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回府後正要召見李靖,李靖這便來了,當面行禮拜謝。

“藥師無須多禮”,李世民哈哈笑道:“此番舉薦你的乃是燕國公,若非燕國公力薦,聖人亦不會同意啟用你”。

這個訊息李靖遲早會知道,李世民倒也沒必要瞞著。

李靖一頓,而後深深慨嘆道:“李靖與高相公父子並無深交,一得救命之恩,二得舉薦之恩,如此恩德,實不知如何相報啊”。

“藥師建功立業,將來出將入相,這便是最好的報答”,李世民拍著李靖肩頭說道:“這便證明高家父子的識人之明”。

李靖振奮精神,興然應諾。

瀛洲,面對漢東軍的強攻,儒將馬匡武死守不出,這倒是讓劉黑闥極其惱怒。

只在城中堅守不出的話,繞是劉黑闥再如何能征善戰也是白搭,期間劉黑闥甚至親自衝鋒,依舊無功而返。

退到城外高坡後,看著麾下兵力銳減,劉黑闥面色沉重,“不行,絕不能耗在此地,若唐軍援軍到來,我們將腹背受敵”。

“大王的意思是?”範願有些遲疑的問道:“撤軍?”

“不,絕不可撤軍”,劉黑闥竟是搖頭,“一旦撤軍,士氣全無”。

範願滿頭黑線,理智的選擇閉嘴。

“圍城打援!”

劉黑闥眼中泛著精光下令道:“你率新兵羊作攻城狀,我親率老卒半道截擊唐軍”。

範願應諾。

果然,當日午後,便有斥候來報,貝州方向有唐軍馳援。

劉黑闥一躍上馬,信心滿滿,輕鬆說道:“貝州乃我故鄉,鄉人如何敢與我為敵”,當即拎起長刀便率軍迎擊。

麾下將士見狀士氣高漲。

來人正是貝州刺史許善護,接到瀛洲求援急報後,便親率兵馬來援。

行至半路,忽然箭失當頭亂射,許善護慌忙躲避,“迎敵”。

“我乃漢東王劉黑闥,爾等誰敢來戰”,劉黑闥躍馬橫刀,以貝州方言大聲呵斥。

唐軍陣中頓時騷動,逡巡不敢前。

劉黑闥仰天大笑,“殺”。

劉黑闥號稱神勇將軍,和大夏王竇建德都是貝州人,二人在貝州的影響力很大,見得劉黑闥如此勇勐,唐軍陣型大亂,慌忙後撤。

手中長刀噼砍,血肉橫飛,劉黑闥舉刀大喊:“爾等皆是我鄉人,何不從我共襄霸業,當同享富貴”。

貝州府兵聞言竟是丟盔棄甲,紛紛請降。

甚至有人伏地大喊:“夏王和漢東王是我貝州豪傑,怎可與之為敵”。

許善護大驚,急忙撥馬而逃。

“大王,末將前去追殺”,部將打馬欲追。

劉黑闥伸手攔住,“先取瀛洲”,而後迅取回軍。

果不其然,在聽聞貝州援軍中伏後,城內的馬匡武顧不得多想,出城相救,結果在城外跟範願廝殺僵持。

這時劉黑闥回軍殺來,局勢一邊倒,唐軍頓時大敗。

“殺汝者,漢東王劉黑闥也”,劉黑闥宛如天江下凡,一柄長刀勇勐無敵,徑直殺向馬匡武。

一介儒將如何是神勇將軍的對手,僅僅兩個回合,便是獻血噴湧,人頭落地。

瀛洲刺史馬匡威,臨陣殉國。

“範願,迅速入城,接管城防,封鎖府庫倉廩”,劉黑闥下令道。

“其餘人,跟我追殺”,劉黑闥率領剩下兵力直奔貝州。

許善護剛剛大敗,正在半路狼狽逃亡,很快就被劉黑闥率領數百突厥騎兵追上。

一輪衝鋒後,唐軍再次潰敗,劉黑闥陣斬許善護。

貝州刺史許善護,臨陣殉國。

至此,自劉黑闥捲土重來後,代州總管李大恩、定州刺史姜禹、瀛洲刺史馬匡武、貝州刺史許善護全部陣亡。

劉黑闥,便是名副其實的唐將收割機。

訊息傳開,河北震動,長安震動,天下震動。

東鹽州刺史馬君德、觀州刺史劉君會等河北各州勢力紛紛反唐,依附於劉黑闥。

短短時間裡,劉黑闥地盤迅速擴張,而後攻佔洺州,依舊在洺州定都。

漢東王之名,再次威震河北。

李世民當初征伐劉黑闥時,使齊王李元吉隨軍,在擊敗劉黑闥後,李世民率軍繼續追擊魯王徐圓朗,迫使徐圓朗退守兗州。

本以為徐圓朗敗亡已成定局,李世民興致缺缺,便留下李元吉繼續征剿徐圓朗。

這也算是李世民對這位同胞弟弟的關照,畢竟這是唾手可得的功勳,李世民將山東交給李元吉後便回到長安。

沒想到李元吉這廝實在太廢了,空有一身武力,然毫無頭腦,面對已經被李世民打殘的徐圓朗,李元吉數次強攻,皆無功而返,李元吉因此滯留山東。

在淮陽王李道玄出征後,李淵想起山東的好大兒李三胡,當即下旨任命李元吉為幷州大總管,兼左領軍將軍,自山東出兵,討伐劉黑闥。

河北、江淮兩處大亂後,似乎天不佑大唐。

北方突厥南下,侵擾匡、原、朔等州,李淵驚怒之下,將太子李建成派往代州、秦王李世民派往幷州,抵禦突厥。

這兄弟二人皆是人中龍鳳,抵達邊境後即刻整軍迎戰,頡利可汗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只得退軍,大唐趁機收復馬邑。

西南吐谷渾侵犯芳州,芳州刺史房當樹竟棄城而逃,吐谷渾大勝後進擊桃、岷二州,李淵緊急派遣女婿岐州刺史柴紹迎擊。

柴紹亦是良將,使誘敵之計將擊退吐谷渾。

然而吐谷渾賊心不死,退軍途中襲擊河州,好在河州刺史盧士良並非庸才,將吐谷渾再次擊退。

割據朔方的梁師都見大唐烽煙四起,也想來摻和,派遣部將辛僚兒進擊林州。

其後南州刺史龐孝恭、南越州刺史寧道明、高州俚帥馮暄、沙州賊寇張護、李通、岡州刺史馮士……紛紛起兵反唐。

一時間,大唐東南西北,烽煙四起。

紛至沓來的急報讓李淵冷汗連連。

危難之際,尚書左僕射裴寂、侍中高君雅、尚書右僕射蕭瑀、中書令陳叔達等一干中樞重臣,夙興夜寐,輔助李淵調兵遣將。

任命岐州刺史柴紹、驃騎將軍平善政、夏州總管段德操、合州刺史寧純、廣州總管劉世讓等忠臣良將平叛,各地的小規模反叛很快就被平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別走

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