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省屬於大唐帝國皇家陸軍紅海衛戍區轄區,這是隸屬於大唐帝國七大軍區之一,即海外軍區下轄的二級衛戍區司令部。

紅海衛戍區的司令部設在蘇伊士城,下轄埃及(蘇伊士城周邊城鎮),雲中省,吉達,葉門,科威特及阿布扎比等利益區的駐軍,總兵力萬人。

這其中

駐紮在蘇伊士城的總兵力就達到萬人,共計有兩個甲級野戰師和兩個不滿編乙級守備師的編制,還有三個重炮團。

這三個重炮團中,有一個是裝備6門280毫米岸炮,12門210毫米岸炮的海防重炮團,其重炮火力主要用於封鎖蘇伊士運河及港口區。

另有兩個是野戰重炮團,分別裝備120毫米至210毫米不等的野戰重炮,每個團18門,用於堡壘要塞防禦,岸炮火力相當強大。

近期應阿曼王國邀請,紅海位衛戍區派遣了一個不滿編的步兵團,總計約740餘人進駐馬斯喀特,該國隨之也被列入大唐帝國的保護國範疇。

此事還引起了英國的不滿,駐埃及的外交使節提出了抗議,因為阿曼王國向來是英國的保護國之一。

由於阿曼王國過於弱小,英國在這裡並沒有外交機構,由駐埃及的領事館統一管轄。

英國在波爾戰爭中大量抽調兵力,原本駐紮在阿曼王國的120餘人的少量英軍兵力也被抽掉一空,後續就沒有派駐。

沒成想被大唐帝國偷了個空子,鳩佔鵲巢,英國人怎麼能甘心呢?

但這總歸是小事,抗議歸抗議,大唐帝國政府方面拿出點補償來,英國人也就不吱聲了。

因為這裡本身就沒什麼油水,窮鄉僻壤的有什麼好爭的地方?

有了臺階,自然就順坡下驢了。

倫敦政府在布林戰爭中栽了個大跟頭,國際威望和實力都大大縮水,甚至一向堅持的不結盟國策也因此而改變。

英國的國力經歷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後,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就在今年,上半年經濟總量被髮展勢頭越來越迅猛的德意志帝國超越,已經退到世界第3位。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作為傳統的世界霸主,英國人只需要個面子,而不會因為這丁點兒小事兒與大唐帝國翻臉。

從紅海衛戍區的兵力配置上可以看出,位於埃及東南部的蘇伊士城是重點防禦的前沿陣地,在該地區囤積了重兵。

其目的

在於制衡英國部署在整個埃及和運河區的總計萬兵力,法國部署在運河區的萬兵力,實現軍事力量的均衡。

而云中省,吉達,葉門這些利益區則是堅強的後勤支援,也是第2道縱深戰線,從而形成完整的紅海防禦體系。

英國,法國和唐國聯手控制著蘇伊士運河區,這三個國家也是蘇伊士運河的三大股東,爭相在這裡顯示軍事存在。

三個列強國家之間既合作,又互相防範,比如英軍就主要部署在賽德港周邊地區,位於運河的西岸。

而法軍主要部署在包括西奈半島在內的運河東岸,並且建立了完善的永備防禦體系。

大唐帝國則在蘇伊士運河的東南端出口,臨近紅海的蘇伊士城一側。同樣不惜代價的修築了堅固的要塞堡壘,配屬了火力強盛的海岸重炮。

三個列強國家在蘇伊士運河兩端形成了微妙平衡,誰都無法佔據絕對優勢。

大唐帝國雖然總兵力稍遜一籌,但是憑藉堅固的堡壘要塞,攻擊能力不足,防守能力嚴重過剩。

想要攻破重兵把守的堅固要塞,不死傷個七八萬人,簡直連門兒都沒有。

這麼沉重的代價,英國付不起,法國也付不起,維持一團和氣符合三方根本的利益。

在伏波市,到處都是歌舞昇平的和平景象,沒有半點蘇伊士運河區的劍拔弩張氛圍。

歐洲的形勢越緊張,前往伏波市的歐洲各國上流社會人物和富商就越多,因為他們是最聰明的那一小撮精英人士。

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

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已經明顯化,除非一方退讓,否則當前愈發白熱化的軍備競賽熱度只能不斷加高。

最終,爆發遍及全歐洲的戰爭可能性越來越高。

看到這種可怕的前景,所有社會精英都會想到退路。

距離歐洲很近的伏波市氣候條件不遜色於地中海沿岸的溫暖地帶,這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冬天,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都很高。

經濟繁榮,物價穩定,關鍵這裡吃喝享樂應有盡有,還沒有半點戰爭的危險。

比之遠隔大西洋等北美洲,伏波市距離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各國更近,從法國乘坐輪船穿過蘇伊士運河,只需要4天半就能抵達。

熟悉國際政治的人都知道,歐洲兩大軍事陣營的對峙,與北美洲的大唐帝國可沒有半毛錢關係。

大唐帝國與英國是長期的親密夥伴國家,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但大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的關係也很密切,兩國間的合作涉及軍事、經濟與政治各方面,友好關係延續40年之久。

合作層面高,範圍廣,德意志帝國有十幾個影響力極大的容克軍事貴族,最初都來源於大唐帝國的軍隊現役軍官。

雙方的密切合作,早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之前,至今已有40年之久。

對德長期友好關係,是大唐帝國對歐關係的雙支柱政策之一。

面對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嚴峻局面,大唐帝國的公開政策是中立,誰也不得罪,兩家都做生意。

只要這一政策不會改變,即便歐洲爆發了全面戰爭,也沒有哪一方軍事集團會傻到主動攻擊大唐帝國,那豈不是腦子有病嗎?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有歐洲人在伏波市的投資就是安全的,萬一爆發戰爭就是一條很好的退路。

若不爆發戰爭,豈不是皆大歡喜?

