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山西的培訓班

山西。

領府五,直隸州三,屬州十六,縣七十九。

為裡四千四百有奇。

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五十九萬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萬二千一百二十七。

這是在冊人數,高過北平人口百餘萬,哪怕現在的北平,在原來的歷史上,已經增加了更多的人口。

是北平,山西,陝西三省中人口最多的省份。

前兩年。

因為順利處置藍玉,朱元璋放權給了三個兒子,秦王、晉王、燕王。

當年太子一系的影響,以及對藩王的憂慮,持續了多年打壓藩王的行為,被朱元璋扭轉。

那一年。

全國的布政司,按察使司進行了大換,在調換過程中,留下了幾個月的空白。

這段空白政治勢力空窗期,讓藩王的實力急速擴張。

如今藍玉大案成為了往事。

在山西。

太原是晉王所在的城池,那些外地的商人聰明的避開了太原,他們選擇了山西行都司。

大同。

一段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修建鐵道。

北平鐵道工程隊多年來修建鐵道,不但儲備了豐富的工程技術,也培育出大批合格工人。

在山西的鐵道工程隊,雖然看上去和北平沒有什麼關係。

可資金,技術,主要管理者,裝置等方向,皆是北平鐵道工程隊派出來的。

一頭牛拉著石磨,把填充的道路來回壓平,不止如此,等來回壓平後,幾名工人在後面,會用石盤來繼續夯實。

開春還很寒冷,可工人們不少已經穿上短衣。

工人用搭在肩膀上的白毛巾擦了擦汗水,這種奢侈的行為,是以往很難想象的。

“嗨,這毛巾還要不要.”

有人問道。

“這毛巾都爛了,你要就給你吧.”

年輕的工人不以為然。

毛巾是北平生產的。

北平耕地面積的增加,除了耕作糧食,也會耕作經濟作物,經濟的提升,帶動了更多的需求。

有市場就會有生產。

工程隊是中華重工核心部門,也是支柱性產業。

所以這裡的工人們,雖然沒有穿著中華重工的工衣,更不可能穿胸口繡著燕子的衣服。

但是他們的待遇,向北平工程隊看齊。

每個月發一條毛巾,是眾多福利中的一項而已。

恰好。

幾名商人來考察工地。

陝西和山西的鐵道修建,不是中華重工全資,而是吸收了大量外部資金。

這些商人可以稱之為股東。

他們看到了工人的行為,心中彷彿在流血,感到了心疼。

“中華重工對工人太大方.”

其中的商人不滿道,他解釋說:“不是我要對工人吝嗇,可這每個月還發條毛巾,有必要嘛?”

“反正用的不是自己的錢,別人的錢可不是使勁花.”

旁邊的人附和道。

在鐵道專案上,商人們出資金,但是不參與管理和生產。

所以更多的商人熱衷於開礦。

他們去北平,去陝西,去山西找好的地方開礦,中華重工會派出技術人員,協助他們探測到好地方。

那些淺層都有煤的地區,很早就記載在冊,屬於商人們爭奪最激烈的礦場。

其次是中華重工探測出來的,開採條件良好,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

北平人工稀缺,需要從南方招募帶往北上,商人付出的成本要高於陝西和山西。

但是北平多年來的經商環境已經有了名聲,讓許多追求穩妥的商人們,願意投資北平。

那些追求更多利益,或者在北平競爭不過別人的商人,他們把視線轉移到陝西和山西。

雞蛋不放到一個籃子裡。

開礦的同時,多餘的資金投入鐵道行業,經過中華重工多年的宣傳,有許多商人還是願意的。

此類的商人,八成來自江淮地區。

在更多的地區,主要還是傳統經濟,地主為主要有錢人,他們更熱衷於買地。

所以朱高熾非常看重江淮地區的商人。

因為只有江淮地區的商人,合起來的資金才雄厚,可以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

富可敵國,形容的就是江淮地區的經濟模式。

“我們應該參與生產管理,不能任由中華重工這麼浪費我們的錢,如果是這樣,我還不如撤資.”

商人憤怒的說道。

“對.”

“去年北平商業大會可不是這麼說的.”

幾名商人都感到不滿。

此時。

“吃飯啦!”

