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衝僅僅穿著裡衣,來到院中,便見高君雅負手望月,一身圓領長袍,頜下一縷美髯,高衝一時間有些恍忽,這個場景像極了曾經看過的一副畫作:《太白望月圖》。

無論是意境,亦或是人物服飾,以及氣度,極其相符。

“阿耶大半夜的怎麼不睡覺啊?”高衝上前問道。

高君雅回過神來,轉身看向高衝,見他僅著裡衣便是微微蹙眉說道:“更深露重,你多穿些”。

“不礙事,這還沒入秋呢”,高衝毫不在意的說道,二人來到院中石桌前坐下,高衝好奇問道:“阿耶是有心事?”

高君雅沒有回答,只是看著高衝沉吟不語。

高衝見狀直說道:“阿耶有話直說啊,我們父子二人無話不可說”。

高君雅擺擺手,“你我立場不同,為父只是在想到底該不該說”。

“立場不同?”高衝愣住。

“我忠於君主,而你……忠於秦王”,高君雅微微頷首,聲音有些沉重。

高衝頓時明白,他早就清楚父親的心思,在這一點上,高君雅跟李靖、李績二人可謂是極其相似。

李世民對於二李亦有大恩,如今李靖官拜靈州都督,李績官拜齊州都督,李世民不止一次的嘗試拉攏,但是二李始終持身守正,恪守臣子本分,一直不肯明確表態支援秦王。

他們或許是有一些明哲保身的中立思想,但高衝更知道,他們心中,始終是忠於君主,只是恪守本分,以盡人臣之責。

想到此處,高衝有些猜到今夜父親找他的原因,當即便是釋然,很是輕鬆的笑道:“阿耶放心,我們不會亂來的。

相信你也看得出來,如今太子已經是日落西山,只需再交手幾個回合,便可名正言順的扳倒他,到時候秦王會留他一生富貴的”。

高君雅不禁有些詫異,看著高衝認真的點點頭,“你能明白為父的意思就好,記住,絕不可採取暴力措施,一旦有此先例,貽害無窮”。

這下輪到高衝驚詫了,你爹不愧是你爹啊,深知武裝兵變的害處。

原本軌跡上,玄武門兵變後,李世民雖然如願以償的登上皇位,但是產生的深遠影響一直影響著整個唐代。

太宗皇帝兵變後登基,最後成為一代明君,“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既然太宗皇帝可以兵變上位,那我也可以。

正是這種心態,可以說直接影響著大唐皇室:李承乾謀反、李佑謀反、李元景謀反、神龍政變、景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

這一系列政變手段陰險毒辣,矛盾複雜,不僅有悖親情人倫,對於大唐王朝更是產生極其嚴重的內耗。

究其原因,終究是是人心貪婪,但是玄武門之變的“榜樣”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好啊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阿耶說的極是,孩兒知道,秦王也知道,最好的結果便是和平過渡,儘量不見血,畢竟秦王也不想背上罵名”。

聽到高衝這麼說,高君雅便是放心了,直嘆道:“太子連出昏召,已失了聖寵,你們也該放心了”。

高衝表面上應著,但是他心裡知道,這個放心不是粗心,原本軌跡上李建成可以下死手,現在同樣可以。

次日,正好是休沐,高衝牽著高彥興,陪著李秀婉進宮,給萬貴妃祝壽。

楚王李智雲受高君雅救命之恩,跟燕國公府走動向來頻繁,關係甚是親厚。

萬貴妃對高君雅更是以恩公相稱,更重要的是李秀婉生母早逝,她是由萬貴妃撫養長大,於情於理,萬貴妃壽辰,高衝也要去祝壽。

來到萬貴妃的寢殿,便見李智雲戰在門外,旁邊一個俊俏的少年低著頭站著,臉色漲紅,拳頭緊緊攥著,似乎很是不滿,李智雲亦是一臉慍怒,想怒不敢怒的樣子。

高衝見狀頓時稀奇,笑道:“楚王這是怎麼了?怎麼你道生舅舅這般表情”。

原來李智雲身旁的少年是他的舅舅,萬貴妃的弟弟萬宣道,字道生。

高衝對他並不陌生,因為萬貴妃之父揚州刺史萬武剛去世時,萬宣道尚是嬰該,萬貴妃年長,心疼幼弟,李淵便准許萬貴妃將其帶在身邊撫養,因此萬宣道是在皇宮中長大的。

“高家郎君,太子欺人太甚”,見高衝近前,李智雲尚未說話,萬宣道便是氣呼呼的說道:“今日貴妃壽辰,太子不僅不來賀壽,還出言不遜,昨夜因此氣死了東宮竇率更”。

萬宣道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一言一行有板有眼,他是萬貴妃的弟弟,李淵的內弟(俗稱小舅子),輩分高,從李秀婉這裡論起,便是高衝長輩,但他比高沖年幼,向來守禮,稱呼一聲高家郎君,便是親近而不失禮節。

高衝聞言一驚,驚問道:“竇率更?竇師幹?”

李智雲直點頭,一臉悲憤,但是難以訴說,畢竟那是太子。

萬宣道便是將前因後果詳細訴說給高衝,而後很是憤怒的說道:“貴妃身為長輩,他若國事繁忙,不來祝賀倒也罷了,何故平白構陷”。

高衝詫異的看了一眼萬宣道,年紀不大,倒是頗有擔當,言辭間有理有據,不會落人話柄,不似李智雲,敢怒不敢言,或許是礙於李建成往年的積威。

高衝不知道的是,原本軌跡上的萬宣道雖然名聲不響,無甚功績,但也是不失為一員能臣,爵封江都郡公,官至左監門中郎將,宿衛皇宮,身居要職,墓誌銘八字評語足以概括:“勤修兵政,孜孜奉國”。

“那聖人做如何處置?”高衝深吸一口氣問道,這才是其中關鍵。

想不到一夜之間,竟是發生如此大事,言語構陷萬貴妃,氣死東宮重臣竇師幹,李建成可真行,我這都還沒出手,你就瘋狂給自己捅刀子。

“暫時未做處置”,李智雲都囔道:“只是好好的一場壽宴,現在整得全沒興致”。

身旁的李秀婉同樣氣惱,只是到底修養好,上前拉著李智雲,“五郎不要氣了,今日貴妃壽誕,我們更應該高高興興的啊,這要讓貴妃看見了多不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