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毫無還手之力

按察使司。

張璉等親信,被王禮召了過來。

“前幾日,你們勸本臬臺出手,但本臬臺考慮良善,並沒有同意,不過現在可以了.”

七妹的事情,在王禮看來,是七妹的前婆家不對,不講道德,這與按察使司的宗旨違背。

教化百姓,本是按察使司的職責之一。

但是七妹的事件,的確給了按察使司機會。

按察使司各部。

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等衙門的主管,被召到大堂,王禮親自責問。

“民籍之事,乃國家根基,七妹本是民籍,卻從事樂籍之事,違背了法律.”

“北平大劇院屬於中華重工,因為亂用人,以至於發生這種惡劣的事件.”

下方的官員中,照磨所的沈展志,司獄司的姜言得,兩人互相對視了眼。

該來的還是來了。

不日。

剛回到北平大劇院的七妹,就被按察司的公差帶走了,收押入獄等候庭審。

在監獄門口,有名年輕人求著公差們。

“七妹是上頭關注的重案,我們不敢跟你講私情,要是被發現了,我們不但身上的衣服保不住,說不定還要受牽連住進去裡頭.”

賀寬滿臉絕望。

他只是調研司的普通管事,還是剛剛提拔起來的。

他沒想到七妹會遇到這麼多苦難,剛逃脫狼口,又進入了虎口,難道老天就這麼懲罰七妹嗎。

“我就看一眼,只看她好不好.”

賀寬穿著中華重工的工衣。

公差們給面子的說道。

“你大可放心,姜司獄有關照,七妹不但是單獨的牢房,吃喝也不愁,除了沒有自由,跟外頭沒有兩樣.”

“這件事不是你能解決的,你回去等著吧.”

有人提醒道。

查了七妹,定了性,那麼接下來就該擴大到整個中華重工,這是歷來的經驗。

如果七妹第一次遭難,只是一兩個部門的小動作在出力,那麼七妹第二次遭難,已經引起了中華重工的高度重視。

在最新的中華重工生活報上。

刊登了七妹的故事。

七妹是普通人家的姑娘,她的父母是狠心人,遇到的婆家,更是極惡之人。

這是一篇關於普通姑娘的故事。

這位姑娘受夠了生活的苦,但始終沒有放棄,由鐵道工程隊的同事們講的七妹的故事。

然後加入了大劇院。

沒日沒夜的訓練,就是為了演好角色,獲得觀眾們的認可,這位普通姑娘終於成功了。

人們不但記住了她演的角色,還記住了她的名字。

這是位很勤勞而且良善的姑娘。

北平大劇院的同事們,講了許多七妹助人為樂的故事,她還為紫荊關那名因為救人而犧牲計程車兵家中送過錢糧。

生活報巨大的發行量,讓這篇故事廣為流傳。

在所有看了這篇故事的讀者心中,無論是鄉紳,還是工人,或者是官吏等等。

他們都對故事的主角,七妹產生了同情。

生活報加刊。

彷彿一夜之間,就有無數的人在為七妹說話。

他們向生活報投稿了很多看法和書信,認為不應該懲罰七妹,七妹應該有幸福的生活。

當然。

也有不好的書信,不過這些書信自然沒有被採納。

當一個看法。

被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人,彷彿所有人都在這麼說的時候,那麼其餘的人都會被影響。

這麼勤勞善良的姑娘,為什麼要遭受這種欺凌!

還有沒有王法!

還有沒有良善!

社會還有沒有道德!

……

乃至山東,山西,陝西好幾位有名的鄉紳,他們在生活報上,發表了語氣非常嚴厲的文章。

認為北平按察使司的行為,違背了社會秩序道德,與教化所追求的仁德背道而馳。

至於王禮的目的,誰會關心。

沒有人關心。

越演越烈的氣氛下,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監獄的大門前,要進去探望七妹。

其中有很多有名望的人。

在司獄司的配合下,中華重工的慰問團,最先進入了監獄,安慰並鼓勵了七妹。

“七妹,你受苦了.”

中華重工大掌櫃,周世豐親臨。

老人滿眼的疼惜。

在老人的身後,有許多七妹不認識的大人物,還有兩名她的同事,一名是在鐵道工程隊的,一名是大劇院的。

都是她的好朋友。

“七妹,你放心,領導們說了,一定會全力以赴救你的.”

“七妹”一名女同事上前拉著七妹的手,看著七妹瘦下來的臉龐,忍不住掉下眼淚。

“七妹,咬咬牙堅持住,好日子在後頭,有我們在,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你不知道外面的事,所有人都在支援你,所有人都認為你是最好的姑娘.”

