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營帳後,李靖輾轉難眠,他自幼熟讀兵書,長成亦有權謀,雖是實戰經驗不多,但他心底明白,以今夜史萬寶的態度而言,將帥不和,便是此戰最大隱患。

如果將帥不和,引起內訌,那即便再好的戰術,再妙的計策,亦是於事無補。

實在難以入眠,李靖翻身起床,來到桉桌前,面色凝重,注視著地圖,隨著目光掃視。

良久,忽然面露喜色,當即坐下,提筆鋪紙。

一刻鐘後,李靖喚來隨從,“你連夜奔赴冀州,將此信親手交於冀州賈使君手中,記住,人在信在”。

這隨從乃是李家家生子,絕對忠誠,將信揣在懷中,“郎君放心,人在信在”。

“此戰,絕不能輸”,看著空蕩蕩的大帳,李靖目光堅定。

這一戰李淵對他賦予厚望,必須要贏得漂亮,他已經年過半百,若想實現出將入相的抱負,便需要珍惜每一個機會,不容有失。

想到此處,李靖轉身坐下,挑燈夜讀,繼續完善著軍陣部署。

舒州,大軍彙集於此,李孝恭給予高衝莫大的面子,親率眾將出營迎接。

“見過大王”,見得李孝恭在營門處迎接,高衝翻身下馬,快步上前行禮道:“怎敢勞煩大王相迎,折煞高衝了”。

李孝恭哈哈一笑,一把摟住高衝肩頭,“攸之就莫跟我見外了,你這一招誘敵之計,擊破陳當世三萬賊軍,解了涇縣之圍,這般了得,本王自是要親迎啊”。

眾人寒暄著入營進帳。

高衝一一打著招呼,帳中有數人他也是第一次見面,比如舒州總管張鎮周、懷州總管黃君漢等。

各自落座後,李孝恭忽的面色悲慼,重重一嘆,“決戰在即,只可惜黃州周總管不幸殉國,每每想起,心中悲痛欲絕”。

眾將聞言只得好言寬慰,高衝心中對於李孝恭亦是極其的佩服,至少李孝恭這表面功夫做到位了。

周法明殉國,李孝恭作為主帥,必定是要擔責,但經過李孝恭這一番“真情流露”。

回京之後,周法明殉國的罪過便可大大減輕,先前訓斥周法明致使其負氣而走這件事自然也是無人再提。

“好在安州李使君,本王的好友李大亮孤膽奇謀,生擒張賊,也可告慰周總管在天之靈”,李孝恭話音一轉,振奮精神說道。

在座之人很多都不知道日前李大亮的壯舉,包括高衝,聽得這話心底甚是好奇。

李孝恭便將前因後果敘說給眾人聽,聽完之後,眾將皆是驚詫不已。

“李使君乃真豪傑也”。

“孤身登賊船,何其壯哉”。

“先前聽聞李使君孤身出城,勸說突厥蠻酋退兵,某還不信……”。

眾將對李大亮誇讚不已,其中也不乏有人誇讚李孝恭有識人之明,贊其激將擒張賊,將不失為一段佳話。

李孝恭聞言眉開眼笑,這些人中便有荊州刺史高攸之,當真是無恥之尤。

李孝恭手往下壓壓,抖擻精神:“諸位,如今輔賊退守丹陽,面前便是浩蕩大江作為天險屏障。

據斥候彙報,輔賊在江岸兩座山上佈置重兵。

一為博望山,守將馮慧亮,副將陳當世,兵力三萬。

一為青林山,守將陳正通,副將徐紹宗,兵力三萬。

四人皆是江淮成名宿將,扼守江口險要之地,兵力雄壯,易守難攻。

情況便是如此,諸位有何想法,暢所欲言吧。”

眾將聞言紛紛交頭接耳。

“這大江寬闊,可不好強渡啊”。

“如此險要天險,若是強渡,必是傷亡慘重……”。

“傷亡慘重還不見得可以建功……”。

聽得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李孝恭滿是笑意的臉逐漸沉了下去,因為他聽到的基本上全是消極言論。

高衝見此便是咳嗽一聲,直說道:“長江天險固然是易守難攻,但要知道,如今輔賊已是甕中之鱉,無非困獸猶鬥耳,聽聞齊州李總管已渡淮水,徐州任總管已克復揚州全境,輔賊所依賴的不過是這丹陽一隅之地,有何懼哉!”

“攸之所言甚是”,李孝恭拍桉叫道,“天命在唐,本王即便是耗,在此拖住輔賊大軍,其他幾路大軍亦可建功”。

高衝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託,聞言故作不滿的抱怨道:“大王可不能如此,我等在此拖住輔賊大軍,平白丟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好不公平”。

懷州總管黃君漢聞言也是嘿嘿笑道:“攸之所言極是,面對這等潑天大功,某可不願坐視不理”。

李孝恭眼底含笑,看著高衝一臉笑意,他們這配合越來越默契了。

“那依諸位看來,該如何應對?”李孝恭直問道。

眾將擰眉思索。

這時,舒州總管張鎮周試探著說道:“對岸賊軍人多勢眾,且佔據水陸天險,強攻難以奏效。

不如效彷高使君擊破陳當世之計,繞行渡江,直取丹陽,對岸賊軍見老巢危險,必定回援,而後我軍前後夾擊,必可取勝。

亦或是出其不意,直取丹陽,待丹陽一破,輔賊授首,賊軍不戰自潰”。

眾人聞言眼睛一亮,皆是驚喜道:“可行”。

李孝恭沉吟不語,並未有反應,他看向高衝,果然見得高衝也是擰眉不語,便是說道:“攸之覺得如何?”

“不妥”,高衝並未繞彎,直接否決道:“這兩件事不能這麼比較,首先陳當世所據南陵,地處宣城和涇縣之間,三地直線距離不過百里之遙,訊息傳遞迅速。

而此次有大江隔阻,距離甚遠,訊息傳遞極其不便,如此深入敵境,一個不慎便有全軍覆沒之憂”。

聽得這話,眾人覺得有理,張鎮周有些汗顏,直說道:“是我考慮不周,幸有攸之點醒”。

高衝擺手一笑,“想必大王也有想法吧”。

李孝恭點點頭,直接說道:“如今對岸博望青林二山的賊寇尚不能擊破,輔賊親領江淮精銳駐守丹陽自保。

若是冒險繞行,直取丹陽,短時間內定是難以攻破丹陽城,屆時二山賊寇緊隨我軍身後而來,腹背受敵,何其危險”。

眾將聞言亦是附和,黃君漢亦是點頭附和:“大勝在望,優勢在我,不值得如此行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末日有紅警

動員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