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裴寂早在殿外候著,見李世民出殿,上前行禮道:“老臣恭賀大王”。

李世民將聖旨交給他,朗聲笑道:“玄真公,聖人的意思本王明白,你自去宣旨吧”。

裴寂接旨拜謝,同時對著甘露殿行跪拜大禮,而後轉身離去。

“立秦王為太子詔:儲貳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貞萬國。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世民。

器質衝遠,風猷昭茂……宜乘鼎業,允膺守器。可立為皇太子。所司具禮,以時冊命。”

冊立太子的詔書終於頒佈,許多人歡呼雀躍,更有許多人惴惴不安。

天策府的官員幹勁十足,次日便將東宮清理出來,李世民正式入主東宮。

至於李建成的諸多兒子們,李世民特意下令強調,不許刁難,全部妥善安頓,今後這些人只能混吃等死的圈養著,不能從政從軍,不過這結果比之原本軌跡上已經好過許多,終究是富貴終生,不缺吃喝用度,勝過天下不知多少人。

李世民入主東宮後,權勢日盛,封德彝、蕭瑀、宇文士及等政事堂宰相全部依附。

李淵看到李世民的威望如斯,深思熟慮之後,終究是下定決心,在朝參之上,頒佈《皇太子斷決機務詔書》,詔書如下:

“皇太子斷決機務詔:朕君臨率土…皇太子世民,夙稟生知,識量明允,文德武功,朕付託得人,義同釋負,遐邇寧泰,嘉慰良深。自今以後,軍機兵仗倉糧,凡厥庶政,事無大小,悉委皇太子斷決,然後聞奏……既溥天同慶,加惠澤。文武官人,節級頒賜,務存優洽,稱朕意焉”。

或許是保全最後的體面,或許是李淵心裡已經疲憊,李淵將軍國大事悉數交給李世民,當眾:“自今日起,大小事務,悉委世民決斷,然後奏朕知曉即可”。

此詔一下,滿堂震驚,李世民也是驚喜交加,面露惶恐的拜道:“陛下,臣尚稚嫩,唯恐辜負厚望,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淵面無表情的看著李世民,沉聲說道:“太子無需推辭,各司依詔而行”。

眾臣領命,李淵繼續說道:“今後朝參自去東宮嘉德殿”。

眾臣應諾。

承恩殿,原來是屬於李建成的宮殿,現在便屬於李世民,秦王府舊臣濟濟一堂,在此慶賀。

酒過三巡,李世民志氣昂然,舉杯說道:“孤有今日,全賴諸位勠力同心,先乾為敬”。

眾臣紛紛舉杯,然後程知節便是叫嚷道:“只可惜敬德那廝不在,他追捕九原王至今未歸,殿下,要不讓某前去協助吧”。

丘行恭聞言便是激動的起身說道:“黔中王和九原王作亂,有許多黨羽依附,殿下,要不要某家將這些人都殺了,家產充公,以儆效尤”。

話音落下,高衝便是皺眉說道:“不可”。

見眾人看過來,高衝直言道:“罪過皆在二元兇,其他人不過各為其主罷了,若是牽連誅殺,必定造成動盪,於殿下聲名亦有損”。

長孫無忌力挺便宜舅舅,附和道:“二兇的黨羽之中不乏良臣名將,殿下以寬仁待之,赦免他們的罪過,他們一定感恩戴德”。

李世民聽後深以為然,直嘆道:“他們忠於自己侍奉的主公,這是忠臣義士,不可濫殺,輔機,回頭擬下令旨,赦免廢太子黨人的罪過,包括逃亡的薛萬徹、宇文寶等人”。

高衝聞言繼續說道:“魏徵、王珪等人皆乃大才,若是殿下既往不咎,將他們召回朝中,必可收服廢太子黨人之心”。

李世民胸懷大度,聞言再次應允,只是高衝提出的這一點便是惹得有些人不快,畢竟朝中的官職就那麼些,若是召回廢太子黨人,那豈不是有可能完成自己這些從龍之臣撈不到好位子。

李世民見有些人面色不愉,便是笑著安撫道:“明日朝參,孤將論功行賞”。

眾人聞言頓時欣喜拜謝。

翌日,第一次在東宮嘉德殿舉行朝參,上首坐著皇太子李世民,頒佈赦免和召回兩條令旨後,李世民便示意內侍張阿難宣佈聖旨。

這是聖旨,而非令旨,這便是李世民連夜跟李淵求來的旨意。

任命幽州都督府長史宇文士及兼任太子詹事,統轄東宮三寺、十率府的政令,位列正三品,是為東宮屬官之首首,總判東宮府事。

大理寺少卿高衝兼任太子少詹事,為詹事之貳,即副手。

長孫無忌和杜如晦為左庶子,幷州都督府長史高士廉和房玄齡為右庶子,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太子冼馬,薛收為詹事主簿,秦瓊為左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恭為右武侯大將軍……其餘人等,各自加官。

至此,原秦王府眾臣全部轉入東宮,本來依高衝的資歷和功勞,位列東宮屬官之首的話也無可厚非,只是宇文士及原本便是天策府司馬,原本便是天策府屬官之首,先前更是官拜侍中,讓他屈居高衝之下著實有些委屈。

對此,高衝自然不會去計較,宇文士及畢竟是跟他爹一輩的人,現在李世民尚未登基便急著爭功,影響實在惡劣。

長安城大刀闊斧的進行一些變革,長林門這場軍事政變最終悄無聲息的收尾,李淵顧全大局,外放四長史後,迅速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使得易儲這件大事顯得波瀾不驚。

終南山裡,尉遲恭率領萬餘府兵搜捕,歷經月餘,終於發現李元吉的蹤跡,堂堂大唐齊王,竟是率領數百親信在山中落草為寇,真是徒增笑柄。

尉遲恭一邊拿出關於赦免和召回的兩條令旨,一邊下令攻山,山上的人東躲西藏,在山中缺衣少食,見李世民已經赦免他們的罪過,紛紛連夜下山請降,其中便包括齊王府護軍薛實。

“大王,臣去了”,薛萬徹叉手行禮道:“落草為寇辱沒先人,即便下山就擒,也好過在此倉惶度日”。

李元吉大恨,破口大罵薛萬徹背信棄義,薛萬徹自去甲胃,揹負荊棘,下山就擒,此時李元吉身邊僅剩數十護衛,以及惶恐不安的宇文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鐵血戰士

饒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