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道辦?

‘那還有保正嗎?’

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要改,梁川索性便來一場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變革。

他搞的這些東西,百年之後是否還能存在,就已未可知也。千年之後或許會被人挖出來,王莽新朝那挖出那麼多的新鮮玩意,還有他的新政,讓人以為他是一個穿越者。

要是世人挖出梁川搞的這些個花樣,是不是馬上就是板上釘釘了?

鳳山縣,便是梁川推行新的政策的地方!

在鳳山縣大改的基礎上,各處的亭臺樓館陸續建造完工,雖然沒有宮梁高殿的華麗,但是勝在一個實用。面積夠大質量過硬,足夠滿足日常的功能與需要,這些房屋大院大多像世家宗祠一樣,承載的功能也差不光多。

宗祠本來梁川想給何保正他們先蓋一座的。

這個建築是人們寄託相思,緬懷先人的去處,人死如落葉,歸根便是到此處。有一個宗祠,也能把一群人集中到一起。

但是宗祠不是隨便能蓋的,往往是自己家族的人才會去理會,外人去插手的話,倒有點不合適。

在房屋建好之後,就是解決島上的管理這一頭等大事。

法律雖然還沒有出臺,但是機構要明確。

梁川首先著手的就是成立最小的村民自治組織——村一級的機構。

中央城區成立街道辦,郊區以外的村落成立村委會。

保正還是保正。

梁川可不想改口叫何保正叫他何村長。。多拗口!

是的,村委會與街道辦就是最小的管理機構,這一級就是要利用宗族勢力與村民自治,來減少他們這些上層的壓力!

農耕時代,生產力不高的年代,不可能養一大批的公務員,只有靠這些社會閒散人員,讓他們在閒暇之餘,把整個社會管理起來。

是的,這就是後世的村委會與街道辦!

功能就是要一樣!

縣城裡已經開始在逐步劃定各自的區域,一個街道差不多一萬多人,這還是加上樑家軍的人數,村子按這樣的規模是有些偏大了,但是為了壓縮這些編內人員的數量,減少財政的負擔,只能把管理物件的人數增加。

好在這年頭需要的機構並不多,需要的財政供養人員也不是非常的多,只要幾個文書,書吏便能處理非常多的日常事務!

第一個街道由梁川親自命名並掛牌,鳳裡街道!

第一任的保正還沒有人選,梁川也不著急,他要採用後世的那一套,選舉的方法!

世上沒有一種完美的制度,可以讓所有人都滿意,一個優秀的制度,只能讓多數人感到滿意,便達到了他的作用!

是的,梁川不搞攤派也不搞世襲,他要運用選舉!

以後不論是街道的保正是鄉下村委會的保正,全部都要用選舉來產生,這些人的權力可不小,他們手中能掌握居民村民的生育教育衛生等大權,甚至婚配還有參軍入伍,從出生到入土,老百姓要做一切事情都要與居委會村委會打交道!

只有管住社會的每一個環節,這個社會才不會出現失控的狀態,老百姓也才能有穩定的生活!

現在是先解決居民的居住問題,等每一個街道還有村落都定型之後,就要選舉出他們保正。

保正的職責跟村主任一樣,大小事務都出自他們之手!

幾千年來,村正保正便是老百姓眼中頂天一般的大人物,至於什麼知縣縣令,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都難以見上一面。

一村之人,他們活動的範圍可能不超過他們的村頭,從出生到死的那一刻。

而古代的村子,小的甚至三五戶人就是一個小村子。。

而一萬多人的村委會,這可是能比肩部分的小縣城了。。

可想而知,這一幫保正的能量能有多大!

梁川就是要給這些保正權力,他們最熟悉自己的村子,村民居民之間的矛盾他們也是最清楚,問題讓他們來解決最合適不過。

民間有太多的問題最後只能用活稀泥的辦法來解決,法律在坊間,不如人情來得好使。

要拔高這些保正的地位,就是要讓他們的人情運用自如,老百姓的素質不夠高,用法律來約束他們有點操之過急,以人情世故村規民俗來管人,在這個時代,會比法律更加管用!

為什麼這年代,三五個衙役還有幾個老頭子坐在高堂之上就能管一個縣境,老百姓的認知不高,社會的矛盾也沒有那麼多,人們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下地幹活,大家相安無事,完全不是書上電視裡那麼多奇冤血仇。

如果真有事,各打五十大板,事也能處理一半,難道這些讀書人還編排不過幾個白丁,那不是白瞎了?

