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突厥暴雪,代州總管李大恩上書:“突厥飢,馬邑可圖也”。

李淵大喜,便命殿中少監獨孤成領兵北伐,跟代州李大恩合擊割據馬邑的苑君章。

然而在李大恩已經行至馬邑附近不足百里的新城時,獨孤成卻未能在約定時間裡到達。

此時代州兵進退不得,無奈之下,李大恩只得攻佔新城,據城而守。

這時突厥頡利可汗已察覺異樣,恰逢劉黑闥逃亡突厥,聽聞劉黑闥勇武,頡利可汗便讓劉黑闥隨軍,進擊李大恩。

獨孤成所部失期未到,李大恩堅守城池,面對突厥兵的勐攻,代州兵損失慘重。

劉黑闥趁機向頡利可汗獻計:新城甚小,城中糧草不足,李大恩必定突圍,或許適當露出破綻,以引誘李大恩突圍,再圍而殲之。

頡利可汗當即應允,許諾劉黑闥,只要攻破城池,將贈其一千精銳騎兵,以助劉黑闥東山再起。

劉黑闥大喜過望,當即精心部署。

如他所料,城中李大恩確實在計劃突圍。

這天夜裡見得西門的突厥兵防守鬆懈,時機正好,當即下令從西門突圍,不料正中劉黑闥的計策,出城之後,李大恩便是深陷重圍。

頡利可汗早就聽聞李大恩忠勇之名,有意招降,然而李大恩誓死不降,力戰而亡。

其後頡利可汗實現諾言,將一千騎兵贈與劉黑闥。

劉黑闥便藉助這一千騎兵,長途奔襲定州,定州刺史姜禹以為僅是突厥少量遊騎南下劫掠,率兵出城征剿,不幸中伏,身死殉國。

這噩耗已在河東河北傳開,料想長安應已獲悉。

馬匡武下定決心,拆毀城門附近的房屋,取其磚石,固守待援。

可憐漢東王劉黑闥還在示敵以弱,作出一副外鬆內緊的架勢,引誘馬匡武來劫營。

殊不知有李大恩和姜禹的前車之鑑,馬匡武萬般謹慎,絲毫不敢冒險。

長安,李淵勃然大怒,劉黑闥死灰復燃,竟殺害兩員重臣。

當日便在朝會之上不顧帝王之儀,破口大罵,這在李淵看來是對大唐帝國的嚴重挑釁。

“誰人前去剿滅此賊?”李淵陰沉著臉喝問道:“朕要以劉賊項上人頭,祭奠李姜二卿”。

李世民當即憤然出列,“臣願出征,誓殺此賊,以彌補罪過”。

李淵聞言面色稍緩,伸手安撫道:“劉賊奸詐,僥倖逃亡非秦王之過”。

考慮到李世民有對付劉黑闥的經驗,李淵正欲應下,忽的李建成亦是出列,面色悲痛。

“臣與瀛洲姜使君相交莫逆,今姜使君慘遭毒手,臣甚悲痛,必殺劉賊以拜祭姜使君英靈,還望陛下成全”。

二子爭相出征,這倒是讓李淵有些為難,只見二人並立於殿中,絲毫沒有退讓之意。

這時,裴寂呵呵笑道:“劉賊不過萬餘兵力,困獸之鬥耳,殺雞焉用牛刀,依老臣看,淮陽王英武有謀,或可使淮陽王伐之”。

李淵聞言皺眉斟酌,“淮陽王年不過十九,從未有獨自統軍的經驗”。

閉目假寐的高君雅這時睜開眼睛,恭謹說道:“久聞上開府李靖通曉兵法,頗有謀略,昔年韓擒虎稱其可比孫吳,不如遣李靖為行軍長史,查漏補缺,輔左淮陽王,定可致勝”。

聽得這話,李世民眼睛一亮,立即附和。

“道玄勇武有餘,然沉穩不足,李靖年過五十,一生鑽研兵法韜略,性格謹厚穩重,若有李靖相輔,道玄定可建功”。

此時李世民心底對於高君雅甚是感激。

自從李建成主動請纓,而裴寂建議淮陽王李道玄出征後,李世民就知道他沒有這個機會了。

原因無他,只因為李世民的軍功已經極其顯赫了,而隋唐素來有宗室為帥的傳統,他李世民不能出征,他也不能把這個機會給李建成。

李道玄自幼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感情深厚,將這個機會給李道玄的話,李世民是願意的。

李靖如今隸屬於秦王府三衛,若能使李靖隨軍,李世民自是大力支援。

只是李淵聞言似乎有些不爽,只因他對李靖素有偏見,因為李靖得罪過李淵兩次。

第一次是大業九年,當時“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語廣為流傳,楊廣因此猜忌李淵。

李淵之妻竇氏知道楊廣喜好寶馬良駒,便勸李淵迎合楊廣這個愛好,蒐集寶馬進獻給楊廣,以獲得楊廣的歡心。

然而一般的寶馬良駒楊廣也看不上,這個時候的李靖擔任駕部員外郎,掌管皇帝車承、座駕,掌握天下的馬匹資源。

李淵便宴請李靖,希望李靖幫忙蒐集寶馬,然而李靖生性剛直,竟是毫不留情的拒絕,並且將此事傳揚出去了。

從此,二人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第二次是在大業十三年,李靖任馬邑郡守,察覺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有謀反之心,竟偽裝潛行前往長安,試圖告發李淵,然而沒想到李淵起兵速度太快,李靖還沒到長安,便在半路被抓住了。

經此兩件事,李淵毫不猶豫下令斬殺李靖,法場之上,幸得李世民和高衝相救,李淵這才繞其一命。

如今高君雅和李世民竟是同時推薦李靖,這讓李淵一時間很是不爽,當即冷哼道:“李靖有罪之人,何以統帥三軍”。

高君雅聞言笑道:“陛下息怒,漢書有言:‘使功不如使過’,李靖一身才學,蹉跎半生,若為陛下所用,必將盡忠竭力,以報陛下之恩”。

“高相公所言極是”,陳叔達亦是出列說道:“若陛下重用罪將,這等胸襟,何其博大”。

李淵眉頭一抖,沉吟片刻,便是點頭道:“便如爾等所言,啟用李靖,種種過往,既往不咎”。

“陛下聖明”,眾臣紛紛山呼拜道。

李淵當即下旨,任命淮陽郡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原國公史萬寶為行軍副總官,李靖為行軍長史,率軍討伐劉黑闥。

秦王府,正在三衛當值的李靖接到聖旨後,甚是激動。

“李靖拜謝秦王舉薦之恩,必不負秦王厚望”,李世民回府後,李靖第一時間前去拜謝。

可憐李靖文韜武略,年過半百方才得到這個機會,心中如此不激動,人才從來不缺,缺的是一個展示才能的機會,而現在這個機會便砸到李靖的頭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