能夠赴海外投資的都是上流社會人士和歐洲富商,誰也不缺那點錢。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

進入新世紀以來,源自歐洲的財富開始不斷的注入伏波市,推動這個紅海沿岸明珠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物業價值節節升高。

近期以來,還有逐年加速的趨勢。

伏波市為此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新城區建設計劃,並且計劃建設一環高架路和二環高架路,以百萬人口大都市標準進行前瞻性規劃。

新的水庫,火電廠,水泥廠,採石場,磚窯和木材廠建設專案紛紛上馬,新城區的基礎建設和公路以及橋樑,下水涵道都在推進中,一片火熱的建設景象。

相對於廣受歐洲資金歡迎的伏波市(馬薩瓦),地處內陸的雲中省首府雲中城也沾到了光,流入當地的資本依然以華資為主,歐洲資金也不少。

一方面是因為雲中城的腹地高原非常廣闊,另一方面則是交通便捷。

伏波市(馬薩瓦)距離雲中城(阿拉馬斯)只有78公里,兩地間不但有寬敞平整的柏油馬路,還有鐵路相連通,交通運輸非常方便。

兩地間率先開通了往來兩個城市的長途客運,乘汽車只要兩個小時就可以抵達,乘馬車也只有四個多小時(中途需歇息一次,餵食清水和精料)。

從伏波市到雲中城之間的萬平方公里土地,彙集著該省超過7成的人口,總數約240餘萬。

沿途小城鎮密集,阡陌縱橫,城郊工廠遍佈,是雲中省經濟發展的菁華地區。

該省其餘90餘萬人口,分佈在總面積廣達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各地區,人口相當稀少。

在高原牧區

經常是方圓百里荒無人煙,在那些偏僻的牧場裡,也有少部分膽大妄為的華人牧場主奴役黑奴,榨取血汗錢。

但這種情況已經發現,必會遭到嚴厲的懲處。

但是在衣索比亞高原,經常會有活不下去的黑人部落向雲中省遷徙,該地區的富裕聞名整個東非。

這些主動遷徙的黑人部落,一旦被當地的華人騎兵或地方武裝抓獲,便會送到偏僻的礦山裡服勞役,至死都不可能出來。

在這裡有個好處,累確實累了一些,但不會餓肚子。

雲中省方面解決了礦山勞動力匱乏的問題,黑人部落解決了生存危機,雙方都挺滿意。

唯有一點

在雲中省的礦山裡,嚴禁黑奴生育,也絕不允許組成家庭繁衍後代。

礦山的黑奴礦工若是表現好,可以獲得食物或者女人的獎勵,也僅此而已。

李察一行來到雲中省以後,沒有驚動任何官方人士,租了輛馬車,在周邊跑了一個多月,對看到和聽到的情況非常滿意。

這與他在天堂上看到的情況一樣,因而深受啟發。

這兩個海外省都是典型的流官制,由帝國政府選拔富有才幹的官員管理,任期5年一屆,跟隨政府的更迭而更迭,最長不超過10年。

這導致海外省的高層官吏在當地沒有紮實基礎,做得好廣受好評,做得差難免受到當地各方勢力的詬病,導致未來仕途風波迭起。

在這種情況下

這些海外省的高層官吏不得不拿出120%的精力,注重政績,力求贏得好的口碑,免得在這裡翻車了。

也正因為這些政府高層官吏秉持著公心,與本地勢力也沒有過多瓜葛和利益聯絡,所以能夠大刀闊斧的切除利弊,推行和貫徹帝國政策。

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北美本土的省份更好一些。

帝國政府已經建立58年了,雖然廣泛推行了國家、省、市各級的民主選舉,但依然出現了不少積弊。

比如金元政治,官紳勾結,傳統的地方政治家族不斷的做大,逐漸形成輪流坐莊的局面。

這一切

在挑戰著大唐帝國皇室的治理能力,如今的皇帝唐乾宗是個典型的守成之君,處處循規蹈矩,更沒有大刀闊斧隔除利弊的手腕和城府。

李察欽點的原天堂高官胡永堂任職帝國廉政總署署長,作為一把快刀,準備徹底的肅清一下大唐帝國的官場積弊。

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很多案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草草了結。

