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馮去疾聽到嬴城的話語,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政績考核?

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吏治觀點。

並不是沒有政績考核。

他主持吏員升遷也有七八年了,其中官員的任免,也是基於官員政績來判斷。

但,從來沒有形成完善的規則。

或者說。

根本不可能形成完善的規則。

上到始皇帝的任命,下到縣級吏員的任命,這是極其複雜的。

其中更重要的是還是人情世故。

而現在。

嬴城竟然要將政績加入官員考核之中,這簡直就是破天荒的首創。

而他更清楚。

所謂的政績考核,更準確的是來說,是五年同位同職輪守制的核心理念之一。

透過輪守制,制定官員升遷冊,再將官員考核錄入其中。

而這。

才是五年輪守制真正完美執行的根本。

說真的。

他馮去疾這輩子見過很多很多的人。

可他敢保證。

嬴城,是他見過的最智慧的人。

其智近妖。

似乎任何問題在嬴城這裡,都能得到解決。

的確,按照嬴城的方法,官員升遷以政績考核為主,這必然是會令天下官員能者居上,遴選出來真正的治才。

但是。

有句話他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老臣覺得此法,還有待考量,但現在教化司封賞一事卻迫在眉睫,老臣還是覺得,應當以爵位封賞!”馮去疾沒有贊同嬴城所提,堅持自己的意見。

“老臣,附議!”而就連一向支援嬴城的李斯,也在此時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即便是知曉,嬴城所說,是有利於大秦的官員升遷封賞制度。

但依舊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並非制度不好。

只是。

不管是法家還是農家,亦或者李氏,馮氏,乃至於整個天下官員,自始至終都秉承著近親繁殖的方式。

爹是郡守,那兒子必然差不到哪裡去,兒子繼承郡守,孫子必然也官運亨通。

即便是兒子,孫子不能成為郡守,那麼成為郡守的人,也必然是親傳弟子,繼承衣缽的學生。

不管是他,還是馮去疾。

都漠視著,或者說支援著這樣的官員升遷方式。

因為只有這樣。

他們的地位才會不可被撼動。

大秦兩大官員體系,法家體系和農家體系,依靠著這種方式,牢牢的控制著天下政法機構。

進而形成自下而上的權力集中。

可現在。

將政績考核加入官員升遷之中,必然會打破這種穩定的官員升遷體系。

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而嬴城,見到李斯和馮去疾的反對,他是可以理解的,但絕不會就此作罷。

舉薦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這就是官員升遷制度的歷史最佳化程序。

舉薦制,就是官員的近親繁殖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其實並不是唯才是舉,而是依靠裙帶關係來維持官員體系。

而想要真正的發揮出學府制度的力量,就必須推倒舉薦制,實行科舉制,並將政績考核加入官員升遷制度之內。

若不然。

學府制之下便會造就大量人才下沉,並極度擁擠。

遇事不決問始皇帝!

始皇帝要是反對,他就算是強勢推行也只會夭折。

當即,嬴城沉吟道:“那便陳書於陛下,由陛下定奪吧!”

在這一點上。

他不會退讓。

“老臣,遵旨!”馮去疾和李斯見此,也不再多說什麼。

似乎課本的喜悅,被封賞之事衝散了下去。

大殿內的氣氛也變得異常的怪異。

“軍事學府之事,太尉府要儘快拿出章程來,軍事學府建了,生源問題也解決了,老師也是現成的,但是,沒有課本怎麼能行?”嬴城很快結束了議論,再次督促王賁重視軍事學府的事情。

“末將遵命!”王賁回道。

嬴城點了點頭頭,道:“調動御前營進入咸陽城,改御前營為國庫府府銀押運司,劃入治粟內史府!”

“今後全權負責各郡庫銀押運之事!”