老百姓的事,最是好管。

不過也不能完全依賴人治,梁川早就想過了,這個社會,還是要有一點威嚴,法還是必須的,但是現在他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只能一步一步地完善。

鳳裡街道現在有五縱三橫,五條豎著的大路,還有三條橫向的街道,幾百棟民宅座落在此,裡面的居民多是梁家軍的成員,他們大部分是與梁川南征北戰的兄弟,還有他們的親屬,總人數在一萬出頭。

這個街道也是整個鳳山的核地地帶。

梁川有意將這裡作為試點。

他想看看這幫人自己管自己,能管出個什麼樣的成效出來!

梁川把任務安排下去的時候,鳳裡街道的人自己召開了一個大會,彷彿是梁家軍的臨時會議,中層的小隊長有一大半參與了這個會,他們自己商量了半天,把楊霸先給推了出來。

因為梁川事前也說了,軍中有職務的人,不參與保正的選舉。

梁川不允許梁家軍的人再插手鄰里的各種糾紛,這幫大老粗手中有武器,一但他們亂來,場面很容易就失控,所以要避讓小亂變大亂,只能讓這些武夫遠離糾紛。

楊霸先的當選梁川並不意外。

他的妹妹嫁給何保正的女兒之的,與梁家的關係更是緊密了幾分,從此也是死死地綁上了梁家這條船。

而且更讓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他在澎湖這些年的付出!

楊霸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梁家軍人。

他不是軍人,出身市井的他,原來是一個黑白通吃的社會大哥,多年的社會閱歷,讓他比普通多有一個心眼,也有更多的手段。

雖然不是梁家軍的人,但是他算是最早跟著梁川的那一批人。

從清源到澎湖,再到如今的鳳山,一路走來,楊霸先用他的手段與能力,把清源港口澎湖島上治理得井井有條。

楊霸先的治與蘇渭吳用的治可不一用,他這個治多少帶著一點暴力與衝動,一言不合就是抄傢伙的那種,不過他很少與梁家軍正面衝突,梁家軍有軍法管著,他則是衝著安穩去的,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倒像是蘇渭身邊的帶刀護衛,一個用嘴以理服人,一個用拳人來服人。

不過這些年,楊霸先在蘇渭的薰陶之下,也極少動手來以勢壓人,他也更喜歡用一個理字來解決問題。可以說楊霸先處理問題的方式變得更加理性!

眾人會推選楊霸先這個粗人,既出乎梁川的意料,也合乎梁川的心意!

若是換了別人,要鎮住鳳裡街道>

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梁川還搞了一套監督的機制,保正要幹事,可不能私下暗箱操作,必須拿到明面上來,街道辦的辦公場合,從建成的那日,大門就不上鎖,除了一些要緊的收納公文的地方,其他的地方街道的居民隨時可以登門,你一個保正要做什麼,全部讓老百姓知道個明白!

這一手可是破天荒的大手筆!

可知道古代人辦事,那講究一個閒人迴避,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不讓人瞎湊熱鬧,沒事的人靠邊站!

這等於是把街道的事全部掀開了讓人來看,做得對錯,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全部看在眼裡!

權利可不就是關上門自己操弄的一回事,現在好了,全部讓大家看,老百姓可不是瞎子,有沒能貓膩他們看得最是清楚!

本來大家以為是個好差事,正是梁川這一手開門辦公的操作,讓大家火熱爭搶的心給澆了個透涼!馬上就勸退了不少人!

這還不是最狠的,梁川最後來了一手,每一個保正不是終身制,任期只有四年,每四年選舉一次,相當於說老百姓每四年就再選一次,要是幹得不好,直接就滾蛋!

好愛夥,這還幹什麼?純粹就是來獻愛心的!

男人幹不事業不都是為了子孫後代,要不是世襲的好事,誰有這閒心給大家扯淡呢!

四年一次,要是選不上,以前得罪人不說,以後自己的日子可能也不好過!

梁川這一招,馬上又勸退了許多人,原來以為是香餑餑,大家看清楚之後,才知道,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一萬多人的吃喝拉屎家長裡短,管了他們自己家的事還能不能顧得上?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命風雲

死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