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苦戰把握

杜敏輕輕地蘸水在羊皮地圖上劃出一條線。

百濟叛軍的營地在大屯山的北麓,他們從人跡罕至的東面攀爬,東彎西繞,行走在蜿蜒的原始森林之中,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避開叛軍的防線,來到了大屯山的北麓。

杜敏揮手叫來領路的百濟人。

百濟人叫阿狗,沒有自己的名字,之所以叫阿狗,還因為身為獵戶,養了一條大狗的緣故。

也是因為這層身份,阿狗對於大屯山的地形很是熟悉,為了追逐獵物,跟著野獸發現了這條不為人知的獸徑。

“我們離叛軍營地還有多遠?”

杜敏問向阿狗。

阿狗卻將目光望向了書記江明,他可聽不懂華夏官話。

江明替阿狗翻譯。

阿狗不住點頭,帶著幾分畏縮驚懼的說道:“我們已經到了大屯山北麓,他們就在山的側面.”

阿狗自幼喪父,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帶大,父母關係極好。

也因如此,阿狗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帶著糧食偷跑下山,被尋敵的唐軍抓獲。

唐軍挾持了他的母親、妻兒,還答應事成之後,給他們一大筆的錢財。

阿狗這樣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沒有什麼民族大義,只要能夠跟母親妻兒一併活著,幹什麼都無所謂。

阿狗儘管怕,卻也不敢不從。

老老實實的領著路。

小路穿梭於密林惡水之間,道路狹窄,只容一個人透過。

但唐軍訓練有素,面對這種地形,早有應對之法,頭前開道的,是輕步卒,為保持體力,他們沒有披甲,只是拿到橫刀劈砍周邊荊棘為後方開路,走在後面的是刀盾卒,人人揹負盾牌,腰跨戰刀,緊接著是強弩手,他們揹負上弦的弩機,隨時隨地應對未知的敵人。

三支隊伍分別對應著開路,防守,進攻。

在三支部隊之後,才是最具有戰鬥力的戰兵。

他們在後方不用擔心道路難行,也不用擔心遇險,處在放鬆的狀態,以保持自己的戰力。

隨著杜敏抵達百濟叛軍的附近的時候,也察覺出了周邊有人生存的痕跡。

在樹葉縫隙中一座大型的營寨,若隱若現。

杜敏眼中閃著喜悅,百濟的情況漸漸地瞞不住人了。

作為房仁裕的副將,杜敏深知此戰意義,他怕驚動不遠處的叛軍,低聲細語的做了戰前安排,壓低著聲音,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主將身先士卒,那是唐軍的習慣。

杜敏亦不例外,一手拿著唐刀,一手握著金瓜小錘,好似一頭狗熊,咆哮的向百濟叛軍的營寨殺去。

他此番翻山越嶺,所帶兵卒不多,求的就是出其不意,不給敵人任何抵抗的機會。

經驗豐富的他,一頭扎進了這山中的營寨。

杜敏一臉兇橫,可當他衝入大寨的時候,卻是一臉的懵!

大寨裡空無一人。

**********

唐軍營盤。

房仁裕手掌摩擦著大腿,總感覺手心處有汗漬冒出,長安那邊已經有人察覺到了異樣,隨時隨地都可能讓人來替換自己。

這一次,他也許是自己最後扭轉百濟局面的機會。

房仁裕儘管作了詳細的安排,可還是忍不住走到地圖前,看著自己的佈置:賊兵位於大屯山北麓,賀慶豪部封鎖西面山腳,孔成部封鎖東面山腳,顧蘭部從正面攻山,支援潛入大屯山的杜敏部。

大屯山山勢綿延數十里,想要全部封鎖,並不現實。

但所有地圖上有的下山線路,都讓他封鎖住了。

他在想是不是有紕漏之處,營寨裡突然響起了刺耳的金鑼之聲。

敵襲?

房仁裕身經百戰,沒有任何猶豫衝出了營寨。

“殺啊……”

房仁裕目光所及之處,卻見一股百濟軍排著整齊的隊伍,分頭快速衝向各自的目標,聲勢猶如排山倒海一般!