究其原因

還是帝國皇室給予支援的力度不夠,僅憑廉政公署這樣的小身板,與勢力越來越盤錯節的帝國貴族公卿,富豪商人與資本家作對,顯然力有不逮。

種種因素下來,導致胡永堂這把快刀砍鈍了,後方也沒有皇家鼎力支援,漸漸後勁不足了。

每每想到這些,李察都有些扼腕嘆息。

同樣的快刀用在不同人的手中,有的是快刀斬亂麻,有的卻成為和稀泥,實在強求不得。

值得欣慰的是

大唐帝國的勵志與英、德、俄、奧匈這些老牌封建王國相比較,高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內中積弊也少得多。

在可以預見的10~20年內,不會發生什麼大問題。

在隨後一段日子

李察相繼前往了葉門和吉達地區,並且經歷了蘇伊士城,耗時一個多月後抵達歐洲。

在蘇伊士城,李察從遠處觀察了這個歷經30餘年建設的要塞堡壘,可謂是在空曠的沙漠地區,拔地而起的鋼筋混凝土要塞群。

這裡是受到管制的軍事區,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人口依然沒有突破26萬餘人,而且很多當地居民是軍隊家眷。

因為這座城市的特殊性,所以當地的阿拉伯人都被移走,可以居住在城外小城鎮中,但不能居住在城中。

該城也不允許白人定居,是一座99%的華人要塞型城市,僅僅在堡壘要塞外面的港口區,有少部分白人經營的貿易公司存在,獲得特許出入證。

相比較伏波市和雲中城,蘇伊士城更純粹,更單一,城市經濟主要以港口貿易轉運和捕魚為主,除了一座水泥廠和幾家採石場,幾乎沒什麼其它工廠。

作為整個大唐帝國最前沿的門戶城市,蘇伊士城犧牲了很多發展機會,但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在這座軍事要塞城市背後,有大唐帝國數以百計燦若星河的城市和難以計數的鄉鎮,他們的和平與寧靜,經濟的繁榮發展都離不開蘇伊士城。

從這個角度來看

蘇伊士城為整個帝國發展做出了犧牲,將來自歐洲的風霜刀劍擋在埃及沙漠裡,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另一個方向

大唐帝國在北美洲只有新澤西省和東都市(華盛頓)可以作為歐洲軍隊登陸的突破口,這裡同樣重兵雲集。

大唐帝國皇家陸軍幾乎一多半的軍力都堆積在這裡,這樣在該地區登陸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他的地方

來自歐洲的侵略,必須先要入侵東海岸沿岸國家,比如紐約共和國,康涅狄格共和國,緬因共和國,卡羅萊納共和國,佛羅里達共和國或者密西西比共和國。

只有佔領了這些國家作為前沿據點,才能夠繼續深入北美大陸,攻擊大唐帝國北美本土各省轄地。

這實際上是個偽命題,任何歐洲國家都做不到。

有人說,能否率先攻擊中美洲各省呢?

比如巴拿馬省,尼加拉瓜省或哥斯大黎加省,難道不行嗎?

這完全是不懂軍事的臆測,在沒有徹底佔領古巴之前,越過古巴深入到中美洲,難道不怕被斷了後路或者海上運輸線?

古巴是加勒比海鎖鑰之地,所有前往中美洲和加勒比沿海城市的航線,都必須經過古巴。

古巴到佛羅里達只有170多公里,若是算上隸屬於古巴的群島,兩地間的距離只有92公里。

試問什麼樣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能夠在無視古巴軍事力量的情況下貿然深入呢?

那豈不是自己斷後路?

就算直接攻擊中美洲各省,可是巴拿馬距離帝國西海岸大城市洛杉磯坐火車超過5870公里,兩地直線距離4955公里。

入侵的歐洲軍隊這一路橫推過去,得需要多長時間?

大唐帝國嚴密控制著厄瓜多運河與南美洲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未經大唐帝國皇家海軍允許,歐洲國家連一個小舢板都過不來。

在整個太平洋沿岸,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允許入侵的歐洲艦隊補給,全都牢牢控制在大唐帝國手中。

即便強大如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也要得到大唐帝國的允許,否則斷難成行。

這就是大唐帝國的深厚實力,仿若接天連地的巨人一樣盤踞在整個美洲,誰也無法撼動。

正是有著這樣充足的底氣,李察才能夠放心的將偌大帝國丟給唐乾宗,滿世界的到處跑,過上自由自在愜意生活。

只要大唐帝國自己不犯錯,沒有人能夠擊倒這個美洲巨人。

進入20世紀

大唐帝國國際國內的安全形勢空前的好,成為當今動盪世界的安全港灣,吸引了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大量移民。

1904年底

大唐帝國人口正式突破億大關,總人口達到億規模,是沙俄億人口規模的一倍半。

是英,法,德三國人口之和,每年依然有550~600萬規模的人口增長,處於人口高速增長階段。

預計在1906年的一季度,人口總量將超過兩億大關,成為僅次於大清的人口第二大國。

這樣的人口數量,相對於大唐帝國廣闊的疆域而言,依然地廣人稀。

在原來的歷史上

百餘年後的爪哇群島就能承載億人口,而這僅僅是一個面積萬平方公里的島嶼。(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夢錢塘

好快的大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