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所敘述步驟【以氣為主,充氣於內,以狀筋膜血骨,再煉皮肉。】

與如今武術所敘述的步驟【先煉皮肉,次則練筋骨,皮肉筋骨既堅實,更進而練習個部之實力,實力既充,然後更進而練習執行氣力之法。】

這就是所謂的內家與外家。

但實際上並沒有內家和外家之分了,因為大家都是先煉皮肉,次煉筋骨,全身筋骨大成後,就要開始練習執行氣力之法。

所以徐重光在孫祿堂所著的《論拳術內家外家之別》一文中就看到了孫祿堂對拳術內家外家的詳細敘述就提到:

“今之談拳術者,每每有內家外家之分:或稱少林為外家,武當為內家;或以在釋為外家,在道為內家。其實皆皮相之見也。名則有少林武當之分,實則無內家外家之別。

按少林派之拳,門類甚多,名目亦廣,輾轉相傳,耳熟能詳。武當派則不然,練者既少,社會上且有不知武當屬於何省者,此非予之過言也。浙之張松溪,非武當派之嫡傳乎?迄今浙人士承張之緒者,何以未之前聞也?!

近十年來,人始稍稍知武當之可貴矣,少林武當之一隱一現者其故在此,安得遽分內外耶?!”

即少林拳術,門類甚多,名目甚光,天下各大門派,南方的洪劉蔡李莫,北方的查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通背拳,猴拳等叫得上名字的門派,大抵都與少林有著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的聯絡。

而武當派則很少,張松溪是武當派的嫡傳,但是承這一脈的,之前都沒有聽說過。

“予練拳術亦數十年矣。初亦蒙世俗之見,每日積氣于丹田,小腹堅硬如石,鼓動腹內之氣,能撲人於尋丈外,行止坐臥,無時不然。自謂積氣下沉,庶幾得拳中之內勁矣;彼不能沉氣于丹田小腹者,皆外家也。”

孫祿堂練習拳術數十年,每日都積氣于丹田,鼓動腹內的氣,就能撲人於數丈之外,行走坐臥,時時都在運功練氣,自然積氣下沉,彼輩若不能沉氣于丹田小腹者,統統都是外家而不是內家。

接下來孫祿堂又敘述了一下呼吸練氣的法門,要呼吸練至下行,直達丹田,並表明拳術,是以動而求靜,而呼吸打坐,是由靜而求動。

呼吸練氣之法最為珍貴,除了形意門之外,尚無人在書中直接分享自己的呼吸法,但大體都遵循將呼吸直達丹田的步驟,只是各自節奏不同,以及配合的方式不同。

許多人認為傳武中不講氣,氣是迷信的東西,然而傳武與氣功本來就不可分家,更不是像某些人所說,都是武俠小說中的東西。

徐重光便覽各派拳經,都或多或少有氣的描述,乃至氣行筋骨,氣行周天的描述。

皮、肉、筋、骨、氣與明、暗、化、丹、罡、神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皮肉筋骨氣還好,早就點名了順序次第,但拳術的境界始終沒有人點明,而且往往和前者混在一起講。

大部分拳經中會同時講到這兩個方向,但國術流中常常取後者而忽略氣,武俠小說則取氣而忽略後者。

還是《論拳術內家外家之別》,在說完養氣之後,就轉到拳術上了,孫祿堂說:

【餘敬聆之下,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

【吾人立身涉世,處處皆是誠中形外,拳術何獨不然?】

【試觀古來名將如關壯繆、嶽忠武等,皆以識春秋大義,說禮樂而敦詩書,故千秋後使人生敬揚崇拜之心。若田開疆、古冶子輩,不過得勇士之名而已。】

其實這就是說拳術練到練到後面,必須要注重自身的精神修養了。

剛開始練拳,都是技巧,什麼明勁,暗勁,剛勁,柔勁,化勁。

但在之後的抱丹,就不再是單純的技巧了。

類似於抱丹坐跨的這樣能瞬間把力量濃縮在一點爆發出來的招式技巧,其實很多。

薛顛的拳招並不是抱丹坐跨的招式,但他的架子是以撐頂為主,將骨節盡數撐頂展開,類似於筋骨拉弓等待開射,所以他全身松活,一動無不動,有觸及發,靜態到動態是一瞬間就爆發、轉化了的,導致連捱打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捱上的。