“主要變更事項,御前營全軍變更職責,不再負責戰事,於各郡設庫銀押運司,今後天下庫銀轉運之事,全部由押運司負責。”

“同時,押運司接受大宗商銀委託押運之事。”

聽到嬴城做出如此大的變動。

不管是王賁,還是李斯,馮去疾都萬分驚訝了起來。

御前營總計兵馬三萬餘,乃是一個完整的駐守營,足以安定一郡之地。

沒想到嬴城竟然要撤銷御前營。

尤其是。

要知道御前營主將,可是王離。

王離都還沒有北上前往長城軍,現在就將御前營給撤銷掉。

這!

“那御前營?”王賁忍不住的問道。

“御前營編制問題,太尉府自行考量是否繼續留存,但御前營所有將士,均轉入庫銀押運司。”嬴城沒有半點商量的意思道。

“臣等遵旨!”李斯和馮去疾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至於王賁。

“此事末將有異議,御前營乃是我大秦精銳之師,更是我大秦作戰主力之一,若是就此撤銷,未免不妥。”王賁忍不住的道:“若就此撤銷御前營,恐怕眾多將士會有不滿,而且這必然折損我大秦軍事力量。”

王賁完全不贊成嬴城的提議。

一旦將御前營轉入治粟內史府,那就等同於將太尉府一營兵馬轉入丞相府,太尉府將失去對這一營兵馬的控制權。

“你只有半個月的時間,半個月後,此事便要落實,一個月內,一定是要完成御前營的變更,也希望王將軍理解。”嬴城道:“庫銀押運之事,乃是重中之重,必須成立專門的司署來負責押運,而且要有強大實力來保證庫銀運送的安全。”

“思來想去,也只有御前營可擔任此重要職位!”

“末將明白!”王賁回道。

但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嗯!”嬴城點了點頭,道:“若無他事,便各自忙去吧!”

該說的說完。

一句話。

商量了五件事,留置了三件,辦了一件,還有一件在派人前去探查。

“老臣告退!”眾人紛紛退了下去。

而熊關也離開了大殿,憂心忡忡的走在返回咸陽宮的路上。

今日發生的事情。

讓他回去不知道該如何向辛辛苦苦了近五個月的同僚們交代。

編訂司署大大小小的吏員辛苦五個月,終於將教化司所用的教材編訂完成,可現在,對於他們的封賞,卻存在著那麼大的分歧。

真不知道該如何說。

“算了,只能如實說,至於到底會受到什麼樣的封賞,此事,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啊!”

“而且,就算是不滿,也不能怪我啊!”

