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巡視

9月末

大唐皇帝御駕公開宣佈南巡,乘坐萬噸豪華郵輪“皇家使者號”南下,沿途由皇家海軍兩艘親王級主力戰艦和四艘萬噸級快速貨輪組成的混合艦隊隨行護衛。

這四艘萬噸級快速貨輪中,一艘運煤船,一艘油水食物補給船,另兩艘皆是貨輪,滿載著工廠機器裝置和其他貨品,用於陛下對各藩國賞賜之用。

10月11日

船隊抵達尼加拉瓜運河沿岸最重要的湖灣市,該市數10萬民眾傾城而出,舉行了盛大的迎接典禮。

20世紀初′

湖灣城總人口增長到 萬人,已經躍居中美洲地區人口第一大都市,人口規模超過巴拿馬城,是尼加拉瓜運河沿岸第一大都市。

伴隨著尼加拉瓜運河的開通,這座城市的繁榮昌盛無可遏制的發展起來,與巴拿馬城的蕭條形成的鮮明對比。

整個城市坐落在一望無際的尼加拉瓜湖畔,東側低矮的群山起伏,坐落著古老的土著神廟,皇室行宮也位於這裡。

從這裡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城市,極具西班牙特色的建築林立,遠遠的鋪展開去,與這裡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

順著湖畔十幾座碼頭一字排開,巨輪雲集,而在遠處的錨地停泊區內,有更多的大型海輪星星點點的散佈在河面上。

這幅景象充滿了現代的大工業氣息,讓人心中由衷的升起自豪感。

皇帝李察手扶著欄杆向遠處眺望,這個美麗的湖濱城市盡入眼底,臉上浮現出追憶的神色。

他見證了湖灣市從無到有慢慢發展起來,最初這裡只是建有阿茲特克神廟的數百人小鎮,四周一片荒野。

三十餘年轉瞬即過,藉助著堪稱世界水利工程奇蹟的尼加拉瓜大運河帶來的海量人流物流,這座城市飛速的發展了起來。

這裡是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水上交通大動脈,極具戰略意義的所在。

大唐帝國掌握了這裡,就掌握了面向太平洋的大門。

和平時期來自北西海岸大量貨物,可以透過尼加拉瓜運河方便的運往歐洲。溝通了大唐帝國北美東西海岸和中美洲屬地,極大的推動了經濟繁榮。

在戰爭時期

尼加拉瓜運河更加凸顯出重要的戰略價值,方便大唐帝國皇家陸軍和海軍跨洋調動兵力和物資,舉傾國之力戰勝敵人。

而敵人則無法利用這一連線兩洋的水上戰略通道,那麼來自大西洋的敵人戰場就會被限制在大西洋。

來自太平洋的敵人,戰場就會被限制在太平洋。那麼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沿岸的帝國城市就會成為穩定大後方,能夠向前線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力和物資。

這樣極為有利的戰略格局,讓英國人都眼饞不已。

剛剛去世不久的德國前首相俾斯麥曾經說過;“唐國是所有世界大國中,地緣戰略環境最好的國家,在未來的一千年裡,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威脅到其本土。”

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必須承認很有道理。

大唐帝國在西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北海省,奄美王國,呂宋王國,宿霧王國,棉蘭老王國,天堂省及新佔領的東印度群島,已經形成了清晰的環西太平洋地帶,將大唐帝國本土的安全邊際推進到歐亞大陸邊緣,前出12,000餘公里。

除非將這些地區一一佔領,否則,不可能威脅到帝國美洲本土。

每當想到這些,皇帝李察心中都是美滋滋的,就像三伏天喝冰水一樣享受。

椰樹輕搖,清風徐徐。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積8264平方公里,也是世界第21大湖泊,透過聖胡安河與加勒比海相連。

一望無際的湖面煙波浩渺,晚風吹來的是清涼的水氣,而不是海風腥鹹的味道。

對於往來於兩洋之間的海輪來說,這裡是天然的避風港灣,補充給養和燃料的必經之地,經過運河時總要停靠幾天。

就在皇帝李察憑欄眺望時,秘書處副處長梁伯均悄然走到身後,神情恭敬的彎腰施禮請示道;“啟稟陛下,本地軍政大員已經在外殿等候,恭請聖訓。”

“唔,朕隨後就來。”

“微臣遵旨。”梁伯均後退兩步以後,轉身離開了。

皇帝李察這才收回了視線,他對湖灣市的發展相當滿意,這裡未來有很大的潛力發展成為百萬人口大都市。

相比這裡,昔日興盛的巴拿馬城就落寞了。

他略微整理了一下,便步履從容的向著外殿方向走去……

視察之餘

接見一下這些當地的軍政長官,勉勵鞭策一番,這原本就是題中之意。

皇帝李察此次南巡計劃半年多時間,將會走遍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各藩國和行省,到處走一走看一看。

看看在藩國的治理下,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如何?

