗尾細的火器。

前部分是三根粗鐵管子組成的,後部分是細長的木柄,看上去更像哨棒。

這種火器可以一次擊發三發散彈,如果是近距離的敵人,會被打成蜂窩狀,且無處可避。

這支隊伍來自於石匣營,正是北平兩支摸索試驗新式戰法和武器的軍隊之一。

兩支新軍的主將和中級將領,大多數來自燕山衛。

石匣營的主將是丘福。

有兩位少年跟在丘福身邊,充當丘福的親衛,正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

晚上。

大軍紮營。

十幾位高階將領,齊聚大帳中,例行公事的彙報軍中各事,唐云為朱高熾解惑。

許多事自有條例,按章辦事即可,不需要朱高熾費心。

朱高熾沒有亂指揮,毫不保留的把指揮權下放,因為有朱棣的威信在,朱高熾並不擔憂“大權旁落”。

不過朱高熾還是忍不住告誡了眾人。

“雖然大寧只報發現了敵蹤,敵人多少規模,來自何處都沒有打探清楚,但是我認為,必然規模不小.”

朱高熾把歷史上發生的事,結合自己的推測,告訴了在場的眾人。

有反叛勢力不怕。

這些反叛勢力都跳出來,被一個個的消滅,那麼草原就太平了。

“以德感化人,必然是在武力打服別人的基礎上,現在的草原深處,還有許多人想要重新站在我們的頭上,當我們的奴隸主.”

“那些人不是傻子,他們弱小的時候,會討好你服從你,等自己恢復了生機,或者等你弱小的時候,才會露出爪牙,勢必要征服你.”

“皇爺爺的政策,在我看來太過溫和,雖符合儒家之道,但不符合事物自然.”

眾人很驚訝,心中忍不住想到,這話可不興說呀。

要是被聖人知道,引來責罰可不妙。

唐雲連忙小聲說道:“小王爺言之有理,並不是說聖人的話不好,而是……”

唐雲打了一輩子仗,學不會指鹿為馬,一時間不知道如何為朱高熾的話詭辯。

朱高熾笑了笑,不以為意的看向眾人。

帳內。

最靠門簾的地方,有兩個少年,他們緊張的看著大哥,眼神中又充滿了敬佩。

大哥越來越厲害了。

以前只敢和父王作對,現在都敢和皇爺爺叫板了,還有什麼是大哥不敢做的事。

朱高熾很平靜,面色如常的說:“極遠的西方有句名言,叫做勝利者不被指責.”

“還有就是正義者,可以用任何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過程屬於正義的.”

西方的思想貼合人性,他們順應人性。

東方的儒學,當然也理解人性,對人性的討論比西方更早,發展到從底層角度出發,追求約束人性,在統治者階層頭上蓋上精神道德的枷鎖。

畢竟權利掌握在統治者手中,能另闢蹊徑的開發出道德路線,已經是被統治階級能做到的極限。

雖然這是把“雙刃劍.”

讓統治者追求道德,那麼百姓們同樣也要追求道德不是麼。

在物質豐富的年代,西方人開始道德了起來,滿嘴仁義道德,因為他們不但吃飽了,還把桌子佔著不讓別人上桌。

他們的老百姓也懂了儒家的道理,為了用道德約束統治者,具備了抗爭精神。

但是朱高熾很現實。

勝利者的確不被指責。

大明是失敗者,是有許多不足,但是大明的政策是:

無論多弱小的勢力,只要願意保持和平,即可受封大明官職,並獲得他們想要並需要的物資。

而大明並不插手他們的內政,無論他們自己內部怎麼玩都可以,只要不做出對外劫掠造反的行為。

只這一點上,大明做的要比元清好無數倍,但是沒用,得不到後世別人的認可。

奴隸主的方式,才是許多人想要的。

“我們中國的道德,應該是對內的,而不是對外的,願意在中國的,無論何人都是中國人,是自己人.”

“而敵視中國的就是敵人,無論他在哪裡.”

“火真.”

朱高熾叫道。

“莫將在.”

草原將領火真,上前一步拱手道。

“你就是中國人,和我們是一樣的,不只是你,許多草原上的熟部,他們也是中國人,大家是自己人,中國的道德是他們應得的.”

“你為大明立下的功勞,可與國同修.”

朱高熾不是說瞎話。

大明的確有許多與國同修的草原貴族,在崇禎亡國時,北京城中居住了許多草原貴族。

後金的崛起過程,與每支蒙古部落都打過仗,因為蒙古部落不認可後金。

所以哪怕後金佔據上風時,也沒有讓任何一支蒙古部落主動選擇歸順過。

後金自己喊的所謂聯蒙口號,看上去彷彿如此,實際上只是因為蒙古部落沒有打贏後金,皆被征服了而已。

要麼消亡,要麼歸順。

朱高熾不再看火真,而是看向其餘的人。

“那些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並且敵視中國的,那麼中國的道德,絕對不是為他們準備的.”

“在座諸位,都是自己人,是父王和我最信任的人,所以我不怕告訴你們.”

“在金州,使用了很多來自日本的閹工.”

“為何金州發展的這麼快速,這些大量使用的閹工,可以說是關鍵的原因之一.”

“倭寇敵視中國,在中國劫掠,那麼我絕對不會對他們施加道德,對他們只有世間最殘忍,最不會留下後患的報復手段.”

“同樣的道理.”

朱高熾沉聲說道:“只要認為自己是中國敵人的,本世子會給予金州手段.”

“因為我認為我是正義的,正義者不被指責,正義者的任何手段,也是正義的!”

現在。

他用了西方人的手段,如果以後中國還是衰敗了,倒很想看看東方的部分人會怎麼評價自己的行為。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

“在大明封貢之冊下,無論是草原的百姓,還是邊疆的百姓,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也有許多想重新當上奴隸主的人們,比起明面上的敵人,他們更會偽裝,利用這個政策,他們恢復了實力.”

“三十年的時間,足夠他們成長起來了.”

“所以這一次大寧的敵蹤,我有七成的把握,會是這些新竄起的勢力.”

“戰場上的事,我對諸位只有一個要求.”

朱高熾掃視了每個人一眼,重重的說道:“給予敵人最沉痛的打擊,讓他們消失!”

“諾!”

大帳中。

將領們紛紛起身。

第二日下午。

大軍抵達寧城,寧王帶領長史府出城迎接。

寧王和朱高熾同歲,但寧王是長輩,朱高熾要叫做叔父。

“侄兒拜見叔父.”

朱高熾領著兩位弟弟,三兄弟單膝跪在地面上。

“快快請起.”

年輕的寧王很客氣,連忙扶起了朱高熾,朱高熾順勢起身,他身後的兩位弟弟,也跟著站了起來。

然後是大寧的將領,上前拜見朱高熾。

多數人來自北平。

寧王初來乍到,這些人的心中,更偏向燕王府。

最重要的是,每次燕王出塞都會節制兵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崇禎:開局繫結神豪兌換系統

浮夜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