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紫薇宮,乾陽殿。

乾陽殿乃是紫薇宮城三大正殿之一,其殿基高達九尺(約兩米五),殿高二百七十尺(約八十米),其樑柱更是粗到駭人的二十四圍(周長約三十五米),史載:“兩千人曳一柱”,乃是華夏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宮城正殿。

因此,後來的唐人評曰:“阿房成,秦人散,乾陽畢工,隋人解體”。

此時,這座大殿的御座卻是空置,而在御座下首有一個小的寶座。

寶座上面正襟危坐著一個身形瘦削的少年,約摸十餘歲的年紀,面容雖是稚嫩,但已顯得很是俊美,寬厚的嘴唇緊緊抿著,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殿中一個高鼻深目、捲曲鬍子、長相粗獷的漢子。

這少年正是當今大業天子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次子,爵封越王,官拜東都留守的楊侗。

而殿中那名震怒的漢子正是江都通守王世充。

“領兵之人不過一小兒,年僅十八九,有何懼哉?”另外一名狼腰猿臂、美鬚髯的大將癟癟嘴,滿是不在乎的說道。

王世充聞言頓時瞪眼怒斥道:“李世民,黃口孺子,自不足為慮,但那李密如何?一旦被李世民牽制住了兵力,李密趁機強攻,如何防守,如若城破,你段大將軍可負的起這個責任,固守城池方為上上之策”。

這美髯公正是金紫光祿大夫、左驍衛大將軍段達。

聽得王世充的話,殿中亦是有人不由得點點頭,畢竟王世充頗有軍略,于軍事一道還是很有造詣的,所言也是極其有理。

儘管同樣被李密打得節節敗退。

段達見得王世充發怒,當即亦是囁囁不語,低聲都囔道:“城破後,某家亦死,如何負責任”。

見得段達沒有再犯渾,王世充也是沒有接著訓斥,畢竟段達跟他交情深厚,只是這性子著實莽撞。

“王通守莫不是被李密打怕了?”只見一名身著圓領袍的文士出言嗤笑道,“畢竟李密連番大勝,兵鋒正銳,王通守有所畏懼,也實屬正常”。

“元文都,你此話何意?”王世充當即震怒,“有本事便出城擊潰賊軍,沒本事便休要在此饒舌”。

說話這人亦非尋常人,名為元文都,乃是北魏景穆帝拓拔晃的後裔,北周小冢宰元孝則之子,家室顯赫。

元文都被王世充直呼其名,甚是惱怒,冷哼一聲,“羞與西衚衕處廟堂”,說罷便是揮袖離去。

看著元文都的背影,王世充一臉陰鷙,眼中殺氣騰騰。

王世充本姓支,乃是西域胡人,其父本名支收,後來支收之母改嫁到霸成王氏,其父改名為王收,王世充因而姓王。

後來王世充曾求學於大儒徐文遠門下,廣泛涉獵經世史,兵法書法、卜卦堪輿、天文曆法無所不通,但其本質上仍是胡人,王世充最恨他人以此嘲諷,在王世充心底,元文都必殺之。

“聖人命我總管諸路兵馬,軍令即出於我手,未得我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交戰,違者軍法從事”,王世充巡視一圈,沉聲說道。

王世充的策略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城東北三十里處的金墉城尚有李密強敵,現在李世民從西邊而來,若是出城迎擊李世民,那李密定是從後方抓住機會,一個不慎便是一敗塗地。

而東都洛陽城高牆厚,兵精糧足,王世充很有自信,由他統帥全軍,固守堅城,堅守一年半載,絕對不成問題,畢竟百萬人建造的天下第一雄城並非虛言。

但往往計劃是好的,卻是趕不上變化,在聽得李世民一路高歌勐進,僅僅數日便攻取熊耳,威逼宜陽時,有些人便是坐不住了。

如元文都、盧楚、郭文懿等人具都是隋庭死忠,即便當初被李密打得狼狽不堪,亦是沒有投降之心,如今聽得李世民已經攻取河南郡數縣,這些隋廷忠臣哪裡能夠坐得住。

一時間,爭吵不休,王世充勢僅有出身西涼的段達與其交好,王世充無奈之下,只得命段達領軍五萬,出洛陽西門,往宜陽而去,阻擊李世民。

“段兄切記,以固守為要”,王世充盯著段達苦口婆心的叮囑道,“李世民雖是年輕,但其麾下亦是不乏智士勇將,且領軍十萬,雙倍於你,切不可出城交戰,唯恐中伏。

李世民勞師遠征,耗糧無數,只要固守宜陽,阻礙其東進之勢,時日一久,待其糧盡,即可不戰自退,屆時便是大功一件”。

段達聽得直點頭,“行滿(王世充字行滿)放心,某家征戰二十餘年,又豈會不如那乳臭未乾的李世民小兒”,說罷便是拍著胸脯離去。

“放心?”王世充看著段達昂首闊步而去,有些失神,“這讓我如何放心?”

可憐王世充,勢單力薄,其實郭文懿、趙長文等人具都是謹慎之人,用兵老成,比段達更適合去阻擊李世民,但奈何那幾人與他王世充並不是一條心。

王世充好不容易藉著楊廣的一封聖旨收攏了兵權,如今是絕計不可能輕易防手,若讓那幾人掌控兵馬,王世充將是寢食難安,唯有段達,儘管莽撞點,但對他王世充卻是忠心耿耿。

段達雄赳赳,氣昂昂的領著五萬軍士出城向西而去。

領兵之將氣勢洶洶,其麾下士卒亦是氣勢如虹,一路急行,當晚便是駐軍宜陽城。

宜陽城南臨錦屏山、北臨洛水,乃是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自從韓武子建都後,歷朝歷代多有修繕,其地勢開闊,交通便利,乃是洛陽西大門,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光武帝曾在此一舉擊潰赤眉軍十餘萬人,穩定戰局;

南北朝時期,東西兩魏對宜陽城更是展開了長達十六年的拉鋸戰;

北齊和北周兩國亦是在宜陽城鏖戰數載,爭奪此城。

這座洛水邊的城池,數百年來發生的戰爭不計其數,現在,隨著段達的駐軍,宜陽城風雨欲來。

而就在段達駐軍宜陽城的當夜,西南一百餘里之外的熊耳城,李世民亦是收到了訊息。

是夜,中軍大帳,燈火通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話大秦,地獄級

筋疲力盡的絕地紫晶

開局:我成了首富家的姑爺

牽手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