為了防止百濟賊首逃跑,房仁裕將自己手上大部分的兵力都調往大屯山。

此刻的唐軍大營,恰是最薄弱的時候。

百濟兵如虎似狼地撲入營門。

他們在人數上佔據著極大的優勢,又有奇襲之效。

儘管唐軍並未直接崩壞,卻也難以組織還擊,一名名英勇的兵士被賊兵的槍矛捅殺。

衝入唐營的伯階眼尖,看到了一個策馬高呼,阻止反抗的唐將,他取過背後的弓箭彎弓搭箭,一氣呵成。

銳利的箭矢穿透了唐將的咽喉……

伯階快步衝上,搶過唐將的戰馬,高舉馬上,大聲呼喝:“擋我者死!只殺寇首,餘黨不問!”

他嘴裡是這般喊著,但是策馬衝殺,兵鋒所到之處,溫熱粘稠的紅色液體四處飛濺,下手是半點不容情。

伯階麾下的這三千人都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死士,早已心領神會,步調一致地一起放聲大喝。

不過他們並不會說華夏語,呼喊的都是“殺賊”,鼓勵的話。

伯階率著自己的部隊,帶著對入侵者的仇視,擊破了一層又一層的唐軍,直衝唐軍中營。

伯階如此驍勇,鬼室福信、道琛兩人的隊伍也大受影響,士氣大振,衝殺的亦更加兇狠!

此刻唐軍帥帳前。

“都護,我們兵少,抵擋不住了!”隨軍幕僚熊書玉聽著四周傳來的喊殺聲,嚇得面色蒼白,腿肚子不住地抖。

房仁裕提起一腳便將熊書玉踹倒在地,喝道:“這世上可有逃跑的唐將?即便戰死,本都護也得倒在這面大纛旗的下面!”

他一把拉過自己的戰馬,高舉著長槍道:“將士們,援兵至多一個時辰便來,只要堅持一個時辰,面前危機,自然解除.”

離他們最近的部隊是孔成部。

孔成是一員經驗豐富的將領,一旦得知大營遇襲,必然會立刻回援的。

房仁裕指揮得當,不住的讓人收斂敗退下來的唐軍,嚴守中軍防線。

伯階一路突擊,但隨著前面敵陣開始變得密集粘稠,阻擊的壓力也漸漸增加。

看著就在不遠處的唐軍主帥大纛旗,伯階撕心裂肺的叫吼:“只管向前突擊!”

砰!

一路突破的伯階,這一下卻如撞進了銅牆鐵壁一般,還未破入一丈距離,已經有彈回來的跡象。

唐軍咬著牙苦撐,他們戰鬥力極其頑強,即便處於這種劣勢,依舊無潰敗之意。

伯階部眾還能與唐軍亡命搏殺。

但鬼室福信、道琛手上的兵士,多為新兵,戰鬥意志低下,哪裡見過這般慘烈的局面,幾次進攻受阻。

面對唐軍若刺蝟一般的長槍陣,哪裡有勇氣用生命去衝。

見久攻不下,鬼室福信、道琛心領神會,繞過中軍,去打後營了。

伯階叫苦不迭,到了這一步,他也知破中營無望。

但他此刻又不能走,一旦撤退,唐軍將會發動反擊,前功盡棄,只能硬著頭皮與唐軍糾纏。

直至大半個時辰後,孔成的援兵,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伯階這才選擇撤退,留下一地狼藉。

“房都護!”

孔成翻身下馬,快步來到閉目調息的房仁裕面前。

房仁裕看著渾身汗如雨下的部下,黯然一笑。

這一仗,他們確實擊退了百濟叛軍的來襲,但只不過是保住了中軍,後營存放的糧草物資,能拿的都給叛軍搶走了,不能拿的也放了一把火。

一直躲在一旁的熊書玉,不知從哪裡鑽出來,說道:“多虧都護大展神威,擊退百濟叛軍.”

