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永寧河畔

偏師已到散關,出關便是河池郡,但劉文靜一言而決,執意西進,放任輕而易舉可攻下的河池郡,反而去圖謀隴西天水,竇軌等人亦是無可奈何。

如劉世讓所言,一萬大軍,半數步軍,行動起來那動靜可是不小,儘管斥候已經撒出去十里之遠,一路上謹慎繞行,但方一進入天水郡地界,就被西秦的人馬察覺了。

天水郡原來的郡守名叫丘和,出身將門,為人重義任俠,且弓馬嫻熟,堪稱良將,丘和雖是武人,但腦袋靈活,天水地處西北邊陲,風沙之地,哪有中原郡縣舒服,於是頻頻向楊廣進獻奇珍異寶,以期調回中原,這番苦心終於感動楊廣,將其調任博陵郡守,只是還沒過多久,交趾叛亂,楊廣考慮到丘和會打仗,又將其調任交趾郡守,更加偏遠,丘和欲哭無淚。

自從丘和走後,這天水郡便是沒了郡守,實際上自從天下紛亂之後,很多郡縣皆是如此。

薛舉起兵後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佔了“無主”的天水郡,任命部將常仲興駐守天水,常仲興乃是一員驍將,然武勇有餘,而智謀不足,聽得一萬唐軍入境,在上邽(天水郡治所)百無聊賴的常仲興頓時精神了。

本來常仲興這種武夫就是聞戰則喜,薛舉去扶風打仗不帶他,將他留在天水駐守,這讓常仲興無聊壞了,每日裡只是飲酒作樂,現在聽聞唐軍入境,不憂反喜,當即抖擻精神,點齊一萬守軍便是迎頭而上。

永寧河,自秦嶺餘脈大梁山發源,流經天水、河池等地,乃是閬水的支流,水量並不大,但由於流經秦嶺山區,百轉千回,導致有許多深切的河谷,較為湍急。

而劉文靜屯兵於永寧河岸邊,這令竇軌等人很是不解,對此劉文靜顯然懶得解釋,而對於劉世讓廣撒斥候,劉文靜也是聽之任之。

終於,西秦大將常仲興領兵而來的訊息傳來了,劉文靜這才破天荒的召集眾將。

中軍大帳裡,劉文靜端坐上首,“姜謨,你今夜率人前去永寧河上游三里處,築壩截流,明日待我將令一到,即刻決堤”。

“公孫武達,你率兩千騎兵,隱於右側二里外河灣處,劉世讓,你率兩千騎兵,單獨隱於營後,明日待我將令一到,即刻衝鋒”。劉文靜抖擻精神,“諸位,我要這一萬西秦軍葬身永寧河”。

聽得劉文靜的安排,眾人心驚,劉文靜這是想要半渡擊之。

竇軌皺眉思慮片刻,發現這安排甚是合理,倒也是沒有出聲質疑,只是皺眉問道:“何其見得西秦兵馬一定會渡河追擊?”

劉文靜聞言自信一笑,“西秦天水守將乃是常仲興,賊寇出身,一介莽夫,一路來劉世讓廣佈斥候,小心翼翼,你們亦是勸我繞道而行,我全都同意,這便讓常仲興以為我們只想潛行、無意交戰,待明日常仲興到來,我示敵以弱,倉皇退後,我便不信那莽夫不追”。

眾人聞言心裡具都是歎服,竇軌亦是點點頭,劉肇仁這廝確實滿腹才略,當即又是問道:“那隴西郡?”

劉文靜一瞪眼,“自是真的,待擊潰常仲興,天水自可暢通無阻,屆時直逼隴西,我要薛舉老兒有來無回”。

竇軌愕然。

當夜,姜謨便是率人去永寧河上游築壩截流,當然,並非是全部截斷,只是讓上游河水蓄積起來,仍留有不大的豁口以供流水。

翌日,天方大亮,劉文靜便去河邊檢視,不由得甚是滿意,時值嚴冬,河岸邊佈滿白霜,若不仔細觀察,壓根看不出來昨日水位痕跡,乍一看毫無截流的跡象。

正當這時,河岸那便轟隆隆的馬蹄聲響,劉文靜抬頭一看,頓時色變,只見得秦字大旗在寒風中獵獵飄揚。

為首的一員將軍手持長矛,那矛尖上竟還挑著一個人,劉文靜雖成一隻耳,但目力很不錯,遠遠的就看見那被挑著的人便是唐軍斥候的裝扮。

劉文靜大驚失色,慌忙翻身上馬,大喊道:“敵襲”。

天地良心,劉文靜絕無做戲的意思,這是真的被嚇到了。常仲興竟如此了得,直接幹掉了唐軍斥候,絕了唐軍耳目,以至於近到跟前了,唐軍還尚未發覺,直打了劉文靜一個措手不及。

“速吹浮囊搭橋”,常仲興見得河對岸十數名唐軍倉惶逃走,當即下令道。

常仲興作為西秦大將,行軍之前早有準備,西北之地多產牛羊,身後千餘輔兵具都揹負著整剝下來的牛羊皮,吹滿氣後用繩索捆起來,便可搭成一座簡易的浮橋了。

而輔兵一探水位之後便是驚喜道:“將軍,水不過膝,可直接趟過”。

常仲興大喜,揮矛高喊道:“趟過去”。

儘管水不過膝,但入冬的河水當真是冰冷刺骨,戰馬都被凍得嘶鳴不已,西秦士卒具都是牙齒打顫。

劉文靜奔馬回到營門處,扯著嗓子大喊:“敵襲,速速準備”。

當常仲興率領前軍渡過河時,便是看見驚慌失措的唐軍匆忙撤退,“速速渡河”,常仲興只得催促後軍,他可不願錯失戰機。

就在這時,轟隆隆的聲音由遠及近,常仲興瞥頭看去,頓時面無血色,只見得前方河道白浪滔天,洶湧的河水奔騰而來。

正在渡河的西秦士卒見此情景,霎時嚇得哭爹喊娘,有的往前衝想上岸,有的向後跑想回頭,全都想著趕緊脫離河道,但一來人數眾多,二來淤泥裹腳,豈是那麼容易脫身,一時間擠做一團。

大水無情,並不等人,積蓄了一夜的河水雖不足以鋪天蓋地,但在河道中迎面衝擊而來,那威力著實不小。

“將軍,中計了,快撤”,親衛急忙喊道。

話音落下,原本倉皇撤退的唐軍竟是轉過身來,一大隊騎兵迎面衝來,與此同時,右側又是馬蹄聲起,常仲興看去,赫然又是一大隊唐軍騎兵衝來。

常仲興大恨,“撤”,調轉馬頭便向左側衝出。

公孫武達、杜君綽二人銜尾追擊,遠處高坡上,劉文靜仰天大笑,

這一戰壓根就沒有正面交戰,自大水衝下之時,西秦士卒便是不戰自潰,常仲興僅率殘軍逃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龍起

三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