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大都督兼旌節

面對李治這一問,早有準備的陳青兕沒有打包票,一口應下,而是裝作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略帶遲疑地說道:“能夠為陛下,為朝廷效力,乃臣之所願。

只是百濟形勢並不樂觀,陛下問臣有無把握,臣不敢妄言。

但必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

“好!”

李治臉露喜色,對於陳青兕後面的話,卻是置若罔聞,起身說道:“愛卿也不必自謙,自朕當初聽得愛卿分析,需文武雙全之人方能鎮撫百濟,腦中首先浮現的便是愛卿的身影。

只是朕身旁離不得愛卿,這才轉尋他人。

現在看來,此事非愛卿不可……這事就這麼定下了,朕對愛卿有信心.”

陳青兕一臉感動,說道:“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李治頷首笑道:“這就對了!此去百濟,你有何要求?”

陳青兕道:“此去臣別無所求,只是掛念家中妻兒,還望陛下准許,往來公文中,容臣攜帶家書,以緩解相思.”

李治不以為意的道:“這算什麼,愛卿為國操勞,朕自能體恤愛卿的不易.”

陳青兕離開了皇宮,眼中閃著一絲喜意,此次鎮撫百濟,固然不易,但對於他自身來說,至關重要。

日後能否從一顆棋子變為執棋之人,與武皇后打擂就看此行。

但念及家中妻兒,陳青兕還是有些內疚的。

虧欠自己的夫人太多了。

陳青兕將百濟的事情與蕭妙宸細說,也說了李治的安排,抓著愛妻的手,吻了吻說道:“委屈夫人了.”

蕭妙宸早有所覺,縱然心中不忍不捨,卻也寬慰道:“郎君如此辛勞,也是為我母子,何談委屈?郎君自當在百濟大展拳腳,家中一切有妾.”

隨著陳青兕的地位提升,蕭妙宸在女眷圈裡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武皇后對於蕭妙宸的拉攏,不遺餘力。

蕭妙宸本就絕頂聰明,又得陳青兕提醒,面對武皇后處處留心,也洞察了一些端倪,知道武皇后心性才智以及手段遠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可怕。

尤其是有一次,自己在宮中偶遇雍王李素節。

李素節是蕭淑妃的兒子,叫蕭妙宸小姨。

蕭淑妃是個蠢貨,但李素節卻勤奮好學,天資聰穎。

年幼時,就能日誦古詩五百餘言,師從於學士徐齊聃,深受李治寵愛。

從對於李素節的任命亦可看出,雍州牧、雍王。

兩人只是打了一個招呼,閒聊了幾句。

蕭妙宸對上武皇后的時候,便有一種如芒刺背的感覺。

不久之後,李素節就被調離出京。

蕭妙宸不知道這一切是不是武皇后的手段,卻也進一步瞭解了武皇后的手段。

蕭妙宸深知,因為自己的關係,陳家有一個潛在的可怕敵人。

想要不被敵人吞噬,就得擁有讓對方忌憚的力量。

自己的丈夫離家,尋的就是這股力量。

“讓淺言丫頭同去吧!”

蕭妙宸說道,“有她照顧,妾身也安心.”

陳青兕搖了搖頭道:“不必,淺言丫頭自小跟著夫人,最是貼心,讓你們分開,為夫可不放心。

再說鏡鏡還小,你一個人又哪裡忙的過來?”

蕭妙宸道:“那就讓晴空陪同?”

“那更不行!”陳青兕道:“夫人外出應酬,求道禮佛,哪裡少的了護衛?晴空不在,為夫更不放心。

好了,伱別過於擔心,為夫此去,不會太久。

百濟的情況固然糜爛,但只要尋對方法,並不難破局,此去不會太久……”

李治的動作雷厲風行,在約見陳青兕後的第三日,就針對百濟的情況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原本攻取百濟之後,李治在百濟設定了五個都督府,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

現在他歸併成為了一個熊津州都督府,將五都督府的權力歸一。

而陳青兕就是第一任熊津州都督府大都督。

當李治在大庭廣眾之下,宣佈陳青兕為熊津州都督府大都督的時候,可謂滿朝譁然。

望向陳青兕的眼睛,充滿了不可思議,羨慕嫉妒。

以他的年歲擔任兵部侍郎已經讓人震撼,想不到他還能升,直接鎮撫一方,成為封疆大吏。

一時間絕大多數的官員都在想陳青兕的年紀,是二十六,還是二十七?