熊關搖頭,鬱悶的透過車窗看著繁華的章臺街。

有些話他倒是不便在大殿上說。

其實對他來說,他倒是更贊同將政績考核加入官員升遷之內。

即便是按照封賞,按照他的估計,此次封侯是不可能的,而除了這個,頂多就是錢財的賞賜,但他依舊是教化司左司長。

但是。

按照政績考核來說。

若有升遷,此次他的政績斐然,能謀到更好的職位。

但問題是。

李斯,馮去疾反對,他如何支援。

其實對於他這樣的人的來說,依靠才學絕對要比依靠關係升的更快。

但在如今的大秦,只有依靠關係這一條路可走。

可是。

馮去疾手底下有那麼多想要晉升的人,左司長之上位子算下來就那麼多,輪到他不知要到何時。

人心各異。

熊關抱著的想法旁人自然不知曉。

但縱然是知曉。

也干係不大。

馮去疾離開大律府外官署之後,便開始起草文書,並迅速的發往了隴西。

對反對政績考核之事隻字未提。

但對熊關及編訂司署一應官員的封賞問題,卻一一羅列。

而嬴城,同樣在李斯,馮去疾眾人離開之後。

起草文書發往了隴西。

詳細的闡述了政績考核之策。

具體的爭論,由始皇帝定奪。

而王賁在回到太尉府之後,也召集了眾多將領,商議諸多事宜。

其他事情倒還好。

但是將御前營改製為押運司之事,諸多將領卻都發出了反對的聲音。

還是那句話。

一旦改制,便等於將御前營剝離出太尉府。

迅速的。

王賁也起草文書,迅速的發往了隴西。

陳述其中利害,想要讓始皇帝定奪。

對於此等涉及根本的事情,沒有始皇帝的同意,即便是嬴城強制命令,也只會適得其反。

不過。

對於其他命令,太尉府還是執行不誤。

虎賁營調動命令迅速的下達,駐守在上雒的虎賁營向著汧縣調動。

李斯迅速的調遣廷尉司人員前往隴西調查牛羊馬和春耕之事。

而章邯也迅速的秘密派遣羅網人員前往隴西秘密調查隴西之事。

馮去疾在組織五年輪守制度第一次官員調整之事。

而在此基礎上。

少府也開始了大面積的動工事宜,以及在少府需要督辦事宜之中相關的政策也在迅速的下達。

整個秦國再一次的忙碌了起來。

而就在整個大秦以咸陽為中心開始忙碌起來的時候。

嬴城終於抽空來到了超級作坊。

超級作坊,嬴城已經數近二十天沒有來過了。

如今的超級作坊,相對來說非常的穩定。

尤其是自二月後,超級作坊沒有再發生過大的動亂。

紙張每天外倉都穩定的對外輸出。

不管是官用還是商用,都猶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經過二次整修之後,皂河東南邊,隔著圍牆的部分,也被修建為外倉,專門用來商旅取用。

但就超級作坊自身而言。

超級作坊並沒有商業屬性。

超級作坊內有兩大支柱產業。

紙張和印刷。

紙張為整個秦國官員提供紙張用度,這是直接呼叫下發給各官署,並沒有掙錢。

而商用紙張,不管是任何商旅,只需要做好登記便能夠在外倉拉到成車的紙張用來販賣,而後商旅需要按照商業司的安排到指定地點販賣,販賣所得直接進入國庫府,並不歸入超級作坊。

而印刷就更別說賺錢了。

從超級作坊印刷長廊建成開始印刷之後,印刷作坊就沒有賺過一分錢。

印刷的書冊。

一部分進入了典藏庫之內,逐步替換了典藏庫內的竹簡。

一部分拉入了宣傳大院,而後轉運進入了國學府。

一部分下發給了宣傳員。

而現在,還要為教化司提供課本。

整個超級作坊佔地面積達到三千萬平方米,但至今為止,超級作坊內沒有營收一分錢。

而本身,超級作坊的屬性就不是用來盈利的地方。

要不然。

治粟內史府府令內史騰也不會聽到吧呵呵的等著紙張販賣。

自然。

既然屬性不同。

那麼超級作坊的運作方式便不同。

至今為止。

國庫府已經默默的為超級作坊劃撥銅幣五百萬,這僅僅是進原材料的消耗。

除此之外。

自超級作坊動工以來,總計動用人員三十萬,歷時五個月。

而少府左司長楚嘯,更是不計代價的從少府調動優秀工匠。

而這。

相里奎,李江等人,均是重要的才幹,也被呼叫來超級作坊任事。

所以說。

超級作坊並不能以尋常經營來衡量。

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進入超級作坊。

首先第一眼便是外倉。

外倉是棚頂大型倉庫。

還有商旅在外倉拉紙張。

“賬目呢?”

嬴城第一個要查的便是賬目。

超級作坊的紙張雖然沒有盈利屬性,但並不代表紙張不盈利。

恰恰相反的是。

紙張是控制天下文學之士,並由此延伸將天下錢幣盡數收緊過來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銅幣。

紙張的買賣不禁用昔日六國銅幣。

而這也是為何紙張大賣,短短一個月半邊狂卷十億財富的重要原因。

這也是意外之獲。

銅礦的開採不易,而鍊銅工藝緩慢,鑄錢便緩慢。

但數千年來的諸侯國,皆以銅幣為貨幣,這份積累,絕不是十年八年開採可比的。

將這部分透過紙張收上來,既達到了紙張的目的,也增加了銅幣儲存。

可謂是一舉兩得。

負責外倉的是商業司派遣的大史令,主要記錄各個有名有姓有根源的商旅所取紙張數量,記錄之後會將這些資料送往商業司。

而商業司便會根據這份資料,向各個販賣紙張的商旅收取對應的錢財。

可以說。

這份資料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餘暉

夏日重現