女同事很絮叨。

可她的絮叨,讓七妹暗淡的眼神,逐漸清明瞭過來。

這些話,還有在場的人,都讓七妹生出了力氣。

“自助者天助.”

周世豐的話很少,可他的話,七妹記在了心裡。

這位姑娘的確具備許多優良品質。

但這位姑娘更是聰明人。

能從工程隊跳入大劇院,並散發出光芒,她並不是傻子。

絕望是因為看不到希望。

現在她看到了希望,重新恢復了鬥志。

如果生活能打倒她,她早已經被打倒了,所以只要有希望,這位姑娘必然不會被打倒。

中華重工的慰問團離開後,更多的人來探視七妹。

七妹在監獄中沒有自暴自棄。

她甚至經過提醒,開始主動寫起了自己的經歷,最後被以《我的奮鬥》為名,發表在新的一期生活報上。

這篇《我的奮鬥》,沒有菱角,反而充滿了溫和,讓看到的人只看到了溫馨。

而越溫馨,越讓人心疼。

整個北平的輿論,都關注七妹事件。

其餘的幾個省份,也有不少人在關注,已經不再是普通的事件。

王禮只想點個火,響個炮竹而已。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中華重工給他換成了炸彈。

“放人!”

“放人!”

“放人!”

監獄的門口,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形成了隊伍,其中有許多工人。

工人們很多沒有匠籍。

他們不瞭解這件事其中的意義,只因為輿論而同情七妹。

從少到多,最終彙集了起來。

按察使司很低調。

他們彷彿沒有聽到外面的聲音。

但是來去匆匆,在公房再也聽不到聊天的聲音,可以看出按察使司沒有表現的那樣平靜。

這一天。

王禮終於和墨麟碰了頭。

“你這麼做,對不起皇太孫.”

墨麟是按察使司副使,和王禮一道上任北平按察使司,兩人一正一副,都是朝廷派來的人。

兩人還是同學,一起在國子監讀書。

墨麟搖了搖頭。

“我對得起百姓.”

聽到墨麟的反駁,王禮低下了頭。

王禮的名聲,在北平徹底臭了。

“年輕的時候,我做事很嚴苛,最不喜有人違反規矩,有次地方上的糧長犯了法,我判了重罰,以刖刑罰之.”

“此事我上奏給了聖人,聖人不但沒有誇獎我,反而在奏疏批覆中,極其嚴厲的斥責了我.”

“現在我年齡大了,每當想起那個被我處刑的糧長,我心裡就很羞愧.”

“所以從此以後,我更加的嚴苛,但是這份嚴苛,針對的是我自己,前幾年發生了一件事,我的家人收取賄賂,我發現後,把錢還給了別人,然後把家人投了井.”

“因為只有這樣,我才對得起我年輕時對別人的嚴苛.”

墨麟坦然的說道。

這位未來的大明少保,兵部高官,以勤廉聞名,在他一生中沒有購買田地,也沒有購買豪華宅院。

他死後,家人過得清貧。

一直到子孫考中了功名進入了官場,才改善了家庭生活。

大明律多有借鑑唐律。

朱元璋曾經找人專門學習過《唐律》。

所學篇目皆以《唐律》為準,考訂完畢後,其中五刑為笞、杖、徒、流、死。

篇目是: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盜賊、鬥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共十二篇。

採用舊律文二百八十八條,續訂律文一百二十八條,用舊令改為律條的三十六條,增加事例制訂律文引條,從《唐律》中選錄一百二十三條,總計六百零六條,共分三十卷。

直到翰林學士宋濂寫《表》進呈,朱元璋才下令正式頒行,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大明律》。

朱元璋說:“過去對“奸頑刁作之徒”的法外加刑,是出於形勢需要,非守成之君所用的常法.”

在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律》比起《唐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輕其輕罪,重其重罪”。

即明律對輕罪的處罰比唐律輕,而對重罪的處罰又比唐律重,

墨麟告訴王禮,“時代變了,不能再用以往的重罰來懲戒小過,甚至應該略過.”

“你的做法,是錯誤的.”

聽完墨麟的話,王禮無言以對。

“我低估了你.”

良久,王禮落寞的說道。

不日。

七妹被釋放。

許多人趕來迎接她。

沒有多久,北平大劇院重新開演,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而七妹卻選擇退出了北平大劇院。

聽說她嫁人了,物件是個普通人,沒什麼名氣,她告訴她的好友,自己要相夫教子。

人們再也看不到七妹,讓很多人惋惜。

再然後。

王禮悄悄離開了北平。

名聲,對這個時代的人是性命。

王禮不願意繼續逗留北平,懊惱惋惜的離開了北平,走的悄無聲息。

他與中華重工的交鋒才一次而已,雖然是令人意外的方式,卻毫無還手之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人間斬惡妖

究極小香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