總之絕不過三十,不到三十的封疆大吏。

委實有些駭人。

但並沒有人出來抗議,他的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便在殿下百官沉寂之時,李治又投下一計重磅炸彈,道:“百濟現今賊兵四起,奸佞之輩,蔑視朝廷。

朕再賜愛卿使旌節之權,此去百濟,當鎮賊撫民,不負朕望.”

所謂旌節之權,源於最早的魏晉的假節。

節分三種,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

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得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但唐朝在“節”上作了一定調整,假節極少見﹐使持節﹑持節都是虛銜,但多了一種旌節之制,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佩戴旌節者,可自行封賞誅罰,無須向上請示。

本質意義上與使持節並沒有區別。

大都督加旌節之權,不易於是地方上的無冕之王。

這份禮遇,在大唐立國以後,從未有之。

陳青兕都有些震驚,趕忙作揖謝恩。

朝會散去,陳青兕被李治留了下來。

看著有些惶恐的陳青兕,李治眼眸中透著一絲微笑,如此安排自是他深思熟慮的。

什麼無冕之王,在李治看來都是虛的。

因為李世民知兵,深知大將在外,不可約束太過,不然會限制將帥發揮,讓打輸能打贏的仗。

故而唐廷對於出征在外的將帥或者邊帥都給予極大的自主權力。

當然也會賦予一定約束,不過有些地方是無法約束的。

如西域,再如現在的百濟。

西域太遠,真有什麼情況,一來一回都得大半年,真要事事靠朝廷定奪,哪裡管得住?

百濟也是一樣,路上沒有與遼東互通,完全孤懸海外,就靠著港口海路傳遞訊息,還得避開秋冬的大風大浪對流等情況,

真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別說來不來得及支援,就算訊息傳至,遇到惡劣天氣,想支援都無力。

面對這種情況,就得需要鎮守的將帥自己面對困難,自行解決,自行處理。

本來就算是無冕之王,現在不過給了一個名號而已。

用一個名號,既可以從道義上綁縛陳青兕,也可以填補陳青兕資歷上的不足,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在百濟大刀闊斧的幹事。

一舉兩得。

陳青兕瞭解李治的性格,知他對自己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信任,但這份關鍵時候的魄力,卻也展現了天皇大帝應有的幹略。

“陛下如此恩遇,臣心中實在惶恐,生怕辜負皇恩.”

漂亮的話,該說還得說。

李治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道:“朕相信愛卿,.”

李治性格陰騭,加上貴為九五之尊,不會將真心託付任何人。

即便是對於最親之人,也存著幾分防備。

對於陳青兕,李治也是存著一定提防態度的,暗中也有自己的手段。

他不敢完全相信陳青兕表現出來的忠心,卻十分相信陳青兕的幹略能力,相信他一定能徹底解決百濟之事。

陳青兕也有一絲動容,道:“臣自當鞠躬盡瘁.”

李治點了點頭。

陳青兕立刻道:“陛下,臣想向陛下討要一人.”

李治眼神微眯,隨意道:“說?”

陳青兕作揖道:“黑齒常之!”

李治有些愕然,道:“朕還以為……”他頓了頓道:“就是那個百濟的將領?蘇邢公對他評價極高,說他有大將之風,若能收為己用,可令我朝多添一員智勇兼備的大將.”

陳青兕說道:“自從上次離宮之後,臣便苦思百濟破局之法。

特地求問過蘇邢公,他覆滅百濟之細節,得知黑齒常之有名將之器。

臣覺得百濟叛軍最難纏的便是依仗地形便利,他們藏於山中,利用當地多山多林的優勢,避開我軍正面,透過襲擾戰術,行疲敵亂政之法。

此招端是狠辣,直擊我軍死穴。

可見對方軍中有懂得大戰略的能人……想要破局,就得用百濟將官,若能得黑齒常之相助,不敢說即定百濟,至少也能捏住叛軍七寸.”

李治頷首道:“說的有理,朕允了。

只是此人忠心有待考驗,愛卿不可大意,免得放虎歸山.”