房仁裕繃緊著臉,傷亡數字還沒有統計出來,但他實在無顏面說這是一場勝戰。

熊書玉建議房仁裕報喜不報憂,反正在萬里之外,也無人得知真相。

房仁裕確實心動過,但想起長安已經有人察覺百濟出現了問題,何況她實在想不到解決百濟之法,現在經過此戰,必然更加助長百濟叛軍氣焰。

與其等到完全糜爛,不如如實表明一切,至少罪在自身,而非家人族人。

房仁裕並沒有聽從熊書玉的建議,而是將百濟的情況一一寫明,將大屯山之戰的細節也詳細說明。

因是秋末時節,海上風浪大,訊息不能走熊津港到登州港一線,而是沿著遼東海峽的海岸線,從百濟的熊津繞一圈,直至營州秦皇島,再由秦皇島過渤海灣抵達登州。

如此一來,訊息傳到長安的時候,已經過去大半月了。

李治看著手上由熊津都護傳遞來的一手訊息,一切幻想破滅……

手中的硃筆,重重的按在案几上。

嚇得身後的武皇后打了一個哆嗦,臉色也隨即蒼白。

自從有過一次整理奏章以後,武皇后也多了一份工作,協助李治整理奏章,將之分類。

這也是李治故意而為的。

李治並不知自己還能活幾年,而皇太子李弘年紀太小,他得留給李弘一個能夠讓他成長順利親政的廟堂。

李治並不想直接給李弘權利,畢竟李弘還小,他把持不住,過早的給他大權,萬一李弘或者李弘下面的人動了心思,可是不妙。

李治又不能將輔政的權力,完全給大臣。

長孫無忌、褚遂良就是前車之鑑……

李治可不想自己的兒子如自己一樣,剛繼位就成為傀儡。

扶持武皇后是最好的法子……

首先她是女人,其次她不如呂后那樣,有呂氏支援。

只要廟堂上多一些反武的人,讓雙方相互掣肘,李弘自然有了成長的機會。

平心而論,從任何角度來分析,李治的選擇都不算錯。

至於為何會出現歷史上的那種情況,只能說武皇后確實有能耐。

李治並沒有想象中的暴怒,而是拍了拍御桌,長嘆道:“又讓他說中了。

百濟的事,非文武雙全者不可。

哪怕差一點都不行……”

房仁裕在百濟遇到的一切情況,完全佐證了陳青兕之言。

房仁裕在百濟的軍事表現不差,他的行政方略,也算是中規中矩,可偏偏軍事上越勝越疲,內政上也因為四方叛亂而一塌糊塗。

軍事上的不足,導致了內政的不到實施。

內政無法實施,又導致民心向背。

百濟反叛軍的勢頭,越來越大。

這兩方面已經呈現相互扯後腿的情況……

此時此刻就算是派蘇定方去,也未必能夠有效。

必須雙管齊下。

“來人,去將陳侍郎請來.”

李治還是讓武皇后先一步離開了,儘管他有扶武皇后的想法,卻也沒打算一步就位,畢竟身為皇帝得考慮朝臣的反應。

“陛下!”

陳青兕早已是各殿常客,他只是沒掛上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實際上他現在參與的事情,並不亞於宰相。

除了宰相,哪個朝臣如他一樣,有隨時隨地入宮覲見的特權,又有哪個朝臣,常被皇帝召入宮中一併商議國事的?

以至於有人在私底下給他冠上了隱相稱呼。

李治並沒有說話,而是將房仁裕親自上表的奏疏直接丟向陳青兕。

陳青兕心下了然,必然是百濟出現了問題,面前的這位大唐天子,心中窩著火。

他眼疾手快的接住奏章,開啟細看。

相比之前的報喜不報憂,房仁裕這封奏章,卻是真真實實的將百濟的情況寫在奏章上。

這也讓遠在長安的陳青兕第一次真正瞭解百濟的情況。

陳青兕反覆看了兩遍,然後閉目深思片刻,又重新看了一遍,然後才將奏章放在一旁。

李治並不催促,安定的在一旁等著,直至此刻才問道:“愛卿有何想法?”

陳青兕道:“臣以為房都護第一步就走錯了.”

李治言簡意賅:“何解?”

陳青兕道:“房都護再用治理我大唐子民的方式來治理百濟,拉攏豪強,以豪強掌控百姓,此法在我大唐或許實用,可百濟的國情與我大唐是不同的,在大唐百試不爽的妙法,用在百濟身上,卻不見得有效果.”

李治默然頷首,說道:“那愛卿覺得應該用什麼辦法?”

陳青兕搖頭苦笑,道:“陛下,臣真要知道,以臣這藏不住事的性格,早就上書建言。

臣對於百濟的瞭解,僅限於各種文書,這些資料並不涉及民間,如何鎮撫百濟百姓,完全無頭緒對策.”

李治也覺得如此,這些年的相處,他知道陳青兕在小事上常玩消失,不摻合其中。

但凡大事,卻不會藏拙……

“若朕命愛卿鎮撫百濟,愛卿可有把握?”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鎖住你的幸福

獨孤君君

中原之光

古萬天

新還珠格格之樂妍公主

西西里裡

反派請三思!裙子再短我也是男配

糯米菠蘿飯

戮天決

王羽飛

星穹鐵道:我是歡愉使者

萬戶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