這種技巧很多,就連泰拳中都有類似的技巧,但抱丹除了技巧之外,更有精神方面的修養,要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可言笑,就連寢食,心情,也自然遵循規律,隱隱於天合,於道合。

行止坐臥,無一不是宗師氣度言行。

孔子說年逾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個矩就是規矩,規矩不是人定的,而是天地自然規律。

當然,宗師也是人,並不是沒有感情的仙人和修真者。

武學上的宗師,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一樣要和人結婚生子。

武學不是修仙了道,成就在高,也脫離不了人的範圍。

高明於楊露禪,孫祿堂也有妻室,有家庭,有兒女。

雖然孫祿堂結婚的比較晚,但很巧的是,結婚的前一年,他剛剛達到一個新的境界並且向外人展示出來。

在那之前他始終不婚。

徐重光也有感情,拋開武學上的成就,他也和一般年輕人沒有什麼兩樣。

只不過,一是他的感情被他的武學給掩蓋了,二是在這個世界的背景下,對感情並無太多想法。

如此一晃,到戰爭結束已經到近四十歲了,然後現在又每日沉迷於這些武術拳譜之中,根本難以自拔,哪裡還有精力去管感情上的事情。

他試圖結合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的共通點。

有內而外的優點就是快,而且不消耗內力,在內氣按照路線運轉的同時,順帶將身體淬鍊了。

缺點是,內氣淬鍊之下,雖然也能筋骨大成,練成所謂的銅皮鐵骨鋼筋,但在細微之處就完全不夠看的了。

說白了就是身體的根基不夠紮實。

而如果由外而內,不借助內氣的幫助下淬鍊肉身,雖然速度緩慢,但是一旦筋骨大成,雙臂有千斤之力,能挽三石強弓。

但由內而外練習者,單輪身體素質只有後者的六至七成,甚至更低,只不過除了外力之外還有內力就是了。

而由外而內是很緩慢的,像是金系武俠小說中,似乎只有洪七公一個人是由外而內還能達到巔峰的人,倘若在都失去內力的情況下,身體素質最好的應當就是他了。

歐陽鋒在洪七公胸口一推的時候,就因為洪七公內功外功,俱已臻爐火純青之境,所以周身筋肉一遇外力立生反彈。

而且由外而內的洪七公也並非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是王重陽。

因為隨著內力的越來越深厚,身體本身素質就拉不開什麼差距了。

歐陽鋒郭靖黃蓉三人合力,可以令數萬斤巨石發生小幅上移,而歐陽鋒洪七公郭靖黃蓉四人合力,就能掀得起這塊數萬斤的巨石。

而此時郭靖黃蓉離五絕差距極大,力量遠不如五絕,根據原文前後描述邏輯推斷歐陽鋒、洪七公都有萬斤以上的力量。

其中恐怕大部分都是內氣帶來的力量。

若是內力上萬斤,而外力千斤,那麼外功練至巔峰並不能帶來戰力上的差距,所以四絕還是平分秋色,並不會因為洪七公內外同時練至巔峰就強一籌。

倘若是這麼想,徐重光想要將由外而內和由內而外二種方式結合起來,似乎起到的作用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大。

