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裴寂的話,李淵懶洋洋的翻了個身,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巴蜀數郡之地,天府之國,如何不憂啊”,李淵幽幽嘆道。

裴寂見狀當即坐直身子,正色道:“如今天下爭雄,正值開拓之際,如何僅憑一二小人之言,便對大將起疑,需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無故猜疑,唯恐適得其反”。

李淵眉頭一挑,“你知道是誰說的?”

“臣僅是猜測而已”,裴寂搖頭說道,“高君雅其母其妻其女具在長安,其獨子亦在二公子軍中,料他應不是拋妻棄子之人”。

李淵聞言亦是點點頭,畢竟高君雅的人品確實是有目共睹,但巴蜀之地……

“如今朱粲肆虐山南,甚至一副兵進終南山,大王若有隱憂,何不命其出兵進擊朱粲,其一為民除害,剿滅朱粲這個兇人,其二也可將其調離山南”。

李淵聽得眼睛一亮,當即便是讚道,“玄真此計甚好,朱粲此賊所過之處,人煙絕跡,當殺”。

李淵當即下令,命山南道慰撫大使高君雅即刻東出,進擊加羅樓王朱粲。

信使方才出發不過幾個時辰,來自巴蜀的信使終於趕到了長安。

待李淵看罷高君雅的親筆書信,急忙下令,“快,追回信使,信件就地焚燬”。

李淵心中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翌日一早,便在朝會上議定巴蜀諸郡郡守等官吏,同時公開宣佈,由高君雅統兵,進擊朱粲。

剛剛前幾日,東邊李世民大敗隋將段達,殲敵數萬人,傳來捷報。

現在唐王又盡收巴蜀之地,選派官吏,徹底將其地收入囊中,縱觀天下全域性,佔據三晉、河東、關中、巴蜀之地的唐王李淵,在不知不覺中,論地盤之廣、人口之眾,唐王李淵隱約間已經超過了佔據山東、中原的魏公李密。

一時間,天下有識之士紛紛為之側目,唐王李淵的聲威隨著東西兩路大軍的捷報響徹大江南北。

而就在李淵聲威大震之時,異變陡生。

大業十四年,三月。

隨著李淵盡收巴蜀之地,李密強攻東都洛陽,杜伏威徵辟士人經略江淮,薛舉回攻涼州李軌等等,天下已然一團大亂。

而此時的隋軍主力,滎陽留守張須陀所部被李密全殲,涿郡留守薛世雄所部被竇建德全殲,江都留守王世充被困洛陽。

昔年武功赫赫的大隋,如今竟僅有武賁郎將司馬德勘率領的數萬驍果軍駐紮江都城內。

楊廣徹底的絕望了,當即下達兩封旨意。

其一,修建丹陽宮,準備遷居丹陽。

其二,準備毒酒,以備必要時刻,服毒自盡。

當這兩封旨意傳下之後,人人自危。

連皇帝陛下都準備毒酒了,我等臣子何必為其盡忠,尤其是驍果軍將士。

驍果軍將士基本上都是關中人,自第三次遠征高句麗後,先隨駕洛陽,而後又到江都,已經數年未曾回到過家鄉。

先前魏公李密割據洛口,截斷驍果軍西歸的路徑,為此驍果軍就曾差點炸營,如今聽聞皇帝下旨準備遷居丹陽,數年未曾返鄉的驍果軍如何能忍。

年初的時候,李淵的小舅子,驍果軍郎將竇賢便率部西逃,意圖回到關中,歸附李淵,奈何被楊廣派兵追上,將其斬殺,如此方才震懾住蠢蠢欲動,急切返鄉的驍果軍將士。

驍果軍統帥武賁郎將司馬德勘乃是扶風郡人,幼年家貧,以屠宰牲口為生,其母和氏與和尚私通,而此時的和尚一般都識經書,司馬德勘因此得以收到教育,略通文事。

後來司馬德勘跟隨楊素,因其相貌俊俏,有辯才,且多詭計,深得楊素信賴,依靠楊素髮家,後來得到楊廣信任,一路官升到正議大夫、武賁郎將。

本就是以奸詐出名的司馬德勘眼見天下愈加糜亂,怎能不為自身考慮。

竇賢計劃不周密,導致出逃失敗,但狡詐奸滑的司馬德勘就謹慎多了。

司馬德勘深知,一人之力,是很難回到關中的,如竇賢,僅率自己所統領的少量人馬,即便是出逃了,一旦被楊廣派兵追上,也只有引頸受戮這一條路了。

所幸由於楊廣的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操作,心生怨憤之人並不在少數,司馬德勘的好友虎賁郎將元禮和監門直閣裴亦虔通便是其中之二。

江都城,東城,楊廣拆毀了大片的民宅,用來安置自己的精銳親軍驍果軍。

大業九年,楊廣募關中青壯,組建驍果軍,作為皇帝禁衛軍,取驍勇果毅之意,但楊廣可能到死也沒想到,終結他的不是他引為心頭大患的叛軍,而是帶在身邊的驍果禁衛軍。

東城一隅,一處豪華的宅院裡,燈火通明,嬰兒手臂粗的蠟燭不要錢一樣的燃燒著,不知道的人怕不是會以為這是某位皇親王公的府邸。

而實際上,這處宅院僅僅是武賁郎將司馬德勘的一處外宅。

廳堂中,擺放著三個食桉,桉上擺滿了珍饈美味。

上首正中位置坐著一個絡腮鬍的壯漢,相貌威嚴,甚有氣度,換做不相識的人看去,定是會以為這人乃是征戰沙場的大將軍,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外表威嚴的壯漢實則滿肚詭計。

這人正是當朝正議大夫、武賁郎將司馬德勘,執掌江都驍果軍。

而左右座下兩人具都是一副文士打扮,頗有風度,正是虎賁郎將元禮和監門直閣裴虔通二人。

能夠被楊廣點名隨駕的臣子基本上都是風度翩翩,楊廣在用人這一塊上,外貌佔有很大的比重。

司馬德勘飲盡一杯酒,便是嘆氣道:“聖人意欲遷居丹陽,驍果軍內已是議論紛紛,人人都想逃跑,如之奈何?”

元禮聞言直搖頭笑道:“管他作甚,聖人自身都備下毒酒,以備不測,我等及時行樂便好”。

司馬德勘看了一眼醉眼朦朧的元禮,直說道:“驍果軍軍心有變,我等若是不報,一旦事變,難逃一死,但若是彙報聖人,又唯恐獲罪。

去年底關中淪陷之時,華陰令李孝常反叛,聖人已下令殺了他在江都的兩個弟弟,而我們這些人的親屬都在西邊,由不得我不擔憂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麾下三千美少女

漭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