蘇定方向李治提過黑齒常之。

李治也因此特地接見過其本人,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將才。

李治本打算過些日子,將他丟到西方去,遠離百濟,盡心為朝廷效力。

現在陳青兕想要在百濟用黑齒常之。

李治還是有幾分擔心的。

陳青兕也有這種顧慮,他可是深知黑齒常之的厲害,歷史上他聚眾固守,讓蘇定方都拿他沒轍。

但從歷史上黑齒常之兩次投唐,亦可看出黑齒常之並非那種百濟的頑固死忠,他是懂得變通的。

懂得變通,那就能夠收服。

“臣知道,若無十足把握,臣也不敢輕易用他.”

李治忽然問道:“劉仁軌現在在長安吧.”

陳青兕頷首道:“正在長安.”

李治道:“讓他跟著你一起去吧,以白衣身份隨軍。

如立功勳,再行晉升.”

陳青兕喜道:“臣遵旨.”

“還有……愛卿現在身份不同,尤其是百濟那邊,情形複雜。

朕多額外賜你一支親衛,護你周全。

程伯獻與愛卿有師生之誼,想來會好好護衛愛卿周全,就由他統率吧.”

陳青兕更是喜不自勝道:“陛下顧慮周全,臣拜謝聖恩.”

李治又問:“愛卿打算何時動身.”

陳青兕道:“六日以後,臣手上還有一些事務需要交代。

處理好後,立刻動身.”

李治皺眉道:“是否急了些。

何況即將入冬,海上風浪不定,愛卿不可冒險。

不妨等到開春,海浪平息再做決定.”

陳青兕道:“在未替陛下分憂之前,臣還是惜命的。

臣並不打算走海路,而是先去遼東,從遼東半島乘船前往熊津。

這樣即可避免海上的風浪,何況臣也想實地考察一下遼東的情況,百濟孤懸海外。

高句麗乃是死敵,新羅暗懷鬼胎,遼東是最安全和平的航線,臣要與程都督商議一下護航的事情。

兩地的商貿得途徑高句麗,得讓他們的水軍不敢冒頭,才能確保百濟的經濟得以順暢流通.”

李治眼眸中也閃過一絲動容,陳青兕的實幹才能,以及對工作的敬業負責,當真挑不出任何毛病。

“既如此,朕在京中,等愛卿的好訊息.”

陳青兕用了兩天的時間處理了兵部的事情。

當習慣了甩手掌櫃,姜恪這位兵部尚書都不捨得陳青兕離去了,一臉的不捨,還有憂愁:這沒了陳青兕,自己的水平,豈不露餡了?

隨即陳青兕又對清流黨作了安排,他離去之後,京中的事務以趙仁本為首,王德真、張大安輔之。

現在清流一派已經被陳青兕整合,上下齊心,即便他不在京中,也能穩步的發展。

然後陳青兕有宴請了上官儀、薛元超、張柬之、盧照鄰、富嘉謨、杜審言,他們除了張柬之,幾乎都是長安文壇的風雲人物。

上官儀、薛元超自不用說,陳青兕為發跡之前,許敬宗已經老邁,才思不及年輕人,退居二線,兩人就是第一第二的存在。

盧照鄰、富嘉謨、杜審言外加一個駱賓王,在之前宮體詩、盛唐體的碰撞下,大放異彩,身價倍增。

至於張柬之卻有詩才,但以謀略見長,他一直在幕後掌控一切,故而名聲並不如其他幾位,甚至比不上楊炯、王勃,但卻是核心人物。

駱賓王自從陳青兕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壓服上官儀、薛元超取得最終勝利之後,返回了河西,因故不在此列。

“我走之後,文壇的改革就交給遊韶、符超了……”他說著,看了一眼張柬之、富嘉謨、杜審言幾人,說道:“你們自當全力輔助,不可怠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安陵容重生:開啟科技盛世

陸青華

大小姐她重生歸來手撕小白蓮

楊一二

迷途止境

迷茫螢火

重生之蛙人,帶領族人斬神

增壽同人

慘死炮灰崛起,白蓮花女主她慌了

桔悠悠

仙帝重生之渡凡量劫

春秋夢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