棚子中,伙房管事大喊道,一邊搖著鐵鐘。

此段的工人們,放下了手裡的活計,往工棚的方向走去,工人們排著隊等著打飯打菜。

裝菜的盆子裡,除了蔬菜,醬菜,還有肉,有油。

這裡的伙食水平,已經超過了大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就衝能吃飽肚子能吸引不少人,何況還有工錢可拿。

在傳統的碼頭上。

為了一份臨時性的苦差,工人們需要抱團,付出性命來爭搶活計,因為無業的人太多了,而提供的崗位就這麼些。

現在同樣如此。

這些工人們把現在自己得到的永久性的工作,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都要重要。

“彷彿回到了幾年前啊.”

伙房管事笑呵呵的蹲在土疙瘩上,望著全神貫注吃飯的工友們,忍不住的感嘆。

他也沒想到。

自己靠著會做飯,一路從北平做到了山西。

“北平那邊和我們吃的一樣?”

工地很簡陋,工人們有的蹲著吃,有的站著吃,還有的直接坐在地面上。

三五成群,吃完飯還有一個時辰的午休,是他們恢復體力,閒聊嘮嗑的時間。

幾個人圍著伙房管事,最喜歡聽他講北平的事情。

因為他們在聽自己的未來。

伙房管事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北平發展的越來越好,許多的人過上了好日子。

這個好日子,要看用什麼標準。

如果用後世眼光來看,那算不上好日子,只不過溫飽線上而已,可以買些生活用品之類。

但在伙房管事心中,無異於是好日子!

“是的要差些.”

伙房管事直言說道,“畢竟咱們這邊才剛開始發展.”

“不是說一樣的伙食補助嗎?”有工人好奇。

“北平那邊糧食便宜啊,豬羊雞魚市場上多得很,只要有錢想買多少都可以買到,咱們這可沒有.”

伙房管事解釋。

工人們恍然大悟。

“真希望早點過上這種日子.”

“會的會的,只要咱們中華重工一直呆下去,在咱們這發展工業化,咱們這又不比北平差.”

“那倒是.”

閒聊中吃飽了飯。

樹蔭下躺了許多的人,有些人已經睡著了,還有些人閉目養神,總之安靜了下來。

甚至在更遠的地方。

幾十名工人們圍在一起,盯著前面的黑板,有名穿著中華重工工衣的工人,在教工人們認字學習文化。

中華重工的規模擴大,需要更多合格的管理者。

在山西這邊,他們從本地工人中,選出那些勤奮,具備責任心,有上進心,願意主動學習的人。

“管理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不是讓別人聽自己話那麼簡單,需要學習.”

“如果連字也不認得,不懂道理,憑什麼去管人呢.”

這是最開始講述的內容。

然後到學習專業上的知識,然後開始細化。

這些工人最後會成為管事,融入到中華重工,他們無疑是中華重工在山西的支持者。

透過他們,中華重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也會得到全面提升。

這也可以叫做文化傳播。

正如儒家文化。

學習了儒家文化,自然會靠近中原文明,直至融入其中,以中國人自居。

在另外一處教學地點。

這裡培訓的工人,很快就要培訓結束,沒有意外的話,要不了多久,基本上會成為小管事。

培訓的工人們,已經按捺不住了。

更好的日子,彷彿在他們的眼前鋪開。

今天。

培訓的先生神情和以往有些不同,充滿了鄭重和嚴肅,沒有了往日的溫和。

在這些年中,不只是舍人加入到了中華重工,還有不少的讀書人,秀才佔絕大多數,而這位先生是舉人。

他屬於進步人士,很早就認可了中華重工自身散發出的文明,並且主動投入其中。

“小王爺曾經說過一句話,他最大的心願,是伏地在地上,擦淨中國身上的恥辱.”

“在三十年前.”

培訓先生,指了指在座的工人們,充滿了悲憤的說道:“我們都是下等人.”

“我們的性命不如一頭羊.”

“我們的文明遭受到了摧殘.”

“我們的民族尊嚴被摧毀.”

“現在我們光復了中華文明,可我們要永遠記住,因為我們的文明太強大了,所以當我們弱小被打敗時,一定會被敵人定成為下等人.”

“中華重工要推動工業化,只有工業化才是我們必定要行走的道路.”

“你們現在只是工人,可你們又是不同的,是中華重工未來的領導者.”

培訓先生在眾人面前彎下腰,雙手合攏行大禮。

“諸位到了那一天,請諸位切勿忘記,你們還具備的民族使命!”

工人們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

他們不過是老百姓啊。

面朝黃土背朝天。

可老百姓才是最懂得恩義的,因為他們牽扯不到更高的利益,不受這些因素的干擾。

面對先生這份大禮,這些工人們連忙還禮,紛紛沉重的說不敢忘先生教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招募歷史人物,我制霸了萬族戰爭

老賊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