如今大唐帝國的體制與德意志帝國相類似,帝國領土範圍內即有直屬行省和海外行省,也有藩國和皇室直屬領地。

藩國中即有親王國,也有大公國,統一執行帝國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外交,軍事,行政許可權統一歸屬帝國,僅是封地采邑而已,就像地方大貴族一樣。

自1862年開始的南美洲荒漠遠征運動,迄今為止38年,幾乎將南美洲的一半收入囊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皇帝李察還從未踏上過這片土地,此次要將這一遺憾彌補,給各藩國帶去來自帝國皇室的光輝,這是無上的榮耀。

到了明年下半年,皇帝李察還計劃巡遊西太平洋各帝國屬地,走遍大唐帝國所屬的每一個藩國和行省,除了雲中省。

無數帝國公民殷切期盼聖駕蒞臨視察,這讓當地民眾能夠深切感受到帝國光輝的照拂,感受到作為帝國一份子的幸福,其意義非凡。

皇帝李察若非退居幕後,還真不一定能抽出這麼多時間巡查偌大的帝國疆域。

地盤太大了,也是一種苦惱啊!

皇家巡視船隊在湖灣市停駐了三天,於10月15日再次啟航,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哥倫比亞親王國。

船隊順著聖胡安河一路暢通無阻的航行,沿岸廣闊的稻田阡陌成行,一眼望不到邊際。

尼加拉瓜地區地處熱帶,水資源極為豐富,是帝國境內優良的稻田產區,水稻一年三熟,產量大而且質量好。

這裡出產的優質大米在北美本土廣受歡迎,是響噹噹的招牌農產品,中美洲數省每年都要向北美本土輸送數百萬噸大米,以滿足華人社會的消費需求。

華人習慣上愛吃米麵,不喜歡吃玉米餅和土豆,可以當菜,但不能當主食。這也是中美洲和哥倫比亞廣泛種植稻米的根本原因。

在原來歷史上,這裡都是大面積的玉米產區。

在運河兩岸

可以看到砌築了整石的岩石護坡,聖胡安河原本曲折蜿蜒的河道經過裁彎取直的大規模改造,整個河道平直而寬闊。

沿著河道兩岸是高等級的瀝青公路,還有一座又一座低矮的土山,那都是從河道里挖出來的泥土碎石堆積而成,高度從十幾米到幾十米不等。

河道兩岸都被鬱鬱蔥蔥的高大喬木覆蓋,入目所見一片綠色,還有五顏六色的野花盛開。

這些運河公司種植的高價值樹木,還有防風固土,改善環境的作用,兼顧美觀,可謂一舉數得。

皇家船隊一路順利的透過聖胡安河,在半天之後駛入加勒比海。

迎面吹來腥鹹的海風和藍寶石一樣的蔚藍海面,無不預示著船隊進入了這片富有傳奇色彩的海域。

進入加勒比海後,皇家船隊便調整方向,沿著中美洲海岸線向南駛去。

兩天後

便抵達了達連海灣的聖奧諾弗雷港,廣南親王唐-李坤早已率領哥倫比亞王國一干高層軍政要員和王室成員等待在此,恭候皇帝御駕蒞臨。

聖奧諾弗雷港是一個7萬餘人口的港口城市,從這裡坐上火車經過430多公里,便可以抵達哥倫比亞王國首都麥德林。

廣南親王唐-李坤乃是林皇后所出的嫡子,他的藩國是等級最高的親王國,面積在眾藩國中居首,537萬人口同樣位居第一。

哥倫比亞王國的經濟實力也不俗,與北美本土的俄亥俄王國在伯仲之間,都是一眾藩國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哥倫比亞王國無論從面積還是幅員來說,都足以分封三四個藩王,僅從這點就可以看出皇帝陛下的偏愛。

火車一路疾馳在哥倫比亞的曠野上,越過叢林山川,越過大片大片種植稻米的農田村鎮,一路向著西南方向而去。

納入皇統20多年了,哥倫比亞王國的華裔人口比例達到%,白人後裔佔據%,印第安土著各部落人口約佔%,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沿途的景色可以看出,哥倫比亞城市鄉村的道路橋樑建設還是不錯,農田水利設施較為完善,這都是當初大規模建設的成果。

依靠當初建立的紮實基礎,哥倫比亞王國近些年來的發展勢頭很不錯,當地盛產咖啡,可可,稻米,蔗糖與天然橡膠,大大小小的華人種植園密佈,一片悠然的田園景緻。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萱錦爭

禮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