即便是內功在身體方面練得不夠細緻,差的那一點身體力量又算得了什麼,與其花時間在身體上下苦功夫不如多積蓄一點功力。

這或許就是主世界體系完全是內功為主的原因。

即便主世界有十二關金鐘罩,金剛不壞神功這樣的存在。

但金鐘罩一樣是執行練氣吐納,形成護身氣功,本質上符合主世界以氣煉體的思路。

被視為根本的是氣,體的成長都是氣的順帶,最終的側重點是,與天地共鳴,駕馭自然之威,而非是體之一道上的血肉衍生,滴血重生一類。

如果以字母來標註的話,在徐重光看來,主世界認為,一個氣B,體D的武者,應當考慮的是如何將氣提升到A,而不是將體提到B,至於體的提升,完全由氣來帶動。

如果說前期還會擔心,一旦真氣不繼,這時候純粹的肉身強度就會成為一個關鍵點。

而一旦過了逆後天而返先天之關,真氣就源源不絕,根本不用擔心真氣會枯竭,護體真氣也不會告破,肉身強度就成了雞肋。

但即便其思路與主世界主流思想不符,徐重光仍然認為不能忽視對身體的淬鍊,而只是最為順帶。

越是前期,功力不深的時候,肉身強度的作用越大,而不能因為反正後期肉身用不到,就從節省時間的角度上考慮,不花時間在這一項上面。

無論在什麼世界裡,那種讓人失去功力的道具一類都是存在的。

功力一失,就任人魚肉,萬一沒有後期怎麼辦?

只有渡過前期才有說後期的資格。

這就是徐重光的想法,回到主世界之後,即便得傳全真心法,自己也不會荒廢這個世界所習的武術,對於身體的淬鍊一樣會注重。

乃至日後若是能夠藉助青銅鏡與白玉門在全真教上位,或者是有自己的一方勢力,也會讓麾下的人,在練氣的同時,淬鍊身體。

陽神武師級別的體魄在加上金系武俠小說中的內力。

不過徐重光另外還有一個發現,那就是各派拳譜都有呼吸運氣之法,甚至可以從一些丹道武功中窺見過去內功正統修行的路線。

但他們之間的一些理論,是有衝突的。

孫祿堂說自己呼吸下達丹田,這樣每日積氣于丹田,鼓動腹內之氣的時候,能夠撲人於數丈之外。

而且還說不能沉氣于丹田小腹者,皆外家也。”

可一些丹道武功的書籍又說,真氣充足,方可一鼓作氣,衝開丹田關竅,於是真氣可以繼續于丹田之內,在經脈中按照特定路線行走運轉,不斷地煉化水谷之精為內氣。

這不就是互相沖突了嗎?

既然要衝開丹田關竅,那孫祿堂呼吸達下丹田。

包括自己練得《武當下乘丹派劍法》,要求採日月之精華,用意念想象日月精華從頭頂一路匯入下丹田。

李景林研究意守下丹田最後腹瀉不止。

衝開丹田關竅,呼吸達下丹田,意守下丹田。

五穀水精,呼吸之氣。

可是既然丹田關竅都沒有衝開開,又怎麼讓氣積蓄于丹田了?

這一切都與下丹田有著密切的關係,丹田絕對是最關鍵的一步。

徐重光感覺自己已經快要觸控到內功心法的本質,正當他振奮精神,打算進一步便覽道藏拳經,卻突然有一位武協的故人前來見他。

故人揹負著命令。

“慶之。”

“嗯?”

“你知道薛顛嗎?”

“當然知道,怎麼了?”

徐重光地心底驀地一沉,他似乎預料到了什麼。

一切都如他所想像的那樣。

沉默。

“他牽扯了太多武術界的人物,如果由你來處理,就能避免武術界的震動。”

將這事變成武術界的內鬥,就能避免國家將正走向興盛的武術禁止的想法。

這是鑑於徐重光的功勞,給武術界的機會。

由他親手糾正。

“我明白。”

“所以,你有把握嗎?”

徐重光再次陷入了沉默。

“也許吧。”

在這個傳武世界中,一切傳武的故事都會成真。

現實的薛顛未必就有多麼厲害。

就如孫祿堂一樣。

現實裡的孫祿堂和後世的拳王到底誰厲害,徐重光不知道。

但是武術界各種記載中的孫祿堂是玄乎其神一樣的存在。

而逝去的武林裡的薛顛,後世各種傳說裡的薛顛。

比孫祿堂還神。

畢竟孫祿堂也擋不住手槍和步槍,但薛顛在傳說裡可以。

所以,他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替我下戰書吧。”

“津門?”

“都可以。”

“如果出來的人不是你......”

“只會是我。”徐重光眼神轉而堅定。

“死在我的手上,勝過死於槍械。”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了是乞丐

酷斃小崽

葉羅麗:末日王族

焰語瞳

三國的那些事

光下的暗影

血刺玫瑰【刑偵】

山烈

一人,九劍,斬諸天之敵!

墨恨水

重生80年代美翻了

花卿的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